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音效设计》课程教学中融入对声音的想象与设计

2021-02-18 22:52王玉
文学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声音设计

摘要: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不断地推动着影视行业、动漫行业以及电视行业等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行业和专业的发展。《音效设计》课程是为了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求而产生的行业,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提升和培养学生的音效设计能力,为录音技术与艺术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基于此展开研究,简要地分析了当前社会背景下《音效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并提出了有效对声音的想象与设计进行融入的策略。

关键词:《音效设计》;声音; 设计

引言:

《音效设计》课程是录音技术与艺术专业学生学习的主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影视行业的迅速发展让音效设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提升,需要我国培养出大量的专业素养过关的人才来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将声音的想象与设计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从事和服务于影视以及相关的产业中。

一、《音效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

社会的不断建设与发展极大的丰富了《音效设计》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发展。在目前录音艺术与技术专业的课程设计中,《音效设计》课程的学习通常在大一学年第二学期展开,主要以训练学生对音频素材的处理和凭拼接能力为主。与传统的课程模式不同,《音效设计》课程极大的延伸了教学的周期,避免了因学习时间简短而导致学生专业知识不扎实的情況,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但是在该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教学方面的不足,严重制约了该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第一,学生的专业素养不足。音效设计的过程是对各种音效进行综合运用和设计的过程,需要在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到很多细节性的内容。就以简单的脚步声为例。人穿什么鞋子,走路的方式如何,节奏怎样以及行走的环境都会影响到音效的,导致音效发生变化。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在进行配音时,通常会忽略这些音效元素,只是简单的将脚步声和视频中行走的人的动作配在了一起,无法配出理想的效果。相位处理能力不足也是学生专业素养不足的具体体现,声音在某些方面与视频存在着相似性,也会因为位置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但是学生在实际的配音设计过程中,却并不能有效地将相位处理融入到设计的过程中。比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对火车进行配音时,学生可以根据火车的远近而进行声音强度的调整,但是却忽略了声音频率的变化,无法更为有效地进行配音。再比如学生在对楼道中行走的人进行配音时,人行走的声音会因为听者所站的位置不同而导致声音产生转变,无法体现出教学的效果。此外,对于音效设计而言,背景音乐是学生无法忽略地重点内容,在进行配音设计时,需要学生根据实际的需求,为视频配上存在于画面外的音效。比如音效背景可以是自然的、幸福的、抑郁的、恐怖的以及虚幻的等,需要利用背景音效设计去体现出设计者的设计意图。

第二,对声音的想象与设计的融入不足。对于《音效设计》课程而言,需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可以更好地利用各种音效素材,借助各种效果器的帮助,实现对声音的设计与运用,需要学生本身具备一定的对声音的想象与设计能力,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当要求教师能够有效地将对声音的想象与设计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中[2]。但是就当前《音效设计》课程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一些专业相关的课程比如《游戏音效设计》、《动漫音效设计》等课程融入到了《音效设计》课程中,在丰富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强度和教学难度,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更多的教学时间集中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讲授层面,无法有效地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对自身的声音想象能力和设计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影响该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提升,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二、《音效设计》课程教学中对声音的想象与设计的融入对策

1、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效设计》课程是在录音技术与艺术专业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而建设的。在建设的过程中将《游戏音效设计》、《动漫音效设计》等多门实训课程进行了整合,极大的提升学学生的学习强度和学习难度。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味的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讲授会让学生感受到一定的难度,进而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和畏学的心理,为了确保对声音的想象与设计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入,教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降低课程的教学难度,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3]。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一些经典的动漫或者影视视频展开教学。以电影《敦刻尔克》为例,在电影中有这样的一幕,两名英军士兵在撤退时发现一名幸存的战友,在帮助战友进行撤退时,电影用简短而明快的弦乐单音连奏,来烘托氛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学生观看电影片段前要求学生通过对电影视频的欣赏,列举出电影中所用到的音效类型,以问题为导向提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2.利用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将音效和画面结合起来

为了有效地提升学生对声音的想象和设计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当将声音与画面结合起来展开教学,利用直观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对声音的想象与设计的理解,逐渐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比如学生在对视频中火车经过人群的过程进行配音时,学生就应当将自己想象成人群中的一份子,想象火车由远到近的过程中,从声音的强弱效果和声像等多种角度进行调整,使之能够更加清楚、真实地的刻画出整个火车经过的过程,从而提升整体的配音效果。对于音效设计而言,图像是声音设计的重要依据,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尊重图像,学会利用图像,实现对各种音效素材的有效运用。

3.引导学生发挥自身对声音的想象主动进行音效的设计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发挥自身对声音的想象能力,主动的进行音效地设计,逐渐提升学生对各种音效素材的运用能力。在学生的课程学习中,学生依据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逐渐地掌握了Nuendo与SF,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

4.设置教学任务,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想象和设计

为了确保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课程内容的探究和讨论,帮助学生巩固课程知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4]。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部分的音效素材,让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课程内容对音效素材进行加工,使之能够呈现出特定的效果。比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段流水的声音,让学生将这段流水的声音利用音效器,使之转变为溪流的声音或者水管中的流水声。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特定的视频片段,让学生进行根据视频的内容进行配音。要求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效果器为视频配上合适的音效,必要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为视频加入合适的背景音效。比如在《猫和老鼠》这部动漫里,汤姆猫经常会与各种器物发生碰撞,而导致汤姆猫出现眩晕的现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配出猫和不同器械发生碰撞的声音以及汤姆猫发生眩晕的背景音效。利用具体的教学任务,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教学的要求,让学生可以综合地利用各种音效素材以及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声音的想象与设计能力。

5.对比研究,提升学生对不同效果器的理解程度

不同的音效器在对声音的调整程度和调整效果上会存在不同的区别,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当加强对不用音效器的使用效果对比,利用对不同音效器的对比研究,提升学生对声音的感知能力和运用能力,让学生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对声音想象与设计能力的提升,逐渐提升录音技术与艺术专业《音效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

总结:

对声音的想象与设计是学生学习《音效设计》课程的专业基础,也是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提升对声音的想象与设计的重视,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对声音的想象能力和设计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让学生的发展能够满足于国家于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需求,提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魏子凌.电影《星际穿越》的声音设计[J].影视制作,2019,25(6):81-85.

[2]骈韵頔.关于《音效设计》课程教学中融入对声音的想象与设计的研究[J].北方音乐,2016,36(13):96-97.

[3]徐小舒.电影《敦刻尔克》声音设计的艺术[J].艺术科技,2018,31(10):74.

[4]张莹,沈希辰.浅谈VR电影的声音设计思维[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56(2):211-214.

[5]蒋长清,Sibelius软件在多声部音乐写作中的运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张李子.中国电子音乐创作特点及其发展[J].戏剧之家.2015年24期

[7]段婉宁.有声时代以来电影声音设计与制作方式演变历程探析[J].电视指南.2017年18期

[8]张梦卿.噪音同样可入乐:声音设计的可能性[J].艺术与设计,2018年06期

[9]王海粟,浅析网络游戲声音设计在网络游戏传播中的应用效果[J].商业故事.2017年10期

[11]张建荣.国际制作视野下的电影音效设计探究[J].现代电影技术.2017年06期

[12]刘轶.浅析音效在影视中的重要性[J].戏剧之家.2019年20期

作者简介:王玉(1980.03-),女,汉族,江苏常熟人,教师,讲师,研究方向:音效设计

猜你喜欢
声音设计
BUBA台灯设计
有种设计叫而专
给声音插上飞翔的翅膀
在最需要的地方发声
移动有声阅读让儿童文学回归故事本身
浅析民族男高音的演唱技巧
陈国兴设计作品
从影片《迫在眉睫2》看影视叙事节奏的表达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