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叠用在儿歌教学中的作用

2021-02-18 03:16邓凤民
文学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语感培养

邓凤民

摘要:本文对儿歌中词语叠用的语感培养作用进行了探析,首先描写了儿歌中词语叠用形式及其功能,并探究了叠用成因,然后,针对词语叠用这个儿歌中表现语感因素强的特点,提出了符合低学段学情的具体操作的方法。本文认为,在保证学会拼音和识字前提下,在开展有意义的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发现言语材料中语感因素强的语言点,引导学生比较辨析、体会品味语言,开展语感训练。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感就能获得提升。

关键词:词语叠用 儿歌教学 语感培养

新部编版一年级小学语文教材,拼音部分及课文中不仅有精美的插图,而且还编排了一定数量儿歌,做到了图文并茂。这些儿歌大都文字浅显,内容简单而又富有想象力。这些儿歌仅仅是作为拼音、识字教学的一个附属吗?甚至有人认为把这样的内容作为例文来学习,除了一些生字新词外,基本没有什么可学的知识了。其实,这些儿歌对于学生语言积累、语感形成是大有裨益的。值得注意的是,儿歌中普遍存在词语的叠用 现象。词语叠用在汉语中非常普遍,可以说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汉语的特点。小学语文起始阶段,可以尝试以词语叠用为切入点,抓住这个体现语感因素强地方,作语言例析。下面我们就以一年级上册的拼音和部分课文中的儿歌为例,讨论词语叠用在儿歌教学中对学生语感培养中所起作用。

一、儿歌中词语叠用的形式及功能

(一)词语叠用的表现形式

拼音和部分课文儿歌中词语叠用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AA型、AABB型、A一A型、AA的型、ABB型。各种类型例示如下:

1. AA型

轻轻、慢慢、哗哗、沙沙、咕咕、嘎嘎、喵喵、呱呱、刨刨(土)、捉捉(虫)、搓搓(手)、冲冲(手)、擦擦(手)、紧紧、弯弯、田田、尖尖、圆圆、徐徐、粒粒、常常

2. AABB型

欢欢喜喜、快快乐乐、叽叽喳喳、淅淅沙沙

3. A一A型

想一想、算一算、

4. AA的型

弯弯的、小小的、闪闪的、蓝蓝的

5. ABB型

胖娃娃、水泡泡、叫喳喳、静悄悄、淅沥沥、沙啦啦

上面五种类型中,汉语中常见的词语重叠类型都有所体现,其中AA型数量最多。这些词语在语境中的叠用不是简单的重复,它的恰当运用,不仅在形式上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使儿歌读来朗朗上口,而且在内容上也丰富了语言表现力,生动地描绘了事物的音、形、情、态,产生栩栩如生的表达效果。

(二)词语叠用的表达功能

语言文字靠字形、语音激起人们的联想,来理解其意义,再现其反映的对象。 词语叠用在儿歌中可以绘声绘色,摹形状物,以此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1.绘声绘色

词语叠用利用声音上的回环往复,意义上的形成张力,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增加趣味。如:

(1)小溪流说话,哗哗,哗哗。小雨点说话,沙沙,沙沙。……

(2)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青蛙的诗写成了:呱呱,呱呱,呱呱呱。……

(3)……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上面3例都是对自然现象绘声绘色地描摹,生动而又形象,诵读这样韵律和谐的儿歌,容易唤起小读者听觉、视觉形象的联想,带着读者进入活泼、美好的意境之中,不仅获得美的享受而且还丰富了想象力,会给学生带来身心的愉悦。

2.摹形状物

词语叠用除了绘声绘色外,还可以把事物的形态逼真地描写出来,使所描绘的自然景物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如:

(1)“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荷叶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

(2)月儿弯弯挂蓝天,小溪弯弯出青山。大河弯弯流入海,山路弯弯到校园。

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利用文中精美的插图,借助于“尖尖”“圆圆”“弯弯”等重叠形式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开想象和联想, 能够比较直观地认识到草芽、荷叶、谷穗、月儿、小溪等不同形状,体会自然景物可爱与美好。

以上通过对语境中的词语叠用表现及功能的分析,从本质上看,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不只是拼音、识字教学,而是一种语感的培养。这是基础教育语言教学的核心。

二、儿歌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儿歌教学要以低学段学生的好奇心为出发点,采用能激发起他们兴趣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比如游戏,这样会给小学生的学习带来乐趣。儿歌对相关的内容描述与动听悦耳的语言节奏、韵律协同起来,不但便于学习内容的记忆,念诵这样儿歌也会给他们带来快乐和美好的情绪体验。既然词语叠用是儿歌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语言形式,可以抓住动态语境中的叠用形式,结合低年级的学情,运用口头诵读、比较品味方法开展教学。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吸收和积累语言,还有助于习得和积淀语感。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对一种话语系统的敏锐感觉,是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的能力。 学生语感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语感实践。

(一)口头诵读

以《四季》为例,这一课对四季几种典型性事物描述,通过草芽、荷叶、谷穗和雪人表现春夏秋冬的特征。语言亲切、生动,韵味十足,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这首儿歌形式突出特征就是词语叠用极具特色。整首儿歌四小节,除最后一节外,每节都有词语叠用形式。如:“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读起来不仅富有美感,而且也体现这三种景物的特点。有经验的教师就能捕捉到儿歌中词语叠用这个关键点,依据学情切实有效地开展语感实践的。我们以廣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教师进修学校刘敏老师的课程设计为例 ,引述如下:

(朗读品析,走近春天)

1. 读诗

师:游客们赶紧坐好,我们一起坐上四季列车,开往四季第一站——春天。(大屏幕出示:春天,及第一句诗)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师:可爱的游客们,睁大眼睛,细细地找一找,这句话中你们看到了哪几个与春天有关的

景物?

生:草芽,小鸟。

师:哪位小游客能告诉我,为什么春天要写草芽和小鸟?(这是春天特有的景物)

师:小草芽,你是什么样子的?请你用文中的一个词告诉小游客们。

生:我是“尖尖”的。

2. 认识叠词

师:哦,草芽的形状是尖尖的。尖尖,瞧,组成这个词的两个字是一样的,两个“尖”靠在一起,这就叫叠词。叠词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音韵美。听,草芽尖尖。一起读一遍。

师:草芽尖尖,说的是草芽的形状。草芽是什么颜色的?谁能用叠词形容草芽的颜色?(绿绿)

师:连起来说,草芽——绿绿。

师:还可以说,草芽——青青。

师:春天的草芽刚刚长出来,可嫩了,谁还能用叠词形容小草芽?(草芽嫩嫩)

师:刚长出来的小草摸上去,感觉——软软的,请你连着说一遍。(草芽软软)

师:小草芽摸上去感觉非常柔和,也可以说——草芽柔柔……

师:原来小草芽能带给我们这么丰富的感觉,一起来读一读(草芽绿绿、草芽青青、草芽嫩嫩、草芽软软、草芽柔柔)

3. 指导朗读第一节诗歌

上面这个教学设计具有一定的游戏性,学生以游客的身份参与旅行之中,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代表春天的景物——草、鸟。 然后识别“叠词”,朗读“草芽尖尖”。由草芽的形状扩展到草芽颜色“绿绿”、“青青”,进行仿说。同时,给以感官提示,调动小学生类推兴趣,说出“草芽嫩嫩”、“草芽软软”、“草芽柔柔”……。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老师引导下,在有意识的语感训练中,在语境中运用词语重叠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不仅积累词汇,还发展学生的思维。这不是卓有成效的语感实践嘛!可老师并不满足于此,紧扣语境,发散思维,抓住词语叠用这个语感因素强的地方,进行了多样化的语感训练。接下来教学片断还展示了迁移拓展的成果。为讨论方便,教学设计引述如下:

(语言拓展,触摸春天)

1. 拓展说话

师:小游客们,睁大眼睛,去寻找一下,春天都有哪些美景。师配乐范读:请睁开眼睛,你们看到哪些景物?(桃花,柳树……)

师:瞧,我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看看谁还有一张会说的巧嘴,能用叠词来形容这些春天的景物,形容它们的颜色、形状、声音、动态都可以。

生:桃花粉粉、燕子飞飞、春雨沙沙……

2. 拓展说诗

一个学生说出一个叠词,马上出示另一个景物(课前,教师布置学生每人准备几个春天的景物图,如桃花、春雨、蝴蝶、蜜蜂、柳树……),引导她说出一句诗歌。桃花红红,他对蜜蜂说:“我是春天!”

师:瞧,这就是一句诗,写诗,就这么简单,

你也能当小诗人了!(PPT出示模版)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师:桃花红红,他对春雨说:“我是春天。”(老师将黑板上的景物卡片桃花、春雨举起来说)

同桌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春天景物图互相练习说话。

上面这个教学片断在前面语感实践的基础上,开始迁移拓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前面的诵读,孩子们已经掌握简单的句式结构,进行模仿创编,原有的儿歌基础上创编出自己的新儿歌。这种紧扣语境的动态生成语例,内容具体实在,思考性、趣味性都比较强,学生又是参与创造的主体,这样的语感训练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作用较大,效果也好,体现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比较品味

儿歌、童诗以词语叠用为主要的表现形式上,这为教师开展语感训练提供绝佳素材。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叠用形式进行比较、推敲和品味。这样,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词语叠用形式的内涵,同时也能认识到其使得语言表达效果产生了细微的差别,这样扎实的语感实践训练会大大促进学生语感形成。以《小小的船》、《青蛙写诗》、《四季》为例,可略见一斑。

《小小的船》以其优美的意境,形象的比喻,丰富的想象,为孩子们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画卷。这首短诗形式上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连续使用多个词语叠用形式。如:“弯弯”“小小”写的月亮和船的形状;“闪闪”展现了夜空中星星灵动之态;“蓝蓝”描绘了天空之美。教学中朗读时要注意节拍停顿,“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节奏上3/2/3/1节拍,也要注意同韵词的使用给诵读诗歌所增加的流畅性。这里不仅压脚韵,其中“弯弯”、“闪闪”、“蓝蓝”也是同韵。通过朗读,可以比较“弯弯的”和“弯的”;“小小的”和“小的”的异同,出示月亮和小船的图片,从中感受到“弯弯”比“弯”更弯些,“小小”比“小”更小些,不仅表达的程度不一样,阅读起来也更容易产生亲切感。这里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弯弯、小船弯弯。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对取其一点展开想象的比喻特征,有更多了解。有经验的老师依据学情这样设计的,现引述如下 :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先体会“蓝蓝”与“闪闪”的叠词之美后,再紧扣叠词开启想象:蓝蓝的天空像什么?闪闪的星星又像什么?小小的船儿像什么?学生会说,蓝蓝的天空像蔚蓝的大海,一望无边;蓝蓝的天空像蓝蓝的绸布,柔美润滑。闪闪的星星又像大海中无数跳跃的水珠,还像调皮的小朋友在眨着眼睛。弯弯的月儿就是大海中那一舟小船,漂呀荡呀,乐悠悠。在此基础上,创设情境,引入诗境:蓝蓝的天空,闪闪的星星,弯弯的月儿,多美的夜晚呀,多美的夜空呀,那就让我们飞上蓝天,坐到月亮上去,去享受美好的夜色吧。在《小小的船》的悠扬旋律中,学生驰骋想象,尽情畅谈,深情朗读,既体会到了诗歌的优美意境,作者的美好情感,又感受到叠词的精妙,发展了语感。

上面的片斷不仅让学生体会品味了词语叠用形式在语境中的语义,而且还让学生发挥想象学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在辞格运用中发展了思维能力(如联想、想象、类比等),同时也培养了审美情感和审美情趣。这里老师的情景带入方式,让孩子们有身临其境之感,与文中抒情主人公彻底拥抱,共同分享这首童诗所带来的美好。

以上教学实例潜移默化地、不露痕迹地对学生进行了语感培养。甚至还可以有意识地对词语叠用类型进行了横向的对比,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词语叠用感受体验。如下面教学设计片断 。

《青蛙写诗》中的叠词就比《小小的船》《四季》丰富一些,不仅有“呱呱”的AA式,也有“呱呱呱”的AAA 式,还第一次出现了“淅沥沥”“沙啦啦”的ABB式。尤其是“呱呱”与“呱呱呱”的节奏不同,雨的“淅沥沥”与“沙啦啦”的意趣差异,都需要学生好好发现,细细体会。学习第一节,先引导学生发现这节中的“淅沥沥”和“沙啦啦”都写的是雨声,再思考为什么要用两个词写雨声,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或播放雨声录音,区别这两种雨声的不同,懂得“淅沥沥”和“沙啦啦”写出了雨点从小到大的过程,并让学生运用绘声绘色的朗读表现出这一变化。朗读又会让学生获得意外的收获:这两个词的结构是一样的,和已认识的“小小”“弯弯”的AA式又有不同,从中感受ABB式的语言节奏美。学习最后一节,要重点体会同样写青蛙的叫声,为什么写了“呱呱”,还要用“呱呱呱”。可采取朗读对比的方式,品味语言形式的变化,体会它们在节奏、传递的意思、表现的意味上的差别,从而让学生体味叠词的结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与众不同的节奏美和韵味美。

以上教学设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感受语言材料和品味词语叠用形式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参与语感训练实践中获得了对词语叠用形式的感悟。这无疑对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会有所帮助。

综上,我们对儿歌中词语叠用形式表现、功能及在儿歌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做了初步分析,可见,儿歌教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在保证学会拼音和识字前提下,在开展有意義的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发现言语材料中语感因素强的语言点,引导学生比较辨析、体会品味语言,开展语感训练。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感就能获得提升。限于篇幅,对整个小学语文教材中词语叠用的系统考察将另文讨论。

参考文献:

[1] 李宇明.儿童语言的发展[M].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75.

[2]彭小红,白小芳.论早期说汉语儿童的叠词现象[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4,11(6):46.

[3]洪镇涛.积累·语感·语感训练——小学生自发仿写古体诗的启示[J].中学语文教学2004(1):14

[4]庄文中,中小学语言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209.

[5]刘敏.以叠词为切入点,感受汉语形式美[J].小学语文教师2012(12):57-58

[6]邱佳瑜.叠词的语用价值与教学妙用[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12):30

[7]蓝卡佳,李林.现代汉语的叠词与基础教育语文教学[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9,4(2):105

猜你喜欢
语感培养
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刍议小学语文语感培养
始于精心行于精致成于精彩
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育中语感培养问题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自觉开口,让英语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注重学生语感培养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