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厌学心理成因及对策探析

2021-02-20 11:30冯佩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厌学心理心理疏导初中生

冯佩

摘   要:厌学情绪严重是农村寄宿制初中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农村教育教学中的顽疾。近年来,心理健康课进校园蔚然成风。结合心理健康课程和心理健康知识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新的切入点。探究农村中学生厌学的成因,并寻找相应的干预措施和对策,农村学校可从心理学角度入手,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机制,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和矫正,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促进学生健康有效的发展。

关键词:厌学心理;初中生;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G6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36-0017-02

近年来,随着农村中学布局结构的调整,大部分农村中学开始实行寄宿制。虽然当今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更新、完善,教育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但农村中学的教育质量却未能与之同步提高。造成这种现状的最重要原因在于学生厌学情绪严重,缺乏应有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厌学不仅是一种不良的情绪,更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理问题。因此,农村学校可从心理学角度入手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农村寄宿学生厌学的成因分析

造成农村学生厌学的成因极为复杂,有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家庭教育不当的消极作用、学校教育措施的失当,还有学生自身的内在因素。

(一)不健康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造成的负面影响

农村家长对教育认知存在两种极端:一种是“读书无用论”,即大学毕业生的薪资未必高于初中毕业生;另一种是“改变命运论”,即读书是改变人生命运的唯一途径。持前一种观念家庭中的学生表现出学习兴趣淡漠,对教师的教育、教导表现出一种逆反的态度;持后一种观念家庭中的学生,由于背负着沉重的使命感,他们易对学习表现出一种疲惫、倦怠的心理,较为缺乏主动求知的热情。

此外,家长在教育上的攀比,也是造成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一个重要因素。家长之间对孩子学习的各个方面进行比较,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家长积极为孩子报名各种课外学习班,致使孩子的课余时间全部用于各种补习上。时间上的持久及心理上的重压,久而久之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二)学生学习動机不明确造成的学习动力不足

现如今的中学生基本上是在物质条件充足的环境中长大的,多数学生对目前的生活非常满意,认为没有为今后生活、工作忧虑的必要,也认识不到学习对生活的重要影响,于是在学习上出现了消极懈怠甚至抵触厌恶的心理。在自媒体大行其道,信息良莠不齐的网络环境中,中学生容易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甚至受到不劳而获思想的诱惑,热衷于关注与追捧流量明星、带货主播、网红生财之道,幻想自己能够模仿这些人能够一夜暴富,进而对学校这种相对枯燥且备受约束的环境十分抵触,对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

(三)应试教育对学生兴趣和表现欲望的无情扼杀

当今的农村教育,素质教育仍停留在表层,实则仍受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面对升学率的压力,在课堂教学中依旧按照教学用书的解读和要求,循规蹈矩地组织课堂教学。有时学生的理解和教参不一致,即使很有个性,也很难被教师肯定,更遑论表扬和鼓励。与此同时,每科教师在课后都会留下繁重的课外作业,沉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焦虑、厌烦。

二、心理健康课对学生厌学行为的干预对策

目前,各个学校都配有心理健康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专业分析。农村学校可从心理学角度入手,分析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不良因素,并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干预和矫正,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一)建立一支具有心理学知识的教师队伍

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日后的全面发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引导和教育,培养心理健全、积极乐观的新时代公民,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建立一支具有心理学知识的教师队伍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学校可通过专家讲座、网络远程培训、校内培训等多种渠道,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知识水平,促使教师在教学中,自觉运用心理学知识看待、分析、解决学生的问题,实现师生愉悦交流,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二)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要将心理健康课纳入校本课程,并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编写符合学生成长的校本教材,安排固定的心理健康课。在教学中,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学生生活学习中的问题,设置教学目标,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讨论,加强学生的心理体验,注重学生的感受和收获,引导学生积极应对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排除心中郁结的负面情绪。

此外,学校还可定期安排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心理咨询等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活动,及时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化解学生的心理问题,防止学生厌学情绪的形成和积累。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农村中学生源普遍较差,学生知识基础薄弱,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多数学生在小学阶段因不优秀而不受教师的重视和喜爱,对教师多有畏惧心理,进而在学习上存有顾虑与迟疑。为此,教师要善于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勇于发言,敢于提问,敢于质疑,以增强学习的自信。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给每一位学生表现的机会,要善于运用赏识激励的策略,让学生处于学有所获的喜悦之中,体验进步的成就感。

猜你喜欢
厌学心理心理疏导初中生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小学生厌学的心理成因及对策
浅析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及疏导对策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加强施工企业员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探究
浅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浅析如何引导学生克服 “厌学心理”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