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城墙保护历程研究

2021-02-18 08:19汤晋宇
文学天地 2021年11期

汤晋宇

【摘要】古城墙承载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为了实现历史文化代代相传,则需要做好城墙保护工作。在《文物保护法》中明确规定了古城墙保护方针,其可以为近代以来城墙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本文将会以西安城墙为例来对近代以来城墙保护历程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以期实现对我国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和保护。

【关键词】近代以来;西安城墙;保护历程

西安城墙隶属于至今我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明清城墙,为我国古代城市防御史、建设史和遗产保护史的研究奠定良好基础。早在上世纪初就开始对城墙的存废之争进行讨论,而且也有一些城市开始对城墙进行拆除。20世纪50年代,也出现了大范围拆城墙运动,导致城墙留下来的少之又少。明清西安城墙之所以能够保存至今,必有其原因,下面将会对近代以来西安城墙保护历程进行介绍。

1.城墙保护方针

《文物保护法》中明确提出了“抢救第一、保护为主、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的十六字文物保护方针,其同样适用于城墙保护工作。在城墙保护过程中,“抢救第一”通常是指在城墙出现险情时,需要立即进行抢救,但是其并非一修到底,而是采用临时性措施,严禁以抢险加固工程来取代修缮工程。现有的城墙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保护机构权限范围、城墙保护范围与开发商经营权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同时地方规划局、文物局、古城墙所在地管理部门间存在的冲突也会使城墙保护工作无法顺利进行,此时就需要细化和完善城墙保护工作,以此来提高其保护效果。

2.近代以来西安城墙保护历程

2.1民国时期西安城墙保护历程

西安城墙在民国时期历经多次战火,导致其损毁严重。刘镇华的镇嵩军于1926年围困西安,为了击退敌人,陕西国民军第三师战士迫不得已对城墙进行枪击炮轰,导致永宁门(今南门)箭楼、城墙魁星楼、四座角楼和大部分敌楼被炸毁。

除了战争对城墙造成破坏外,基于我国拆墙之风背景下,西安拆城计划再次被提上议程。通过对现有史料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民国16年(1927年) 拆除城墙计划第一次被提出。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飞机开始轰炸西安,1939年,在城墙内西安民众挖掘了许多防空洞。1940年3月,西京建委会将城墙防空洞改善方案提交至省防空司令部,以此来确保市民安全。228陕西省防空司令部于1940年12月决定将在城内外侧共构筑625个防空洞穴,长约5.1万米,最终形成了绕城墙一周的防空工程。1945年4月16日,因为城墙防空洞洞身塌土、洞顶裂缝、门窗破坏,为了加强防空设备,巩固城防,省政府致电西安市市长,筹征城墙防空洞加强费。

西安城墙在民国时期经历了拆城与保护历程,由此发现在当时已经形成了城墙保护意识,其更多的是基于城市交通、经济及军事防御等因素需求来实现对城墙的改建及保护。

2.2 1949年后西安城墙保护历程

由于城市发展理念及社会环境的变化,1949年后再一次掀起拆城墙之风,此时大多数的古城墙被拆除。一些城市在解放战争中被占领后,城墙面临则拆除的命运。从1952年开始,北京外城城墙开始被拆除,办法是动员各单位拆墙取砖取土,或组织市民义务劳动。1958 年1月南宁会议上提出“北京、开封旧房子要全部变成新房子,济南、长沙、南京城墙拆了很好。” 受北京拆除城墙影响,全国兴起了拆城之风。从新中国成立到运动年代,西安城墙保护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程,然而后人欣慰的是最终西安城墙被保存下来,而且一直流传至今。

在1959年,对总体规划(未经批准)进行了重新编制,其中明确提出不再保留城墙整体,只留4个城角和4个城门,这就使得1953制定的城市总体规划被废弃。由于当时的部分污染工业给近郊带来了破坏,时任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王翰章和文物局副局长武伯纶等向国务院打电报,请求抵制大面积拆墙风潮。同时,时任省长赵伯平把保护西安城墙问题反馈给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并得到了时任国家领导人的支持和高度重视,为此文化部连夜起草了西安城墙保护资料,并上交国务院。1959年9月26日,《国务院关于保护西安城墙的通知》下发到西安市主要领导人手中,其中写道“据我部了解,为了推动西安城市建设,现有部分西安城墙已被拆除。然而,西安城墙具有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建筑雄伟,规模宏大,同时也是我国现存保存规模较大、最完整的一座封建社会城市城墙,同时也是封建社会城市规划、古代建筑艺术、古代建筑工程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是军事历史的实物例证。据了解,在现在都市规划中,西安城墙并不会对工业建设与发展产生影响,因此认为不得拆除,应该加以保护。”

随后的70年代,基于政治运动“广积粮,深挖洞,不称霸”下,再一次将西安城墙“存废之争”提上日程。当时,西安工防工程指挥部为了修建环城地铁,提出了拆掉古城墙的方案,并得到了陕西省委批准。在对拆城墙修地铁方案讨论过程中,时任城建处处长张景沸提出了反对的意见,认为“工程浩大,资金难以筹措”。在1953年,张景沸参与过西安总体规划制订,当时其提倡保护古城墙、古建筑、古遗址,随后通过与西安老文物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后拆墙风波得以平息。

在这一时期,“存废之争”导致城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但是提高了人们保护城墙的意识。随着1959年确定城墙保护方针后,加之科学、合理的规划,为后续环城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2.3 80年代以来西安城墙保护历程

西安城墙在经历文革之后可谓“遍体鳞伤,千疮百孔”,当时的新华社记者卜昭文发表了《我国唯一的一座完整的封建古城垣遭到严重破坏》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保护西安城墙再一次被提出,并对西安城墙的价值进行了论述,明确了保护措施。此时西安城墙残破比较严重,城河演变为老城区污染源,对城墙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加之外环路不通引发了行车阻塞,这样一来维修城墙与修建环城林、整治城河、修建环城路存在密切联系。为了使相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西安市委、市政府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对环城建设方案和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整治城河,改造环城林,维修城墙,打通环城北路” 的规划模式,同时要遵循建设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把保护、改建、保存与新建开发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既可以实现河、林、墙、路综合治理,而且还可以实现对历史文物的有效保护。

1983年4月1日,“西安环城建设工程”成为全民参与的工程项目,并且是西安城墙建成后最大规模的一次整修工作,是新中国建立以来西安市最大一次文物保护工程。1983年4月1日至1985年底,西安城墙被加固,并且东、南、西三面基本上全面贯通。同时对部分角楼、敌楼和一座魁星楼进行了复建,护城河完成扩宽修整,环城林修建完成。

西安环城建设自1983年4月1日开始,其在维持原有古都风貌的同时,围绕城墙的相关工程在不断进行。2004年的安定门抢修工程和城墙火车站段缺口修补工程竣工,这使得西安城墙真正实现了环城一周。2004年西安顺城巷改造项目启动,其实现了对历史街区的更新保护,并打通了顺城巷,将古城中的碑林、广仁寺、城门、董仲舒墓、东岳庙、湘子庙等历史文化节点,得以生动呈现。随后,在修建环城西苑时,不仅有效改善了西安城墙整体风貌,而且通过建设西安环城工程也可以使600多年的歷史文化得以保存。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代以来城墙保护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为城墙遗址不仅包含了众多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而且还可以实现对历史文化的有效传承。因此,通过对近代以来城墙保护历程进行研究尤为重要,其可以为历史文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蒋苑,崔陇鹏,严少飞.近代以来西安城墙保护历程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4,5(2):52-53.

[2]包佳良,侯晓萱,王阳.古城墙保护方针与修缮原则分析[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11(8):107-108.

[3]叶杨.文旅融合背景下南京城墙的保护问题探讨[J].文存阅刊,2021,6(13):61-62.3BD9B58A-8A22-4C29-8C69-F5BA7CEBC2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