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必武诗词中的革命精神

2021-02-18 03:46张晓峰
文学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董必武人民文学出版社诗选

张晓峰

董必武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董必武年少有才17岁考中秀才,在目睹专制政府腐朽后毅然投笔从戎献身革命,后成为中共创建元老之一。在后面的革命生涯中,董必武才情未减,始终坚持自己的文学创作,以诗言志。董老深谙国学,诗作多为旧体。他曾写诗道:“虽云欲废文言体,那敢轻题白话诗。对此残骸何所恋,只缘达意即吾归”,1可见其寄情于此。董必武的诗词气魄非凡,词句之间可见革命者的碧血丹心、可见党艰苦创业的辉煌历程。本文拟从董必武的诗词创作出发,记述一下其坚定的革命精神。

一、讴歌御侮赋同仇的爱国大义

董必武虽是晚清秀才,但思想上却从来没有囿于八股纲常,武昌起义爆发后他毅然投笔从戎走上革命道路,先后参加了辛亥革命和反对北洋军阀袁世凯的斗争。然而,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黑暗让他苦闷痛心,甚至已觉国政“斯渐即于沉沦已耳”。在忧虑无解之时是共产主义给了他新的希望,十月革命后目睹国内混乱的董必武日益趋向共产主义,在不断的革命实践中他也坚定了“中国的革命,走孙中山的道路不行,必须走列宁的道路”2的想法。

从董必武的诗集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当他“感于事、发乎情”着墨去写诗词的时候,对国家的情感始终被放在最突出的位置,这种情感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身负国恨家仇时表现得最为强烈。董必武曾在朱德出太行抗敌前写诗相赠言“何时驱寇鸦龙外,信有男儿复国仇”,而后又在《和朱总司令诗》写道“炎胄共怀亡国惧,息阅墙関卫神州”以及《居长安得林老信再次赠别元韵》中写道“高屋建瓴秦地险,不驱倭寇愧前贤”。3这些诗词都是将“国仇”、“国恨”作为心中郁结和抒情出发点,将“驱逐倭寇卫神州”放在了人生追求的最首要地位。古人爱写诗附儒风雅,但董必武在抗战期间的诗词中极少有风花雪月,大多是处在动乱社会下的忧国忧民。从董必武的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三忧,一忧敌焰炽:“鼓鼙声促寇音骄,三月亡华调唱高”;二忧民生凋:“繁华闹市成墟落,㳽迤平原起肉山”;三忧心不一:“秦桧主和陷武穆,赵构偏安没齿辱”4。这都是董必武看到日寇连陷国土、军民纷纷流离、国民政府竟欲降日后焦急心情的真实写照。董必武的忧愁来自对国家的热爱,与此同时这份热爱也给了他无比的信心。无论是对战争下荒颓状况的抨击,还是对革命大好前途的自信,都是来源于董必武对于如何变革旧世界社会结构进而真正铲除祸乱根源的深刻思考。

二、寒窑拔火煮清茶的豁达坚定

要想成就旷古烁今的事业必须有千磨百励的精神,中国革命者的创业从未有轻松二字。董必武作为建党元老可谓历尽了党艰苦创业时的曲折低谷,从长征泥途到陕北寒窑,磨灭不了的是老而弥坚报革命的坚贞精神。董必武少年学文、青年参军、中年笃信马列,万里长征保存火种之时他已年过半百,能以老迈之躯四处奔走为了什么?功名利禄?董必武在《喜得觉弟书及七律一首依韵答之》一诗中答道:“乱离人似九秋蓬,一纸飘然寄自东”、“我岂为名频浪迹,故乡回首月明中”5,奋斗一生居无定所岂是为了这点蜗角虚名,如在《和白华见赠之作》一诗中有“倘试弃官如敝屣,定留妙笔药凡胎”6一句,在他心中达官显贵不过是身外之物,真正的志士要有“医国药人之方”。又如在《林老以诗勉莲芝次韵谢之》一诗中董必武写道:“妻子託君无冻馁,琴书伴我特坚贞”7,他并不在意家产的厚薄,只要家人温饱自己有琴书相伴就已足矣。革命者的坚定乐观不是因为功名利禄,而是因为其舍己为人的气节如此。

用诗句来品评一个人的气节或许过于单薄,实际行动才是说明一切的最终标准。董必武一生都走在革命的前列,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被委以重用,但他从未因此而倚老卖老过分的要求自己的特权。8鲁迅有诗云:“俯首甘为孺子牛”,董必武总是把自己视为人民公仆,以党和人民的“老牛”自勉,勉励自己要多做工作少去享受,“多做分内之事,少想身外之财”。到了延安时期,红军生活情况渐渐好了起来,董必武因其负责统战工作需要常与国民党官员打交道,国民党政府的宴席往往气派繁奢,董必武却节俭如故和同志们一起吃简陋的便饭,可谓坚韧清正、不忘初心。这些鲜活的事迹佐证了董必武诗词中流露的坚贞气节的真实性,所谓“寒窑拔火煮清茶”,陕北寒窑燃起微弱炉火,一盏清茶下肚,一路随红旗奔波来的革命老将又将写下新的璀璨诗篇。

三、全仗贞坚获自由的高风亮节

董必武曾是清末的文人,對君子守节、丈夫识义的取舍之道格外注重。他常以松梅菊来比喻老一代革命者,表达自己傲雪凌霜却更坚定的意志;如1940年在《次徐老延安赠别韵》中“众芳摇落后,松柏会因时”;同年《忆北山菊》中“北山有佳菊,经霜犹自华”;1942年在《梓年同志五十大庆》中“岁寒惟有梅花发,折得疏枝伴酒斟”。9古语有言:“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董必武就是党内那棵久历风霜而不老的竹柏,这棵竹柏并非扎根凡地,而是“无土不黄金”的革命圣地延安。年龄的增长并没有冲淡董必武的革命意志,从辛亥革命到南昌起义、从长征到抗日、从解放战争到国家建设时期,董必武的革命精神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的,很难有人能有如此丰富的革命经历,更可贵的是董必武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不曾有过半次变节。时间若能证明一切,那么漫长的革命岁月给予了董老无数次无可挑剔的证明。

董必武诗词的意向表达有着明显的分期。诗词偏向于表达人民发展建设的热情和对国家美好前途的祝愿。同时董必武晚年也十分关切林业、沼气等民生问题,写下了许多关于林业等领域的诗词及文章,他的关注使郁翠的林地得到了许多有效保护得以泽被后世。董必武作为革命先辈留下的精神文化遗产是极为丰富的,叶剑英曾写诗《怀董必武》盛赞董必武道:“笃信力行依真理,不移不屈不苟同”10,董必武在同志们眼中总是这么一个倔强长者的形象:在理有利的要百折不挠的坚持,碰到无理损人的要敬而远之,他从未计较个人得失,却时刻关注国家忧患。1957年董必武71岁高龄时曾写过一首《读陈忏庵西征草次来字韵》,其中有两句“胸中郁奇气,下笔有神来”、“鬓衰看旧镜,薪尽热残灰”11可谓是对董必武诗翁形象的鲜活写照,胸中奇气化作神来之笔,使我们至今仍能从诗词字里行间读出其薪尽灰热的革命精神。董必武胸中有爱国爱民之心、有富国安民之志,跃然纸上,诗词成章,见证了中国革命百余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今年是党的百年华诞,也是董必武同志的135年诞辰,董老诗词风华不消,革命精神永存。

注释:

董必武:《董必武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59页

2 《董必武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42页

3  董必武:《董必武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1、12、30页

4 董必武:《董必武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3页《和朱总司令诗》、22页《戏作次韵林老赠别》、35页《旧历庚辰除夕,集恩来同志一月十八日新华日报题字,得“江南一叶是奇冤”之句,因成辘轳体四绝句》

5  董必武:《董必武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78页

6  董必武:《董必武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88页

7  董必武:《董必武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45页

8 《董必武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106-108页

9 董必武:《董必武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5、18、27、52页

10 江英:看将桃叶与君同──叶剑英与董必武的诗词交往;湖南党史;1994(04):14-16

11  董必武:《董必武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61页

猜你喜欢
董必武人民文学出版社诗选
董必武与6角钱“较劲”
历代论书诗选注《九势》
爱是什么
董必武吃饭的故事
董必武舍车骑马去视察
董必武清廉为政
哪有你这样你
On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enuti’s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A Case Study of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Ah Q Zhengzhuan
老马
最后的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