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连江山海文化 丰厚美术课程资源

2021-02-27 19:22洪波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连江山海美术

洪波

(连江县第三实验小学,福建 连江 3505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与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连江古时称之为温麻,温麻古邑,倚山临海,江海相拥,人杰地灵,文人辈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积淀。为增强学生对文化传承的保护意识,扎实学生的文化底蕴,充分发挥连江山海本土资源的教学优势,课题组以连江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民间文化、民俗风情等为基础,以期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浓厚生活意味、操作性较强的美术校本课程[1],让山海本土文化与美术课堂有效融合。追寻本源,根植本土,拓展贴近生活的题材,挖掘适合学生创作的美术材料,生成具有本土特色的校本课程,创设蕴含山海文化元素的审美空间,激励学生向美向上而行。

一、追寻本源,拓展贴近生活实际的题材资源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年版)》提出:“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连江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是宝贵的文化、艺术资源,为美术教学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题材。连江地处闽江口,周边的乡镇多数沿海而生,连绵的海岸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有海上人家、滩涂小镇、云上茶山、海浪沙滩、古城石厝、渔船贝壳、海礁石头、畲乡服饰等。这些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具有构成美、水墨美、点线美、建筑美、纹样美,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更容易引起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绪,调动学习积极性,强化感性认识[2]。

课题组对家乡的自然资源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实地调查、文献考证、访谈当地民间老艺人等方法,收集相关图片、文字等资料,探寻其产生的背景与文化内涵,拓展学生学习的深远意义。[3]将本土山海自然文化资源与省颁课程有机融合,如浙美版四年级《线条的魅力》,结合云上茶山、水墨滩涂、海上人家等连江美景,通过观看视频、摄影作品等方式,生动活泼地讲授小学美术中的“线条韵律”。浙美版四年级《创造美的纹理》,结合苔菉北茭及网红打卡地平流围的礁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沙滩礁石的肌理,发现其造型美、线条美、色彩美。浙美版五年级《生活中的民族纹样》,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发现畲族纹样的特征,并从纹样的色彩、造型等方面,了解到不同纹样、不同色彩所包含的寓意,学会欣赏、观察、应用纹样的方法。这样的本土自然文化资源,让课程贴近生活,让学生熟悉家乡、热爱家乡,同时让美术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二、根植本土,挖掘适合学生创作的美术材料

在美术教学中,根植本土,发掘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建立校本课程资源。连江得天独厚的山海地理优势,丰富的水产资源,为学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素材。课题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学生身边的材料,充分挖掘材料的生活化、多样化、趣味化,将其与本土文化美术课程融合起来。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自然资源与生活材料自身的肌理特点,结合独特的外形特征、不同的材质特性,进行大胆想象、创作。例如,连江山上、海边大大小小的贝壳、鹅卵石、蟹壳、海螺等自然物所表现的造型之美;磨盘、灰瓦、水缸、酒坛、蓑笠等农家材料所散发的古朴之美。用贝壳拼贴成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各种物品;给枯树枝涂上颜色,剪贴成栩栩如生的动物;把花瓣装饰成小精灵,把海螺制作成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大怪兽”。沙子柔软、可塑性强,可以画沙画,加水后亦可用来做雕塑。各种新奇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使学生的艺术思维更加活跃。各种天然的材料,由于其形状、大小、颜色的差异,也使学生的作品呈现个体的独特性。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发现材料之美,展开因材施“艺”、因“意”施材的艺术构思。

三、百花齐放,生成具有本土特色的校本课程

课题组立足本土山海文化,深入挖掘各个乡镇的特色资源,设计“探山、寻海、观民俗”三个章节,通过“线言、彩语、墨韵、创美”四个单元,生成独具山海文化特色的美术校本课程。如苔菉的金沙澳是渔民养殖的集中地,海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房子,在阳光底下熠熠生辉,特别壮观。教师捕捉鱼排的色彩,生成课程《海上人家》,用重彩油画棒表现海上人家独有的色彩美。利用晓澳镇的特色地形滩涂,生成课程《拾蛏归来》,学生用水墨画表现变化莫测的滩涂地形及渔民在滩涂上淘海劳作集体赶潮的震撼场景。每年秋季,学生最熟悉的场景是晒鱼干,几乎每家每户的渔民都会晒一些品种不一的鱼干来下酒或当零食,于是生成线描画课程《晒鱼干》。通过观察鱼干的外形特征,引导学生用点线来表现鱼干特有的肌理与构成。连江定海古城临海而筑的古堡雄关之景,雄伟气派的“会城重镇”牌匾,三道拱洞形成的“三重门”,回环分布的雨巷,冬暖夏凉的古井,青石垒砌的石屋,大如华盖的老榕等,特别是古城内随意堆砌的石头房子,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由此生成课程《定海古城》。《海上音符》《茶山美韵》《丹阳三落厝》《休渔期》《大丰收》等具有本土特色、接地气的课程,立足学生视角,贴近学生生活,为现有的小学美术课程体系注入新鲜的血液。

四、向美而行,创设蕴含文化元素的审美空间

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使学生感受山海文化的艺术魅力,提高艺术敏感性,拓展审美意识,进而提升创造力等美术核心素养。课题组教师组织学生精心创设“和雅美苑”,和学生一起向美而行。学生巧妙利用渔网、沙石、贝壳、竹子、树枝、磨盘、酒坛、蓑笠等山海文化元素,充分发挥立体三维空间(墙壁、走廊、天花板)的作用,努力营造丰富多彩的“山海风光”文化氛围。学生在温馨、自主、优美的美育环境中,感受本土特色文化,体验家乡美景,由心而发,创造美好。教师将“和雅美苑”划分成“精雕细刻版画区、多彩线条线描区、别样童趣学生画区、水墨丹青国画区”四个区域。每一个区域都由学生的作品构成,如精雕细刻版画区中,学生雕刻了拉网归来的渔民、在晾晒的鱼干、停泊在海边休息的渔船、充满岁月痕迹的海边的石头房子等,画面以黑白色调、单色版画为主,表现海边渔民的美好生活。多彩线条线描区中,学生用写生的方式,描绘连江茶山茶叶的美丽纹理,表现渔民晒网、晒鱼干的质朴生活;用线描淡彩的方式,描绘海边渔船的独特文化。别样童趣学生画区中,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角看生活,运用丰富的色彩,大胆地表现连江的划龙舟、迎海神等传统节日,人物造型夸张生动。水墨丹青国画区中,学生用浓墨淡彩,表现连江的山的绵延不绝、高低起伏的特点;用中锋侧锋的用笔,表现鱼的多种姿态。学生身处充满山海地域特色的美术气息氛围中,审美感受能力得到提升,爱家乡的情感得到升华,从而向上向美。蕴含本土文化元素的审美空间,充分发挥校园美育文化的隐形教育作用。

总之,连江山海文化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课题组将继续挖掘本土美术教育资源,深入学生的生活,将连江乡土名人、民风乡俗、民间艺术等与小学美术课程相融合,提升学生发现、欣赏、表达、创造美的能力;将学生的创作热情调动起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创新意识和动手意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连江山海美术
丝路•山海
《山海涧》
创意美术
山海添色
福州市老促会到连江拍摄电教片
明德砺行 臻于至善——福建省连江尚德中学简介之二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连江,人生得意须尽鲜
一湾山海融“四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