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隐藏行为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坊小组研修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2021-02-21 11:22刘驰骋唐金根
体育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工作坊研修效应

刘驰骋 唐金根

知识隐藏行为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坊小组研修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刘驰骋 唐金根

(湖南理工学院 体育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6)

为了探究知识隐藏行为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坊小组研修绩效的影响以及快速信任的中介效应,文章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建立变量间相关关系,构建理论模型,提出研究假设,并以湖南省2019—2020年“国培计划”省、县级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坊30个研修小组为研究对象开展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知识隐藏行为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坊小组研修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2)含糊隐藏行为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坊小组研修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3)小组快速信任在知识隐藏行为与小组研修绩效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即知识隐藏行为直接效应较低时,该中介效应越强,反之越弱。

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坊研修小组;知识隐藏;快速信任;研修绩效

教师工作坊以问题聚焦、疑难辨析、典型引领、内化迁移、应用辐射的流程,通过小组研讨、体验、观摩、评价和反思等活动,在专家引领下通过研修小组“智慧众筹”提升教学能力和素质,促进其专业发展。可见,有效管理和利用研修小组拥有的知识资源进行充分的知识共享,对提升研修绩效十分重要。但已有研究表明,即使组织者使用激励措施,许多成员还是倾向于囤积知识,不愿与他人分享专业技能(Webster,2008)。近些年,诸多学者将其视为知识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根源于众筹实施后知识共享效率依然低下的反思(Kang,2016)。Kang还认为,如若能在知识分享促进措施采取的同时减少知识隐藏行为,知识分享程度将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个体知识资源将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因此,快速建立工作坊研修小组成员间的信任,或将成为研修小组确立“智慧众筹”、笃行“互助多赢”的基石,高水平的信任或将有望抑制知识隐藏行为发生。基于此,本文以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坊研修小组知识隐藏为驱动因素,探究其不同维度对小组研修绩效的影响;同时验证快速信任是否在知识隐藏与研修绩效间存在中介效应,即探究知识隐藏、快速信任、研修绩效间的作用机制。

1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1.1 知识隐藏行为对小组研修绩效的影响

教师工作坊研修小组是为了完成主题研修活动经工作坊“破冰之旅”而临时组建的小团体,研修小组伴随主题研修活动的结束而解散,这种临时组建的研修小组成员均来自不同地区学校的教师,以完成工作坊研修目标任务为基准。因此,要求成员从研修小组成立之初就必须快速进入协作状态,一起研课、磨课、评课,研究生成、交流分享教学解决方案,积极破解教学中疑难问题,并在实践应用中打磨改进。但是在彼此间熟悉感和信任度还未建立起来的这种情况下,研修小组成员很难在一开始就主动激活智慧并充分分享。在知识寻求的回复中夹塞着大量表情包和无效信息,消极互惠加速研修小组成员知识分享意愿的降低,知识隐藏行为凸显。

教师工作坊研修小组以完成研修任务、提升研修绩效为核心目标,小组成员的知识隐藏行为会粉碎“互助多赢”的局面,消弱研修所能达到的广度与深度,研修绩效难以有效提升。有学者从不同视角验证了知识隐藏行为与团队绩效间的影响关系,如Brown(2005)指出团队保留信息会阻碍团队内部知识的流通,降低团队和成员的创新能力,对团队效能会产生消极影响。Connelly(2012)认为知识隐藏行为会削弱知识保留,削弱隐藏行为人之间的良好关系,更会降低知识贡献程度,从而间接地降低团队绩效。韩张一(2016)、代言阁(2020)结合研究问题,将知识隐藏划为主动和被动两个维度,并证实出主动隐藏显著负向影响团队绩效,被动(合理)隐藏显著正向影响团队绩效。而本文考虑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坊研修小组成员间不存在上下级关系、也不存在机密知识,故不考虑合理隐藏对小组研修绩效的影响。而小组成员间微妙的信任感,可能会造成知识隐藏行为与含糊隐藏行为在心理不满程度上的不一,具体的影响作用还有待确定,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1:含糊隐藏行为对小组研修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H2:知识隐藏行为对小组研修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

1.2 快速信任的中介效应

跨时空临时组建的工作坊研修小组,受时间限制性、地域差异性、任务特殊性、人员复杂性等影响,成员之间信任感存续不稳定因素。与经过长期面对面交流建立深度信任的传统企业团队和科研团队相比,快速建立信任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在有限时空里完成工作坊研修活动的目标任务,研修小组必须在组建初期应尽快达成高效的信任水平,目标一致的相信自己小组有能力且能快速达成,这种对小组的信任则为快速信任(许科等,2016)。它能提升研修期望,在小组中形成统一的认识(Meyerson等,1996)。Cerne(2014)等学者发现知识隐藏行为会破坏小组成员间的信任感。依据交换理论和消极互惠规范,知识隐藏行为会加剧小组成员间信任的恶化,降低研修小组成员间信任持续性。成员之间采取知识(如感情包等)的方式进行知识隐藏,会抑制知识分享氛围,摧毁信赖关系,降低快速信任水平。若研修小组成立初期存在较多的知识隐藏行为,其含糊隐藏(如信息链接等)相对而言会认为其初衷是好的,如能加以正确引导,将有利于快速信任的达成。

信任对工作坊研修绩效具有决定性影响。Kanawattanachai(2002)将快速信任引入到虚拟团队,验证了超过50%的高绩效团队均显示出快速信任水平,并将信任贯穿团队存续期、维系到团队末期,即信任水平与整体绩效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诸多学者(王渊,2015;钱成凤,2016;许科,2016;孙小静,2017)从不同层面入手证实快速信任会提高团队成员归属感、增强凝聚力、降低冲突、减少矛盾,进而提高团队绩效。综合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3:小组快速信任对小组研修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H4:含糊隐藏行为对小组快速信任有显著正向影响;H5:知识隐藏行为对小组快速信任有显著负向影响;H41:小组快速信任在含糊隐藏行为与小组研修绩效间起部分中介效应;H52:小组快速信任在知识隐藏行为与小组研修绩效间起部分中介效应。

2 研究设计

研究以湖南省2019—2020年“国培计划”省、县级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坊(YS15、E322、E310、A572、A422、A409)共30个团体(8—10名研修成员/团体)为研究对象,进行网络问卷调查。调查量表设计在查阅诸多国内外期刊和博硕论文的基础上,重点参考代言阁(2020)知识隐藏对临时团队绩效影响调查量表。考虑到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坊小组群体特征,知识隐藏行为选用含糊隐藏行为(3题)、知识隐藏(3题)共6题二个维度;小组快速信任共3题一个维度;小组研修绩效共4题一个维度。量表题项均采用Likert7级范式,设非常不符合→非常符合,以1→7分示意。人口变量涉及研修小组成员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任教学段、任教地域、工作年限等。

3 实证分析

3.1 信度检验

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α)进行检验,以高信度取值范围应在0.70—0.98之间进行判断。量表维度含糊隐藏行为(0.893)、知识隐藏行为(0.949)、小组快速信任(0.892)、小组研修绩效(0.943),与项删除后的信度系数比较,各维度题项均不需要调整,且内部一致性系数处在高信度取值范围,表明该量表信度非常高。

3.2 效度检验

各维度因子载荷值均为正值且在0.7以上0.95以下(如表1所示),组合信度(CR)值均在0.8以上,平均方差萃取值均在0.7以上,各维度均具有较高的收敛效度。各维度AVE平方根值均大于其它3个维度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值,表明量表各维度之间相对独立,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

表1 收敛效度与区分效度分析

注:区分效度区对角线加粗体为AVE开根号值,下三角为维度之皮尔森相关。

3.3 结构模型拟合度检验

检验模型拟合度前,根据Hair等人(1998)建议进行“违犯估计”检查,模型误差方差测量值(0.038—0.249)并无负的误差方差存在;另外,标准化系数绝对值(0.131—0.943)均未超过0.95,结果显示模型未发生“违犯估计”现象,因此可以进行整体模型拟合度的检验(如表2所示)。结果显示各项指标检验均比较理想,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

表2 结构模型的拟合度

注:判断临界值的参考指标来自吴明隆(2010)。

3.4 假设检验

3.4.1 路径检验

结构模型各变量影响的回归系数及显著性如表3所示,结果显示本研究提出的主效应假设全部成立。湖南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坊研修小组知识隐藏行为中含糊隐藏对小组快速信任和小组研修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隐藏对小组快速信任和小组研修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小组快速信任显著正向影响研修绩效。

表3 路径检验结果

注:*p<.05;**p<.01;***p<.001。

3.4.2 中介效应检验

根据Sobel. M. E.(1982)系数乘积检验法对样本量的要求,以及检验统计量ab的乘积可能与正态分布存在差异,故选择适用于中、小样本的Bootstrap抽样法。经过5000次bootstrap samples分析,中介效应检验如表4所示。根据检验统计量Z值来看,总效果、间接效果、直接效果Z值均大于1.96,且Bootstrap估计的95%信赖区间均不包含0,显示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其中,自变量含糊隐藏行为对因变量小组研修绩效的总效应(0.736)影响显著,直接效应(0.655)和间接效应(00.081)均具有显著性,小组快速信任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为11.01%(0.081/0.736)。自变量知识隐藏行为对因变量小组研修绩效的总效应(-0.559)影响显著,直接效应(-0.510)和间接效应(-0.049)均具有显著性,小组快速信任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占总效应比为8.77%(-0.049/-0.559)。

表4 中介效应检验

NOTE:5,000 bootstrap samples

3.4.3 模型解释力

一般认为,模型能够解释因变量方差总量的40%,即可认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解释力。本研究因变量(小组研修绩效)方差解释量为57%,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解释力(如图1所示)。

图1 最终结构模型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研究以湖南省2019—2020年“国培计划”省、县级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坊(YS15、E322、E310、A572、A422、A409)共30个团体(8—10名研修成员/团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收集的有效问卷204份进行数据整理、统计分析,根据统计结果验证了研究假设,据此可以得出以下研究结论:一是知识隐藏行为对小组研修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小组研修绩效有抑制作用,这一点与以往Connelly(2012)、代言阁(2020)等人的研究结果颇为一致。但含糊隐藏行为对小组研修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小组研修绩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二是小组快速信任在含糊隐藏行为、知识隐藏行为与小组研修绩效之间有部分中介效应,但效应占比仅有11.01%和8.77%,表明知识隐藏行为直接效应较低时,该中介效应越强,反之越弱。

4.2 建议

研究以湖南省2019—2020年“国培计划”省、县级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坊研修小组为单位,探讨知识隐藏行为对小组研修绩效的影响,与以往企业团队(韩张一,2016)、虚拟社区(谷凯,2018)、学术社区(张磊等,2019)、学习社区(翟雪松等,2019)相比,其团队职业、任务,分享机制等均有所不同。教师工作坊研修小组与企业团队面对面的交流相比,工作坊平台丰富的感情包、便捷的媒体信息,以及扁平化传播形式等,更有可能成为知识隐藏的“帮凶”。与学术社区代价—收益间的权衡相比,工作坊难以及时性回复的弊端,造就大量潜水者;无效回复进一步加深彼此间不信任感,降低知识分享意愿,知识隐藏行为可能突显。因此,结合研究结论建议:

(1)营造“知识分享”的研修情境氛围,确立“智慧众筹”的研修核心理念,笃行“互助多赢”的研修团队文化,减少研修知识隐藏行为。本研究验证了不同知识隐藏行为对研修绩效的影响,无论是正确引导含糊型知识隐藏行为,还是极力杜绝知识型知识隐藏行为,坊主团队作为工作坊管理者,在组建小组研修团队时:应引领各小组营造多角色深度参与的“知识分享”研修情境氛围和良好的相互信任机制,设置小组评论员、观察员、记录员、总结员、简报员、新闻员等,充分发挥各自潜能,激发小组全体成员研修的主动性、积极性。应确立“智慧众筹”的研修核心概念,让每位坊员借助工作坊信息化管理平台围绕研修主题活动、沙龙活动等广源智慧,激活实践策略并充分推敲,力求高效解决教学中某一个难点问题。应笃行“互助多赢”的研修团队文化,工作坊研修再深化有赖于团队文化的建设,“互助多赢”是工作坊研修文化的主要特征,与研修绩效息息相关。

(2)锁定“常态赋能”的研修新型目标,构建“双重融合”的研修混合模式,谋求“先做后学”的研修流程重构,有效抑制知识隐藏行为。本研究验证了小组快速信任对研修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为缓解知识隐藏行为发生,在小组建立初期就应快速提升成员间相互信任,通过各种活动形式:锁定“常态赋能”的研修新型目标,把赋能融于常态化研修与发展实践中,谋求工作坊研修新方略。构建“双重融合”的研修混合模式,坚持工作坊研修线上线下相结合,强化线上研修的同步与异步相结合,双重融合将带来混合研修模式的新变革。谋求“先做后学”的研修流程重构,实现由“学而做”向“做中学”的翻转,旨在同步和改进教学实践,将成果导学作为工作坊研修流程重构的关键指引,提升研修的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

(3)强化“数据支撑”的研修深度监测,优化“知识分享”的研修激励机制,形成“共同知识”的研修美好愿景。本研究基于Goodman & Goodman(1972,1976)等诸多学者对临时团队问题深度探究的基础上,认为工作坊研修小组同样具有时间限制性、地域差异性、任务特殊性、人员复杂性等特征,加上成员间熟悉程度较低,有限时间内跨时空合作必须通过:强化“数据支撑”的研修深度监测,研修小组需基于网络平台的完善拓展研修数据采集,研发多样化工具支持研修数据采集的常态化,指引工作坊研修绩效做深度交叉分析诊断。优化“知识分享”的研修激励机制,强化主体意识、专业精神和研修自觉性,关注小组成员差异,注重合作研修,调动“人和果”脱颖而出,构建过程性评价体系,实现“段段清”。形成“共同知识”的研修美好愿意,实现工作坊研修职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Webster J, Brown G, Zweig D. Beyond knowledge sharing: Withhold knowledge at work. Personnel and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2008(27):1-37.

[2]Peng H. Counterproductive work behaviors among Chinese knowledge work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lection and Assessment, 2012,20(2):119-138.

[3]Connelly C E, Zweig D, Webster J, et al. Knowledge hiding in organizations[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012(33):64-88.

[4]Kang S W. Knowledge withholding: psychological hindrance to the innovation diffusion within an organization[J]. Knowledge Management Research & Practice, 2016,14(1):144-149.

[5]Brown G, Lawrence T B, Robinson S L. Territoriality in or-ganization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5(30):577-594.

[6]韩张一.团队氛围、知识隐藏行为与团队绩效的关系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6.

[7]代言阁.知识隐藏对临时团队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20.

[8]许科,韩雨卿,于晓宇,等.快速信任与临时团队绩效:共享心智模型与团队互依性的角色[J].管理评论,2016,28(9):238-249.

[9]Meyerson, D., Weick, K. E., & Kramer, R. M. Swift trust and temporary groups[A]. In R. M Kramer& R.Tyler (Eds.), Trust in organizations: Frontiers of theory and research[C].Thosand Oaks, CA: Sage publishing, 1996:167-195.

[10]Cerne M, Nerstad C G L, Dysvik A, etc.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 Knowledge Hiding, Perceived Motivational Climate, and Creativity[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14,57(1):172-192.

[11]Kanawattanachai P., Yoo Y. Dynamic Nature of Trust in Virtual Teams[J]. 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 2002,11(3-4):187-213.

[12]王渊.基于知识共享调节的临时团队中团队情绪智力、团队快速信任与团队绩效的作用机制分析[J].预测,2015,

34(6):8-13.

[13]钱成凤.虚拟团队中快速信任与团队绩效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14]孙小静.临时团队中快速信任对团队绩效的影响研究[D].长江大学,2017.

[15]甘文波,沈校亮.虚拟社区用户知识隐藏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情报杂志,2015,34(11):168-174.

[16]谷凯.虚拟社区用户知识隐藏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8.

[17]张磊,庞建刚,王艳霞.基于SVM的虚拟学术社区科研人员知识隐藏意愿评价研究[J].情报探索,2019(10):9-16.

[18]翟雪松,束永红.在线学习社区中的知识隐藏行为及影响机制研究:基于专业承诺和变革型指导风格的视角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9,37(5):85-94.

[19]Goodman, L.P. & Goodman, R. A. Some Management Issues in Temporary Systems: A Study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Manpower The Theatre Case[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76,21(3):494-501.

[20]Goodman, L.P. & Goodman, R. A. Some Management Issues in Temporary Systems: A Study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Manpower The Theatre Case[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76,21(3):494-501.

[21]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Knowledge Hiding Behavior on the Performance of PE Teachers' Workshop Group

LIU Chicheng, etal.

(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eyang 414006, Hunan, China)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健康中国战略下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坊研修路径优化与机制创新研究(编号:JF194191)”;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体育教师工作坊网络研修成员知识隐藏行为的防御策略研究(20C0898)”;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项目“湖南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坊网络研修成员知识隐藏行为研究(XSP21YBC387)”。

刘驰骋(1976—),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管理。

猜你喜欢
工作坊研修效应
立足“四个一”,关注园本研修中的教师立场
工作坊模式下汽车保险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死海效应
赫山区小学语文工作坊促教师专业成长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校本研修应避免“四重”“四轻”
偶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