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惩戒研究热点与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2021-02-20 11:30黄华芳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教育惩戒可视化分析热点

黄华芳

摘   要:随着教育惩戒被提升至国家政策层面的高度后,国内与之相关的研究成果便如雨后春笋般增长。研究从定量角度对我国教育惩戒研究文献的数量变化、期刊分布、高频关键词统计、主题聚类分布等方面进行计量研究和内容分析。经分析可知,我国教育惩戒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数量不断增多,整体呈现波动上升的发展趋势;成果期刊分布多集中在教育类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现有研究重点包括教育惩戒的内涵与合理性、形式与原则、立法规制以及实践应用等四个主题;未来,教师惩戒权的立法问题、教育惩戒权在中小学和高校具体实践的实证研究将会继续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关键词:教育惩戒;热点;趋势;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G40-0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36-0012-05

多年来,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教育惩戒话题。2016年国家发布《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首次在国家文件中提出“教育惩戒”一词,表明惩戒在教育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为中小学教育惩戒制度纳入国家立法考量奠定基础。2020年12月23日《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正式印发,进一步从国家法理角度为教育惩戒的内涵属性、适用范围和实施程序作出明确规定。这反映了国家对教育惩戒问题极为重视,关系着我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以及良好教育生态的营造。但现实教育情境中,由于赏识教育过度和惩戒教育缺席的矛盾日益激化,对于犯错误学生,一些教师不作为;还有教师胡作为,伤生心、害生体;学生“辱师”“伤师”事件也时有发生,教育惩戒亟须规范。因此,本研究综合运用多种量化方法,客观地梳理我国教育惩戒相关领域的研究情况和热点主题,合理把握其发展趋势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以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为来源,确定“教育惩戒”为高级检索的关键词,检索条件限定在“主题”范围,勾选期刊来源为“核心期刊”和“CSSCI”,总共检索出243条结果。根据研究需要,经过进一步人工筛选、去重,剔除新闻、访谈、征稿启事、评刊观点、研究综述和会议通知等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后,共得到有效研究文献183篇。(检索时间为2021年6月8日)。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参考中国知网数据库计量可视化分析功能,结合Excel、Bicomb2.0书目共现分析系统和SPSS22.0软件,基于核心期刊文献对我国近二十年来教育惩戒研究进行描述性统计、高频关键词和主题聚类分析,以期把握我国教育惩戒问题的研究现状、热点课题和发展趋势。

(三)研究过程

第一,通过中国知网和Excel工具,从发文量年代分布和期刊来源分布两个维度统计,并分析183篇有效文献,借助核心文献的各种数量特征来描述、评价和预测教育惩戒主题在我国学术界的研究进展状况和未来发展态势。第二,按照NoteFirst格式从知网中导出所选183篇有效文献的所有题录信息,保存命名为“jycj-2021.txt”文件。第三,将题录文件导入Bicomb2.0书目共现分析软件进行关键词提取,对183篇文献中的709个关键词进行排序统计,将意义相同的关键词进行合并、修订,例如“学校教育惩罚”“教育惩罚”等合并为“教育惩戒”,选择词频大于等于4的32个关键词作为高频关键词,生成词篇矩阵和共词矩阵。第四,将提取的共词矩阵通过SPSS22.0的系统聚类分析功能绘制聚类图谱,并结合相关文献内容进行教育惩戒研究主题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教育惩戒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1.论文发表数量。某一领域内核心期刊文献的发文量可以比较直观地反映出该领域的研究状况和质量,对了解该领域学术研究的理论层次和发展水平具有一定价值意义。截至2020年12月31日,国内教育惩戒核心类期刊论文的发文数量和年代分布情况如图1。

由图1显示,1995~2020年间,国内有关教育惩戒的研究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03年以前,虽有关于教育惩戒的研究,但数量屈指可数,仅有1995年一篇核心类期刊论文发表。2003年后,国内教育惩戒研究呈现整体发展态势,尤其是2016年以后发文量持续增长,这或与2016年“教育惩戒”一词首次在国家文件中出现有关。此后,社会各界对教育惩戒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2019年随着两会《教师法》修订议案和《征求意见稿》把教育惩戒权纳入国家政策层面考量后,教育惩戒相关研究也进入如火如荼阶段,发文量由2018年的8篇增加至2020年的54篇,這反映了学术研究热点与国家政策导向存在一定相关性。此外,截止2021年5月底,本年度核心类期刊文献发表数量已达31篇,同比超过上一年度总量的50%。今年又逢《规则》正式施行,由此可以大胆预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教育惩戒将会继续成为我国部分学者重点关注的热门话题。

2.论文期刊来源。教育惩戒研究成果广泛分布于各种类型期刊,研究选取由知网标识过的核心类和CSSCI类学术期刊文献,更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分析文献的期刊分布情况有助于研究者更好地了解教育惩戒领域的研究走向和投稿经验。经统计,所选183篇有效文献分别来自53种不同名称的核心期刊,其中发文量在5篇以上的期刊名称可见表1。

表1 期刊载文量分布情况表

从现有数据看,发文量在5篇以上的有10种核心类期刊,共计发文114篇,占所有文献的62.3%,表1内字体加粗的6种期刊属于教育类“双核心”源期刊,这说明教育惩戒正逐步成为我国教育界的重要研究领域,越来越多权威期刊开始重视教育惩戒研究,其中《中国教育学刊》较早的在2003年开始刊发教育惩戒相关论文。但总体而言,其他四十三种期刊对教育惩戒的关注程度还有待提高,刊文量偏少,希望能给予更多关注,推动教育惩戒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

(二)教育惩戒研究高频关键词分析

高频关键词是某一领域研究热点的集中体现。“特定研究领域一段时间内大量研究成果的关键词的集合,有助于确定该领域的发展脉络、热点前沿及发展趋势等。”利用Bicomb2.0书目共现分析软件共提取文献关键词709个,并在统计过程中进行一定的加工清洗,将意义相同的关键词进行合并、修订,最后得到519个关键词。根据学界经验原则一般以累计频次达总频次的40%左右作为高频关键词的选取标准,因此本研究选择词频大于等于4的关键词作为高频关键词共计32个。

其中排名前十的关键词包括:合法性、教育惩戒权、教育惩戒、教师惩戒权、体罚、高校、惩戒原则、教师、中小学、教育管理。这些核心关键词反映了国内教育惩戒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相关研究已经从探讨教育惩戒基本内涵、惩戒权立法限度与边界问题发展至关注各个学段教师在教育实践和管理中如何合理合法行使教育惩戒权和有效落实教育惩戒原则。由此可见,研究正在趋向深入化、丰富化地探索政策制定与现实执行如何协调适应的问题。

(三)教育惩戒研究热点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以共词分析为基础,通过分析共词出现频率而把关联密切的关键词聚在一起形成主题类团的过程。”为了进一步可视化描绘教育惩戒研究的热点情况,运用SPSS22.0将已有的共现矩阵通过系统聚类的方式获得教育惩戒研究的高频关键词聚类谱系图。并在阅读183篇有效文献以及参考国内学者对教育惩戒研究分类的基础上,结合所得聚类图谱对近二十年来国内教育惩戒研究的热点进行分类,大致可分成表2中的四个主题类团。

1.教育惩戒内涵研究。该主题主要探讨了教育惩戒与其他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包括体罚、变相体罚、惩戒制度等高频关键词,明确教育惩戒的本质涵义与合理限度,是落实惩戒的基础。已有相关文献表明,“惩戒”二字本身就包含教育意味,因此学者们大多是在“惩戒”概念的理解基础之上去界定“教育惩戒”。随着《规则》颁布,“教育惩戒”概念有了最新官方规定:“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这一说法也是目前比较流行和受到界内认可的解释。近年来,学者们热衷从多学科视角出发辨析教育惩戒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进一步深化对学校教育惩戒的本质及边界认识,丰富理论基础。如任海涛从法律层面对惩戒和体罚进行明确区分,认为教育惩戒是合法合规行为,而体罚或变相体罚则是违法行为,二者不可混淆。厘清教育惩戒的内涵具有基础性价值,为今后制定教育惩戒相关政策法规提供有力参考。

2.教育惩戒原则与行为失范研究。该主题的高频关键词包括失范行为、学生、惩戒原则、合理性等。教师在针对学生常见违规行为和一般问题行为而采取惩戒措施时,容易引发惩戒不当等失范行为而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合理的教育惩戒的原则和形式,进一步解决教师惩戒的权利与义务边界厘定不清等问题。教育惩戒形式的探讨包括排他性惩戒、纪律性惩戒、渐进式惩戒等,具体表现可分为学校和教师两个方面。学校主要包括警告、处分、开除学籍等;教师包括批评、写检讨、“请家长”、没收学生“物品”等。学者们在研究教育惩戒形式的同时,也积极探索教育惩戒应当遵循的注意事项与原则,如吴开华指出教育惩戒应当遵循教育性原则、比例原则、正当程序原则的相关要求。教育性是教育惩戒的核心原则,也是学者们研究较多的热点之一,反映出教育惩戒的“度”非常重要,既要体现教育惩戒的合目的性与合法化,又要规制教育惩戒的合伦理性,更要追求教育惩戒的教育性与艺术性。

3.教育惩戒权立法规制研究。该主题的高频词集中于探讨教育惩戒的相关法律规范和权利,包括《教育法》《教师法》、惩戒权等。《规则》和一些地方性教育惩戒法规的颁布,表明我国对教育惩戒立法问题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且具备一定研究基础。通过文献梳理可知,教育惩戒权的属性与规定一直是我国教育法学领域的研究重点,其中又以教师的教育惩戒权为研究热点。一是对教师行使惩戒权的范畴研究,如明确教育惩戒对象的特点,遵从合法性、合教育性;二是学者呼吁推进教育惩戒权的立法进程,尽快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的法律界限和实施细则。教育惩戒权具有公法特征,但目前国家教育法规对教师实施教育惩戒中存在失范行为的规定和申诉机制尚有完善空间。因此,还需要在教育惩戒立法上继续深入研究,力图进一步推动惩戒权作为教师职业性权利的实体性、程序性立法,明确其法律地位和主体责任,为教师行使惩戒权提供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落实依法治教。此外,推进教育惩戒立法少不了学校和家长的支持,应当增强教育惩戒的家校共育研究力度,争取全方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4.教育惩戒实施价值、困境与策略研究。該主题包括对策、困境、价值、道德性、教育性等多个高频关键词,随着赏识教育盛行的弊端不断显现,重新客观审视与评价教育惩戒成为研究者关心的话题。大多数学者认为,教育惩戒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是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内在要求,合理规范教师的教育惩戒权既能让惩戒教育真正成为一种有效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育人手段,同时也能够彰显“师道尊严”传统,体现教师对学生的负责与关怀,具有合伦理性、道德性和教育性等多重教育价值。

一直以来,教育惩戒实践问题的研究始终是学术界热议的焦点,也是影响我国现行教育惩戒规制体系建构的一大难点。因此,学者们一方面在国际比较视野中借鉴诸如美国等西方国家教育惩戒实施的有效经验;另一方面从我国实际出发,围绕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问题、原因和建议展开讨论。例如,有学者认为教育惩戒实践主要面临认知和行为偏差困境;张忠涛则从理论、实践与舆论三个维度分析我国教师惩戒权“滥用”和“不用”两难困境的原因,并希望能通过完善法律来保障教师惩戒权的“回归”。可见大部分把教育惩戒当成教师惩戒权进行讨论的研究成果,多以法律法规为出发点来为解决教师惩戒权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同时,有部分学者通过个案调研关注到中小学教育惩戒落实中的实际问题,但这类研究相对较少,对于学前和高等教育阶段的教育惩戒实证研究也有待丰富。

三、研究结论与反思

通过对我国教育惩戒研究文献的数量变化、期刊分布、关键词统计、主题聚类分布等方面的计量研究和内容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从核心类期刊发文量来看,近年来我国关于教育惩戒研究的文章数量正在逐年增多,整体呈现发展上升趋势。且受国家政策导向影响,未来一段时期内,该领域应仍然是学者们关注和研究的重要热点之一,因此,建议学者们多学科、多角度加强对教育惩戒问题的深入研究,丰富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

从期刊来源来看,国内教育惩戒研究的文献分布以教育类核心期刊和高校学报为主,说明教育类权威期刊在推动教育惩戒研究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一部分核心期刊的刊文总量相对较少,建议这些期刊提高对教育惩戒的关注力度,可以通过增设专栏,组织教育惩戒专题征稿等方式促进相关研究成果产出。

从高频词计量结果来看,合法性、教育惩戒权、教师惩戒权、惩戒原则、教育管理、困境、对策等关键词构成了我国教育惩戒的研究热点,但“家校共育”与教育惩戒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少。目前,高等教育阶段师生失范行为日益增多,家校合作也存在冲突和矛盾,因此,建议学者们未来增加对这类关键词的关注与深入研究。

从研究主题聚类分析结果来看,国内教育惩戒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教育惩戒内涵、本质和理论基础;二是教育惩戒形式与原则;三是教育惩戒立法;四是教育惩戒的实践应用。作为一种教育活动的必要手段,教育惩戒得到了学者们的普遍支持和深入探讨,并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为“教育惩戒”理论的开拓创新、实践的指导引领提供了参考价值,具有重要作用。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既有研究成果侧重于理论和法理層面的研究,多从理论角度对“教育惩戒”的内涵、惩戒的合理性与必要性、惩戒原则与策略等方面作出“应然”层面上的勾勒,或从教育法学角度强调了教育惩戒权的法律地位和实施细则。但缺乏丰富的个案研究,对学校实施教育惩戒的深入探索不足。因此,未来应加强教育惩戒的实证研究和立法研究,尤其是如何解决中小学教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教育惩戒的合理功效,需要进一步探究。相对于中小学而言,高校的教育惩戒应用问题研究热度相对较低,未来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卜彩丽,张宝辉.我国教师教育者的历史、现状及热点趋势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04):50~54.

[2] 钟伟金,李   佳,杨兴菊.共词分析法研究(三)——共词聚类分析法的原理与特点[J].情报杂志,2008,(07):118~120.

[3]教育部.《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EB/OL].(2020-12-23)[2021-6-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2012/t20201228_507882.html.

[4]任海涛.“教育惩戒”的概念界定[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04):142~153.

[5]吴开华.教育惩戒合法化:原则、要求及其保障[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4):24~25.

[6]朱丽桢.为教育而惩戒:从“惩戒”到“教育惩戒”[J].当代教育科学,2021,(04):40~45.

[7]张继明,王梦超.教育惩戒:内涵阐释、价值分析与实施策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01):79~86.

[8]孙闻泽.美国学校惩戒实践的经验与借鉴[J].教师教育研究,2019,(02):122~128.

[9]田艳媚.基于德性伦理视角的教育惩戒问题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9,(02):39~42+52.

[10]张忠涛.教师惩戒权:让“滥用”与“不用”回归“正常用”[J].中国教育学刊,2015,(07):48~51+56.

猜你喜欢
教育惩戒可视化分析热点
4月高考热点关注
学校教育惩戒的法理分析
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要抓住哪些关键点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声波吹灰技术在SCR中的应用研究
可视化分析技术在网络舆情研究中的应用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关怀是教育惩戒者必备的伦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