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际铁路隧道浅埋段明洞回填暗挖的施工工艺

2021-02-19 01:49池建功李晓龙
智能城市 2021年24期
关键词:明洞间距钢管

池建功 李晓龙

(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北京 100073)

1 工程概况

某城际铁路隧道工程项目总长度为3 815.08 m,隧道浅埋段位于整改隧道的中间部位,区域属于山间谷地类型,结合设计图纸提供的数据,隧道最浅部位的埋深为1.2 m。隧道穿过了弱风化层,浅埋段洞顶部保留自然沟渠,洞身周围岩石局部容易出现坍塌,地表出现形变的可能性较大。经过多方面的考虑,决定使用明挖法进行施工,明洞设计为路堑形式结构,回填深度为4~6 m。

明洞的防护措施包括右侧设置3根锚固桩,桩长设计为17 m,截面尺寸设计为2.5 m×2.5 m;仰坡与以及边坡设计为框架式锚杆进行防护,坡比为1.0∶1.5,锚杆长度为8 m,锚杆之间的距离为3 m。二级边坡使用拱形骨架结构护坡,坡比为1.0~1.5。明洞小里程洞口处使用30 m的长管做支护处理,大里程的洞口使用35 m的管子进行支护。

2 施工方案

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及设计图纸提供的数据,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浅埋段使用明挖法具备3点优势。

(1)有效地降低对附近环境的影响,降低周围植被的破坏率,对原地形的破坏程度减小,对周围山体扰动减小,可以维护山体的稳定性。

(2)在明洞作业面尚未施工前,预先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使用小型机械设备对洞顶部位进行换填、截水沟施工,尽量不使用大型机械设备,因为大型机械设备进入施工现场需要改建路面。

(3)利用洞身部位的大管棚支护措施,对洞身结构的岩石进行加固处理,确保加固作业过程的安全性,尽可能不扰动岩体。

明洞暗挖法比明挖法更具优势,可以有效降低对山体的扰动,巧妙缩短施工工期,降低施工成本。但暗挖法也存在缺陷,包括岩体形变控制难度比较大,容易产生地面沉降、岩体拱顶下降等问题;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可能爆发坍塌事故,因为地质存在一定的波动性所促成。随着我国工程施工的技术不断完善,诸多安全隐患都可以被妥善处理。

3 明洞暗挖施工工艺

3.1 施工程序

施工流程具体为:排除明洞内的积水→对地表进行清理→砌筑挡土墙→土方回填→设置注浆管道、注浆→砌筑边沟→安装小导管→开挖隧道的主体部分→支护施工→测量→仰拱作业→砌筑隧道。

3.2 浅埋段回填施工

该项目隧道断面面积相对较大,隧道高度为10 m,隧道宽度为13 m。为了保证隧道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应该在隧道与排水沟交接部位进行加固。地面测量定位作业结束后,将地面积水全部排出。对山体表面的植被、腐殖物进行清理,清理干净后,在山体表面进行开挖作业,将山体表面开挖成台阶状,每一级台阶的高度控制在30 cm内,台阶的宽度控制为约2 m,确保注浆与回填碎石之间可以实现融合,增强山体稳定性。

在稳定性较好的碎石土种中掺加9%的水泥,进行分层回填、夯实作业。底部使用8 mm钢筋网进行拉结,钢筋网的搭接长度符合规范要求,使用焊接方式进行加固[1-2]。在用打夯机对回填的碎石料进行夯实时,碎石料的压实度必须达到97%,拱部碎石的回填厚度应该超过4 m,碎石回填完成后,应使用尺寸为20 cm×20 cm的钢筋网作覆盖处理,在钢筋网表面喷射C25混凝土,混凝土的厚度最低为20 cm。

3.3 注浆

(1)加工注浆管。

注浆管使用热轧无缝钢管,在管身钻8 mm直径的孔眼,孔眼间距设置为300 mm,孔眼的布置为梅花形,便于后期注浆。利用15 cm长的丝扣将钢管进行对接,确保钢管对接符合规范要求。钢管的尾部焊接2 cm厚钢板作为止浆板,保证注浆过程中,不会出现漏浆现象。

注浆管构造如图1所示。

图1 注浆管构造

(2)浆钢管钻孔处理。

①结合设计图纸要求,注浆孔间距应该控制为约2 m,提前做好测量放线准备工作,标记钢管位置。

②提前标记钻机的位置,做好钻机的位置调整工作。

③钻头进入岩土层后,在钢管上做好标记。

④注浆钢管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制作,制作完成后将注浆钢管放置在洞孔内,利用管箍进行加固,管箍的长度为15 cm。

⑤钢管钻入作业完成后,对其他孔眼进行作业,最后使用水泥浆封堵空洞。

(3)钢管注浆施工。

钢管安装完成后,将浆液注入钢管内,可以借助浆液的渗漏力加固碎石与岩石之间的缝隙。提升钢管强度。

①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注浆的配合比。实际施工过程中,水玻璃与水泥浆比例应控制为0.5∶1.0,浆液的水灰比应控制为1∶1。

②合理控制注浆过程中的压力。钢管注浆效果会在很大限度上受注浆管道压力影响,注浆作业结束后,注浆压力会持续上涨,缓慢接近设计压力。

③钢管安装完成后,钢管与岩壁之间应使用木块进行加固,使用锚固剂对二者间形成的缝隙进行封堵。在注浆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先快后慢的速度进行注浆。利用接管器连接止浆板与注浆泵,接管器应使用镀锌管与闸阀进行制作,使用丝扣对镀锌管的两侧进行处理[3-4]。

3.4 隧洞内挖掘与支护

开挖核心土时,应使用台阶法进行开挖,因为岩体的承载能力较差,且山体长期受雨水冲刷,使用这种开挖方法可以强化岩体的稳定性,避免大面积塌方现象出现。单次开挖的距离应控制为50 cm,边缘部位应使用人工开挖,必须控制超挖部分的情况,严禁出现安全事故。

台阶法开挖如图2所示。

图2 台阶法开挖

开挖隧道部分的土方时,应使用小导管进行开挖,隧道内部的初期支护使用锚喷挂网与钢结构支撑。设置小导管支护可以形成前期支护结构,保证隧道顶部回填部位不会出现塌方事故。使用钢管作为小导管,利用风枪将小导管放置在孔洞中,小导管长度设计为5 m,拱部间距设计为30 cm。

3.5 测量监管

结合施工现场布置三个检测点,检测点之间的间距控制为5 m。隧道内部开挖至即将到达加固段时,应对隧道四周的收敛状况、拱顶部位的沉降状况进行观测,作出合理的分析,透彻了解支护结构与岩体的动态变化,获取指导隧道施工的依据信息,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3.6 砌筑隧洞身混凝土

该项目的支护方式是小管棚支护加锚杆支护的方式,选择这种支护方式主要因为岩层情况不理想,且浅埋的深度比较浅,隧道部分开挖作业结束后的支护过程中,应使用多元化的材料组合支护策略,未出现塌方现象则对各项事宜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地表沉降、隧道四周位移满足设计要求。

(1)锚杆超前支护。

这种支护方式应与小管棚支护方式进行结合,加强支护体系的稳定性,锚杆使用φ22 mm的砂浆锚杆,锚杆之间的距离设计为0.5 m,锚杆的长度不超过4 m。

(2)小管棚超前支护。

开挖隧道前,在拱部轮廓线边缘10 cm的部位将小管棚打入,孔径控制为60 cm,长度控制为6 m,间距控制为1 m。应该将水玻璃注入浆液内,提升岩体的稳定性[5-7]。

(3)钢格栅支撑。

按照合理的支护装置,隧道内部开挖0.5 m,应设置钢制格栅,格栅之间使用φ22 mm钢筋进行连接加固,格栅的间距应该控制为1 m。

(4)网、锚、喷联合支护。

环向锚杆应使用φ22 mm沙浆锚杆,锚杆间距应该设置为0.5 m。钢格栅的纵向间距应设置为0.5 m,为梅花形。在表面喷射C20混凝土,混凝土的厚度为25 cm,分为两层,第一层混凝土的喷射厚度为5 cm,第二层混凝土的厚度为20 cm。砌筑混凝土前,应先对仰拱进行施工,使用C25混凝土进行浇筑,浇筑厚为度60 cm。砌筑完成后,对隧道边墙进行施工,保证边墙与仰拱形成环形闭环。对作业台车的模板尺寸、轴线位置、标高进行复核,复核无误后使用泵车浇筑混凝土,确保两侧的边墙标高对称。

4 结语

在城际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常遇到诸多影响因素,需要使用明洞暗挖施工技术。为了有效地保证施工质量,应该对施工工艺进行优化,确保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

猜你喜欢
明洞间距钢管
微型钢管桩在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
装配式明洞隧道拱墙拼装台车设计与施工
浅探输变电钢管结构的连接方法
高速公路指挥中心小间距LED应用探讨
高填方双层衬砌式明洞土压力和结构内力特性研究
ACS6000中压传动系统在钢管轧制中的应用
大峪隧道洞口段滑坡处治分析
紧邻铁路既有线隧道明洞开挖控制爆破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算距离
基于PLC的钢管TIG焊机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