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教育学的话语

2021-02-18 23:16温秋会
文学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范畴教育学话语

温秋会

摘要:教育学的主体体验,既是一个活动过程,又是社会活动的结果。而教育作为一个社会活动,也可能就是一个教育活动主体必须通过亲身经验某一件社会事情,并希望得到一定的理解和社会情感,从而作为社会活动的最终结果,即教育主体在其亲身经历中所希望得到的一种理解与社会情感。感受有经历性、个人性、缄默性等特点。从不同的视角,也可把感受分成不同的类别。

关键词:教育学;话语;教育学体验;范畴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的生活也受到了我国更多教育研究者的关注,生活体验也被赋予了很高的社会地位。有的学者提倡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以学生的感受为主,有人则提出教育过程是一种体验,也有人认为感受既是人的生活方法,也是人探索生活意义的方法。但是,对于什么体验才是现代教育学的活动体验,这个关键问题目前还不能完全得到很好的有效解决,也因而直接严重制约了我国教育体验研究的深入开展。为此,本文将在认真审视与借鉴中国高等教育情况以及若干相关专业领域有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教育学的体验概念做一个初步研究。

一、体验的内涵。

在总结各相关专业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者中的少数人对体验的教育学内涵展开了探讨,大致有如下看法:

受现代心理学社会情感论的概念影响,以一个人主动感受流程为主体情感,如:裴娣娜就特别指出:主动感受流程是指一个人对社会欲望、生活要求的主动感受。一是借用了瓦西留克主动感受流程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将主动感受两个流程分别视为一个特定的社会心理活动,如朱小蔓所指的主动参与感受两个流程;二是受中国现代西方社会人本主义社会哲学的概念影响,把主动感受两个流程分别规定为一种含义的自我建立与社会价值的自我形成两个流程,如:张华等就认为主动感受流程立足于人类精神界和社会生存世界,立足于一个人、自然界、社会、整体有机和谐统一的精神生存性和社会精神世界,是一种含义的自我建立、生存性的澄明、价值的自我形成,指向着对整个人类精神社会生存世界的重新认识和自我超越。

从综合教育學习活动的体验意义来看,综合教育活动体验指的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综合复杂性教育学习活动流程,而沈建中则认为:教育体验指的是对活动主体之间的历史性的新感知、情、意、行为上的亲身经验、体会和检验。它不仅是一种社会活动,也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历史文化流程,还是由人类生理和社会心灵、感情和社会理性、情感和理性思维、社会和人类历史以及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社会综合活动交织的一个整体,也是社会矛盾化解运动的全过程。

由此,可这样规定体验的含义:感受既是一种活动,又是活动的结果。作为一种活动,即主观经历了某一件事情而得到一定的认知和情感;作为活动的结果,即主观在经历中得到的认知和情感。它主要涵盖了三层主要含义:认识经验、情感、认知,将它在体验中常用的这几个主要含义充分融合运用到了一起;同时包含二个主要方面:认识活动与体验结果,对二者关系进行了辩证的相系统一;并由此逐步完成了对社会哲学、心理学、美学等领域有关体验研究成果的学术综合性分析吸纳,使它的体验研究范畴更好地具有了学术包含性。

二、体验的基本特性。

1.经历性。

这是体验的本质特征,而体验的其他两种特性均从其衍生。主体亲身经历不同于其他亲身经历,它可以分为:属于现实体验层面的主体亲历,即主体通过自身实际行动亲身经历感受到了某件事;属于心灵体验层面的主体经历,即扮演主体从身到心灵上亲身感受某种事物,同时也是一种情感体验。当前,强调针对学生的直接教育经验,强调学生的直接感受,强调如何让每个学生真正学会自我关心,强调针对学生的自我心理监控,已逐渐成为一种教育潮流。比如:有人甚至提出推行体验式教师技能培训、体验式教育课程观和体验式教育,这些归根结底都应该是在于强调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切身亲历。

2、个人性。

不同主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性,有着不同的情感,其主体性水平不一,认识程度也不同,对于事情的认识更是千差万别,因而感受也各不相同。即使对同一事件,不同的主体之间也完全能够以不同的方法去经历,去感受,去体验,从而获得不同的理解,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情感。因此体验是个人的,而不是相互替代的;是全个人的,不是雷同的。

然而个性的视觉体验又是怎样可以相互分享的呢?正因为不同主体的体验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他们之间才更具有彼此交流和相互分享的必要和各种可能。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视觉感受,不同的自我理解,经过心灵交往和心的沟通就一样可以轻松实现不同世界的完美融合,碰撞迸发出不同心灵的美丽火花。

为什么我们要大力推行这种重视社会差异的文化教育,原因就正在于此。在这种差异教育中,就不同社会主体相互比较而言,每个主体的不同感受都被人们认为应该是平等的,也同样地都应该是得到我国社会各界认可。

3.缄默性。

体验本身是主观的,而经验也是亲历的,而对于不同时在场的另一个体验主体来说,某些心理成分有的是虚无可言的,有的则只是可以意会、不可言传的,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潜绒默性安全心理知识。而审美感受也是这样的情形,当主体人在欣赏与享受美时,伴随着紧张激烈的内心活动、丰富活跃的想象、以及激情愉悦的情感,所形成的是深刻的、活生生的、令人陶醉痴迷而又无法言语的独特的内心体验。因为“我”的体验无法完全对“你”,没有两个不同主体能够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因此,在教育理论实践教学活动中,对于积极的一切事物,应该都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尽量能够使每个陌生人的每位学生都有切身体验,亲身经历,都有学生能看到教师亲身在场,都有教师能亲身经历感受。虽然不能让每个人获得拥有亲身经历体验的良好学习机会,但是教育过程也不该由一位教师向每个学生过分地公开讲授,这应该是一个属于每一位学生的亲身经历体验。

结语:分析教育学可以使广大教育工作者更为全面地关注学生的体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各项体验,注重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得出相关的经验。高校教师要注重课堂体验,从而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天宝,关于爱的理解与接受教育的理论思考[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5):36.

[2]朱小蔓.中国情感健康教育论丛书纲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3.150.150.150.

猜你喜欢
范畴教育学话语
画与理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浅析我国当代教育学改革的策略
语文阅读教育中的三对重要范畴辨正
教育学信条
Analysis of the activation strateg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English language potential
雷人话语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范畴观与认知语言学上的范畴等级结构
雷人话语
寻找把教育学托上天空的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