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思考

2021-02-24 01:36江桂珍
中国民商 2021年11期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

江桂珍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给我国建筑行业带来了快速发展机遇,处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中,建筑行业竞争压力也随之增加。为了确保企业能够顺应时代趋势,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就要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如何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成为广大建筑行业管理者的关注热点,这也是本文的探讨内容。

关键词:内部控制;建筑施工企业;有效性;策略

建筑施工企业的合作方涉及广泛,除了甲、乙方、地方政府,还有材料供应商、施工团队等,承包的项目类型也复杂多样。从项目开发到项目竣工结算,中间涉及到多个环节,任何环节都会伴随风险,比如战略风险、投资风险、合同风险、财务风险、税务风险、投标风险、质量风险等等,使得建筑施工企業不得不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建设。为了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生产,必须从自身内部控制制度出发,优化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内控管理的有效性及质量,从而帮助企业发展战略得到良好实施,提升经济效益。

一、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建筑企业内控是一种可以保障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目标的管理控制。建筑企业承揽的工程一般涉及资金量大,由于施工周期长,资金回收期也长,客观存在各种经营风险。企业为了提高自身利益,往往会同时进行多个工程,导致项目分散度高,可能跨市、省,甚至跨国,不利于企业的管理,对于不同区域供应商和人工成本都不同,无形中会增加财务风险。对于建筑企业来说,科学的内控方案能够确保企业经营各环节有制度、有规划、有实施、有监督,有效规范施工流程,保障财务资金安全,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落实,为企业减少风险,带来更多经济效益。

二、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

(一)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建筑行业一般都规模大、资金需求量大,导致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层级复杂,对资源配置和授权管理方面有高要求、严标准,需要严格落实内部控制。内控环境薄弱可能有多种因素影响,首要的就是管理层对内控的重视程度,大多数建筑企业存在着“重生产、轻经营”的思想,导致管理层对内控理解不到位,在管理企业中对内控工作也不能够给予正确的、符合战略性的指导意见。在面对上级或外部监管机构的核查审核时,也只注重形式,完全达不到内控管理要求。部分企业员工缺乏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了解,存在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抵触情绪,不掌握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知识,存在“上热下冷”的现象。

(二)风险防范意识不高,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建筑企业涉及的合作方众多,处在复杂不可控的环境中,风险也随处可见,为减少不必要的风险,需要企业管理对风险有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从源头上减少风险。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经营方案前,没有对市场环境做详细调研,也没有对政策风险、财务风险、质量风险等各种风险的科学预判,盲目追求业绩。面对行业竞争饱和的情况下仍然不断扩张规模,增加项目数量,使得企业承担着极大的财务风险,缺乏对客户经济状况、信用度的了解,导致很多资金回收不了,造成应收账款风险,甚至将企业陷于资金链断裂的困境。当下,很多建筑企业管理层风险防范意识差,对潜在的风险缺乏预见性和敏感度,企业风险防范机制也不健全。经营过程中遇到风险,统一归咎为外部竞争、相关政策的变化、市场环境恶劣等各种不可抗拒因素,不会从企业内部寻找原因,不能够正面剖析问题根源,不能清楚的了解内控制度对企业的重要性。

部分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相关制度编制时,忽略了内控制度的约束性和权威性,不考虑企业发展情况,简单复制网上的范本,或者七拼八凑的组成本企业的规章制度文件,使得内控文件没有任何参考价值,严重阻碍了企业内控体系的建立及正常运行。

(三)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

建筑施工企业,由于员工流动性高且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造成人员、资源成本管理难度加大。建筑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仅仅是要建立了相应体系就行,还要执行到位。部分企业虽然建立了内控机制,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相应机制执行,偏离了原有轨道设定,导致原有制度体系的实施不到位,内控活动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企业也不能完成原本设定的目标。还有企业在内部控制活动实施中,不懂变通,实际操作中遇到任何问题都不能灵活应对,一味的刻板,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控制活动进行调整,导致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就只是存在于企业内控文件中,实施得不到效果。

(四)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

监督管理是企业执行任何活动的风向标。建筑企业自上而下的层级分级比较多,部门责任分工也相对明确,内控制度的落实仅仅依靠个别实施部门自行约束远远不够,还需要监督管理机制的配合,才能将内控切实落到实处。多数建筑企业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不完善,存在很大的漏洞。比如内部监督部门不独立,仅仅把监督机制体现在体系文件中存在就行,或被当做某个部门的附属部门,这样的监督机制无法体现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导致监督管理工作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监督人员素质不同,对于企业内部特点、业务流程、行业特征不太了解,无法准确把握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风险点,从而不能保证监督管理的切实执行。内部控制监督职责落实不到位会造成内部控制评价约束不足,得不到应有的反馈,使企业无法在内控实施中发现潜在风险和缺陷,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整改。

三、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策略

(一)创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1、提高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创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有赖于企业良好的企业文化及管理习惯,而企业文化及管理习惯的形成有赖于管理层意见的统一及重视,内部控制环境的形成更是离不开企业管理层的直接支持。

2、提高企业全员内部控制的知识水平

内部控制知识不能仅仅是少数内部控制管理人员了解、掌握,应该通过体系文件的编制以及不断组织学习、培训,达到涉及内部控制业务活动的企业员工能够全面熟悉和掌握内部控制知识及体系文件的规定要求,从而为企业有效开展内部控制活动创造条件。

3、通过奖惩机制,强化内部控制意识

根据制度规范建立内控实施的奖惩机制,将涉及的各部门员工实施内控的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促进内控的有效落实。将内控观念融于企业文化中,积极加强内控的宣传力度,实现由上而下的层层落实。

(二)结合全面风险管理,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文件,全面构建内部控制体系

1、认真开展业务流程梳理工作,优化和完善业务流程

通过对各业务部门主要职责梳理、规章制度的收集和整理、部分业务进行穿行测试等,深入掌握各部门相关业务活动的实际操作程序。

在流程梳理过程中要注意突破业务部门限制和管理层级限制,关注当前业务流程设计的有效性和实际执行的有效性,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进而优化和完善企业业务流程。

2、可以引进专业技术人员,构成企业风险分析团队,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对企业风险进行分析,保障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结合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按照风险可能发生的概率大小和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风险关注点的优先顺序。了解风险预警标准,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措施,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制定应急预案、划分责任人、明确处置措施,确保突发事件可能有效规避风险,妥善处理。应急方案的制定要注意风险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估。完善缺少的投资风险评估;科学布局投资项目,分散资金风险,减少资金大量占用;完善可行性报告研究,严格考察投资立项项目,有效规避投资风险;购买相关的政治类风险保险,确保资金安全;合同签订前充分了解当地法律法规,也可以聘请专业律师对其进行指导。对于国外风险监控可以从制度体系上防范,尽可能规避和降低海外市场风险。重视国内外项目安全,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完善并落实风险管理制度;设立风险应急体系,编制风险应急预案;增强对国外经济风险的控制,缩小经营敞口。

3、建立良好的信息与沟通制度,实现信息共享和及时传递,促进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有效运行

应加强业务部门之间的横向信息沟通和所属单位之间的纵向信息传递,重视与外部投资者、债权人、监管机构、客户、中介机构等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沟通和反馈。同时,应高度重视信息系统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适时制定信息系统建设规划,优化管理流程,促进内部控制流程与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实现内部控制的常态、动态管理和自动控制,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防范经营风险,全面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三)落实内部控制管理要求,有效控制业务流程

加强项目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执行,立项项目活动进行前的预测、规划同事后控制同样重要。

规范企业对于成本费用的管理要求,对内部各类经济活动进行梳理;对正在进行的亏损项目整治力度要足够,落实治理方案,争取将亏损降到最低,对完成的亏损项目,进行彻底清算,总结经验教训,追究责任人。加强对重点项目、关键成本环节的控制工作,适当清理低效无效资产,压缩非必须生产成本,加强监督考评工作,充分发挥经济分析活动的作用。

增强资金集中管理力度,做好项目全过程监控管理。明确责任划分,理清应收账款清单名单,确保清欠工作逐一解决。完善共享台账,健全制度的体系,强化基础管理,设置债权底线,对债权人信用进行评估,从源头进行控制,避免结算款项严重滞后带来的风险。兼顾原则性和灵活性,可通过资产抵押、扣押、置换土地等尽可能帮助企业完成清欠,完善考核机制,提升应收账款的回收率和效率。

(四)完善内部有效监督机制

内部监督包括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日常监督是对内控实施的常规、持续的检查;专项监督是针对发展战略、经营业务、关键岗位人员变动等重大调整和变化下对内控某方面进行的检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审计部门应该对可能产生风险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专项监督,重点考察相关业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发现任何违反内控要求的行为,及时进行专项监督深入取证调查,结果上报审计委员会,委员会酌情考虑是否上报董事会,保证公司管理层能够及时掌握任何潜在风险或经营风险,制定应对方案,尽最大可能减少风险。

监察部门着重监察各项目管理方面工作,保持高度警觉性和怀疑的审查态度。发现问题立即处理,提出整改方案,确保同样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绝不能半途而废。

巡视巡察部门要利用好巡视巡察这把双刃剑,对于违纪违规行为不包庇、不姑息,秉公处理,不能将巡视流于形式,要真正起到震慑作用。巡视巡察可以组織突击巡视和定期巡视,突击能更好的发现问题,不确定的检查可以给各部门负责人带来一定的压力,从平时就做到高标准、严要求,恪尽职守,保障内控的正常实施,确保经营活动的合法合规。

四、结束语

总体来说,建筑施工企业发展过程中,内部控制建设对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意识,防范和化解企业重大风险,适应市场规律和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乃至企业的长久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如何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思考分析,探索了建筑企业内控实施中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执行、内部监督机制四方面的内容,对于发现的问题相应提出了创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全面构建内部控制体系、有效控制业务流程、完善内部有效监督机制的策略,保障建筑企业工程高质量高效率的进行,提高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竞争力,为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段素兰.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21(07):71-72.

[2]孙新生.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纳税,2020,14(01):233+236.

[3]张怡冉.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探讨[J].财会学习,2020(09):221-223.

猜你喜欢
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建筑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难点及信息化解决方案
建筑施工安全成本及优化和控制
浅析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的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