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矛盾哲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分析

2021-02-23 23:02高旭东王凯
学习与科普 2021年35期
关键词:需求创业矛盾

高旭东 王凯

摘要: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深入到客观的劳动力市场环境中来,矛盾也是促进人力资本积累与配置效率提升的本質动力。站在社会层面,高校毕业生的人才供给与劳动力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长期存在。站在个人层面,个人职业期待和企业、公司所给的现实工资条件及待遇之间的矛盾也依旧长期存在。因此,笔者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深挖其矛盾观的哲学内涵,且结合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实际,用矛盾哲学解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立足点、出发点以及对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的“循环性”的积极影响,以期为广大高校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矛盾;创新;创业;需求

引言

鉴于目前大学生未来严峻的就业形势,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且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质量尤为重要,这对于大学生读研、适应未来复杂社会形势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开设了这方面的选修课或必修课,但是总体教学质量依旧低下。许多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创业这一要素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创业就意味着一定要创办企业,以致于把创业当做一种精英阶层做的事,一般的人难以有这方面的资金条件及异于常人的商业头脑而无法从事这方面的创新创业活动。然而,站在矛盾哲学的理论角度,虽然严峻的就业形势催生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浪潮的到来,但是却促使我国政府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扶持力度逐年增加,这是挑战背后的机遇,在宏观层面适应了构建创新型国家的时代需要。

一、矛盾规律对于创新创业理论的本质解释

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事物都存在两面性,事物的正面是满足人们需求的有价值的一面,事物的反面是给人带来烦恼,甚至痛苦的消极的一面。创新创业的本质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痛点,即人们为了追求更高幸福生活标准时遇到的更大的阻碍。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将人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意味着人们的需求会随着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而不断从低层次迈向高层次。创新主要体现在理清现有问题解决办法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可以是一种新的思想、理念,也可以是一件功能独特的新发明。创业就是将利于解决现实社会生活问题的创新元素纳入市场环境,将所谓的发明、构想转化为一种新兴生产力和创新服务模式,填补对应未解决的痛点所造成的市场空缺,从而实现较好的社会经济效应。

二、矛盾观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创新创业教育在各大高校、各个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旨在培养能适应未来复杂就业环境、职场环境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填补因人们需求的增长而不断形成的市场空缺,迎合创新驱动战略、构建创新型国家的新要求,有利于我国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

2.1 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未来职业发展中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科技日益崛起,许多传统的岗位因被智能化、信息化的大机器代替而在不断消失,简单的重复性很强的工种在逐渐变少,进而导致劳动力市场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越来越高。由人本身所从事的低科技含量的简单劳动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科技的进步以及生产力的提高在满足了人们较低层次的需求之后,人们更高层次的需求就会不断产生,由此形成的市场空缺更多,更需要高质量的新产业去填补,需要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人去对此进行不懈探索。现今是终生学习的时代,人们普遍的终生学习行为在心理学本质上就是一系列因需求不断上升而不断进行的自主教育投资,目的都在于实现符合自我心理预期的更高标准的幸福生活,解决自身原来本就客观存在的生活难点。将创新创业中的矛盾哲学内涵运用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来,能增进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理论的价值认同,学会利用一些职业规划评估工具辩证、科学地看待未来创业中的机遇和挑战,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特长爱好及时对未来做出较为合理的职业规划,以此及时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

2.2 增强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主观能动性

创业把生产和人的主体地位有机结合起来,创新又为创业创造基础和条件,二者的有机结合对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因而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径。[1]结合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在高校大力推行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在于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创业实践能力来推动实现学生个性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结合各个专业的不同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自然是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其自身多方面的创造力。将矛盾规律的哲学内涵应用于创新创业教育之中,引导学生善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过程,努力学习多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以丰富自身的认知结构,且以此为垫脚石而突破书本与传统思维方式的限制,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创造性地解决一些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洞察市场供需之间客观存在的矛盾,学会将创新要素与人们的需要结合起来,形成利于创业实现的新服务、新产品生产经营模式,在未来通过自主创业进一步建立起填补市场空缺的新兴产业。

三、总结

将矛盾哲学中的对立统一规律运用于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能有效推进动创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完善相关师资队伍建设等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落实,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体现,适应了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所造就的严峻就业形势。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空缺,哪里就有利于满足这类新需求的新产业发展机会的出现,对于科技、生产力水平以及服务质量的要求更高,由此相应地导致对于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大。因此,深刻把握创新创业活动背后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所反映的矛盾哲学意蕴,有助于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体系的完善以及相关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不可获缺的重要催化剂,在宏观层面有利于加快我国构建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实现。

参考文献:

[1]朱春楠.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视阈下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江汉论坛,2019(6).

猜你喜欢
需求创业矛盾
矛盾的我
“矛盾多发”可怕吗?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从不同需求层面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贫困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