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护生职业认同与社会资本的相关性

2021-02-23 08:45高丽燕王晓蕾郭婵媛
护理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护生维度问卷

高丽燕,王晓蕾,韩 豫,郭婵媛,林 娜

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部护理学院,浙江311121

职业认同是指个体对职业角色的接受与承认,并对所要从事职业的目的、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形成的肯定性评价[1]。本科护生作为护理队伍的后备军,其职业认同是从学生身份逐渐发展、确认其将要从事的护士职业角色的过程[2]。研究指出,护生职业认同度整体处于中等或偏下水平[3]。以往研究发现,护生的职业认同与社会支持有关[4],社会支持得分越高的护生,越能够充分利用学校和家庭方面的资源,促进自身的职业认知、情感和期望的提高[5],从而保持职业心态的稳定。社会资本则是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社会资本不仅指的是一种社会资源或是一种社会关系网络,同时也包括一种获得社会资源的机会和能力,且社会支持由社会资本产生,社会资本是社会支持的重要渠道[6],其核心要素包括信任、互惠、共享、社会网络、社会参与等[7]。因此,本研究对本科护生职业认同与社会资本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旨在促进护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维护护理队伍建设的稳定性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20 年4 月10 日—2020 年4 月17 日在浙江省随机抽取4 所高校,纳入所有1 年级~4 年级本科护生作为研究对象。4 所高校本科护生招生规模、教学水平等方面条件相当。纳入标准:①全日制本科护生;②自愿参与本次调查。排除标准:①专升本护生;②拒绝参与调查者。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情况问卷 由研究者自行编制,问卷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年级、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父母亲学历、选择护理专业原因、在校学业成绩、护理专业喜爱程度等一般情况资料。

1.2.2 社会资本问卷(Social Capital Questionnaire,SCQ) 该问卷由浙江大学杨廷忠等[6]编制,分为社会网络结构和价值观2 个维度,共12 个条目,主要用于测量个体层面的社会资本。吴丹[8]在此基础上进行修订,分为社会网络、社会参与和价值观3 个维度。得分越高,提示社会资本越丰富。

1.2.3 护生职业认同问卷(Professional Identity Questionnaire for Nurse Students,PIQNS) 该问卷由郝玉芳[9]编制,分为职业自我概念、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职业选择的自主性和社会说服5 个 维 度,共17 个 条 目。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很 不符 合”计1 分,“很 符 合”计5 分,其中 第12 题采用 反 向计分法。得分越高,表明护生职业认同感越强,该问卷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27,折半信度为0.842。

1.3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星”软件对本科护生进行调查,将问卷以链接形式发布,采用匿名制,设统一指导语,解释本次调查的研究目的及注意事项。每所学校由1 名或2 名教师提醒、监督完成。共回收问卷1 526 份,剔除无效问卷52 份,有效问卷1 474 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描述,计数资料则采用频数、百分比描述;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或方差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本科护生职业认同与其社会资本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因素,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护生一般资料 年龄17~25(20.89±1.37)岁;1年 级274 名,2 年 级546 名,3 年 级314 名,4 年 级340名;女1 376 名,男98 名;生源地分布:城市405 名,农村1 069 名;独生子女525 人,非独生子女949 人。

2.2 护生职业认同现状(见表1)

表1 护生PIQNS 得分(n=1 474,±s) 单位:分

表1 护生PIQNS 得分(n=1 474,±s) 单位:分

项目社会说服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职业选择的自主性职业自我概念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总分条目数2 3 2 64 17得分7.31±1.71 10.89±1.96 7.11±1.39 20.85±4.56 13.09±3.01 59.25±10.70条目均分3.65±0.85 3.63±0.65 3.56±0.69 3.47±0.76 3.27±0.75 3.49±0.63

2.3 护生职业认同的单因素分析(见表2)

表2 不同特征护生PIQNS 得分比较(n=1 474,±s) 单位:分

表2 不同特征护生PIQNS 得分比较(n=1 474,±s) 单位:分

注:仅列出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

项目独生子女分类统计值t=-2.351 P 0.019家庭经济状况否是困难F=15.320<0.001选择护理专业原因F=48.695<0.001在校学业成绩F=23.305<0.001护理专业喜爱程度一般宽裕自愿选择父母意愿共同决定调剂其他差一般好不喜欢一般喜欢人数949 525 239 1 104 131 456 209 511 235 63 200 918 356 103 1 027 344 PIQNS 总分58.76±10.47 60.13±11.06 56.51±11.50 59.43±10.38 62.76±10.71 62.78±9.99 54.16±10.88 60.99±9.61 54.83±9.64 52.94±12.79 54.99±12.34 59.13±10.00 61.96±10.68 47.83±11.74 57.25±8.68 68.65±9.28 F=251.83<0.001

2.4 护生社会资本现状(见表3)

表3 护生SCQ 得分(n=1 474,±s) 单位:分

表3 护生SCQ 得分(n=1 474,±s) 单位:分

项目价值观社会网络社会参与总分4 5 3 12 7.26±0.97 8.75±1.40 4.18±1.03 20.20±2.46 1.82±0.24 1.75±0.28 1.39±0.34 1.68±0.21条目数得分条目均分

2.5 护生社会资本与职业认同的相关性分析(见表4)

2.6 护生职业认同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选择护理专业原因、在校学业成绩、护理专业喜爱程度及SCQ 各维度得分为自变量,以职业认同得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α入=0.05,α出=0.10)。各自变量赋值见表5,线性回归统计分析结果见表6。

表4 护生社会资本与职业认同的相关性(r 值)

表5 自变量赋值情况

表6 护生职业认同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护生职业认同现状 护生是未来护理事业发展的有生力量,护生的职业认同培养是现代护理人才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护理人员队伍的稳定和护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比以往关于本科护生职业认同的研究[10-11],此次得分相对较高。分析原因可能与近年来护理人员薪酬增长、社会地位提高有关。本次调查显示,职业认同中社会说服维度得分最高,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维度得分最低,与肖泽梅等[12]对实习护生的调查结果一致。提示护理人员的职业认知对护生职业认同的形成和发展起重要作用,而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维度得分最低,表明护生并不了解护理职业带给自己的益处,认为离开护理职业不会给自己造成情感伤害。本次护生“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维度得分[(3.27±0.75)分]明显高于郝玉芳[9]于2007 年—2009 年对本科所有年级护生调查的结果[(2.31±0.83)分],提示尽管护生的职业获益感不高,但有上升趋势。总体而言,护理教育者仍可从加强护生的职业获益感入手,进一步提高护生的职业认同。

3.2 护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性别、年级、生源地、父母学历的护生PIQNS 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以往研究结果[13]并不一致,本次调查结论可为今后学者研究提供更多理论借鉴。非独生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在校学业成绩差、被动选择和不喜欢护理专业的护生PIQNS 总分较低,提示护理教育者对护生的职业认同引导工作中,应重点关注这部分群体。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在校学业成绩、护理专业喜爱程度是影响本科护生职业认同的主要因素。职业认同的形成受公众媒体、教育经历和角色塑造等因素影响,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14],自愿主动、综合亲友意见选择护理专业的护生其职业认同水平较高,可能是当护生对护理专业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后,能够初步形成有关未来的护理职业规划,并能对学业上的困难和挫折做出积极应对[15],从而提高职业认同感。在校学业成绩较差的护生可能会因担心自身专业知识技能不足以承担未来从事的护理工作而降低职业认同,该结果与相关研究[16]得出的护生成绩越差、职业认同越低的结论相一致。护生的专业态度是影响其职业认同的重要因素,兴趣是内在驱动力,喜欢护理专业的护生在学业上往往更加主动,能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17]。因此,培养护生对护理专业的兴趣可有效增强其职业认同感。

3.3 护生社会资本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生SCQ 总均分为(1.68±0.21)分,与吴丹[8]对22 所高校本科医护生的调查结果相似;各维度均分由高到低分别为价值观维度、社会网络维度、社会参与维度。价值观包含信任、互惠、归属感等因素。本次调查中护生价值观维度得分较高,分析可能是近年来护士群体充分呈现出职业奉献精神,各大社交媒体对护士进行正面报道与宣传,以及学校层面的教育引导,无形之中增加了护生的专业价值观,加强了其对护理行业的归属感[18]。而护生社会参与维度得分最低,可能的原因是:在校护生课业繁重,学业压力较大,参与课外活动和社会组织活动时间较少[19];本次调查的护生中女性占93.4%,女性在性格上偏向保守内敛、被动依赖[20],因而参加各类竞赛活动的积极性尚不够高。研究发现,个体可通过参与愉快的活动,分享情感或交换意见和信息,促进与组织的互动,进而提升社会资本[21]。这也从侧面提示学校应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鼓励护生积极参与医院志愿服务、社区义诊、临床护理见习等社会实践活动,在提高社会参与度的同时培养职业价值观,提升职业认同感。

3.4 本科护生社会资本与职业认同的相关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生SCQ 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PIQN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提示学校、医院等组织营造的归属感、同伴之间的相互信任能更好地帮助护生加强对护理专业的理解、情感和信念,从而实现自我价值。高艳等[22]针对大学本科毕业生进行就业能力的质性访谈,结果显示社会资本与职业认同存在相关性,即社会资本的存在会影响大学生的职业方向,良好的社会资本能够帮助个体获取各类职业信息资源,有利于其明确未来的职业目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社会资本各维度对护生的职业认同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本次调查主要围绕本科护生的认知和结构两方面评估其社会资本,从信任、可获取的社会支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展开评价。良好的社会资本可使个体更易获取各类社会资源,从而增加其自我效能感[6]。因此,护理教育者在提升护生社会资本、培养其职业认同感的过程中,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构建护生的社会网络,因社会资本以信任为核心,故应为护生营造公平公正的学习氛围,并通过“本科生导师”“班级心理建设”等形式加强师生、同学间互动,促进其与教师、同学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加强护生的归属感;第二,提高护生的社会参与度,有意识地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平常的教学指导工作中,结合护生知识、技能特点,鼓励护生积极参与各类公益、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志愿者服务、公益社会宣传、不同人群健康问题的调研等,专业的护理实践是护生对未来职业的一次积极尝试和探索[23],能够帮助护生搭建未来职业生涯的初步框架,加深对护理职业的认同;第三,加强护生正性价值观引导,帮助其了解自身的优势、兴趣、才能、目标,树立职业使命感,促进其坚定未来的职业方向后,一方面可以直接增强职业认同感,另一方面也可促使护生更积极与他人互动,有效利用各类社会资源[24],构建自身的社会资本。

4 小结

本科护生的职业认同感与社会资本水平仍有上升空间,社会资本与职业认同呈正相关,提示护理教育者应与护生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重视培养其社会参与度,引导护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进一步提高职业认同水平。本研究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护生的职业认同水平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而本研究采取的是横断面调查法,且只针对浙江省高校,今后可考虑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并结合纵向研究的方法予以深化。

猜你喜欢
护生维度问卷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