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困境

2021-02-18 08:31伍玲
文学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伍玲

摘要: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面临着许多困难,城镇的年轻人纷纷到大城市寻求发展机遇,导致一些山村逐渐空置,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缺少资金支持,许多城市尚未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展示场所,相关遗产保护制度尚不完善。在城镇化发展背景下,城市建设需要分析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城市现有的古建筑场所,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完善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园区基础设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生活服务。

关键词:城镇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困境

在城镇化发展背景下,需要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为工作核心,设计出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风情小镇,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者,参与到城市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特色城镇开发中的积极作用,助力我国非遗的城市化传承,保留城区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区域,将其作为城市建设主要标识。城镇化建设通常伴随着工业化发展,我国正处于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建设进程,是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趋势,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建设水平越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失速度越快。

一、城镇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困境

1、文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对文化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导致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生变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在特定人群中得到继承与发扬,属于一个地区社会、文化、生态发展的缩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与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文化生态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两者之间相互作用,城镇化建设正逐渐改变现有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导致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遗失。由于城镇建设缺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盲目的扩大建设规模,压缩了自然生态的发展空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巨大冲击。

2、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具有的社会意义正在逐渐丧失,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充分体现出继承与发展过程中所遵循的人类行为准则,蕴含着特定时期的社会制度、信仰观念,甚至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往来,通常具有深层次的社会含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社会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镇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非遗所具有的社会意义正逐渐发生改变,中国经过长时间的时代更迭,农村所采用的劳作方式与生存模式并未发生本质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得以在全新的社会环境下进行延续。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的社会形势发生了转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逐渐弱化非遗的社会内涵。

3、不当旅游资源开发。城镇化建设离不开特色旅游行业的发展,不断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导致一部分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逐渐丧失,城镇人口正在逐渐攀升,带动了城市新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正不断提高,旅游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强烈的旅游吸引力,两者之间的存在具有明显的社会关联,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充分体现,具有多样性、独特性、本土化的发展特点,在旅游市场建设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融合优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行业之间的有效融合,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得到广泛传播,并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效。

二、城镇化进程中“非遗”保护的应对措施

1、政府推出相关支持政策。“非遗”保护工作顺利开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要相继出台一系列保护政策,通过法律法规的逐渐完善,对“非遗”保护工作进行有效约束。我国的文化领域由国家文化部负责,要设立文化领域的“非遗”保护项目,充分发挥出文化部所具有的管理权限,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为了减轻文化部的工作压力,需要全面提高非遗保护层级,由政府参与细化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实现国家行政资源的充分利用。

2、要求全体民众的共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源自于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因此,需要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政府与社会组织机构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保护工作开展的核心。在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思想内涵的过程中,融入现代化文化建设理念,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借助信息技术开拓非遗传承途径,在城镇化建设阶段考虑非遗内容的应用价值。

3、构建非遗特色乡镇。 城镇化发展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需要尊重非遗传承人与当地居民的主体地位,一切建设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以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为基础,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地文化产业相融合的特色乡镇,助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府相关政策与发展规划的制定,首先需要尊重当地人民群众以及非遗传承人现有的权利与意愿,在文化生态保护区构建阶段,面向全体居民做好非遗教育与培训工作,通过传承人的影响力,激发居民的文化自觉,提高社区建设的凝聚力,构建科学的非遗保护体系。利用现有的文化基础设施,成立具有非遗特色的教育基地,通过文化馆、博物馆等新兴科技场馆的建设,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播与保护,丰富当地居民的精神生活,促進城镇化建设中软环境的营造,充分发挥出非遗文化所具有的丰富资源属性,助力非遗技术的保存与创新。加大当地文化产业的投资力度,建立独具特色的非遗文化品牌,在振兴本地传统文化的同时,结合广大用户的审美需求,创造出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文化作品。

4、塑造人文魅力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主要指的是保存区域文化记忆,打造一个充满人文魅力的文化空间,在乡城镇化建设阶段,通过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构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以非遗项目作为城镇社区建设流程规划的主要依据,充分体现出城镇文化空间中所具有的传统文化特色,加强对非遗项目以及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工作。运用丰富的资源条件,融合地方传统文化氛围,营造一个充满传统意象的文化空间,在一定范围内建立传统文化元素教习场所,并设计具有现代艺术感的传统文化产品展示基地,保障非遗文化与历史人文环境相协调。人文魅力空间塑造,能够让当地居民获得丰富的文化体验,缓解人们的生活压力。

总结:为了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需求,需要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提高政府与企业对人文建设的重视,做好本土特色的保护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加快我国城镇化发展步伐,通过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的推行,助力非遗的传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

[1] 高华琴. 城镇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困境[J]. 魅力中国,2021(2):450-451.

[2] 翟翠丽,周英,伍广津.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宾阳炮龙节为个案的研究[J].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5(3):97-100.

[3] 邓莉芳. 新形势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探索[J]. 西部旅游,2020(2):30-32.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戏曲艺术的重大举措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试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现今社会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