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璜 樊蓉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当前我国有各级各类专任教师1673万人,这个庞大的群体正在支撑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础教育。然而,时代的发展与变革使这支了不起的队伍正在承担更多的职责,教师的负担越来越重。为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切实为教师减负提供政策保障。然而,教师减负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非由单一的制度引导就能完全实现。
一、教师的重负究竟来自哪里
教师的重负究竟来自哪里?工作任务繁重与心理压力过大,前者是后者产生的重要根源。总的来说,教师的重负集中表现为教师的心理压力。那么,教师的心理压力是如何产生的呢?究其原因,教师的心理压力源自两大方面——外部压力和内部滋生的压力,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
(一)非教学工作负担带来焦虑
“教师连周末都没有,除了应对各种检查各种填表各种培训,还要下乡扶贫。现在教师的工作千种百样,就是没有多少时间真正授课。”一位教师在微博中写道。
事实上,当前过多过频的各种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等事项,是中小学教师负担的主要来源之一。通过对一些教师的访问,我们不难发现,“没有时间真正授课”,是一线教师最感焦虑的问题之一。正是这种焦虑,让教师的心理负担与日俱增。
(二)家长的高期待制造压力
近年来,教师负担加重的报道常见诸报端。前段时间,“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引发广泛热议。这句话从表面上看来是家长对教师工作的不满,但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家长对教师工作的高要求,进而导致教师的压力增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家长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家长曾经为孩子接受正规教育感到满意,如今转变为希望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个性化的教育需求也变得更为显著。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高期待不自觉地转嫁到教师身上,他们希望教师既能够管理好学生群体,更能够关照到学生个体,实现共同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的整合。
(三)复杂的人际关系加剧压力
学校作为教师的工作场所,是教师减负的主阵地。然而,教师在工作中无法避免与领导、同事、家长等多类主体进行交流与沟通,这在无形中给教师带来了焦虑,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负担。
站在教师的角度,教师的职业特质使得教师可能会与领导的思想、观点存在矛盾,进而导致教师出现心理压力;由于绩效、班级评比、职称等的评价考核问题,教师之间相互竞争,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在班级管理中,既要照顾家长的情绪又要得到家长的支持,这也同样给教师带来压力。
(四)自我赋能不足强化压力
信息时代到来,教师教书育人所涵盖的责任范围不断扩大,各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例如,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在职教师带来了必须积极转变观念、学习信息技术的工作压力。
时代发展促使教育工作者进行职能拓展、转变与升级,这对新时代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带来了新的压力。而面对新的压力,教师需要有积极应对、接纳与学习新生事物并化压力为动力的心态与素养。当下,教师的自我赋能如若不足,必定会使负面情绪增大,从而带来心理负担。
二、我们距离教师真正减负还有多远
教師减负已迫在眉睫,各省也相继出台了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通过梳理这些清单我们可以发现,当前对教师减负主要还是围绕非教学工作任务的减少,如减轻督察检查评比考核负担、减轻社会事务进校园负担、减轻填表统计负担、减轻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的负担、减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负担等。
事实上,教师的负担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主观感受。如何减轻教师负担,帮助教师获得自我实现?通过内生力量进行自我赋能,是实现教师减负的关键。教师需要通过职业成就获得尊重与自我实现。因此,走向教师的真正减负,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着力。
(一)减负政策落实到位,摒弃形式主义
政府是落实减负政策的责任主体。然而,教师在工作过程中无法避免非教学工作带来的焦虑,导致精力分散。这就要求相关教育部门把教师减负政策真正落到实处,简化无关工作,摒弃形式主义,聚焦教师核心工作,为教师真正减负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需要政府、学校、社会三方的合力。从政府层面来看,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在落实减负政策时,应在实证的基础上开展减负工作,及时厘清教师教学任务和非教学任务,合理定位教师角色,让一线教师能从琐碎的非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此外,政府也要加强舆论引导,让社会、学校、家庭三方明确各自的作用和责任,协同作战,为教师减负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从学校层面来看,学校要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把教师减负落实到位,为教师创造条件,使其能够专心于教学工作,维持良好的身心健康及职业幸福感。
(二)引导教师积极转变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的转变带来的是工作成效的提高。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要转变单向思维,积极采用整合式思维开展工作。例如,教师在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围绕某个重点或难点展开反思,开展教学研究,完成专业发展的要求,并以此为基点实现与家长的高效沟通。事实上,任何一个教育教学活动都是综合的,只要我们能够运用整合式思维,基于具体工作建立各项工作的联结,就能实现做一件事达到多个效果的目标。在信息化背景下,更加要求教师扛住压力,调整心态。
教师减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沿着“外塑环境、内强素养”两条路径展开。在减负清单落实的过程中,我们要真正了解教师的压力源,倾听教师的声音,了解教师的需求,更好地帮助教师化解压力。
(左璜,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教师发展学院师德系主任,教育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专家,广东省家校合作教育学会副会长。樊蓉,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教师发展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责编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