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生态振兴的路径与启示

2021-02-27 18:14
奋斗 2021年9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浙江省美丽

■ 唐 勇

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就是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全面振兴支撑点,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一、乡村生态振兴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突出强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活设施的支撑作用。2019 年9 月25 日,中国农民丰收节刚过,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考察时指出,“要加快绿色农业发展,坚持用养结合、综合施策,确保黑土地不减少、不退化”,突出强调发展绿色农业和保护土壤对现代农业的基础作用。2020 年3 月2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复”,突出强调农业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保障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乡村生态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乡村生态振兴,不仅仅是生态的振兴,更是用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生产生活生态”,从而形成有机联系、互相促进的绿色发展共同体。生产方面,不断提高绿色农业比重,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生活方面,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生态方面,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开展污染防治和水土资源综合保护,尊重人文自然风貌深化美丽乡村建设。

二、乡村生态振兴的实践路径

浙江省是“两山”理论发源地,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地,是长三角南翼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探索共同富裕示范的省份。为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浙江省委提出“十四五”时期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争当农村改革探路者、城乡融合先行者、乡村振兴排头兵。2020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30 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96:1,为全国各省(区、市)最小。浙江2.8 万个行政村,年收入20 万元以下的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消除率达到30%以上,产生了304个全面小康示范村。浙江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要求,奋力推进乡村生态振兴。

用绿色发展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以浙江省为例,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把“肥药两制”改革落实到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两区”,打造国家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建成省级“肥药两制”改革农资店437家,农药化肥实名制购买实现85个涉农县全覆盖。筑牢粮食安全底线,确保完成150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和120亿斤粮食生产任务。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用“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进农业产业链延链、强链、畅链,加快产加销一体化建设,培育提升农产品品牌。加快发展现代种业,组建种业集团,深入推进“育繁推”一体化,突破种子等领域“卡脖子”技术。实施粮食生猪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工程,切实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实施绿色农业行动,推进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循环化。

用美丽乡村统筹乡村全面振兴。浙江省连续17 年召开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实施创新强美、产业壮美、环境秀美、数智增美、风尚淳美、生活甜美“六大行动”,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4.0 升级版。开展“美丽村庄、美丽田园、美丽道路、美丽河湖、美丽城镇”等“五美联创”,累计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县44 个、示范乡镇500 个、风景线600条、特色精品村1500 个、美丽庭院200 多万户。美丽乡村建设催生美丽经济,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根本改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农民人均收入节节升高。

三、乡村生态振兴的若干启示

黑龙江和浙江两省在迈向“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现代化征程中各有特色和经验,值得深入比较和互鉴。黑龙江省是全国农业、农产品大省,深抓“大农业、大粮仓、大丰收”这条主线,在现代农业生产和组织、绿色农业技术创新、规模农场建设和管理上独具特色。浙江省以约占全国1.3%的耕地面积,创造了占全国约3%的农业增加值,是质量和效益较好的农业省份,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主抓手,在生态宜居、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

协同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产业。乡村生态振兴必须以产业振兴为基础,推进现代农业和乡村产业齐头并进。发展现代农业,要守牢粮食安全、耕地红线、污染防治等底线,加快发展绿色农业,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乡村产业,对于打造生态宜居乡村、帮助农民就业和增收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黑龙江省重点发展现代大农业关联乡村产业,浙江省以乡村产业为龙头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两省都强调对接国际、全国、省域市场的有效需求,精准引导一二三产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合发展。

因地制宜创造典型发展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浙江时曾指出,“美丽乡村建设既有自然禀赋,又有当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前瞻性”,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了因地制宜创造特色化发展模式的根本作用。黑龙江省打造“大数据+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建成120个精准农业示范基地和1300 个“互联网+”高标准种植示范基地,为粮食总产量“十七连丰”建立了雄厚的基础。浙江省是“七山一水二分田”,土地资源稀缺但生态资源优厚,唯有依托生态禀赋才能形成比较优势。“两山”理论发源地安吉县在全国率先提出“美丽乡村”建设,首创把环境治理与经济效益结合,通过经营生态资源,实现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一山三吃”。

以人民为中心创新乡村治理。要想实现乡村生态振兴长远发展目标,必须要创新乡村治理。只有构筑基于“人”——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的治理体系,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势的乡村之治,才能实现“人”的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黑龙江省打造乡村治理“桥头堡”,构建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激发了基层治理内生动力和活力。浙江省建立和完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的体制机制,围绕“农民幸福感”优化乡村治理方案,实现全体村民对乡村生态价值转化的共建共治共享。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浙江省美丽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初心》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