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传播中的文化经济:以大学生之间的中日流行语、新语传播为例

2021-02-18 04:09樊玉煜任晨雨王集周逸云卢慧婷
文学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大学生

樊玉煜 任晨雨 王集 周逸云 卢慧婷

摘要:近些年来,在中国人的日常用语中常常会出现日源词的影子,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中日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我们将研究中日的语言传播和文化经济交流之间的关系,并且研究由它们之间的关系产生的作用和得出的启发。

关键词 语言传播;文化经济;大学生;中日流行语

一、流行语和新语

(一)“流行语”意义及特点

《辞海》里“流行”的一个义项为:迅速传播或盛行一时,综合起来,“流行”的语言学定义也就是迅速、广泛传播或盛行一时。是对事物发展状况程度的一种形容和描述。因此,流行语的本质特性就是“流行”。流行语是特定时代、特定区域、特定阶层或行业而广为流传的一种语言现象,所以它具有时代性、流行性、阶层性等特点。当然也有一些流行语进入到基本词汇中来,从而具备稳固性、全民性的特点。

流行语主要为一般词汇,它是社会的产物,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教育、政治等各个领域发展,而迅猛产生并广泛流传的,但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被淘汰,消失。

(二)“新语”意义及特点

《汉典》中“新语”的义项为新的话语、话词。是指近年来产生或被吸收到普通话中来的词语,主要来自一些外来词、方言词、专业词、新造词语以及原有词增添新的义项等。它的突出特点是反映事物或现象以及表现人们思想认识等方面的敏锐性。除此之外,还具有独创性、群众性、易变性与关键性、能产性等五个性质。每一次社会变革都会涌现一批新词新语。因此新语的产生具有一定的时间范围,刘叔新先生将这一时间框定为15—20年左右。

(三)日源流行语、新语的词汇分类

我们将一个词语剖析为三个部分——音、形、意。音即词语的读音;形即词语的样貌;意即词语的意思。本文此部分将研究日源流行语、新语在传入中国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又保留了哪些特色,因此,我们将日源流行语、新语分为借音词、借形音、借意词、以及混合词。

1. 借音词

借音词即音译引入,在从日本引入词语时根据日语的读音选择相应的汉字来表示该词。例如:(1)“卡哇依”,形容人事物可爱,借用日本表可爱“かわいい”一词的读音;(2)“哒咩”,表示拒绝,借用日本表否定“だめ”一词的读音;(3)“控”,是一个词尾,“...控”表示对某事物具有狂热喜爱的人,如“游戏控”形容非常喜欢游戏的人。“控”借用了日本表示复杂情节的词语“コンプレックス ”的读音。

2.借形音

借形词即字形引入,引入日语词汇中的汉字形态来表达该外来词,通常会将日语中繁体汉字转化为简体汉字,例如:(1)“逆袭”,现在汉语中常用来表达在弱势和逆境中反转的意思,借用日语"逆袭"(ぎゃくしゅう)的形态,表在逆境中反击成功;(2)“女优”,表示女演员,出自日本 “女優”(じょゆう)一词的汉字简体;(3)“刺身”,指生鱼片,出自日本“刺身”(さしみ)一词的汉字。

3.借意词

借意词即意译引入,引入该词语在日语中表达的意思加入汉语词汇中或根据汉语习惯翻译为新词,例如:(1)“达人”,在汉语中原指显贵的人、通达事理的人、豁达豪放的人,后加入日语“达人”中“在某一领域非常专业、出类拔萃的人”这一意思,成为流行语;(2)“萌”,在汉语中原指植物的萌芽、事物的开始,后加入日语“萌え”中“可爱”的意思,演变出“萌萌哒”“卖萌”等流行语;(3)“凡尔赛文学”,出自日本的漫画《凡尔赛玫瑰》,用来形容像法国凡尔赛宫一样奢靡的生活,引入中国后将意义延伸为“以低调的方式进行炫耀”。

4.混合词

混合词即借用了日源流行语的音、形、意中的两种或以上的词语。

(1)断舍离,属于混合词中的借形借意词。源自日本家政咨询师山下英子的《断舍离》一书。随着图书的畅销,“断舍离”成为时尚新词,意思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迷恋”。此日源流行语在传入中国时保留了该词的形和意。

(2)颜值,属于混合词中的借形借意词。“颜值”一词来源于日语中的「顔面偏差値」一词的简略说法。由人及物,物品的外表或外观都可用“颜值”表示。此日源流行语在传入中国时保留了该词的形和意,即词汇类型为混合词。

(3)打call,屬于混合词中的借音借意词。“コール”是常见的动作和口号。“打call”指御宅族或日本偶像支持者表演的舞蹈或打气动作。「コール」一词是“call”的平假名书写方式。而“call”的意思是“呼叫、拜访、称呼、电话”等。因此,“打call”一词借用的意思不是“call”本来的意思,而是日语词コール的意思。所以,此日源流行语在传入中国时保留了该词的音和意,即词汇类型为混合词。

(四)当下大学生的特点

1.技术运用能力、接受能力强

当下大学生作为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数据土著”,受到所处时代技术背景、社会环境及学习成长经历的影响都与以往的大学生有所不同。随着信息技术及各类电子产品普及进工作、学习、娱乐等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对网络、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掌握与运用都表现得适应熟练,并且习惯于使用网络技术进行信息的收集、创作和发布。例如微博、知乎、豆瓣等网络平台上都能看到他们活跃的身影。当下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时对大量的信息表现出较强的包容性和接受能力,对于各类新技术的了解关注程度较高,对于各国文化接受程度较高。

2.语言表达个性化

受到网络时代影响,使用网络语言成为当下大学生表达观点的一大重要方式。基于对各领域的广泛了解,当下大学生们常常使用从不同领域吸收的“新颖”网络用语,各类网络流行语成为了他们表达时常用的手段。例如一些日源流行词通过许多途径输入中国,被当下大学生们广泛使用。对90位同学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到,目前被网友大量使用的个性化日源流行语在大学生群体中使用频率同样较高,且这些个性化词汇绝大部分来自于社交媒体的传播。当下大学生们在形式多样的兴趣爱好、娱乐学习中吸收的小众词汇在广泛的使用传播途中被赋予能够普遍使用的意义,成为日常交流中频繁使用的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流行词汇。52CD1133-644B-4513-B0ED-64FF351DDC50

二、2010-2020年的语言传播

(一)2010-2020年在中国传播的日源流行语、新语

1.达人(接尾词)

《咬文嚼字》2010年十大流行语之一。来源:借义日语中的“達人”,指有优异技能的高手。词意:特指在某一领域非常专业、出类拔萃的人, 其在汉语中更多的是作为接尾词, 以“~达人”的形式出现。例如“时尚达人”“音乐达人”“旅游达人”“校园达人”等。汉语原本就存在“达人”一词, 其名词用法据查最早见于《春秋》, 指通达事理、豁达豪放或显贵之人。其也作为一个动宾结构的词出现在《论语》中: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2.~控(接尾词)

《咬文嚼字》2010年十大流行语之一。来源:音译日语“コン”, 最初产生于ACG领域,其源头是英语complex的前头音 (com) 。表示具有某种情结的人或极度喜欢、异常偏爱某事物的人。词意:从形式上来看, “~控”在汉语中的使用倾向是作为一个虚化的词缀来使用。一般接续在词语之后表示具有某种情结的人, 例如“萝莉控”“大叔控”“微博控”“颜控”等。

3.卖萌、萌萌哒

分别为《咬文嚼字》2011年十大流行语之一,《咬文嚼字》2014年十大流行语之一。

来源:借义日语“萌え”,源自日本流行文化的“萌”不只是局限于可爱之意, 而是指一系列符合动漫界萌点的特殊属性。词意:可爱,不同于汉语中的“植物发芽”“事物发生”等“萌”之意。在充分理解了“萌”的基础上, 作为派生词的“卖萌”和“萌萌哒”就易于被汉语所吸收并广泛使用。在褒义的词性下, “卖萌”指故意做可爱状, 打动别人。在贬义的词性下,“卖萌”则有故意作秀之意。

4.吐槽

《咬文嚼字》2011年十大流行语之一。来源:源于日本漫才 (类似于相声) 的“ツッコミ”, 相当于相声中的“捧哏”。指的是在对方说的语言或做的行为中找到一个漏洞或关键词, 以此为切入点, 发出带有调侃意味的感慨或疑问。词意:从对方的语言或行为中找到一个漏洞或关键词作为切入点,发出带有调侃意味的感慨或疑问。其在使用过程中, 原本单一的意义和形式也有所引申和扩大。比如出现了“批评、指责”“找茬、挑刺”等意义和“神吐槽”“吐槽帝”等形式。(cr:《浅析近年来汉语流行语中的日源词》)

5.逆袭

《咬文嚼字》2013年十大流行语之一。来源:从日语“逆襲”引进的新词。词意:在逆境中反击成功。意义和用法拓展,新事物冲击旧事物、后浪推前浪等等,都可称逆袭。

6.断舍离

《咬文嚼字》2014年十大流行语之一。来源:来自日本的“断捨離”。日本家政咨询师山下英子著有《断舍离》一书,倡导通过“做减法”,收拾好自己居住的房屋,让自己生活在宽敞舒适自由的空间,从而寻求压力的缓解和心灵的释放。随着图书的畅销,“断舍离”成为时尚新词。词意:“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迷恋”。“断舍离”已成为一种现代生活的理念,延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有医生说“治疗高血压要断舍离”,有教师说“上好语文课也要断舍离”,等等。

7.脑洞大开

《咬文嚼字》2015年十大流行语之一。来源:源自日本动漫中的“脳内補完”一词,本指观剧者在大脑里通过自己的想象来补充或添加原剧中没有的情节或内容。进入中国后演变为“脑补”,指对小说及其他艺术作品甚至现实生活中的情节、情景进行幻想、想象。再演变为“脑洞大开”。词意:“脑洞”则是大脑中需要用想象力去填充的“洞穴”,即进行“脑补”的场所。“洞穴”越大,想象越丰富。“脑洞大开”意为想象天马行空,联想极其丰富、奇特,甚至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2015年2月,网络剧《脑洞大开》播出,“脑洞大开”于是频频亮相于媒体。

8.颜值

《咬文嚼字》2015年十大流行语之一。来源:源于日语中的「顔面偏差値」,指判断人容貌的标准。词意:“颜”义为面容、容貌,“值”义为数值。“颜值”本表示男女颜容英俊或靓丽的程度,是用数字评价人物的容貌。如同其他数值一样,“颜值”也有衡量标准,可以测量和比较,所以有“颜值高”“颜值爆表”“颜值暴跌”的说法。后来“值”的数值意义淡化,在词义上“颜值”就相当于“颜”,只表示面容和姿色。2015年,其指称范围进一步扩大,由人及物,物品的外表或外观也可用“颜值”表示。

9.来啊互相伤害啊

《咬文嚼字》2016年十大流行语之一。来源:意译自日漫《罪恶王冠》,女主角的台词和歌词中多次出现“人类为何要互相伤害呢”,后来动漫被恶搞许多网友玩梗回复“人类为何要互相伤害呢”,相继在贴吧、B站、游戏用语中火爆,后延续到表情包等日常聊天中。

10.打call

《咬文嚼字》2017年十大流行语之一。来源:日语“コール”,最早出自日本演唱会Live应援文化,它原是一种由御宅族或日本偶像支持者表演的舞蹈或打气动作,其中包括跳跃、拍掌、挥动手臂和有节奏地喊口号。“コール”是常见的动作和口号。词意:广泛指对某人的喜爱与应援。因为call原为打电话的意思,所以“打call”也有“为谁谁谁疯狂打电话”的用法。

11.佛系

《咬文嚼字》2018年十大流行语之一。来源:日语“仏系男子”。2014年日本某杂志介紹了一个“男性新品种”——“佛系男子”,即爱独处、专注于自己的兴趣、不想花时间与异性交往的男人。词意:一个网络流行语,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主要意思是指无欲无求、不悲不喜、云淡风轻而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2017年12月,一篇题目为《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的博文介绍了现在年轻人的“佛系生活”方式,其“佛系”意指“不争不抢,不求输赢,不苛求、不在乎、不计较,看淡一切,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佛系”迅速引爆网络,并显示出超强的构词能力,“佛系青年”“佛系生活”“佛系人生”“佛系乘客”“佛系父母”以及“佛系恋爱”“佛系养生”“佛系养鱼”“佛系购物”等等,层出不穷。有人说,“佛系”的流行体现了年轻人对锱铢必较、非理性争执的反感,希望构建和谐的生活秩序。也有人说,年轻人以“佛系”自嘲,体现的是一种求之不得干脆降低人生期待值的无奈,反映的是一种不可取的消极生活态度。52CD1133-644B-4513-B0ED-64FF351DDC50

12.凡尔赛文学

《咬文嚼字》2020年十大流行语之一。来源:源自日本漫画《凡尔赛玫瑰》,这部作品细致刻画了18世纪末法国凡尔赛宫贵族生活的浮华奢靡,网友以“凡尔赛”借指高档、奢华的生活。词意:一种“以低调的方式进行炫耀”的话语模式,也称凡学。这种话语模式先抑后扬,明贬暗褒,自说自话,假装用苦恼、不开心的口吻炫耀自己。比如,有人自炫长得瘦:“好羡慕那些轻轻松松就长胖了的人,我一个月吃了好多东西以为能到90斤,结果……太不公平了,我想哭!”11月初,一个微博认证为作家的网友,在微博上用“平实”的文字记录她的“高贵”生活,引来网友吐槽。“凡学”因此而爆红,网上掀起了一场“凡尔赛文学”创作大赛。实际上,现在的“凡学”作品多数已不再是炫耀,而仅是一种调侃。

(二)日源词语的来源领域

1.达人(接尾词)

由文学作品中的“达人”一词演变传入,受汉语影响较深的几个国家都曾经或仍然在使用“达人”这个汉字词组。后续演变为在娱乐生活领域广泛使用。现代的“达人”,意思是指经过长年的锻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得到某个领域真谛的人。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有所不同。

2.~控(接尾词)

“控”源于英文单词complex(情结)的前头(con),日本人借用过来(コン),按照日语语法形成“某某控”的语言景观重构。控主要用于ACGN类(动画、漫画、游戏、小说类)。控有一个很重要的特质就是它是多重平行的,它更强调“俘获性”而不推崇“排斥性”,一个人既可以喜欢谷歌的理念也可以狂“粉”苹果的产品,“谷歌控”和“苹果控”可以齐于一身。再多的冲突,通过“控”也可以融洽,寻找交集。“控”永远是点对点的,它是一种新式的社会认知的自我投射。

3.卖萌、萌萌哒

原本是ACGN界词汇“萌”的引申词汇,即“刻意显示自身的萌”,后来在网络上意义又有所延伸,现在被沿用为生活娱乐等多领域的常见流行词汇。

4.吐槽

吐槽一词本身来源于闽南语词汇“黜臭”,但旧时没有确定对应的汉字。而随着动漫在中国的流行,动漫界(AC)对于日本漫才“ツッコミ”(日本一种站台喜剧,类似相声)的翻译,用“吐槽”当作译词。最先采用此种翻译的是台湾,后来由于两岸文化交流的加强,此种叫法通过网络媒体传至大陆流行开来。

5.逆袭

出自日本动漫(AC),传入中国后作为网络用语流行,形容本应该是失败的行为,却最终获得了成功的结果。这个词属于和制汉语,意思是反攻或者反击,在日本动漫里用得很多。该词最早出现于1971年的人气特摄《归来的奥特曼》第2话《タッコング大逆袭》。刚传到中国的时候是网游常用语(G),表示NPC向玩家聚集地发动攻击。这类进攻通常是在特定时间作为节日活动或日常活动等存在,并以丰厚的奖励吸引玩家参与防御行动。

6.斷舍离

断舍离”出自日本作家山下英子所著图书《断舍离》,属于文学领域传播后在中国被应用至日常生活领域。它是从瑜伽的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中提炼出的思维方式,并用于日常生活的“整理”上,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自我探查法”。在山下英子看来,断舍离不仅可用于日常整理,也是甩开惰性、刺激思维的新陈代谢。

7.脑洞大开

“脑洞大开”由“脑补”衍生而来。“脑补”源自日本动漫(AC),本指观剧者在大脑里通过自己的想象来补充或添加原剧中没有的情节或内容。后来词义扩大,对小说及其他艺术作品甚至现实生活中的情节、情景进行幻想、想象,也称“脑补”即扩脑。属于从动漫领域演变至生活、文学艺术领域使用。

8.颜值

颜值,网络流行词。颜,汉语词,有容颜,容貌的意思,日语常用“颜”来表达容貌;值,表示数值。起初在偶像团体传播,后国内综艺节目使用并通网络力量带火了此词语。属于从影视娱乐领域传入中国,并持续在影视娱乐领域和大众网络媒体上得以广泛使用。

9.来啊互相伤害啊

主流说法为其来源自日漫《罪恶王冠》,女主角的台词和歌词中多次出现“人类为何要互相伤害呢”之所以走红于网络跟一首歌有密切的关系,歌手黄玲在2007年发行的《痒》随着近几年各种音乐类节目的播出又被大家所熟知,歌词“来啊快活啊反正有大把时间”更是让人朗朗上口……就这样无限火了起来,一度成为很多人的口头禅,随后“来啊xx”的句式也常被大家使用,逐渐出现了“来啊互相伤害啊”。因此该词属于从动漫领域(AC)传入中国后,与中国娱乐艺术领域的作品相融合,最终在社交媒体进行多领域的广泛传播。

10.打call

来源于日本演唱会Live应援文化,最早指Live时台下观众们跟随音乐的节奏,按一定的规律,用呼喊、挥动荧光棒等方式,与台上的表演者互动的一种自发的行为。后广泛指对某人的喜爱与应援。因为call原为打电话的意思,所以“打call”也有“为谁谁谁疯狂打电话”的用法。属于从偶像文化领域(娱乐领域)传入中国后,被扩展词义后应用至多个领域,现也有为某些好人好事、优秀事迹打call的词义。

11.佛系

佛系是一个网络流行语,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主要意思是指无欲无求、不悲不喜、云淡风轻而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该词语最早来源于2014年日本的某杂志,该杂志介绍了“佛系男子”,之后网络传播,佛系又衍生出“佛系青年”“佛系女子”等一系列网络词语。2017年11月,网络脱口秀节目“暴走大事件”提出“佛系追星”的说法,“佛系追星”的灵魂内核在于“不撕不吵,淡定自若,冷淡处之”。11月21日,微信公众号“留通社”发布文章《胃垮了,头秃了,离婚了,90后又开始追求佛系生活了?》,“佛系”一词进入大众视野。因此该词属于从日本社会文化层面传播至中国,随后借由中国的娱乐领域平台扩散,从而在中国的社会现象、生活领域大为使用。52CD1133-644B-4513-B0ED-64FF351DDC50

12.凡尔赛文学

“凡尔赛文学”的得名源自日本漫画《凡尔赛玫瑰》(C),这部作品细致刻画了18世纪末法国凡尔赛宫贵族生活的浮华奢靡,网友以“凡尔赛”借指高档、奢华的生活。

11月初,一个微博认证为作家的网友,在微博上用“平实”的文字记录她的“高贵”生活,引来网友吐槽。“凡学”因此而爆红,网上掀起了一场“凡尔赛文学”创作大赛。因此该词属于从漫画领域(C)传入中国,随后通过中国的社交媒体在生活领域进行扩散,从而广泛使用。

(三)日源词语传入中国的途径

1.通过动漫传播

日本动漫在中国具有极高的人气,据《动漫行业数据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以来,中国二次元用户规模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19年中国二次元用户规模已突破3亿人,达到3.45亿人,相较2018年增加了0.64亿人,2020年用户规模突破4亿人。同时作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其中的某些词汇也得以广泛被国人所熟知并加以运用。例如动漫《名侦探柯南》中柯南常说的“真相只有一个”,就成为了广为年轻人群体中脍炙人口的语句。除此之外,2020年流行的“凡尔赛文学”2016年流行的“来啊互相伤害啊”、以及2015年流行的“脑洞大开”同样也来源于日本动漫。

2.通过电影、电视剧等方式传播

2014年,搜狐视频成立日剧频道,购买超50部日剧;2016年11月,阿里巴巴和TBS电视台签下合作,将日本影视资源引入到自家优酷土豆视频平台上,首先引入的是亚洲数码大赛的多部短片。日本与中国同属亚洲文化圈,相较于欧美影视剧,国人对日剧更容易存在文化共情。而对影视剧中出现的经典人物所说的话词,也更易引起国人的共情。例如2020年热播日剧《轮到你了》,收视率达19.4%,随着剧的热播,剧名“轮到你了”这个词也在年轻人群体中广泛流传。

3.通过演艺活动进行传播

中国有国粹京剧,日本也有自己独特的演艺文化,例如日本“漫才”,类似于中国的单口相声。2011年十大流行语中的“吐槽”可以说就是人们在欣赏“漫才的”的过程中逐渐明悟这两个词组合的涵义,从而将其本土化,成为中国的流行语。

4.通过书籍进行传播

①书本:日本文坛也可以称为百花齐放,从《源氏物语》、太宰治的《人间失格》让我们对日本文化产生初步印象:物哀;再到我们惊叹于村上春树、东野圭吾等等文学大家。可以说我们对日本的文学是有一定了解并且有兴趣去了解的。在“出圈”的书籍中看到一些“金句”、好词,或许就这些词句就会成为流行语。例如2014年十大流行语中的“断舍离”就是日本书籍《断舍离》一书中提出,随着书籍的畅销而逐渐流行的。②杂志:日本国内杂志可以说内容十分丰富,女士杂志还会包含随手礼品,例如化妆品、小包等等,因此颇受国内年轻女性的喜爱。而2018年年度流行语“佛系”也是从日本杂志中关于男性的介绍而来从而进行传播的。

(四)日源词语传入中国后的变化

1.作为接尾詞与其他词复合使用

日源词汇中一部分流行语在传入中国后被作为词缀与其他词自由组合后被广泛使用。例如“达人”一词,原本特指在某一领域非常专业、出类拔萃的人,在传入中国后则是常以“~达人”的方式出现,例如“时尚达人”、“游戏达人”、“音乐达人”等,用以表达在某方面较为擅长,语气较为轻松活泼,在中国使用时没有固定的词组搭配,可以根据需要灵活组合创造。与汉语中原本出自《春秋》一书中形容通达事理、豁达豪放或显贵之人的语意差异性很大。

再如“控”这一流行语也以“~控”的形式被广泛使用。这一词缀源自日语中コンプレックス一词,常被缩写为コン来使用,表达具有某种情结或是极度喜爱、异常偏爱某事物的人,最初产生于ACG(Animation Comic Game的缩写,是动画、漫画、游戏的总称,发源于日本,流行于华语文化圈的亚文化词汇)领域,常见有“萝莉控”、“颜控”等词汇。通过音译传入中国后读作“控”,虽然起源于ACG领域,但在传播过程中被自由组合使用,用法从小众走向大众化。

2.发音字形的汉化

中日两国的文字虽然都有汉字的组成部分,然而在各自的文化中具有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使用特点,一些日源词汇在传入中国后为更适应中文的表达习惯,在发音、字形、字序、用字等方面都做了一定的汉化调整与修改。

例如从日语“かわいい”音译而来的“卡哇伊”一词,在使用其原本含义的同时,为适应中文的发音习惯,将末尾的长音省去。此外,许多日源词汇在通过音译方式传入中国时多对日文发音中的促音等发音习惯进行调整。再如许多原形借入的日源词汇,虽然照搬了词汇的原意,但为适应当下中文中使用的简体汉字,对日源词汇中的繁体字改用相对应的简体汉字,读音也跟随着改为中文汉字的读法。另外,一些词汇中汉字的顺序与用字也会在汉化时进行一些调整。例如“宅急便”译为“宅急送”等。

3.派生词的产生

许多日源词汇在传入中国后的基础上被许多网友进行了二度创作,衍生出了形形色色的派生词。例如“萌”这一词汇来自日语中的“萌え”一词,不同于汉语中的“萌芽”、“萌发”之意,这里的“萌”特指符合动漫中让人感到可爱的一切特殊属性,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就派生出了“萌萌哒”、“卖萌”等流行语,用以表达自己感受到可爱的属性后的夸赞喜爱之意及故意做可爱状的意思。

4.词义范围的扩大及改变

许多日源词汇原本出自于小众的爱好或专业领域,在传播过程中词义衍生出了更为普遍能够使用的词义,原本狭义的词义被扩大。例如“凡尔赛文学”一词,原本出自日本漫画《凡尔赛玫瑰》,这部作品细致刻画了18世纪末法国凡尔赛宫贵族生活的浮华奢靡,网友原本以“凡尔赛”借指高档、奢华的生活,后来被用以形容“以低调的方式进行炫耀”的话语模式。再如“宅”文化在传入中国时泛指热爱ACG领域的人,随着与“宅”在中文中的意思相融合,现在的“宅”在形容ACG领域之外还被用于形容普通情况下不出门呆在家里的人,同时也衍生出了宅男宅女等词,词义和使用范围均有扩大。52CD1133-644B-4513-B0ED-64FF351DDC50

(五)大学生使用日源词语的状况

我们根据研究的内容制作了一份问卷来了解现在大学生使用日源流行语的状况。涵盖了大一到硕博学位的共100名大学生,并且涉及的专业领域分别有日语、英语、塞尔维亚语、法学、物流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这份调查研究确保了大学生群体的男女均衡性和专业分散性,因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图1展示了这100个人了解这些日源词语的渠道,我们看到“社交媒体”这一渠道占有最大比例,即87%;其次分别是亲朋好友、影视动漫、纸质读物和其他。以及笔者整理了对这些词语的来源的认识。有72%的人认为“~控”是来源于日本的,而认为其他词语来源于日本的比例都均少,不超过50%,表明这些词语的本土化明显,符合中文习惯,且有11%的人认为以上词语都不是来源于日本的。

图2表示了这100个人对日本哪些领域比较关注。其中有51%的人较为关注二次元,即动漫领域;40%的人比较关注影视,关注文化领域的人占多数(此题为多选题,即每个选项满分值都是100%)。

图3展示了这100个中国人对于日源流行语,引申为对日本文化传入中国的态度,有83%的人表示中立,有14%的人表示支持,有3%的人表示反对。我们假设大多数保持中立的人会根据中日两国的关系来看待文化的交流。

三、2010-2020年中日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语言传播的相互作用

(一)2010-2020年中日经济文化的交流

1.中日经济的交流

由数据可知,2010-2020年中国的GDP增长了8,635,567百万美元。说明在这10年间中国的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国家经济发展良好,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日本在2010至2020年间全国GDP和人均GDP经历了下跌再回升的过程,日本经济从下跌进入了缓慢恢复的阶段。日本的全国GDP和人均GDP在这10年虽然都有发展,但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仍然不及中国。

2.中日文化的交流

(1)中国文化产业及动漫领域发展

中国在文化产业方面的投入在逐渐增大,在2020年增速明显较快。与日本交流较多的动漫行业虽然每年产值也在逐渐提高,但在GDP比重方面没有明显提高。

(2)文化产业其他领域的发展状况

除了与日本关联较大的动漫产业之外,电影行业、音乐产业、游戏产业每年的产业规模也在上升。在2013年左右游戏行业于音乐产业迎来重大突破,但音乐产业随后每年增速较慢,占GDP比重连年下降;而游戏产业虽增速较慢,但总体占GDP比重相对稳定。电影行业则一直稳步增长,但2020年受疫情影响,收入大幅下降。

(3)日本文化产业

由日本文化领域数据显示2014年日本文化产业GDP:86688百万美元;2018年日本文化产业GDP:97410百万美元;预测2023年日本文化产业GDP:103678百万美元。另外从日本商务情报政策局文化产业科的数据可以分析推测出,2010-2020年日本文化产业呈上升发展态势,GDP逐年增加;游戏业和影视业发展迅速,戏剧业和音乐业也呈缓慢发展态势,但出版业却呈现下降的发展态势。

(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语言传播的相互作用

1.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为语言传播创造了环境与条件

(1)经济方面

根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全国日本经济学会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出版的《日本经济蓝皮书: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研究报告(2019)》,2018年日本经济持续复苏,但势头趋缓。内需和外需形式持续好转,失业率持续下降,设备投资回复势头较强。2018年实现中日两国总理的互访,双边政治关系出现了突破性改善,中日贸易和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继续保持正增长局面,“政温经暖”的态势更趋明显。随着中日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双边贸易呈现持续增长势头。

据中国海关统计,2018年,中日进出口贸易额再度增长8.1%达3276.6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6.8%。其中对日出口1470.8亿美元,同比增长7.2%,占中国出口总额的6.3%;自日进口1805.8亿美元,同比增长8.9%,占中国进口总额的9.0%。中方逆差335.0億美元。中国连续11年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2018年,中国企业在日本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4.1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33亿美元。据日本财务省统计,2018年,日中贸易总额为3537.7亿美元,同比增长7.4%。其中对华出口1802.3亿美元,同比增长9.3%,占日本出口总额的19.5%;自中国进口1735.4亿美元,同比增长5.5%,占日本进口总额的23.2%。日方顺差66.9亿美元。中国仍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此外,一跨境电商为代表的“互联网+”模式也为中日贸易增添了新的动力。

(2)文化方面

在过去几年间中日交流日益密切,日本文化对中国大量输出。二次元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面之一,从2000年起日本就将日本动漫国策化,开启“动漫外交”、“酷日本”战略,成立相应发展部门,中国也是它的重要输出地之一,中国也的确引进了数不胜数的日本动漫,中国动漫产业从2010年GDP的0.08%提高到了0.22%,从几乎完全引进到国漫开始崛起,动漫已经成为人们视野里一个重要的文化分支。年轻人在动漫中不知不觉地接收到了日本的语言输出,「だめ」、「大丈夫」、「すみません」、「かわいい」等常见日语为他们使用,通过在多样社交平台的传播,像“哒咩”这样的词语成为流行语,甚至是一部分人的日常用语。

然而不只是动漫,中国还在日本的游戏、日剧、电影、综艺和音乐中吸收和学习了很多东西,在中国现代的文化产业中有不少日本的影子。不论是曾经火遍大街小巷、现在已经开始逐渐式微的卡拉OK,还是近年才兴起的、让无数年轻人趋之若鹜的live house都来自日本。在各种文化活动中交织着语言的传播,日本国际文化节2010年上海世博会拉开帷幕,观众齐喊“萌(え)、萌(え)”;2016年日本虚拟歌手洛天依,成为首位登上中国主流电视媒体的虚拟歌手;2017年中国模仿日本大型女子偶像团体AKB48成立的SNH48走红,日本演唱会Live应援文化“コール”随之而来,谐音“安可”在演唱会频现,谐音“打call”甚至走进日常生活被扩大为“加油”意思,入选2017“的咬文嚼字”流行语。52CD1133-644B-4513-B0ED-64FF351DDC50

由此可见,中日经济文化的交流给语言传播带来了多种的途径、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语言交织在其中,作为工具的同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别样的发展。

四、异文化交流在日语教育中的运用及未来展望

(一)语言传播中的异文化交流

1.语言文化方面交流

从遣唐使开始至今,日本和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已经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早期我们通过瓷器、茶叶、丝绸等等进行货物之间的经济交流。虽然文化也在随着商品的交流进行交流,但终究没有形成体系。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异文化之间的交流逐渐增加。如今我们可以通过动漫、歌曲、日剧等等方面去了解日本的文化,但究其根本,我们都在通过语言去进行异文化的交流,或是书面语言,或是影视语言而已。而我们对日本文化的态度也可以从我们使用的语言中窥见一斑。在学生群体中,谈论自己喜欢的动漫角色、哼唱喜欢的日语歌曲等等现象数见不鲜,好朋友之间也会戏称“~酱”、“~桑”。除此之外,部分日源的流行语也在中国掀起热潮。可以说大部分学生群体至少对日本语言文化是有一定了解的,虽然可能对这些流行语的来源不了解,但大部分大学生都知道这些流行语并且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2.商务文化交流

除了语言文化本身的交流之外,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最受语言文化影响的就是商务文化,尤其是如今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出口国、在中国也有相当数量的日企,截至2018年,中国仍存续着约34000家日企。可以说经济交流的基础就是文化交流。而在经济交流的过程中,中日的商务文化也是在互相影响的。日本人十分重视“あいさつ”、和日本商人交流时我们就会注重“あいさつ”;同样,中国人在谈话时用直视对方眼睛来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在和中国人商谈时日本人就会注重眼神的交流。

语言传播过程中带来的异文化交流不单是语言文化本身的交流,还有以语言为载体的商务文化、旅游文化等等方面的交流。当一個外源词语能够掀起热潮,就已经说明我们对这给国家的文化已经有了一定了解,两国之间各方面的交流也达到了一定程度。

(二)异文化交流对日语教育的影响

1.人才需求变大

在全球化大背景之下,异文化交流早已成为国与国之间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异文化交流就必然需要了解和彼此的语言,掌握语言这一交流工具,需要培养相关的外语人才。随着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日语的人才需求也逐渐增加,这就意味着需要培养更多的日语相关人才,日语语言教育首当其冲。日语重新纳入高考的小语种考试,中职开始开设日语相关课程,高校开设日语专业的院校逐年增加2021年已经超过了500所。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the Japan Foundation)2018年度实施的《海外日语教育机构调查》结果显示,机构数2,435、教师数20,220人,学习者数1,004,625人,相较2015年度的调查结果,机构数(2,115)、教师数(18,312人)、学习者数(953,283人)均有增加,教师数和学习者数都是世界最多。

2.学习者规模变大

异文化的交流也让更多的学生们选择了日语学习。格罗贝斯市场研究公司2014年针对日企较多的东北地区的调查显示,44%因为主流趋势或就业需求选择了日语专业,33%的人 因为日本的文化或相关评价选择日语专业。可以看出异文化交流带来的需求与兴趣吸引着大部分的日语学生。高中选择参加日语高考的人由2016年的九千多人增加到了2020年的9万多人,高校日语专业成为仅次于英语的热门外语专业,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学习日语最多的国家。一些日源流行语在中国的传播是日本文化在中国传播的缩影,这些日源词语与其背后所代表的事物成为了不少中国年轻人对日本的印象之一、对中日文化交流状况的印象之一,吸引着想要学习日语的学生,也让学生能够在文化交流中坚持和深入语言学习。

由此中日异文化交流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日语教育条件的改善和提高,为开展语言教育带来了肥沃的土壤,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日语人才的培养计划当中,为日语教育带来不断的生源。

3.教学质量提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随着中日之间文化交流的日新月异,不仅是在人才培养的数量上要增加,还要在培养质量上有所提高,在培养方向上多样化以适应中日之间交流的变化。在院校的培养方向上开始兴起“日语+α”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如出现了“日语+经济”“日语+贸易”“日语+商务”“日语+国关”“日语+科技”“日语+旅游”“日语+法律”“日语+艺术”“日语+传媒”“日语+计算机”“日语+软件”“日语+设计”等日语专业方向,不再局限于语言文学,甚至有高校开设了“日语+α+α”的多层复合模式,旨在培养出能够掌握日语的多方面应用型人才。

对于学生来说,面向日语专业学生的课程也越加丰富,除了听、说、读、写的相关课程,还开设有日本概况、跨文化交际、学术写作与研究方法等课程,让学生拓展视野、了解文化、掌握技能,深入语言学习并运用学习的语言。除此之外,日本学生支援机构JASSO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5月,日本的国际学生中来自中国内地的学生以124,436的人数位居榜首,占比39.86%。中日之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催生出了国际夏令营、短期留学、国内外联合培养等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活动,为更多学生提供了体验日语环境、体验文化差异、实现文化交流的机会。

结论

首先是2010-2020年的语言传播我们所研究的2010-2020年传入中国的12个日源流行语中,有7个是来自于漫画和动漫领域、3个来自文学领域、2个来自影视,娱乐行业,由此可以看出,传入中国的日源流行语,来自文化领域的较为容易被大众接受和受到广泛传播。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大学生主要关注日本的文化领域,且对动漫、影视、游戏等产业感兴趣,关注经济和政治领域的比例不足50%,因此可以得出,日本文化领域的发展对中国大学生的影响较大,且中日文化领域的交流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习惯有着直接、较大的影响。由我们的问卷调查数据可以得出,在100名大学生中,有72%的人认为“~控”是来源于日本的,而认为其他词语来源于日本的比例都均少,不超过50%,且有11%的人认为这12个词语都不是来源于日本。表明这些词语的本土化明显,符合中文习惯。由此说明日源流行语在传入中国后,根据中文的语序和使用习惯做出了较大的改变,因此说明中文的包容性和再生力较强。52CD1133-644B-4513-B0ED-64FF351DDC50

其次是2010-2020年中日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语言传播的相互作用,2010年至2020年,中日GDP都稳步增长。而随着GDP的增长,中日两方文化经济的交流也得到进一步发展。经济方面,中日双边贸易量逐步增大,同时,日本对华投资也逐渐增多。中国成为了日本的第一大进口国以及第二大出口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8年总理互访之后,两国贸易关系也进一步发展,“政温经暖”态势更明显。文化方面,日本的代表性产业动漫对中国的输出持续加大,中国的动漫市场也得到进一步扩张。而在音乐、影视、游戏等其他方面,虽然2020年受疫情影响有些许冲击,但总体两国这三方面的营收都以较稳定的比例稳步提升。随着这些载体的增多,中日语言文化的交流也逐渐增多。总体来说,2010-2020年间,中日的经济文化交流都在提升,文化方面具体表现在例如大学生的日常用语中会出现很多日源词汇、学习日语的学生数逐年递增等等;经济方面则具体表现在中日贸易量的增加,以及在中日资企业量的增加等等。

最后,异文化交流在日语教育中的运用及未来展望,随着中日双边贸易的持續增长、中日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语言传播的环境和条件也在逐渐向好。来自异国的语言越发频繁的出现在日常商品上、文化产品中、社交平台上、网络媒体上、甚至是成为流行语受到大家的讨论和频繁使用,在中日经济文化“对话”中达到了语言传播的效果。当我们深入这些外来的语言,会发现他们来自广泛、多样的领域,他们是一个国家的影像、是一种异文化的符号。要了解一个国家和他的文化,并与之交流合作,就必然需要语言这项重要工具,语言教育也在这样的需求和动力下得到发展。由此,中日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合作为语言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语言传播有进一步加深了异文化交流,异文化交流又助推语言教育发展,为中日友好、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孙佳星. 从流行语浅析令和元年日本人的社会文化心理[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2]尤惠.从流行语浅析日本人的社会文化心理——以2017年日本流行语大赏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10):131-132.

[3]朱逸凡,张煜.从新语·流行语看日本社会经济变迁[J].经济研究导刊,2018(24):178-180.

[4]李焕. 新語·流行語の入賞語から見る日本の社会文化[D].青岛大学,2019.

[5]王海建.“00后”大学生网络话语特点及引导[J].高校辅导员,2019(02):44-48.

[6]崔海英.大学生网络话语的特点及转化与引导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5(11):80-84.

本项目成果受“2021年度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示范校”建设经费资助。系上海市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项目名称:“语言传播中的文化经济:以大学生之间的中日流行语、新语传播为例”;项目编号:09。

作者简介:樊玉煜(2001-),女,汉,贵州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本科在读,商务日语专业。

任晨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本科在读,商务日语专业。

王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本科在读,商务日语专业。

周逸云,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本科在读,商务日语专业。

卢慧婷,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本科在读,商务日语专业。

指导老师:张婷婷,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讲师。52CD1133-644B-4513-B0ED-64FF351DDC50

猜你喜欢
大学生
杨毅帆:返乡大学生的创业足迹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