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将课程思政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2021-02-18 22:52吴艳秋
文学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育人模式党建课程思政

摘要:党建工作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以“课程思政”建设为载体,有助于提升党建工作成效。2020年以来,辽宁职业学院在全院范围内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建设与党建工作充分融通,齐抓共建,探索出“党建+课程思政”育人新模式,创新党建育人工作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堂,促使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无缝整合为一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扎实落地。

关键词:课程思政 党建   育人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明确指出,“全面推进所有学科课程思政建设”。为了让每个教师担起立德树人职责,每门课程融入德育元素,每项教学活动体现思政功能,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辽宁职业学院不断加强新形势下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融合的实践探索,实施“党建+课程思政”育人模式,通过搭建课程团队建设平台和构建“一体化”学习机制,将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师党支部建设相结合,既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也为党支部建设拓展了新载体、新途径,有力推动了高校党建与人才培养有机融合。

一、“党建+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必要性

专业课中探索开设思政课堂是落实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重要措施,是个一举多得的活动。一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让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可以打破思政课教师“单兵作战”的被动局面,为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提供一种方式。二是在专业课堂实施思政教育,二者融合,润物无声,结合实际融入专业知识体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效果更加直接。三是在专业课程中开设思政课堂,结合专业学习和思政教育,要准确把握不同性质课程特点,充分发挥该课程的育人价值,需要授课教师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思想政治学习功底,这在客观上又促使广大教师自主学习,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問题、解决问题,是加深理解、接受思想理论再教育的过程。

二、“党建+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途径

(一)建设一批学生真心喜欢融思政元素在内的“课程思政”专业课程。

1、思政课程全面铺开。在全院范围内全面铺开“课程思政”建设,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聚焦专业核心课,以党支部为单位,以学院农艺、园艺专业为支撑,通过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辐射带动学院限选课程、学校校选课程,构建农业型课程思政建设体系。2、优质课程示范引领。梳理各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每个党支部、教研室中至少建设一门“专业育人优质课程”,在全院建成一批“课程思政”优质示范课程。3、网络课程广泛宣传。集中优势资源,聚焦优质课程,精心培育打造一门“课程思政”精品课程,推出一门“课程思政”网络精品课程,发挥课程思政网络课堂的育人功能。

(二)培育一批充满德育元素和发挥德育功能的第二课堂。1、突出文化引领。深化“融课堂”教育,发挥好“嘉言懿行”“思源工作室”等校园文化品牌的第二课堂实践育人功能。2、打造品牌特色。强化学生党支部、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的辐射带动作用和桥梁纽带作用。围绕学生政治思想、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打造一批颇具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第二课堂品牌活动。3、熔铸红色基因。发挥党课教育的正面引领作用。以“红色基因传承”系列党课教育活动为载体,推出“课程思政”精品示范课堂,学院党委委员、支部书记每学年至少讲一次党课,融党课教育与思政教育于一体,切实让思政课堂“活”起来。4、搭建网络平台。依托新媒休中心,建成“互联网+党建+青春”的新媒体平台,打造“网络育人”新阵地,让思想政治工作下课不下线,达到课上课下、网上网下相融合的全程育人效果。

(三)培养一批政治过硬、业务精湛、育人水平高超课程思政育人队伍。1、开展集中培训轮训。以“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以政治理论学习为抓手,组织开展集中学习、专家辅导、个人分享、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培训等多平台、多层次的学习教育活动,提升政治理论水平。2、开办“课程思政”教学沙龙。以学院科研沙龙为契机,以各教学部门为单位,以集中研讨、集中备课、教学观摩、集体学习等形式开展,学院沙龙活动每月一次,由学院统一组织;各教学系沙龙活动每周一次,由党支部书记负责组织,实现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全员、全过程有针对性、有计划、有主题、有小结,保证质量、突出实效。3、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持续深化探索以“教师带动学生、学生促进教师,青年教师带动中老年教师、中老年教师促进青年教师”的“循环带动机制”,设立“爱院敬业”展示榜和“良师益友”光荣榜,开展“样板党支部”创建、“优秀党员”宣树、向“校长特别奖获得者”学习等正面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教师积极遵循把握思想执政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全方位打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大思政育人工作队伍。

(四)打造一批具有农业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果。1、撰写心得体会。学院以每学期为时间节点,每位参与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的成员,提交个人“课程思政”建设心得体会,总结经验、推进实效。2、项目申报推动深化。学院以教学综合改革为契机,各党支部结合本专业方向,鼓励支持申报学院“课程思政”教改项目、学校教研项目。同时大力鼓励学院科研骨干,将“课程思政”融入所研究方向,寻找契合点,冲刺更高水平成果。3、支持成果转化。投入专项经费,以河北省党建“标杆院系”“样板党支部”创建项目和学校“一流党建”重大课题项目为平台,支持将教研成果转化为科研成果,大力鼓励项目参与主要成员在“课程思政”建设专项成果。

[参考文献]

[1]马殿文,孙倩楠.抓牢新时代党建 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N].大连日报,2019-09-10(005).

[2]李艳.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9):277+279.

[3]詹丽萍.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考——基于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05):134-139.

作者简介:吴艳秋(1967-),女,辽宁铁岭人,大学本科学历,硕士学位,教授,教务处处长,教管党支部书记,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育人模式党建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论学分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