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幽隐半岭

2021-02-18 03:46肖国武
文学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禅宗

偶入厦门植物园,其中奇花异草、名枝嘉木,不一而足,堪称阆苑仙葩,美不胜收。最喜泉水叮咚而下,溪流曲折潺湲,萍草摇曳,岸石参差,掩映于繁枝碧叶之间,令人悠然忘俗,沉醉其间。

漫步于如茵绿草地,穿梭在似锦繁花间,跨越清溪水,走向小山坡,依石径拾阶而上,进入密林之中,里面可谓别有洞天。但见巨石嶙峋,倚叠堆积,罅隙之间形成山路,狭窄处仅可通人。山回路转之后,亦有开阔之地,但依旧林木森然,不见长天。此处游人甚少,半晌偶遇一二,却也正合了我意。最喜人迹罕至、远离尘嚣的幽静之所,寻幽探秘,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上行不远,石阶一侧的斜坡之上,周围有棕榈树林立,但见一方低矮的石砌遗存隐现于荒草落叶之间,观其形制,乃一方古墓,为闽南风格。这是所见过最小的一方,长约两米,圆弧形墓围,半圆形墓埕,石面皆已斑驳,色泽深灰暗淡,中央立有长方形墓碑,上刻“万石”,“传临济三十八世渐得招和尚塔”,两侧另有小字:“嘉庆己未年花月”,“薙(ti 同剃)发徒行惠、行安立石”。“万石”乃此山之名,周围另有万石岩、万石湖。临济,即义玄禅师,曹州南华(山东菏泽)人,是唐代高僧,志行纯一,深得佛法,为佛教临济宗创始人。临济寺,是镇州(河北正定)一座寺庙,据《正定县志》记载:“临济寺,东魏兴和二年(540年)建,早于临济宗。”唐大中八年(854年),义玄禅师住持临济寺,通过师徒问答方式,了解悟境深浅,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教、接引。其禅风以“单刀直入、机锋峭峻”著称,自成一家,以棒打口喝来促使学僧省悟,成语“当头棒喝”即源于此。义玄禅师很快得到认可,追随者甚众,后世以寺院之名称之为“临济宗”,成为禅宗一大宗派,流传最广。唐咸通八年(867年),义玄禅师在临济寺圆寂,弟子建塔藏其舍利,唐懿宗赐谥号为“慧照禅师”,赐塔号为“澄灵塔”。临济寺在宋金时毁于战火,仅留孤塔独存。墓碑上所谓“塔”,是缘于和尚之墓皆以塔称之,虽无塔形,仍有塔名。嘉庆己未花月即一七九九年二月,可见此墓已有二百余年。碑文所示,即行惠、行安二僧人为临济宗第三十八世传人渐得招和尚修墓立碑,以示纪念。

在此墓塔不远处,另有一方规模较大者,长、宽约有五、六米,墓围呈“风”字形,有供桌和墓埕,中央为六角宝塔造型,单层外檐,顶上呈葫芦状,塔身正面中间向内凹陷,其上镌刻“万石”“联灯祖塔”,楷体书写,字形方正饱满。此处所谓“祖塔”即佛塔,唐代诗人裴休《题泐(le)潭》诗曰:“泐潭形胜地,祖塔在云湄。”所谓“灯”乃佛家用语,以“灯”喻法,禅宗谓灯能驱走黑暗,照亮人心。正所谓“灯灯相传”,“亘古光明灿烂”。以灯命名的禅宗经书有北宋法眼宗道原的《景德传灯录》,北宋临济宗李遵勖的《天圣广灯录》,北宋云门宗惟白的《建中靖国续灯录》,南宋云门宗正受的《嘉泰普灯录》,此處“联灯”应是南宋临济宗悟明的《联灯会要》。这五种佛教禅宗史书,叙述禅宗师徒相承的语录和事迹,内容多有重复。宋代僧人普济删繁就简、取其大要,合编为《五灯会元》,记录禅宗世系源流。

后至清代,京师圣感寺住持超永,乃临济密云悟三传也,集合《五灯会元》及《五灯会元缵续》,增其所未具备,编著《五灯全书》一二〇卷,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成书,“集五灯之大成,为宗门之宝窟”,进呈御览,冠以御制序文,由内府颁布刊行,成为半官方禅宗典籍。此“联灯祖塔”即为纪念临济宗而建的佛塔,如若还是当年遗迹,算来已有八九百年之久,看其面目推测多是后世重建,但也无从考证,不得而知。

此处一墓一塔,皆为临济宗遗址,以管窥豹,亦是禅宗为佛教八大宗派中最大一支的明证,禅宗以南岳、青原两家弘传最盛,南岳之下又形成临济一宗,影响范围最广,流传时间最长。

沿石径继续上行,渐至山顶,两侧林木疏朗,天际高远。路旁石上刻有“半岭”字样。半岭,即半山腰,唐代杜审言有诗句“半岭通佳气,中峰绕瑞烟。”杜甫诗《雨》中亦有佳句“晴飞半岭鹤,风乱平沙树。”皆为意境开阔,情致悠长。

一方石碑立于巨岩之下,碑文曰:“闽南嘉禾里,厦门南山半岭福德正神,历受皇朝敕封,镇抚万石岩畔,历经数百载,城内官绅士农工商百姓人等,无分贫贱,凡有疑难官讼及求财、添丁、婚姻或遇疾嗔瘀,一应费解之事等,临半岭福德正神行辕,顶礼诵福德正神宝号及福德宝券,自能诸事逢凶化吉,福寿绵长。”落款为康熙乙巳年,即一六六五年。

福德正神即土地公,又称社神,是民间信仰之一,农历二月二是其诞日。土地公信仰寄托了劳动百姓祛邪、祈福的美好愿望,盛行于福建、两广等南方地区。

半岭土地公庙,依托天然岩洞构建而成,立于庙前观瞻须抬头仰视。石阶从两侧的巨石间穿过,甚为陡峭,前方放置一对石狮子,踞坐于须弥座之上,神态生动,又颇具威严气势。左侧立一座五层石塔,高约三米,中间镂空,外部线条粗犷,呈现古拙风格,但仍看得出其建造时日并不久远。石塔后方一块巨岩,整面刻有文字,为“重修半岭宫并道路至福山宫顶止牌记”,时间为光绪二十二年桂月,即一八九六年八月。再其上,两块巨岩分踞左右,其上均刻有斗方大字,左侧为“禄”,右侧为“道”,以红漆填涂,甚为醒目。虽然山道狭窄,但仍可依山就势,利用空隙之地开辟花坛,种植草木;在岩壁上设置神龛,供奉菩萨、弥勒。最令人惊叹的是一株高大的古树挺立于石阶中央,主干生有苍苔,枝条虬屈,极具风骨。

沿石梯攀岩而行,到达上方平台,始见土地公庙,其陈设与众多庙宇无大差异,只是对其楹联饶有兴趣,其一副曰“神威扬半岭,公德显西山”,另一副为“福无私乃正,德有感为神”。两联皆契合神灵意旨,彰显庙宇精髓。一块圆形巨石斜躺于庙宇右侧,其中间凹陷,状如盆碟,内设石案,上置盆景。巨石上额刻有“福德”二字,行草字体,宛若蛟龙;下沿则刻“半岭胜景”四字,隶书字体,古朴苍劲。巨石题刻与庙宇神祇、山林胜景融为一体,浑然天成,内心不免为之一动。

随石径绕行至庙宇之后,但见山石林立,大小不同,形态各异,岩缝中多有古树斜出,交错攀扯,横跨于石径上方,亦有毛竹纤细挺立,虽则稀疏零落,却也青翠可人。泥土裸露之处皆栽植低矮花木,色泽鲜艳动人。又见两块巨岩相互倚叠,下方形成空间,地面以石块铺砌为平台,安置树墩状桌凳,实在是幽寂僻静之所。遐想道友二三,清茶一壶,听山风鸟语,看竹林点翠,心旷神怡,悠然自得,不失为方外妙境。此时此刻,植物园里游人如织,半岭山上清幽寂静,实在是闹市隐居的绝佳去处。

此处名为半岭,实在是颇有深意、妙不可言。登高望远,人高为峰,确能令人心生壮志、豪情万丈;身处半岭,却能让人进退皆有余地,升降亦有空间,类似于丹青中的留白,万物间的分寸,过与不及皆不可取,身处其位方是恰到好处,人生境界亦是如此。今日到此寻幽探秘,能有此一得,足以让人乐而忘忧,乐而忘返。透过竹木,远处碧天澄澈,闲云飘荡,时间似乎也已变得缓慢,恍惚之间竟有隔世之感。

肖国武,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西部散文学会会员。作品见于《诗词之友》《当代诗词》《陕西诗词》《诗刊》《散文百家》《西部散文选刊》《北方作家》等刊物,有作品入选《2019年中国诗词年选》《当代中国诗词精选》等选集。

猜你喜欢
禅宗
灵 山
落叶禅
佛教禅宗究竟是如何诞生的
禅宗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
禅宗影响下的传统休闲文化
从“禅宗”到中华阐释美学中的伦理文化研究
日本茶道与原研哉的设计理念
李白“铁杵磨针”故事与禅宗“渐悟”观
试论宋代建筑色调的审美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