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

2021-02-28 22:09孙林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44期
关键词:体验学习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孙林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反观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认知的建构与知识的获取之间往往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学生认知过程与知识结构不能协同发展。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教学尝试: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要尊重、帮助残疾人,这是——间接学习;而让学生坐在轮椅上像残疾人那样驱车爬坡,这便是——体验学习。两种学习的效果一比,后者肯定优于前者。因为后者学生亲身感受到了残疾人的生活艰辛,从而增进对他们的理解和同情。这种学习活动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所以这种学习活动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关键词】小学数学;体验学习;教学策略

让学生在体验中通过一定的操作程序去发现隐藏在活动中的数学规律。可以说,体验学习的主要任务让学生发现自己尚未发现的规律,他更多的是一种探索创新活动。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践“体验学习”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

1.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掌握知识和获取技能的主要动因是——最好的情境。”而体验依赖于情境。要强化体验学习的环节就必须创设具体的情境,让每一位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探索、推理等,经历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事物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到数学是生动有趣的,激发学生的体验欲望,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

2.开放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体验。

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我在课前就让学生搜集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动手制做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上课时,学生拿出了各种各样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如墨水瓶盒、烟盒、牙膏盒、粉笔盒等, 还有学生说书也是长方体。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特点时,同学们很容易地找到:长方体或正方体有6个面;长方体相对的面一样大,正方体6个面一样大,长方体和正方体有8个顶点等。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已经直观感知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我稍加引导学生便能抽象出它们的特征,同时,学生感受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生活中广泛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二、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

1.让学生在“玩一玩”中体验。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促进人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是人们的实践活动,而“玩”正是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在教学中,可以把课本中的一些新授知识转化成“玩耍”活动,创造这样的氛围以适应和满足儿童的天性。例如,在教学《角的分类》时,我要求学生玩玩自己手中的活动角,在玩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不同的角,再按照学生的分类,一起归纳出大于0度小于90度的角是锐角,等于90度的角是直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为钝角,等于180度的角为平角。从而掌握各类角的特征。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拿着36本书让学生按第一小组分得这些书的1/3,第二小组分得这些书的2/6,第三小组分得这些书的3/9,进行分书游戏。学生从争论这样分不合理,到结果每组分得的书一样多,从中体验分数的基本性质。还如在低段计算教学后我常常会设计对口令、猜一猜、比一比、开火车、夺红旗、小动物找家、小小邮递员等游戏活动。孩子们在“玩”“乐”中巩固了知识,又增长了智慧。

2.让学生在“做一做”中体验。

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再如“将正方体钢胚锻造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让他们每人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5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三、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应用中体验。

《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中指出,要使学生在活动中和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要通过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用数学思维、方法,进一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数学回归生活,并获得学有所用的积极情感体验。因此,在学生学完新课后需要经常出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数学。让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带来的愉悦和成功,逐步养成带着问题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问题。

如学生学习了《认识物体和图形》后,让学生找找生活中见到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体,学生从教室内的找到教室外的,从校园里想到家中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样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物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了学生对生活数学的认识能力。又如我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后,设计了一堂“小小商場”,把教室模拟成一个小商店,并准备了一些实物和学具人民币,让学生轮渡做售货员和顾客,再现学生生活中的情景,开展活动。如买一包饼干1元6角,给你2元,你如何找钱?让学生说出2元等于多少角,1元6角又等于多少角?应找回多少角的道理;通过多种类似场面的出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元、角、分的计算。整节课学生兴趣盎然,发言积极,表现欲强,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在生活的原型,才能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数学,热爱生活。

猜你喜欢
体验学习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基于省级精品教材多元自主学习平台的螺旋上升学习研究
漫谈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的策略与途径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