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驱动、基地支撑、校企政三位一体”校外创新创业育人模式构建

2021-03-02 10:34杨蕾韩大六张淑琴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9期
关键词:本科院校项目驱动创新创业教育

杨蕾 韩大六 张淑琴

摘 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而在当前教育模式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模式单一,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产业发展“两张皮”,校企政协同双创教育制度保障缺失等问题。基于此,构建“项目驱动、基地支撑、校企政三位一体”校外创新创业育人模式,助力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转型。

关键词: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项目驱动;基地支撑;校企政三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09.035

在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创新创业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而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及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均指出:“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因此,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1 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1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及“创新驱动”国家战略的实施,国家对供给侧改革,特别是人才供给侧改革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使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发展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全方位融合,就需要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因此,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面对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

1.2 适应传统商业模式变革的需要

随着5G商用时代的开启及AI、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技术的发展,传统商业模式面临升级与改造。新的商业模式覆盖全渠道,融合线上与线下,用大数据和互联网重构“人、货、场”等商业要素,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精准、便捷、个性化和智能化的服务。从产业链分工看,新商业模式需要负责联系消费者和消费品的前端人才,也需要处理营销、仓储、物流、数据分析等供应链的中端人才,还需要负责新技术研发及基础设施搭建的后端人才。人才的技能需求更加多样化,就需要更多的与之匹配的创新创业复合型人才。

1.3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

为了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教育部在2014年启动了高校转型改革,要求转型试点院校抓紧构建行业、企业参与的治理结构,以技术应用为导向,突出产教协同,建立健全满足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此背景下基于产教融合指导思想深入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建立校外大学生双创实践教育平台,整合校企政三方资源,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2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单一

目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通过校内第一课堂,即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有关创新创业方面的课程与校内第二课堂,即校内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校外第三课堂,即企业、行业与地方政府的参与。这种培养模式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单一、效果短期。

2.2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产业发展“两张皮”

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认识不清,重落在创新创业上,轻落在育人本质上。其仍将创新创业教育视为对少数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愿的学生开展的教育,认为是少数人的专利(或游戏),片面追求学生办公司和融资数量,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整个人才培养体系,没有形成创新创业知识与专业知识及产业发展的耦合联动。

2.3 创新创业教育中学校与产业间的“围墙”未能打破

应用型本科院校内部普遍存在学科、专业、知识条块分割问题。此外,学校和产业间的“围墙”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达成的天然壁垒,怎样打通学科及产业界限?迫切需要探索建立跨越产学界限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2.4 校企政协同创新创业教育中制度保障缺失

由于利益驱动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使得学校、企业、政府三方往往因责权利不清晰导致长效合作机制缺失,尤其是企业方联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动力不足。

3 “项目驱动、基地支撑、校企政三位一体”校外双创育人模式构建

3.1 通过第三课堂开展校外双创实践项目,实现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

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化问题,学校可以整合校外资源构建第三课堂,开展各类校外双创实践项目。例如,校企共建青创空间,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对有前景的项目由企业方帮助进行商业孵化,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免费的创业平台。聘请企业成功人士为校外导师,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实习实践、创业就业等方面的指导。还能围绕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美丽乡村、精准扶贫等国家建设项目,设计大学生校外双创实践项目,优化专业群双创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内容,为县域农村经济发展“调结构、转方式、提质增效”培养复合型双创人才,推进互联网与传统农业的融合。

3.2 通过建立“校企政”三位一体育人机制,实现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产业发展的融合

在“校企政”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校企共同制定、编写双创人才培养方案、双创实践课程大纲及讲义,校企联合完成教改项目并发表论文;通过把创新实践类课程搬到企业进行“课堂革命”,实现校企共同讲授双创实践课程,共同指导学生撰写双创实践课程报告,共同进行全过程实践考核评价方式改革;通过“校内导师+校外导师”方式,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使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其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同时,通过地方政府与企业共同举办县域品牌发布会,学生现场推广产品,激发学生双创意识,培养学生双创能力;再通过农村电商扶贫讲师项目及校企联合指导学生制作县域农村电商服务中心运营标书,搭建县域农产品溯源系统平台,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地区产业发展的融合。

3.3 通过校企协同搭建省级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平台,打通高校与产业间的“围墙”

学校与企业联合申报并建设省级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既能借助企业更好的了解地方产业发展对双创人才能力的需求,又能使企业导师进学校、校内导师进企业,组建“专创融通+专兼结合”的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同时,以基地平台建设为支撑,依托校政企三方资源,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双创实践项目,进一步在双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材、师资团队、教改科研、考核评价、组织管理、规章制度、产教融合等方面取得成效,使基地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3.4 构建“四位一体”的校外双创教育保障机制

从政府-学校-企业-社会角度,系统构建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養的校外实践教育保障条件。政府为双创教育提供政策支持,鼓励高校创办各具特色的双创基地。学校做到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强化双创实践教育,完善校外创新创业管理规章制度和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建设,并给予相应的经费保障。企业弥补高校双创教育资源不足,搭建地方政府与学校衔接的平台,助力建设“双师型”队伍。社会层面逐步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

4 结语

“项目驱动、基地支撑、校企政三位一体”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通过协同学校、企业与政府资源,在实现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条多样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生态模式。该模式通过校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做到双创教育与专业建设紧密对接、与教学团队紧密对接、与企业需求紧密对接、与具体项目紧密对接、与地方产业发展紧密对接,助力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转型。

参考文献

[1]常晓宁.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J].职业与教育,2019,(11):76-80.

[2]杨金钢,杨明.基于校政企协同创新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运行[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06):53-54.

[3]杨蕾,王锦,王竹韵,等.国贸专业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内容探索——以西安思源学院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8,(10):45-46.

猜你喜欢
本科院校项目驱动创新创业教育
浅析河南高等本科院校智力服务型旅游人才的培养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探究
基于“红色之旅”项目驱动的《调酒与咖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