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运营,究竟可从哪些点切入?

2021-02-24 02:28张晓利
中国医院院长 2021年2期
关键词:病种用药医院

文/本刊记者 张晓利

在政策外力和医院可持续发展需求下,高效运营成医管界共识。关键是找准切入点。

三级公立医院绩效“国考”、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分级诊疗、药耗零加成等政策指引,构成了医院的外部压力。而医院若想可持续发展,须从规模效益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其中高效运营、精细化管理成为形势所迫、大势所趋、医院所向。

大方向已定,找准切入点至关重要。首届中国医院绩效大会专门设置了“高效运营管理是怎样炼成的”分论坛,邀请9位医院管理者,从不同层面分享了自家医院的“高效运营管理炼成记”。

论坛分上下半场,分别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党委副书记廖家智、河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陈传亮主持,由石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特别支持。

廖家智 党委副书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陈传亮 副院长河南省人民医院

切入点 精细化渗透

过去的一年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国考”是当之无愧的热频词,被称之为医院管理的指挥棒。绩效“国考”从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四个维度入手,导向很明确。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顺势而为,瞄准考核的四个维度,进一步精细化管理。医院通过增强核心技术、加强质量安全、强化规范诊疗、改善服务,从而提升医疗质量;通过强化预算管理、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强化成本管理,提高运营效率。

在推进持续发展方面,医院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入手,同样用心良苦。医院开展院内学科评估,明确学科发展从“求大求全”转向“差异化发展”,从“拼量”到“拼含金量”。其中,医院着手医疗技术“高端路线”,即打造疑难重症诊疗中心;医学研究“领头羊”,即打造临床研究中心;医学人才“摇篮”,即打造卫生技术培训中心。同时更加注重内涵、提升能力、控制成本。

同时,医院培养多层次人才,强调“三名一优”,即名家(院士、长江学者)、名医(临床型领军医学人才)、名师(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优管(专业化的高素质管理干部队伍);推进“登峰工程”,即第一层次冲院士;第二层次冲院士候选人;第三层次冲长江学者、杰青。

“在医改新形势下,公立医院只有加强精细化管理,强化内涵,提质增效,才能不断保持竞争力,才能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该院副院长夏家红总结。

夏家红 副院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切入点 打造新运营

大势之下,河南省人民医院也正基于精细化管理,更新医院的运营体系。其中,运营理念发生了五个转变:核算统计型转为运营决策型;关注规模硬件转为关注学科软件;关注总收入转为关注可支配资金;短期阶段性指标转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关注收费管理转为关注控费医保管理。

据该院财务部主任雷志勤介绍,为了进一步提质增效、降低成本,医院通过智慧财务建设,提高了审批效率;使得财务审核人员工作易于量化,便于科学分配绩效;做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职工少跑腿。同时,医院构建了基于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绩效分配方案,对医务人员进行分类绩效管理;建立以DRG为核心的成本核算体系,实现了财务与业务融合、管理与临床结合;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做到预算编制信息化、预算控制刚性化、预算执行情况适时化。

雷志勤认为,对医院运营而言,顶层设计是关键,信息支撑是基础,领导重视是保障。他建议,运营管理应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适当超前、量力而行。

雷志勤 主任河南省人民医院财务部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核医学科主任石洪成,则从“核医学科PET/CT高效运营体系”这一角度诠释出高效运营的多种可能。

目前,核医学科是医院主要医技科室之一。“当下,在医疗机构中,PET/CT运营模式缺乏可借鉴经验;而且PET/CT检查环节多、且交互关系复杂,提升整体效率和质量的影响因素多;囿于是医、技、护联动、互动工作模式,整体效能提升难度大。”石洪成称。

为此,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做了多项创新:如,率先建立核医学影像循证检查与质量保证体系,为整体效能提升奠定了基础;实施弹性工作时间,最大限度提高PET/CT的使用效率;建立PET/CT检查环节中的责任及绩效考核制度及监管机制;在报告审核环节应用创新型循环审核校验模式,分层次保证质量;采用医、技、护协同联动模式,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整体效率;满足临床个体化诊疗需求,不同的疾病具有对应的PET/CT检查流程。

会上,他提出四条建议:其一,新技术运营前的调研工作非常重要,找到适合的应用场景和方案,才能体现高效率;其二,PET/CT或PET/MR需要专业的核医学科团队运营,创建可量化绩效评价体系是效率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其三,PET/CT的使用以临床需求为主,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是永恒的主题;其四,PET/CT检查流程复杂,运营需要调动每个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发挥集体智慧,完善技术细节。

石洪成 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核医学科

切入点 实施全预算

“一边是建成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行‘4+7’带量采购、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国家政令的宏观要求;一边是触及规模天花板,发展需要与刚性支出增加,均倒逼医院进入成本管理时代,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总会计师陆缨分析。

陆缨 总会计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围绕战略目标,构建了以项目库为基础的,预算与绩效一体化管理机制。首先,准确分析现状,结合战略目标,确定预算投入方向;然后,选择与战略方向一致的绩效目标,严格考评,保障预算投入与战略方向一致,确保战略目标达成;最后,绩效落实有方法,兼顾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

“预算与绩效一体化,实现了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实现了预算与绩效双目标一体化、双监控一体化、双考评一体化、双反馈一体化;改善了预算与绩效管理流程,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紧抓预算控制关键环节,有效进行医院内部控制;推动了预算责任部门管理职责分工明确,降低沟通成本。”陆缨表示。

而同样重视全面预算管理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探索了基于业财融合的全预算管理。“无预算不支出”理念,已深入人心。

据医院财务处处长张静介绍,该院以医院党政领导班子为核心,建立了全员参与的组织架构;以完善制度建设为基础,规范全面预算管理各个环节;以业财融合为手段,实现了数据共享、流程再造,提高全面预算管理水平;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优化预算编制,强化预算控制,实现绩效目标和预算执行“双监控”;以实现医院战略规划为导向,建立体现医院特点及公益性的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考评体系。

随后,全面预算管理进一步深化为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医院制定了预算绩效管理办法,明确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职责分工,将绩效管理理念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包括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等。而且随着精细化管理推进,预算绩效管理逐步由财政项目向院内预算项目推广。”

同时,医院树立了“有钱必有责、花钱必问效”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建立了项目专人负责机制,保障资金执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建立了预算绩效指标的全流程监督和管理,包括建立绩效指标库、项目申报、项目执行、分析与考核;并利用信息系统进行项目全流程管理。

张静 处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财务处

切入点 用药更合理

合理用药,是一个不用任何形容词、就知道在医院管理中有多重要的领域。然而合理用药管理怎么做呢?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的做法,一是加强专业化药师人才梯队建设;二是建立了基于KPI理论的合理用药监测评价体系。

“药剂科是合理用药管理的桥梁,如何充分发挥药师在合理用药管理中的价值至关重要。”药学部主任宋燕青认为。该院拥有320人的人才梯队,有着全科药师和专科临床药师等。医院通过岗位分级管理,实现了药师对医院床位的管理。

而基于KPI理论的合理用药监测评价体系,则从管理目标出发,将复杂的考评内容简化为对关键指标的量化考核。

首先,医院依据相关政策选取药品关键指标和关键科室指标。其中,对于药品评价指标,医院通过药品属性、二八原则抓取监控范围,随后,计算监控范围内药品权重值,筛选出重点问题药品,对重点问题药品开展专项点评,形成药品评价权重值核算标准。对于科室评价关键指标,医院则从科室人均药费、药品消耗总费用排名、重点监控药品使用占比、重点监控药品使用占比变化以及基本药物使用占比等数据统计确定。

然后,基于KPI数据开展工作循环:始于KPI模式抓取重点,结果反馈至KPI数据运算的闭环式管理流程;既包括自上而下的直接监管,也融入自下而上的反馈沟通;同时管理手段引入临床宣讲,问题明晰具体到科室。

同样以合理用药管理为切入点的还有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在首届绩效“国考”中,合理用药相关指标均为满分。他们是如何取得好成绩的呢?该院运营部干事耿艳艳总结得益于以下几方面。

其一,政策引领迈上新台阶。“合理用药管理开展基于三大基石:战略引领、绩效考核、数据说话。以政策目标为引导,调整医院战略;以绩效考核为抓手,推进各项药事管理措施落地;以准确、及时、客观数据为基础,运用专业管理工具进行科学分析,提供考核依据。”

宋燕青 主任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药学部

耿艳艳 干事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运营部

其二,形成管理合力,提升管理效能。医院打造了医疗、药学、行政共建的临床合理用药管理MDT模式,解决了单一职能部门无法处理的系统性问题。

其三,全过程管控提升管理质效。医院健全合理用药管理体系,即用药分析、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三位一体”体系,实现了事前宏观调控、事中微观管控和事后评价考核。

其四,强化反馈督导促进质效再提升。医院运营部以“沟通,服务,创新”为宗旨,成为医院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纽带,已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内外联动”的运营管理模式。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医院专门设置了专科运营助理,深入全院所有临床科室,分析月度/季度指标变化情况,及时反馈至所负责科室,并在科会上进行解读,对照目标,找到差距,分析原因,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真正从过程中助力临床科室加强药品管理。“当下,合理用药管理的难点与阻力在于找出最适宜的辅助用药管理模式、改变医生和患者用药习惯、平衡好医护患三者之间的关系。”耿艳艳认为。

切入点 数据用起来

戴小喆 副处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财务处

“其实,高质运营,离不开有质量的数据。然而,不少医院运营数据面临着‘没用起来,用不起来;不能用,不会用’的窘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财务处副处长戴小喆分析。

为了释放数据价值,赋能高效运营,该院基于数据中台技术,建立了运营数据和运营服务的双中心,赋能运营管理。运营数据中心负责数据汇聚、数据提纯、数据整合、数据展示;运营服务中心负责数据分析、数据解读、信息反馈、知识库建立,从而服务临床,实现业财融合,为管理赋能。其中,数据中台发挥了很大管理价值。

“它可汇聚整合,将多部门的数据中心抽象、梳理、整合可复用的功能和场景,避免重复造轮子,实现服务快速复用;用统一数据标准和质量体系统筹全域数据,进行提纯加工;能实现数据资产的可视化分析;能通过打通数据,提供以前单个部门或业务单元无法提供的数据服务能力,以实现数据更大价值变现。”戴小喆分享道,数据中台将海量数据转变为数据资产,数据资产转化为管理创新,通过对标对表对照,保持行业领先。

戴小喆总结,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基于“双中心”的运营管理赋能体系,将运营数据转化为数据资产,将绩效评价转化为运营动力,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为医院精益管理、科学决策、应对危机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持和数据解读。

在南京鼓楼医院,则以信息化为载体,构建了单病种(病种组)费用数据可视化实时控制系统,解决了传统单病种管理模式中存在的流程繁琐、信息集成度低、人工依赖性强等问题;以大数据支撑、优化流程管理作为推进医院医保管理的切入点,实现了医学临床路径管理与单病种(病种组)费用管控的有机结合;以单病种(病种组)系统管控程序与电子住院单系统相结合,实现了单病种全程闭环管理。

其中,单病种(病种组)控制系统包括信息维护模块、准入管理模块、费用预警模块、退出管理模块、报表查询模块。借助单病种(病种组)控制系统,医院结合临床路径管理,探索单病种标准化治疗方案;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增设“医保代办”身份;推行人脸识别系统与医保脱卡支付,从而实现了单病种管理流程的优化。

据医保办公室(社会公共事业部)副主任张庆红介绍,为此,医院专门成立了医保单病种管理工作小组,对发现的问题,联动职能部门,约谈责任医生,开展奖罚考核。

张庆红 副主任南京鼓楼医院医保办公室 (社会公共事业部)

猜你喜欢
病种用药医院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湖南省:按病种收付费新增胃息肉等54个病种
“新病种”等十五则
看病花钱,心里“有数”
我国全面推进按病种收费改革
萌萌兔医院
认一认
第五届百姓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