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对民俗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分析

2021-02-18 08:31陆小春
文学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保护利用博物馆

陆小春

【摘要】在现今机械取代手工制造的背景下,一些传统民俗文物逐渐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随着中国在国际的快速发展,我国开始注重民俗文物与传统文化的保护并颁布了相关政策,全面贯彻对民俗文物的保护。基于此,本文从博物馆角度出發,研究并提供有效保护、利用民俗文物的措施,充分发挥民俗博物馆的作用。

【关键词】民俗文物;博物馆;保护;利用

民俗文物是某时期特定地域蕴含民俗特征的体现,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征集民俗文物可以提高人类的民族融合感和文化自信。而博物馆作为连接人类与文化的重要桥梁,如何借助其保护、利用民俗文物是现今社会值得关注的热点[1]。

1 博物馆民俗文物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

1.1民俗文物博物馆寥寥无几

我国民俗文物虽多,但用于保护和利于民俗文物的博物馆寥寥无几。由于各省经济层次和文化产业方面存在差异,使得政府及文化部门对民俗文物征集、研究的投入未达到博物馆的需求数量。原先成立的博物馆通常无法扩大展览规模,更无多余空间建设民俗文物收藏场所,导致诸多民俗文物无法得到及时征集与保护,也是当前存在较大的问题之一。

1.2民俗文物流失严重

随着科技时代的猛速发展,新产业、新文化已取代传统的文化,使得我国在民俗文化保护、利用方面带来不少挑战。大部分民俗文化产物正濒临自然消亡或人为损坏,少部分民俗文物即便得到有效展览,却得不到高标准的保护和利益[2]。

1.3保护、利用民俗文化理念不足

对保护、利用民俗文化理念不足也是当前博物馆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部分博物馆不明民俗文物及背后的文化内涵、时代特征,未把保护民俗文物列入重点工作,耽误利用民俗文物的最佳时机,造成不少优秀的民俗文物逐渐流失。

2博物馆民俗文物的保护对策

2.1转变传统思维模式

正确的思维认知对引导民俗文物保护有着重要意义,在传统文物保护模式中,诸多文物保护工作人员通常只注重保护稀有且精细的民俗文物,导致漏记、错过诸多“不起眼”的民俗文物,造成保护与消亡的现象。因此,在现行文物保护过程,博物馆管理人员需加强统计民俗文物的系统,大量征集民俗文物,有效集中多种文物为保护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提高对“不起眼”的民俗文物的记录和保护,以免发生持续消亡的情况。此外,博物馆民俗文物保护还需加强对少数民族民俗文物的保护,确保其能够得到全面的保护和利用。

2.2优化文物整理方法

合理的文物整理方式对博物馆民俗文物保护有着重要作用,要想文物保护工作得到顺利开展,就应优化文物整理的方法,具体内容如下:(1)全面调查当前少数民族的文化,加深博物馆对不同少数民族文化的认知。(2)深入研究少数民族的民俗民风、历史人文、迁徙,同时进行规范整理,以免出现遗漏情况。(3)加强引导和教育群众对民俗文物的认识,让其能了解民俗文物积极参与托管或捐赠民俗文物等相关活动,继而实现民俗文化的传承性、全面性的保护[3]。

2.3创建民俗文物保护档案

创建民俗文物保护档案是实现博物馆民俗文物保护的重要途径,在传统文物保护模式中,由于对民俗文物保护工作不到位,尤其是对于文物历史故事、意义、来源及使用方法记载比较简单,无法为游客提供丰富的认知。另外,纸质档案记录是文物包噢好的重要形态,在记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记录偏差、损坏等情况,一定程度阻碍文物保护的顺利开展。在现时代科技背景下,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应借助文物本体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在展现文物的同时并加以丰富其信息配备,从实物、图文并茂、优美背景音乐的展示过程提高民俗文物的观赏价值,加深群众对文物的印象。最后,为防止文物保护档案遭到损害,可以通过创建电子档案做好相关安全措施,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4控制民俗文物保护细节

民俗文物保护是一项系统化、专业性的工作,在过程中,文物管理人员应注重保护细节的控制。首先严格控制环境条件,针对性地控制保护环境的温度、湿度、灯光、空气等,保证文物保护的规范。其次加强管理人员的保护意识,结合现有保护文物类型进行配套性征集,保证文物保护的广泛性,最后需要注重保护文物的使用功能、历史价值,确保参考人员对民俗文物内涵的认知度,实现历史文化的传承性。

3博物馆民俗文物的利用对策

3.1研究民俗文物基本属性

研究文物基本属性是博物馆利用民俗文物的基础,对保护利用工作而言,博物馆保护有着较高专业性,对征集回来的文物进行深入研究还能进一步发掘其它文物的保护。博物馆掌握着文物资源的第一手素材,当研究资料达到一定质量时,可以从中获得更有价值的研究信息,提高研究成果的价值。此外,在对文物属性研究过程,可以提高征集人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提高社会对博物馆行业的认可。

3.2加强开发民俗文物

在科技化背景时代,文化在国际竞争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博物馆展览承担着传播信息和知识的重要使命,参观者可以通过其了解民俗文化,充分感受古人的智慧,提高自身的文化自信和民族凝聚力,同时,做好民俗文化教育工作,以此实现民俗文物的利用价值。此外还应加强开发民俗文物,诸多国际人士对我国历史文化、民俗工艺有着浓厚兴趣,博物馆可通过文物展览旁建造一下老作坊,可供参观者购买纪念意义的成品。从现实效果观察,有助于提高该区域的经济产业发展,对传播我国民俗文物更具有实际的意义[4]。

3.3突显民俗文物教育功能

开展社会实践是改进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依托博物馆与当地中小学进行合作,可为其开设中小学专题展览,在博物馆专员讲解下,加深小学生对民俗背景的认识,从利用较大来看,可以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公共作用,在教育过程还能提高博物馆的影响力,实现学生的民族灌输教育,提高自身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博物馆作为保护、传承民俗文物的重要场所,相关部门需加强文物人员队伍建设,提高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弘扬民俗精神和历史,以期达到理想的效果,提高博物馆在社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瑞珍. 博物馆如何保护和利用民俗文物[J].  2021(2014-2):228-228.

[2]聂景爱. 浅谈基于民俗文化遗产保护下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J].  2021(2019-5):98-100.

[3]李贞. 浅谈民俗博物馆对民俗文物的研究和保护[J].  2021(2019-4):129-129.

[4]王晶晶. 浅谈文物保护与旅游经济互动发展[J].  2021(2015-1):52-54.

[5]张柯. 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与保管探讨[J].  2021(2019-15):72-73.

猜你喜欢
保护利用博物馆
博物馆
画与理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露天博物馆
废物巧利用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