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有情幽思翩(外一篇)

2021-02-18 03:46王春慧
文学天地 2021年11期

小的时候,不知世界有多大,目光所及,只是自己眼里的光景。随着时间的推移,书中的知识告诉我,山外有山,景外有境。山水在天地间,更在我心中。

于是,出去走走,欣赏大自然的美景长风。奔流的小溪,水波清漾;暖柔的大地,草木郁蓊;秀美的山川,云朵穿行;纵横的阡陌,悠扬笛声。

西悬的太阳恋恋不舍,不忍离去,火红的脸颊,多彩的云霞都遮不住。瞬间,给白桦林和村庄渡上了一层金色,慢慢地铺满田野和山岭。微微荡漾的溪水,金光闪烁,让人浮想联翩,如风抚叶弄影。在如歌如诗如画中置身,仿佛将古人的诗词曲赋聆听,感受着他们的才情。

远山逶迤,如巨龙盘踞;近水波光,似金粼晶莹。青草曼舞,微风中唱着欢歌,排排林木,枝叶婆娑颤动。喜欢长竹迎着早来的秋风,欣赏日光倾城,遥望海面上的孤帆远影,于是,想象着李白和杜牧的诗情。

仿佛看到诗人们站在岸边,看那落日辉映,欣赏着落霞满天的美景,有谁能够感受到诗人们的惆怅,又有谁能够体会到诗人们孤独的心情。

抬头,仰望那巍峨的太行山,高俊雄伟,陡峭的山峰直插向蓝天,纵然是刀斧,也削不成这般模样。我惊呼造物的神奇,我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喜欢这些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景,因而也就将它们画下来,留作永恒。

我休学的那段时间,因为无事做,陆续画了过山水与人物,还有一幅幅古代仕女工笔画,自创了一些初学作画者入门教程。

图文并茂的画作很精美,也很感性。因为病重,将画板连同里面我作的画,还有一个漂亮的折叠小板凳,一起送给了一个喜欢学画的小学生。

那时的我,总觉得自己活不过二十岁,可能是我伤感的小说看多了,总是幻想自己就是那悲剧小说里的女主人公。将画板和画,还有特制的折叠小板凳,送给小女孩以后,说真的我也曾后悔,毕竟画里记录着自己的心路历程。但看到小女孩开心的笑脸,觉得自己还是做了件有意义事情,常在心里为自己喝彩,抒发美美的心情。

偶然,翻到这几张临摹的山水画,蓦然想起:这是我上班以后作的画,一直在角落里尘封。那时,常常上夜班,离家很远,想念家人,经常是彻夜难眠,看到古人作的诗词很有韵味,就饶有兴趣的读了起来,读罢,不过瘾,就将附图临摹了下来,没事的时候就自己玩赏一番然后伴着孤灯如梦。

或许,是因为我本身就有点孤芳自赏,我作画时候很认真,一颗驿动的心隐隐透着恬静安宁。道路两旁的柳树枯了又绿了;校园里的桃红谢了又开了;墙角的爬山虎缠绕着紫藤。日子,就在这一岁一枯荣中流逝,时间一去不复返,美丽的画面总是在我眼前跳动。

春去秋来,看那秋叶飘落,望那大雁南飞,北风萧瑟,江水彻骨冷。逃去如飞的日子,在无聊的光阴中就这么且过且行。有时夜晚趴在窗台数星星;有时躺在草地蓝天下望苍鹰;有时心猿意马海阔行空;有时思绪游离想起古代诗人怦然心动。

诗人的家乡如今怎样,诗人思念的人儿在何方?隔江遥望,相思断肠。那思念的泪水哦,在帆船上流淌,江的那一边,是否家人也在遥望,迷茫中扪心自问:心向何方,彼岸的港湾能否靠停?

夜深了,窗外一片幽蓝,寂静得能听到星星眨眼睛。杜牧面带愁容的对我说:“徒然也,吾空有才华,然不能在清平时世尽施。吾爱闲云野鹤,却不能摒弃凡尘杂念。漂游于浩淼江河,离别长安一刻,吾眺望西边的昭陵,繁华殆尽,呜呼!哀哉!昔日消逝的辉煌,化作此时的安静!”

李白喝了口酒,挥了挥衣袖对我说:“罢了,罢了,佳人莫听杜牧言,快快将你心绪理清。那漂浮的云是你的衣裳,那美丽的花是你娇艳的丽容。秋风轻抚时你翩翩起舞,夜幕降临之际你凭栏遥望,亭亭玉立的倩影,令飞燕赶紧梳妆,让才子们驻凝!”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在那里都是漂泊的身影,犹如那空中的流云,随风潜入画中,瞬息融入到李白诗情画意的情境。游戏猜谜灯,隔坐行酒令,美酒醉人心,灯烛摇辉映。

朦胧中,仿佛看到杜牧胸怀大志却难以施展的无奈,还在唱着:呜呼,哀哉!声音渐渐远离,就如同那拂晓时晨钟长鸣。这边的李白,潇洒的挥毫泼墨,那明亮的画楼,那温馨的女子,总是叫人难忘。

突然,一阵刺耳的哨笛声,将我从沉沉的梦境中惊醒,恍惚间,却是做了一场穿越大唐与李白和杜牧相逢的美梦。

再读满江红·写怀

学生时代,背诵的古诗词,大多数不解其中意,只是机械地背诵。如今,再次重读古诗词,方知其中味。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偶然,翻看到岳飞这首《满江红.写怀》读罢,有了不一样的感怀。这是一首气势滂沱、传颂古今的名篇。词中情绪饱满,凌云壯志,一腔热血,拳拳爱国心,表达了抗金救国的坚定意志和必胜的信念。洋洋洒洒的英雄气概,充满爱国主义的激情。千百年来,广为流传,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即便是当今社会,每次诵读起来,依然鼓舞着人们,具有很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在宋高宗绍兴初年。当时战事频发,军民奋起自卫反击,金兵节节败退,战争形势利于南宋,收复失地的可能性很大。词中既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无比愤怒和仇恨,更对驱逐敌寇,还我河山,振兴宋朝,保卫家国充满信心。气壮山河,鸿鹄之志的夸张手法,无不展现了那个宋朝的时代精神。

词中上片,不仅抒发了作者渴望为国杀敌立功的情怀,而且也阐明了胸中远大的构想。开篇“怒发冲冠”用的极妙,将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表现的淋漓尽致。此仇此恨,孰可忍孰不可忍。英雄也是多情人,独上高楼,自倚栏杆,纵目乾坤,敌寇待驱何言苦,堪随云月共风情,何等襟怀,何等抱负!

然,笔锋一转,“潇潇雨歇”四字,锋芒微顿,彰显大气,度量非凡,激情过后是渊静。仰天长啸,抒发情怀,不禁热血沸腾,激昂澎湃。战事连连,民不聊生,于是仰天长啸,抒少年英雄壮志之怀。

每一字,每一句都破空而来,胸中的愤怒之情,好似喷薄的火山,积蓄多年,猛烈爆发。一阵疾风暴雨,任潇潇雨声,刚刚停歇,便独上高楼,凭栏眺望,想到中原沦陷、山河破碎,二帝被俘,生灵涂炭,顿时“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这几句一气呵成,严丝合缝,仿佛一组特写镜头展示在读者的眼前。充分揭示了作者内心世界的不平静,描绘出一位忧国忧民、痛恨外敌的民族英雄,以及他的光辉形象。

“三十功名尘与土”,回顾过去,三十而立,对朝廷的贡献微不足道,功名事业有如尘土,很渺小,这是作者的谦逊之词。岳飞自从军以来,在抗金战争中,英勇无敌,威名远扬,素有“撼山易、憾岳家军难”之誉,但他从不居功自傲,曾多次上表,辞谢朝廷的封赏嘉奖,并再三声明“将士效力,非何功之有”。受到同僚和部下的普遍尊重,他的美德受到百姓的广为称赞,这句正表现了他的虚怀若谷、严于律己的美德。

“八千里路云和月”,瞻望未来坚定信念,北伐强弩彪悍难攻,昼夜兼程任重道远,只有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才能北逾沙漠蹀血虏廷,才能收复失地赢得最后胜利。“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两句堪称千古至理名言名句,也是作者的自勉之词,同时,更是对坚持抗金救国的广大居民巨大的鼓舞和有力的鞭策。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珍惜时光,努力奋斗,早日完成统一祖国的神圣事业。这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这对当时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斗争,显然起到了鼓舞斗志的作用。与主张议和,苟延残喘的投降派和怠战派,形成了鲜明的强烈对照。

下片申述作者血耻复仇、重整乾坤的豪情壮志。一腔壮怀,喷薄倾吐。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三字四句,言简意赅的句式,吐露岳飞爱国忠君的思想感情。这里用反诘句,以加强语气表达其与敌人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表示自己要挥师北伐,驾着战车踏破重重险关要塞,直捣敌人的巢穴。借以抒发抗金的决心和雄图。“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两句是作者的愤激之句,进一步表达对女真贵族蹂躏中原、荼毒生灵的切齿之恨,以及彻底消灭强敌的决心。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凶残敌人的愤恨之情,同时表现了英勇的信心和无畏的乐觀精神。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以此收尾,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既表达一定要胜利的信心,也表明了对朝庭和皇帝的忠诚。岳飞在这里不直接说凯旋、胜利等,而用了“收拾旧山河”,显得有诗意又形象。

最后两句是说等到失地收复、江山一统之后,再收兵回朝拜见皇帝重过太平生活。抒写词人对于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国的赤诚之心。

这首词,雄壮之笔,字字掷地有声。情辞慷慨、悲壮激烈。出奇语,现壮怀,英雄忠愤气概,凛凛犹若神明。即是战斗的誓言,又像进军的号角,畅其情、尽其势。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英雄性格和雪耻复仇的坚定信念,具有强劲的鼓舞作用,对后世影响极大,千载下读之,凛凛有生气焉!

满腔忠愤,丹心碧血,倾出肺腑,民族气节突出,其文字功底深厚,文思泉涌,不同凡响,令人神往。岳飞此词,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抗战期间这首词曲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歌音,感染着华夏儿女。

这首词,感情激荡气势磅礴,愤概烁人起伏高昂,风格豪放结构严谨,洋洋洒洒一气呵成。简直就是一副义愤填膺的肖像描写,极力展现对北宋灭亡的愤怒,言语之间可听金鼓之鸣,可闻血腥之气,再现了一代英雄精神面貌,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以及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决绝之气,充分表现了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襟。

这首爱国将领的抒怀之作,情调激昂,慷慨壮烈,以国家存亡为己任,耿耿忠心跃然纸上,力透纸背。中华民族不再屈辱,奋发图强,雪耻若渴的神威,英勇而悲壮,深受众人喜爱,真实再现了岳飞精忠报国,满腔热血之情。

通篇洋溢着高尚的乐观主义精神,爱憎分明,阐明自己观点,形象诗意地诠释了一个少年壮志不言愁的正面人物形象,也因此,成为反侵略战争的旷世名篇。

作者简介:王春慧,笔名水之湄(扶摇、佳人在天涯)白衣天使。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北大荒作家协会会员、山东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散文诗学会会员、文墨传媒公司主编兼策划、世界汉语文学北大荒编辑部主编、大荒诗社社长、诗意人生杂志栏目主持人、现代作家责任编辑,河南文学和作家新视野签约作家。作品见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当代诗词》《绿风》《诗歌月刊》《星星》《青海湖》《鸭绿江》《辽河》《山西日报》《山东工人报》《山东广播电视报》《诗词报》《四川精神文明报》等二百余家海内外杂志。主编《一树花开》《一米阳光》《一水之湄》等若干套丛书。多场诗歌比赛获奖,有作品入书《汉诗》《诗情话谊》《永恒的爱》《2021中华诗人作品年选大典》等。诗观:诗是心田生长的胡杨,在文海沙洲汲取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