一个美丽的彝族山寨的过去、现在……

2021-02-18 22:52胡建林
文学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马蹄村寨彝族

胡建林

从红河州开远市米轨火车站,往北行走3公里到达105解放军化肥厂,往西约一公里进入一深山箐底(大约百米之深,无台阶之土路。不知道什么年代地震造成的大地裂痕,再慢慢一步一个脚印爬出地面)继续往西翻过一座大山到达一个彝族村寨(浑水塘)。

在崎岖不平、弯弯曲曲、茅草高出胸膛的羊肠小道继续摸索往西前行,经过一片坟地,步行3公里就进入两山之间的一遍树荫丛林,老百姓称“龙马蹄”……

龙马蹄藤树缠绕,落叶遍地,遮天盖日,不见阳光。时时传来各种鸟类虫蛙之声音,偶尔不时也有一两声野兽的嚎叫伴随!阴气甚重,煞是吓人。

传说古时候有一龙马,高大无比,横跨开远盆地,所以在此一石板上后脚留下了一个硕大的“马蹄”,在对面横跨开远盆地的东山坡中腰,同样有一个形状无异的马蹄脚印。这就是“龙马蹄”的由来。

五十年代开远剿匪时期,土匪每天早晨在此隐蔽清点出山赶集村民,黄昏回来时,土匪按数人头数目抢窃,基本无一能够幸免。

再沿着羊肠小道继续往西步行大约两公里,到达又一个彝族村寨(丫记)。这里是我1969年响应毛主席号召上山下乡三年整的彝族寨子当时往返的行走路线。

寨子座落于距对面500米的两高山之丫口的斜坡下面,故以丫口之记而得名“丫记”。

丫记原来录属于乐百道区,城干大队。全村有21户人家,人口108人,基本李姓。有外姓而杂,均属上门之婚配。

全村栽种土地160亩,主产玉米以及南瓜等部分果实类苏菜。本着“忙时吃干,闲时半干半稀,适当参与瓜果、豆类”的号召精神,全年基本可以温饱。

寨子缺水,基本靠天。家居用水,要到离寨子大概一公里远的坡底池塘去挑,回来全部是上坡,每走一步,一个汉珠可以摔八瓣,那样的艰难,一般人很难理解。

这是一个彝族聚居的村寨,也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村寨。

有被国民党抓去滇军当兵,60军长春起义后参加四野,辽沈战役光荣牺牲的烈士。

有解放前参加游击队,解放后参加剿匪的英雄。

还有解放前参加开远地下党的后代。

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和大无畏牺牲精神,孕育了后代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対毛主席、对共产党、对祖国的无限忠诚、无限热爱。

全村有生产队长、大队妇女主任、民兵排长三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

生产队长兢兢业业,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集体的事情就是他的事情,经常都是出工在前,收工在后。分配群众在前,自己享受在后……

大队妇女主任,一个对党忠心耿耿,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一生从不知道辛苦劳累、一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善良的老妈妈。

历届县、区、乡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响应党的号召雷厉风行,贯彻党的决议不折不扣。执行党的指示坚定不移,不管上面、下面来人,通通都是她一片真情接待。

凡是接触过她的人,无不

被她的一身正气所熏陶、

被她的光明磊落所感染、

被她的无私奉献所折服、

被她的真情善良所感动……

民兵排长逊之,他也是公私分明,能吃苦耐劳,从来不愿意多沾群众一点点便宜的人。

村里许多群众。虽然都是无文化的山区少数民族。但是我感觉他们的思想觉悟很高。他们一生没有遗憾、没有丁点怨言和不满情绪。有的只是对共产党、毛主席的无限热爱。

在交售公余粮的态度认识上。我就明显的感觉到他们对信仰的无限忠诚和执着。

公粮是任务,必须交够。余粮是在确认丰收的基础上留够自己全年的口粮,再把多余的自觉自愿卖给国家。

但是每一次他们都心甘情愿的多卖余粮。而受灾以后国家给的返销粮,他们又激动万分,热泪盈眶,感恩不尽……

有一次村里的驮牛在小龙潭火车站因为过铁路的时候,被开远机务段的火车调车作业时撞一死两伤。(驮牛是农村集体的强劳动力。在交通闭塞的高寒山区。每年的农作物运出全部都要靠人挑牛驮到城里)有的外面的“聪明”人出主意,叫村领导到开远铁路分局大闹寻求赔偿。还美其名曰;“发财的机会到了”。

村里的几个党员干部都不需要“开会”、不需要“商量”、不需要统一“意见”。异口同声说;我们农民的事是小事,不能影响铁路的火车运输。铁路的损失再小,都是國家的大事,我们不能去。他们没有自认倒霉,而认为是自己疏忽大意造成的意外,所以心安理得的接受,毫无怨言的承担。

我们知青,虽是成人,但由于长期生活在城里。比起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的劳动力,明显体力不足。但是村领导都给我们按农村的最强劳动力评最高工分。

他们认为;毛主席是叫我们来“锻炼”的,年纪轻轻就离开父母,所以生活上不能亏待我们。当时我们真是惭愧啊!

有一句话说:“心底无私天地宽”,我想用在他们的身上。真是恰如其分,一语中的,一点都不过分。

后来我们回城以后,多少年我一直在想;

我们的党到处拥有一大群这样与共产党贴心贴肺的人民群众。

自然就理解了革命先烈为什么愿意抛头颅洒热血!

理解了董存瑞为什么能够毫不犹豫的举起炸药包!

理解了黄继光为什么能够舍身忘己扑向敌人的碉堡!

理解了刘胡兰为什么面对死亡大义凛然,面不改色心不跳……

当然我上面所说的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快半个世纪过去。生产队长、妇女主任、民兵排长、会计、保管、出纳,以及许多村民的音容笑貌,一直在我的心中永远不能抹去。多少个夜晚在梦里,我回到了丫记。

2013年4月份的一天,我终于实现了多年梦寐以求的愿望……

刚刚进村,一栋栋整洁的砖瓦楼房取代了过去土冲墙的茅草屋,许多小楼的窗户还挂有各色窗帘。过去村里的黄泥巴土路,被现在的水泥路面所取代。完全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景象。

一个老人过来问我要找谁?我也不认识他。因为激动,已经语无伦次,前言不搭后语……

我说你是谁?他又郑重的问我找谁?我镇静了一下,才说我四十

我过去以后。应该有一分钟的时间,双方短暂凝视以后才把对方认出来。过去他是我的大哥。今天我仍然叫他大哥。

他还像过去那样的热情。紧紧拉住我的手回到家里。马上就杀鸡、切肉、炸花生米……

大哥告诉我,刚才那个老人,是李贵家二狗。我知道当时他家很困难。大哥说,他家现在每年也有十几万的收入。

我仔细观察;发现大哥家里已经用上自来水,装上电灯。我说水是哪里的?他告诉我是70年大队修的三岔河水库的水引过来的。(我当年在那里当过文书)

他简单告诉我他家的情况。他的三层小楼一共花了五十几万。现在有儿子儿媳孙子加老两口五个人。因为有了农用车、拖拉机和简单的机械化,他家种了120亩地。(因为村属荒地过多,大队允许自家地旁的山地不论多少开垦种植)一年可以收获五十吨玉米、100吨南瓜,全年不低于出售150只山羊,每年纯收入不低于40万,村里产值人均大队之中上……

村里许多人都来看我,大概二三十之多。我走的时候还像过去一样依依不舍。争先恐后送来花生、水果和各式各样的干果。

一直以来我都在想。对这些善良、正直、热情的兄弟姐妹。他们现在富裕了。我还应该怎样帮助他们一下?

考虑到他们的富裕大部分都是养殖致富!牲口需要大量的低成本。高质量的优质饲料。

经过考察,我认为皇竹草最合适。它是一种高产、优质的刈割型饲草,蛋白质含量极高!亩产年可以达到3万公斤,四季可反复收割。可用于喂牛、羊、兔等草食性牲畜。我当然捷足先登,把国家刚刚从哥伦比亚引进的优质黄竹草种芽买来无偿送给他们,表示一点微不足道的回报。

现在村里已经普及种植,并且销售到附近的村寨和边远地区。

看看几十年以后的今天,丫记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旧貌变新颜。

現在去丫记,不再走山路,不必过“龙马蹄。”沿开(开远)龙(小龙潭)二级公路西行9公里到达一个彝族村寨(路娜),再西行5公里就到开远市城关镇灵泉办事处城干村丫记(自然村)组了。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善良的人民!

猜你喜欢
马蹄村寨彝族
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路径
彝族民歌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
彝族传统服饰与现代创新设计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吃“马蹄”
锅巴粥
家乡的马蹄
河口动物 马蹄蟹
云南省代彝族文人文学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