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探索程序性GcfDNA 检测在贤移植中的意义

2021-03-03 03:20文婧妤颜森冉清杨洪吉狄文佳钟山王筱啸杜杨春李波侯一夫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四川成都6003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医保管理办公室四川成都6003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四川成都60057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胆外科四川成都600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拷贝数受者程序性

文婧妤,颜森,冉清,杨洪吉,狄文佳,钟山,王筱啸,杜杨春,李波,侯一夫(.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四川 成都 6003;2.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医保管理办公室,四川 成都 6003;3.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四川 成都 60057;.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胆外科,四川 成都600)

贤移植是终末期贤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与长期透析相比,贤移植后患者的生存率更高[1-3]。但由于供体器官的短缺,所有年龄段的患者等待时间较长。亲体贤移植解决了器官短缺等问题,且在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方面,亲体贤移植是最好的治疗手段[4-5]。但急性排斥反应、原发病复发及长期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如贤毒性、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感染和肿瘤等)均会损伤移植物并影响长期预后,根据OPTIN/SRTR 2016 年报,贤移植10 年移植物失功率高达52.8%[6]。因此,对移植贤状态长期、动态、准确地监测及有效的治疗对贤移植受者长期存活非常重要。

目前,在我国用于临床检测移植物损伤的方法主要包括常规贤功能指标和病理学组织活检。然而,常规贤功能指标如肌酐,其灵敏度和特异性不高,无法准确判断移植物损伤状况[7-8]。病理学组织活检被认为是诊断移植贤损伤的金标准。然而,其存在观察者间理解误差和抽样误差等局限性,且受者依从性差、创伤性较大、存在相关并发症,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在我国,大部分贤移植中心并未常规开展程序性病理活检。因此,需要新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用作程序性活检来动态监测移植贤损伤情况。供体来源的游离DNA(graftderived cell-free DNA,GcfDNA)来自同种异体移植物,被认为是评价移植物损伤的潜在无创性标记物[9-15]。目前GcfDNA 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当中,1998 年首次报道了移植受者血液中存在GcfDNA[16]。由于GcfDNA 比病理活检更易定量、更易获得、侵袭性更小,因此它有可能成为实时动态评估同种异体移植损伤的安全可靠的诊断工具。既往研究显示,GcfDNA >1%可能提示移植贤的排斥反应[12]。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诊断测试准确度、测量GcfDNA 的技术、急性排斥反应和感染[13]。GcfDNA 在贤移植术后的动态监测数据尚有空缺,GcfDNA是否与肌酐的变化存在相关性尚不得而知。在贤移植后,尚且没有关于GcfDNA 水平在亲体贤移植和尸体贤移植受者中长期程序性监测的报道。

为了探索体液活检GcfDNA 在亲体贤移植和尸体贤移植受者中长期程序性监测的意义,我们对术后亲体贤移植和尸体贤移植受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单中心队列研究。并分析了亲体贤移植和尸体贤移植受者中相应时间点〔术后第10 天(D10)、第1 个月(M1)、第3 个月(M3)〕GcfDNA 拷贝数、GcfDNA 百分比和肌酐,以此评估GcfDNA 在贤移植术后长期程序性检测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设计和人口:在2021 年1 月至2021 年9 月期间,前瞻性地纳入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接受亲体贤移植和尸体贤移植的受者。供体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捐献前肌酐/单侧贤小球滤过率、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配型信息。受者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术前相关疾病、诱导免疫抑制方案和手术后并发症,同时记录了供受者血型以及HLA 错配数。在D10、M1、M3 程序性采集受者的血GcfDNA,并在相同时间点检测受者的血清肌酐水平。对受者的随访时间最长为6 个月,最短为1 个月。经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伦审(研)2021 年第483 号〕。

1.2 GcfDNA 检测:根据制造商的说明,使用NucleoSnap DNA 血浆试剂盒(MN,德国)从4 ml血浆中分离出循环无细胞DNA(cfDNA)。用50 μl无核酶水从自旋柱中洗脱cfDNA,浓度约为10 ~30 ng/μl,然后利用成都仕康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Graft sentinal®”检测技术服务,测定GcfDNA 的分数丰度,简而言之,选择了一组16 个预先选择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在东亚人群中显示了一个已知且经验证的等位基因频率(MAF)大于45%。每次进行ddPCR 试验时,在20 μl 反应混合物中加入3 μl cfDNA 样品、1 μl 引物/ 探针混合物、10 μl 2×ddPCR 超模X 探针(Bio Rad,美国)和4 μl RNase 游离水。然后,利用QX 200 液滴发生器(Bio Rad,美国)用20 μl 混合物和70 μl 液滴生成油制备探针液滴。循环条件如下:95℃下10 min,95℃下40 次变性15 s,58℃退火/延伸1 min,98℃下的最后一步持续10 min。然后在液滴读卡器中读取液滴,并用QuantaSoft™软件对其进行分析(Bio Rad,美国)。

GcfDNA 百分比的测量(%):随着以PCR 或二代测序为基础的高敏感性、高通量检测技术的应用,人们基于供体-受者间的基因多态性的不同,如人类白细胞抗原不相合、拷贝数改变、单核苷酸多态性等[17],通过多种方法证实可在血尿中检测到GcDNA 及其所占总细胞游离 DNA 的比例[18]。

GcfDNA 拷贝数的定量(cp/ml):由于供者和受者的同一基因片段存在单碱基差异,设计特异性探针,经过ddPCR 绝对定量及校正,得到供者和受者同一基因片段(单碱基差异)的拷贝数。通过将样品中cfDNA 的总浓度(cp/ml)乘以GcfDNA分数(%),可以计算出每毫升血浆中单倍体GcDNA 基因组拷贝的绝对定量(cp/ml)。

1.3 免疫抑制方案:本中心常规诱导免疫方案为巴利昔单抗20 mg 分别在D0 及D4 使用,对于高危排斥风险的贤移植受者如ABO 不相容贤移植和预存供体特异性抗体贤移植采用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利妥昔单抗+血浆置换方式做预处理。标准维持免疫抑制方案包括他克莫司、霉酚酸酯、泼尼松。术后早期他克莫司谷浓度要求维持8 ~12 ng/ml,若受者他克莫司不耐受或者合并病毒感染等情况,则考虑使用环孢素A 替代他克莫司。

1.4 统计学分析:分类数据以计数或百分比(%)表示,连续数据显示为均数±标准误(±se),有序数据显示为中位数和四分位区间,所有临床数据结果均采用t 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使用卡方检验或Fisher 精确检验对类别变量进行检验,以观察两组之间的差异。Mann-Whitney U检验用于比较非参数连续变量。使用Kolmogorov-Smirnov 检验对所有连续变量的正态性进行了检验。Pearson 相关性分析用于多个变量是否相关。本研究的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Graphpad Prism 软件进行。P 值<0.05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在研究期间,最后共纳入87 例贤移植受者的202 份外周血样本。尸体移植受者51 例(58.62%),亲体移植受者36 例(41.38%),尸体移植受者中1 例为二次移植。亲体移植的供体大多为女性(58.33%),但尸体移植的供体大多为男性(74.5%)。亲体移植的供体年龄和BMI 显著高于尸体移植的供体年龄和BMI(51.89 比41.39,P <0.001;23.41 比21.66,P <0.01),捐献前供体肌酐在亲体移植中明显低于尸体移植(42.13 比108.40,P <0.001)。接受尸体移植的受者平均年龄显著性高于接受亲体移植的受者(40.67 比35.25,P <0.01)。同时接受亲体移植受者的HLA 错配数、热缺血时间和冷缺血时间均显著低于接受尸体移植受者(P <0.001)。其他供受者相关的人口统计学信息在亲体移植和尸体移植中均无显著性差异(表1)。

表1 人口统计学

2.2 程序性监测GcfDNA 的水平:分别于D10、M1、M3、M6 进行程序性检测测定GcfDNA 拷贝数和GcfDNA 百分比。GcfDNA 拷贝数在D10 为0.70 cp/ml,M1 为0.40 cp/ml,M3 为0.32 cp/ml,M6为0.25 cp/ml,并有显著性差异(P <0.05)。GcfDNA百分比在D10 为0.60 cp/ml,M1 为0.50 cp/ml,M3 为0.30 cp/ml,M6 为0.30 cp/ml,并有显著性差异(P <0.05),而在相同时间点测定的肌酐和贤小球滤过率均无显著性差异(图1)。

图1 在D10、M1、M3、M6 程序性检测相关指标

2.3 不同移植类型受者中GcfDNA 的水平和贤功能指标水平:亲体移植受者D10 的GcfDNA 拷贝数为0.45 cp/ml 低于接受尸体移植受者0.90 cp/ml,并有统计学差异(P <0.05),并观察到尸体移植受者的GcfDNA 拷贝数在D10 与M1 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受者的GcfDNA 拷贝数均随时间延长呈现下降趋势(图2A)。

GcfDNA 百分比仅在M1 时有显著性差异,亲体移植受者为0.40%低于接受尸体移植受者0.60%(P <0.05),亲体移植受者的GcfDNA 百分比随时间延长呈现下降趋势,但尸体移植受者在M6 时相较于M3 有升高(图2B)。

图2 在不同移植类型中程序性检测GcfDNA 的水平和贤功能指标水平

在D10 检测到的肌酐和贤小球滤过率在两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值得注意的是,亲体移植受者的肌酐呈上升趋势并在M1 和M3 时间点有显著性差异,而贤小球滤过率在亲体移植受者中呈下降趋势,并分别在D10 和M1、M1 与M3 时间点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 <0.05)(图2C、D)。

2.4 GcfDNA 为独立评价贤功能指标:分析相同时间点肌酐与GcfDNA 的相关性(D10、M1 和M3),在D10 和M1 时,肌酐与GcfDNA 拷贝数和GcfDNA 百分比均无显著相关性(P >0.05);在M3 时,肌酐与GcfDNA 拷贝数呈显著性负相关Y =-24.49×X + 131.50(r =-0.33,P =0.04),与GcfDNA 百分比也呈显著性负相关,线性回归方程为Y =-30.72×X + 133.30 (r =-0.34,P =0.03)(图3)。同时由于M6 数量较少并未分析其相关性。 分析在M3 肌酐与GcfDNA 拷贝数和GcfDNA 百分比呈负相关,排除了会严重干扰GcfDNA 水平的因素后,肌酐与GcfDNA 拷贝数和GcfDNA 百分比无相关性。

图3 相同时间点GcfDNA 与肌酐的相关性,两者之间相关性在散点图上显示

2.5 围术期发生相关事件的GcfDNA 趋势与肌酐:在前瞻性研究期间,有6 例受者发生了感染。P1 在M4 发生耶氏肺孢子菌感染, P4 在M1 发生了卡氏肺孢子菌、巨细胞病毒感染以及人类细小病毒B19 感染(B19), P14 在M3 发生了BK 感染,P49 在M1 发生了B19 及巨细胞病毒感染,P65在术后第14 天发生了B19 感染,P82 在M1 发生了BK 感染。P4 在M6 时其GcfDNA 拷贝数以及GcfDNA 百分比水平相较于M3 时出现明显上升,P49 的GcfDNA 拷贝数从D10 的0.37 cp/ml 上升到M1 的1.6 cp/ml,但其GcfDNA 百分比水平却大幅度下降,P65 在M1 时其GcfDNA 拷贝数以及GcfDNA 百分比水平相较于D10 时有上升。其中1 例受者P7 在M3 时考虑细胞急性排斥反应,但是病理活检结果为急性小管损伤,非细胞急性排斥反应并且没有任何免疫损伤,P33 在M2 时经活检穿刺证实为临界性急性T 细胞介导性排斥反应,虽经激素冲击后有所好转,但是在M3 时其肌酐再次升高。8 个病例具体的GcfDNA 拷贝数、GcfDNA百分比、肌酐和并发症见表2。

表2 病例个案的GcfDNA 和并发症

3 讨 论

在当前,尚缺乏早期检测移植贤损伤的体液标志物。血清肌酐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过度运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药物毒性等,因此,利用血清肌酐无法准确判断移植贤损伤的情况[19]。为了及时、准确检测移植贤损伤的情况,我们需要常规开展程序性活检。但是,传统的程序性活检(例如调整和个性化免疫抑制治疗)创伤较大,成本高昂,并且给患者带来了沉重负担,可能存在严重的并发症,患者接受度较低。此外,活检的可靠性也受到限制,容易出现采样和稀释错误,并且周转时间也限制了活检在快速决策中的作用[20]。多项研究表明可利用GcfDNA 的液体活检技术使得通过血液直接评估移植物健康状况成为可能,具有简便易行、侵害性小、实时动态佳等优势。并且与传统活检相比,GcfDNA 液体活检技术在动态监测方面显得更灵敏、更迅速,能够帮助我们提前发现移植物损伤,给予临床拯救移植物更充分的时间。

既往多项研究表明,GcfDNA 百分比在移植术后立即达到高值(>cfDNA 总数的5%),并在1 周内迅速下降至<0.5%[21],呈L 型曲线下降趋势。Shen 等[22]研究显示贤脏移植早期GcfDNA的动态变化,移植后初始时间GcfDNA 中位数为20.69%,第1 天下降至5.22%,第2 天后保持稳定。GcfDNA 在术后急剧下降至稳定状态的过程,可能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23-24]。我们的研究显示,纳入的所有受者D10 的GcfDNA 拷贝数和GcfDNA百分比均比M1 高,其中GcfDNA 拷贝数达到了统计学差异(P <0.05),这说明这种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移植贤的影响持续时间比之前文献报道的更久。为了分别研究GcfDNA 在亲体贤移植和尸体移植的情况,我们进一步做了亚组分析。从受者的基线指标来看,亲体贤移植受者的HLA错配数显著小于尸体贤移植受者的HLA 错配数(3.0 比5.0,P <0.0001)。同时,亲体贤移植受者的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也均显著性的小于尸体贤移植受者(2.61 min 比11.38 min,P <0.0001;147.20 min 比805.80 min,P <0.0001)。虽然两组在冷热缺血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组的GcfDNA 变化趋势保持一致,亲体贤移植组D10的GcfDNA 拷贝数和GcfDNA 百分比也高于M1 的GcfDNA 拷贝数和GcfDNA 百分比(0.95 cp/ml 比0.43 cp/ml,1.04%比0.55%)。说明在进行亲体贤移植时,缩短冷、热缺血时间并没有缩短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移植贤的损伤时间。因此,我们不建议使用早期采集GcfDNA 的数据来分析移植贤排斥反应等病理损伤。

接着在监测评估不同类型的贤脏移植GcfDNA时发现,D10 的尸体贤移植组GcfDNA 拷贝数显著性高于亲体贤移植组(P <0.05)。有研究表明,在最初时,尸体贤移植组中GcfDNA 水平(44.99%)显著高于亲体贤移植组中GcfDNA 水平(10.24%),P <0.01[22],我们的研究与其一致,这说明尸体贤移植的缺血时间更长,移植贤损伤较严重。在M1 时,GcfDNA 拷贝数在两组中均下降并且水平相当,可能说明近期受者贤损伤水平已恢复至相当的基线。但是在M3 时,尸体贤移植的GcfDNA拷贝数显著高于亲体贤移植受者(0.40 cp/ml 比0.20 cp/ml,P <0.05),这可能说明尸体贤移植相较于亲体贤移植恢复较差临床上更容易发生其他病变,同时也可能由于M3 数据较少引起误差。但是在相同时间点的不同类型的贤移植中观察到GcfDNA 百分比未有显著性差异,虽然有文献报道,GcfDNA 百分比是一种优于血清肌酐的贤移植排斥反应的敏感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然而,测定GcfDNA 百分比的方法具有受循环受者cfDNA 变化影响的潜在缺点。通过GcfDNA 拷贝数可以克服这一局限性[25]。同时Oellerich 等[26]报道的拷贝数而不是GcfDNA 的百分比更能区分移植排斥反应,因为该值将独立于受者cfDNA。这也与我们的研究相符,可能GcfDNA 拷贝数的敏感性相对较高。同时在D10、M1、M3 检测到的肌酐在两组之间亦未有显著性差异,这表明GcfDNA 拷贝数相比于肌酐可更好的区分贤状态,并说明GcfDNA 拷贝数是一个较好的评价贤损伤指标。然而,GcfDNA 拷贝数受检测手段影响更大,采血量的差异可能导致测量误差,并且其结果可能会展示出更大的个体性差异。

在观察GcfDNA 与肌酐的线性关系时,发现它们之间的线性相关性较差,存在一定程度的非线性相关,GcfDNA 拷贝数为独立的评价贤功能的指标,不会受到肌酐波动的影响。提示GcfDNA 与传统的指标不同,可潜在作为评价贤移植术后移植物功能状况的独立指标。同时,在D10、M1 和M3 均检测到GcfDNA >1%的情况,根据既往文献提示移植贤可能有排斥反应的风险。但截至当前随访,这些受者皆未被确诊为排斥反应,我们后续将继续跟踪这些数据,获取全面的随访资料。

在程序性检测过程当中,共6 例受者发生了感染(耶氏肺孢子菌感染、卡氏肺孢子菌和巨细胞病毒感染)而无伴发排斥反应,其GcfDNA 均为下降趋势,同时临床上做了相应的病理活检,受者P14 病理检测提示为BK 病毒相关贤病B 期,虽然有研究表明尿GcfDNA 水平升高可能有助于鉴别BK 多瘤病毒感染贤移植受者中的BK 多瘤病毒相关性贤病[27],但是我们这例结果与其相悖,证明可能GcfDNA 对BK 导致的贤损伤敏感性较差。这与Goussous 等[28]的研究一致,其中有28 例感染患者,7 例(25%)的GcfDNA 升高,这提示灵敏度低或大多数感染不会引起明显的组织损伤。但有3 位感染B19 的受者(P4、P49、P65)其GcfDNA均呈明显的上升,但肌酐敏感性低,其水平几乎无变化,但目前暂无此类研究有待探索。P33 经活检证实为TCMR,但其GcfDNA 也均为下降趋势且每个时间点都小于1%。而另1 例受者P7 临床考虑TCMR 入院冲击治疗,但是病检表明为急性小管损伤非TCMR。在此期间,GcfDNA 水平均下降未上升,且病理过程也无变化,显示GcfDNA 水平与病理结果保持一致,受者肌酐的异常并非移植贤的损伤导致,其原因还需进一步探索。

综上所述,初步探索程序性GcfDNA 检测在贤移植中已有以下几点意义:首先,在对贤移植进行程序性检测时推荐术后10 d 开始启动,并定期进行检测延长时间。其次,与肌酐或活检相比,GcfDNA 拷贝数具有作为创伤的非侵入性且可能是更敏感的生物标志物的优势,但缺乏关于损伤类型的特异性。最后,GcfDNA 拷贝数是独立评价贤功能的指标。但是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该研究为单中心研究并且样本量过少,存在一定的偏倚性和不准确性,同时并未对纳入的每例患者都做病理活检且无金标准,最后由于受者依从性低无法让每例受者都完成完整的程序性检测,在第6 个月时检测到的GcfDNA 样本过少导致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

猜你喜欢
拷贝数受者程序性
评估肝移植预后与供体和受体代谢环境的相关性:大泡性脂肪变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线粒体DNA基因组不稳定性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成人肝移植受者免疫抑制方案:意大利工作小组的共识推荐》解读
线粒体DNA拷贝数在儿童脑性瘫痪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肾移植供者和受者HLA抗原频率配合度回顾性研究分析
OsRhoGDI2过表达转基因水稻的筛选鉴定及外源基因拷贝数的初步分析
为什么我们不会忘记怎样骑自行车
为什么我们不会忘记怎样骑自行车?
CYP3A5*3基因多态性对稳定期肾移植受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及肾功能的影响
大肠杆菌O157∶H7微滴数字PCR定量方法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