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应用行为分析

2021-02-18 23:24沈沂
文学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计划表基线性行为

沈沂

应用行为分析学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简称ABA,是一门用于改善人类行为使其更具有社会意义的科学。它将人类的行为分为反应型行为和操作型行为,反应型行为是天生就有的行为,不需要后天学习例如眨眼和呼吸等,而操作型行为是通过行为的后果所选择的行为,例如看到红灯会停止走路,看到下雨会打伞。应用行为分析学则更多的是通过操作型行为原理来改变行为在未来发生的可能性从而增加或者减少这一行为,它被普遍应用于行为干预,企业管理等领域,在自闭症干预领域也有相当显著的研究成果。本文就从应用行为分析学相关理论角度来看自闭症。

应用行为分析学中的操作性原理有很多,例如强化与惩罚,行为的四项功能:获取物品、获取注意力、逃避、自我刺激,配对法则,强化计划表等等,今天主要讨论的行为对比。那什么是行为对比呢?行为对比的英文全称Behavioral Contrast,在应用行为分析一书中的定义是指多重强化计划表中,在成分不变的情况下,一个成分的增加或者减少,造成另一个成分产生相反方向的改变。换而言之就是,在一个环境中的强化速率变化导致行为在第二个环境中往相反方向变化。在日常生活中,就有体现行为对比的例子:正在减肥的你吃的零食反而比平时吃的更多了;周末放假的我们更容易睡懒觉;如果和父母住在一起就更容易偷懒不做家务。在自闭症干预过程中,我们与家长的交谈时发现孩子的某些行为在家里和学校的表现有不一致的现象,例如个案通过逃离环境来逃避回答问题,原本在家里和学校的发生的几率是相同的,但如果在学校老师对该行为进行了预防并提示学生回答完问题才可以离开,而在家里大人未对该行为进行干预,那个案在家里回答大人问题时,逃离环境的就变得更严重。又或者当个案通过语言而不是哭闹的方式表达需求,在学校里得到强化后,用语言来表达要求的发生频率会增高,但在家中,家长没有强化学生用语言表达要求的行为,那学生在家里就没有任何的改变依旧通过哭闹来表达要求。

行为对比在我们身边是经常可以观察到的现象,同时也可以从研究人员的文献中发现其存在。

接下来我们选取两篇论文來看一下论文中所涉及到的行为对比。第一篇是在2004年刊登在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名为GENERALIZATION IN A CHILD’S OPPOSITIONAL BEHAVIOR ACROSS HOME AND SCHOOL SETTINGS的文献,中文也可翻译为一名儿童在家庭及学校环境中的行为对比概述(ROBERT G. WAHLER AND VANESSA ANN VIGILANTE,2004),其研究背景是一名由诊所转诊的9岁男孩harry,妈妈反映harry在家里经常出现不配合的对立性行为,但是学校的老师却认为男孩在学校里表现良好,配合度较高。研究人员希望通过评估母亲、教师社会关注的相对差异与harry在家庭、学校对立行为方面的相对差异之间的关系。实验方法是通过ABAB倒反实验来进行观察。操作方法是将学生的对立行为以及老师、家长的不适当关注进行折线图绘制,从而直观地检查基线数据、父母培训阶段、后续阶段和最后父母加强培训阶段的变化。实验结果可以通过下面两幅图表来展示。黑色实线是harry的对立行为数据图,而图表中浅色的折线图为家长以及老师不适当社会关注行为数据图。

图表中的第一段数据显示的是家庭和学校基线数据,从该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harry在家里的对立性行为明显比学校更高,同时也发现他的母亲比老师提供给harry更多的不适当关注。进入实验控制阶段也就是第二段数据,通过对harry母亲进行培训,harry母亲对harry不适当关注的行为减少,harry在家的对立行为也减少了,但从数据中看出在学校的对立行为增加了。再次回到基线期间(第三段数据),harry在家的对立行为增加,母亲的不适当行为也增加,反之在学校harry的对立行为减少。进入家长培训强化课期间也就是第二次介入干预计划(第四段数据),harry的母亲再次减少了她不适当的关注,Harry的对立行为很快减少到家庭观察的最低水平。

从数据分析表中我们可以知道,Harry 的对立行为与母亲的不适当关注呈正相关关系,但与老师的关注之间没有关联。Harry在家里和学校的对立性行为水平受到母亲在家里给予关注程度的影响,但他在家和学校的对立性行为是相反的方向。这一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与行为对比理论是一致的,在家里获得母亲不适当关注的减少和在家里对立性行为的减少成正相关,和学校中对立性行为的增加呈负相关。也就是说,原本对立行为在家和学校发生的几率相当,但是出现了一个变量也就是母亲的不适当关注,当母亲的不适当关注增加时,在家发生对立行为的几率增加,当不适当行为减少时,家里的对立行为随之减少但是在学校的对立行为发生几率增高。

另外一篇是2018年刊登在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上名为BEHAVIORAL CONTRAST: RESEARCH AND AREAS FOR INVESTIGATION 的文献,其中文名可翻译为行为对比:研究与研究领域(MEGAN A. BOYLE,AUDREY N. HOFFMANN,JOSEPH M. LAMBERT,2018)。该研究的研究背景是基于研究人员过往数十年的研究成果,进行荟萃分析,对行为对比进行转化和应用研究,目的是在不变的环境中预测和控制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该文献中也介绍了行为对比的相关定义的简要历史,回顾了人类和非人类学科的研究。文献中行为对比的历史分为两个部分,而我认为可以在此基础上划分为三个阶段:定义形成的雏形阶段,定义形成的初级阶段,以及定义的完善阶段。

行为对比的发展历史从实验研究方面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发现行为对比,代表性的研究是艾略特在1928年关于老鼠走迷宫的实验,实验的过程是将老鼠分为两组,一组老鼠完成迷宫获得了不太喜欢的食物,第二组完成迷宫获得最喜欢的食物,然后将第二组转移到有不太喜欢食物的迷宫中,实验结果显示第二组的老鼠出错比第一组更多,这就是早期的激励对比实验。

第二阶段的代表性实验研究是雷诺兹和普利斯科夫在1961年的关于鸽子的研究,研究中首次使用 “行为对比”一词。在两组鸽子的基线测试时使用两个成分的多重强化计划表,并且使用相同的强化比率。对于第一组的鸽子,他增加了一个组成部分的强化率,在不变成分的强化计划表中的行为减少了(即负对比)。对于第二组的鸽子,他降低了一个组成部分的强化率,在不变成分的强化计划表中的行为增加了(即正对比)。

第三个阶段是行为对比理论的完善阶段, 在这一阶段是累积各位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他们通过对行为的各个不同实验研究,从中发现行为对比的现象,来完善这一理论。例如哈利迪和博克斯(1971,1974)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成分的行为改变对于产生行为对比既不是必要的,也不是不够充分的;行为对比可能发生在一个恒定的成分中,而不管不同成分的行为变化如何。

另外从该文献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目前的应用分析研究里有三个影响行为对比发生程度的因素:强化比率、强化物的质量、区别性强化替代行为。

1、强化比率

Koegel等人(1980年)进行了一项类似的研究,三位自闭症儿童在治疗环境和一个设置的额外环境中对比,在额外环境中正确反应行为未被增强,而在治疗环境中正确反应使用FR-1强化计划表去增强。因此在治疗环境中正确反应率增加,而在额外环境中正确反应率降低。所以要注意强化率在不同环境中保持一致,行为对比才不会发生。

2、强化物质量的变化

Charlop, Kurtz, and Milstein (1992)的研究中通过控制强化计划表,来评估五名自閉症儿童在习得和维持任务中的表现。在基线期间A组技能习得时使用的是FR-1强化计划,强化物既有社会性赞美又有食物,也就是高质量强化物,维持阶段的强化计划是VR-3也就是强化物质量变低了。B组是习得新技能阶段强化物就是FR-1赞美加零食,高质量强化物,而维持阶段也是高质量强化物。结果显示A组学员在学习和维持阶段使用了不同质量等级强化物,学生学习新技能的行为反应就增加了。而B组在习得和维持阶段都使用了相同质量等级的强化物,学生学习新技能的反应率产生了下降。

3、区别强化替代行为DRA

我们在使用替代行为DRA策略的时候,随着问题行为的减少,也就是说替代行为DRA策略有效的,基于基线数据,我们使用替代行为DRA时候对其他行为奖励的频率,会影响到目标行为发生的频率。当使用替代行为DRA策略奖励的频率高于基线时,目标行为发生频率会降低,相反若奖励频率低于基线时,目标行为发生就会增加。

对于行为干预师而言,可以运用行为对比这一原理来使理想行为增加,而负向行为减少。同时也需要注意在做行为干预时,因为一些例如环境未做到统一,或者执行人员的标准不统一等而产生的行为对比,导致行为没有改变或者是变得严重。因此,但我们在做行为干预时,要注意执行人员的执行标准要统一,避免在A老师这边负向行为减少,而在B老师那边行为增加,也要注意在不同环境中的执行标准也要统一,避免在学校里负向行为减少,但在家里很多,同时也需要注意在行为介入计划的同一时期内,强化的比率和强化物的强度要保证统一,避免因为强化的不统一而影响了行为的改变速率。

猜你喜欢
计划表基线性行为
My Reading Tips
“性”有更广泛的内涵!心理学家分析3种形式
GAMIT用于GNSS长基线解算分析
中国感光学会2019年活动计划表
清华学生计划表的借鉴意义
动物进化中的性谜题
我家的暑期计划表
沿海国领海基点基线主张不能过分
人类性行为要受到约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