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穴位刺激联合自拟熄风通瘀开窍方治疗急性期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2021-02-23 01:15赵少宁张占鹏王连军刘德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急性期电针神经功能

赵少宁,张占鹏,王连军,刘德泉

腔隙性脑梗死好发于老年群体,可伴随出现眩晕头痛、痴呆等症状,脑组织因缺氧、缺血状态可引起机体新陈代谢紊乱,进而出现行动障碍、感知障碍,甚至危及生命[1]。中医学为急性期腔隙性脑梗死临床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实践依据,充分发挥其“整体调节、辨证论治”优势,自拟息风通瘀开窍方具有息风化痰、开窍定惊、活血通络之功效,电针穴位刺激则能促进血气通畅,进一步促进大脑功能的恢复[2-3]。基于此,本研究将自拟息风通瘀开窍方联合电针穴位刺激应用于急性期腔隙性脑梗死临床治疗,收效甚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110例急性期腔隙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男37例,女18例;年龄36~74(60.24±8.52)岁。治疗组55例,男36例,女19例;年龄35~75(60.27±8.51)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廊坊市中医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全部病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4]中急性期腔隙性脑梗死相关诊断标准。①疾病发生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呈急性或亚急性;②不存在意识障碍;③腰椎穿刺脑脊液无红细胞;④临床表现主要为纯感觉性卒中、共济失调性轻偏瘫等;⑤CT检查梗死病灶最大直径<1.5 cm。

1.2.2 中医诊断标准 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对于中风病中经络诊断标准,证候均为风痰瘀血阻络证。主症:肢体麻木,语言謇涩,饮水呛咳,口舌歪斜;次症:舌质呈暗红色,舌苔薄、白、腻,脉弦滑。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西医、中医诊断标准,同时经脑核磁共振(MRI)或CT确诊,分期为急性期;②初次发病或既往发病但是未遗留神经功能缺损;③无出血性疾病;④血压控制在180/110mmHg(1 mmHg=0.133 kPa)以下;⑤无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者;⑥原有基础疾病相对平稳。

1.4 排除标准 脑出血;颅脑内占位疾病;意识障碍;肝、肾及造血系统严重原发疾病;重度心力衰竭。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自拟熄风通瘀开窍方。常规治疗包括他汀类降脂、抗血小板聚集、清除氧自由基、控制血压、控制血糖等。自拟熄风通瘀开窍组方:天麻10 g,白蒺藜15 g,珍珠母15 g(先煎),生龙骨20 g(先煎),决明子9 g,黄芩15 g,穿山甲6 g,地龙6 g,全虫3 g,白芍12 g,当归6 g,胆南星9 g,石菖蒲15 g,天竺黄12 g。煎药法:加水适量,浸泡1 h;武火煎至水沸,改为文火煎30 min,取汁200 mL,二煎如前法。2次药汁混合。服用方法:早、晚各1次,饭后1 h口服,1剂/日。2周为1个疗程。

1.5.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电针穴位刺激治疗。选择上肢穴位包含肩髃、肩髎、曲池、手三里、外关和合谷6个穴位,下肢穴位包含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悬钟、太溪和太冲6个穴位。上肢穴位、下肢穴位每日各取一对,得气后接电针仪,采用疏波,持续30min,1次/日。以2周为1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①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6]评分评价病人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范围为0~42分,分数越高,表明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采用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评定病人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范围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强。②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等指标。③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指标。④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异常情况。

1.7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7]评定。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结果显示为0级,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病人能够独立生活;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结果显示为1~3级,临床症状明显消失,病人生活可基本自理;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结果显示较治疗前好转,临床症状部分已经消失,病人部分生活可自理;无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结果显示较治疗前并未改善,临床症状并未缓解,病人生活不可自理;恶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结果显示较治疗前加剧,临床症状明显加重,病人生活不可自理。总有效率=(基本痊愈例数+显著进步例数+进步例数)/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临床疗效比较 单位:例(%)

2.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s) 单位:分

2.3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2.4 两组血脂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脂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脂各项指标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血脂变化情况比较(±s) 单位:mmol/L

2.5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任何不适,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多项检查均未见异常。

3 讨 论

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高、进展快等多重特点的脑神经内科疾病,其疾病诱发因素包括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的发生会使得脑部组织出现堵塞、水肿等情况,危及健康[8-9]。及时、科学、有效的治疗能够极大地降低致残率、死亡率[10-11]。中医学将其归为“中风”范畴,认为其多是由于人体脏腑、经络受损进而出现明显功能紊乱,造成阴阳平衡被打破、气血骤然逆乱,最终直冲犯脑遂发病[12]。若此疾病处于急性期,则多以标实为主,痰浊、瘀血等在内的多种因素为重要的致病因素[13]。由此可见,气血逆乱、痰瘀阻滞等在疾病发生、进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病位在脑部,故而治宜息风化痰、活血通络、解痉开窍,最终促进机体气机畅达、风痰得消、阴阳平衡、气血畅行、经络得通,中风诸症得消[14]。

自拟息风通瘀开窍方为治疗急性期腔隙性脑梗死的有效验方,方中天麻、白蒺藜两药共用可实现息风、定惊、平肝之效;珍珠母、生龙骨两药配伍,可镇肝、安神、定惊;决明子、黄芩两药配合能够达到清肝、息风、泻火之目的;穿山甲、地龙、全虫合用,能够发挥通经活络、清热息风、镇痉止痛之作用;白芍、当归则具有调经养血、息风柔肝、活血止痛之效;胆南星、石菖蒲、天竺黄共用,善开窍豁痰、息风安神。诸药配伍则有助于醒神益智,共奏息风化痰、开窍定惊、活血通络之功[15]。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地龙主要成分蚓激酶不仅在预防血栓形成方面可产生强大的作用,并且在溶解血栓方面亦具有确切效果;当归多糖、硫酸酯等重要成分能够发挥十分强大的抗凝血作用[16-17];石菖蒲挥发油可以相对轻易通过血脑屏障,对神经细胞凋亡进程产生十分可靠的预防、抑制作用,最终对脑组织功能形成强有力的保护;黄芪其多种成分均有利于血流增加,此外兼具抗炎、降脂等多重作用[16-17]。自拟息风通瘀开窍方可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促进脑代谢,进一步增强细胞活力,进而对脑组织产生强大保护作用。

电针穴位刺激治疗中风在恢复神经功能方面疗效可靠,本研究中取肩髃穴以疏经通络、祛风化痰;曲池穴不仅可解表热、泻内火,亦具有散风止痛、畅通气血、疏经通络之效;手三里疏经通络、清泻化痰之作用甚是理想;配以外关则能更好调整气血、补阳益气;合谷既善息风镇痉、通调经络,又善醒脑开窍、疏风泻热;风市、阳陵泉两穴配合活血通络、疏经祛风、镇静解痉之力甚强;足三里、太冲两穴配合具有疏肝、和中、燥湿之功效;悬钟、太溪两穴配合则能平肝、清热、息风。上述诸穴合理配伍,疗效确切,可使血气通畅,正气得扶[18]。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风池穴对颅脑侧支循环的建立有着重要的代偿作用,作用此穴位可对椎-基底动脉血流产生直接影响,能够起到确切的双向调节、良性调节作用;对脑部电刺激具有十分强大的扩张血管作用,促进脑部血流量得以有效增加,有效电刺激对脑循环、脑代谢的改善均十分有利;针刺激对脑部微血管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尤为明显,通过进一步促进侧支循环建立,进而对脑组织缺血状态、缺氧状态等方面有效改善产生作用,实现大脑功能重组之目的,最终发挥强大有效的神经组织保护作用;电针穴位刺激疗法能够对血脑屏障产生直接影响,产生强有力保护作用,修复机体神经功能,不仅如此,对减轻脑水肿、改善微循环、抑制炎症反应等尤为有利[19-20]。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说明自拟息风通瘀开窍方联合电针穴位刺激的治疗方式更加适用于急性期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治疗,可增进疗效,对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血液流变学、平衡血脂等产生十分有利的积极作用,同时较安全可靠。本研究由于观察时间短、样本量少等的限制,存在一定局限性,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急性期电针神经功能
不同电针参数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