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实践研究

2021-02-18 03:46孟富山
文学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舆情思政价值观

孟富山

摘要: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社会主义伟大建设的不断推进,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任务。近年来,国家愈发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课程模式和课程内容提出了持续创新、持续改进的要求。尤其是在当前互联网高度發达的形势下,面对各种网络资讯和良莠不齐的文化价值观的冲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面临更为巨大的困难。但与此同时,无论是日益发达的网络信息技术,还是不断涌现的新媒体平台,它们既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推进造成了阻碍,反过来,从技术利用层面看,它们也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契机。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究竟如何运用新媒体技术来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提升思政教育能效,培养更多具备优秀思想政治素养和高尚节操品质的社会主义青年人才,值得所有一线思政教育工作者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思政教育

引言

信息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呈高速发展趋势,网络在我国快速且广泛普及,当代大学生是信息时代的原生代居民,网络已然融入其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移动终端设备、无线网络的快速兴起和发展,网络成为大学生日常运用最为广泛的工具。我国高校网络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为现代教育整合了资源和平台,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了基础,网络深入高校教育已成为必然趋势。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的重点教育内容,拓展网络思政教育途径,有助于日常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对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思想价值观和健全人格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诸多挑战,多元文化严重冲击着我国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形成较大的消极影响,加大网络思政教育的难度。因此,想要进一步提升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成效,必须厘清网络思政教育的功能和意义,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促使当代大学生在网络思政教育背景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1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与传统思政教育的相互关系

1.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一是指导作用。教育工作者利用他们的教育能力,使用各种方式来指导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自我意识,并帮助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正确地认识自己。二是筛选作用。一些大学生的辨别能力相对较弱,无法辨别互联网上的大量信息,对于他们来说(尤其是在他们的价值观塑造阶段),互联网世界可以说是混乱的。这时,教师必须及时批判错误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在线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不会被动接受教师的教育,而是会通过自己的主动行动对教师做出回应。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对教师提供的教育资源进行反馈,以便教师了解这些资源是否具有足够的教育效果。如果没有,教师可以及时修改以适应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学生还可以促进教师获得更多的互联网技能,并提高教师对互联网的敏感度。

1.2教师与网络的关系

教师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他们在互联网平台中的作用也得到体现。第一是控制。互联网平台使教师的负担减轻了,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传播积极有益的思想,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还可以消除出现在互联网上的恶意和消极思想,使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并避免干扰。第二是优化。教师在净化网络环境的同时,应传播积极健康的价值观,使网络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得到优化。互联网是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手段。便捷的互联网功能就像是助推器,可以鼓励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主动性,并创建更有效和丰富的教育资源。

2大学生网络意见正向引导的主要作用

2.1创建持续发展的人生目标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和基石,也是现代社会创新发展的推动力和燃动力。 大学生的人生目标,需要与国家发展相一致,能够为国家各方面的发展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能够改变自己的未来和命运。 因此大学生在网络渠道进行相关内容的意见表达,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辅助,助力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和改善。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需要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了解学生的不足和问题,特别是学生的未来发展以及人生规划,要借助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推动学生成为一个能够为祖国和人民贡献力量的现代化人才,不仅如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还要不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网络渠道意见表达的重要性,特别是大学生普遍关注的新内容、新思想、新理念、新想法,务必要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支持,助力大学生未来人生发展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2.2改变固有的三观理念

大学是大学生三观理念形成的重要阶段,需要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进行正确的疏导,不少大学生的三观理念缺乏正确的引导,导致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加剧了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而网络渠道,正是这些学生发泄和表达的重要渠道,对应的文字缺少的正向的发展理念,引发社会大众的讨论和争议。 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对学生在网络渠道的意见表达进行有效的引导和佐证,帮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缺点。 以价值观为例,不少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盲目攀比,甚至为了一时的喜好,在网络进行贷款,满足个人的物质需求,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会导致学生价值观的扭曲,甚至有的学生从此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作为高校,需要对学生的三观理念加以重视,尤其是价值观理念,需要对学生在网络渠道的意见表达进行监管,及时了解学生对应的问题和难题,特别是网络贷款等行为,务必要加以制止,并对学生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1]。

3网络次生舆情中大学生思政教育积极应对策略

网络次生舆情在当代已经不可避免,对教育工作者来说,要充分认识网络次生舆情给大学生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合理利用网络舆情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辩证地去看待周围的事物,而不是人云亦云。首先,化堵为疏。 传统的教育方式主张对错误的纠正,缺乏人性化,新时代的思政教育要遵循立德树人的原则,而不是照本宣科。 当前的网络大背景下,一旦发生网络次生舆情,高校并不能拦截或控制大学生对信息的获取,针对舆情的发展,高校教师可以通过化堵为疏的方式不断引导学生积极探讨、积极思考,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从多个角度分析事件发生的应然性,并对事件引发的次生热点内容进行利弊影响交流。 从讨论中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对网络次生舆情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不能被舆论所左右,要有自己的辩证思维,引导学生合理看待网络次生舆情的利害关系,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价值观[2]。

结束语

面对网络舆情,需坚定政治立场和态度,采取有效方法控制网络舆情走势,避免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在监管网络舆情过程中,应培养学生辨析能力,使其面对网络舆情能够秉持正确的思想和态度,自觉加入抵制不良信息队伍中,共同打造洁净的网络教育空间。总而言之,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契机,高校应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创新思政教育模式[3]。

参考文献:

[1] 刘文强. 移动社交网络次生舆情的动态预警方法研究[J]. 情报杂志,2020,39(4):104?109.

[2] 张淑华,郭昊天. “次生事件”对网络舆论热点的影响及其治理[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3(2):117?120 +128.

[3] 郑智斌,宋微. 次生舆情的成因及其应对[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7(5) :24?26 +78.

猜你喜欢
舆情思政价值观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我的价值观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消费舆情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