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法律对策

2021-03-03 05:04姜岚峰
时代汽车 2021年1期
关键词:共享汽车法律对策共享经济

姜岚峰

摘 要:共享汽车是共享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共享汽车行业有交易风险可控性和交易方便的属性。共享汽车行业便利了人民群众的日常出行,同时给当地带来大量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然而,共享汽车行业也有自身的风险,第一是对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冲击给当地带来不稳定社会因素,第二是是共享汽车行业门槛较低,行业内有可能发生违法犯罪的情形,第三是存在着泄露用户隐私的风险,第四是可能带来交通安全隐患。针对以上风险,治理对策是:在立法层面,有针对性地进行地方立法;在执法方面,对行业进行严格监管;在守法层面,应当促进行业自律,促使网络平台履行自身法律义务。

关键词:共享经济 共享汽车 法律对策

Legal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hared Car Industry

Jiang Lanfeng

Abstract:Car shar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haring economy. The sharing automobile industry has the attributes of controllable transaction risk and convenient transaction. The car sharing industry facilitates the daily travel of the people, and at the same time brings a lot of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to the local people, and promotes the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car sharing industry also has its own risks. The first is that the impact on the traditional taxi industry brings unstable social factors to the local area; the second is that the threshold of the sharing automobile industry is low, and there may be crimes in the industry; the third is the risk of disclosing users' privacy; the fourth is that it may bring traffic safety risks. In view of the above risks, the countermeasures are: at the legislative level, targeted local legislation; in law enforcement, the industry should be strictly supervised; at the law-abiding level, self-discipline of the industry should be promoted and the network platform should fulfill its legal obligations.

Key words:sharing economy, sharing cars, legal countermeasures

隨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共享经济颠覆和重构了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共享公寓、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新事物应运而生,在交通领域,除了共享单车之外,共享汽车行业开始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也随之而来了一些负面的问题。在法治社会中,法律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也是促进和保障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面对共享汽车行业发展的诸多困境和风险,我们有必要运用法律的思维,提出有价值的法律对策。

1 共享汽车行业的内涵与特点

共享汽车是共享经济的一部分,要理解共享汽车行业的内涵,把握共享汽车行业的特点,必须首先明确把握共享经济的相关概念。共享经济是由美国学者马科斯·费尔逊和琼·斯潘思共同提出的一个重要经济学概念,这个概念的雏形是“协同消费”,原本的含义与现今的共享经济由明显区别,重要的共同点就是:二者都强调需要一个第三方平台,充当交易保障和中间人的角色,这个概念发展至今,在互联网时代逐渐演化为现在的“共享经济”。当前,学者们普遍认为,共享经济应当有如下特征:第一是共享的财物或资产其所有权和使用权并不同时在一个主体身上,往往有分离的情形;第二是共享经济必须依靠“互联网+”的形式,也就是不能离开特定的网络中介平台;第三共享经济的组织形式灵活,不拘一格。

借助以上分析,学界一般认为,共享汽车是凭借“互联网+”平台,分离那些处于闲置状态中的汽车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通过某一时段使用权的转让来获得收益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典型的共享汽车经济就是目前滴滴快车、uber、神州专车等平台的经营行为。共享汽车行业有两个典型的特点,第一是交易风险可控的属性,共享汽车行业有成熟的信用评价体系,乘客和共享汽车司机彼此可以看到对方的信用情况,还可以借助第三方的芝麻信用、小白信用等互联网信用评价机制,降低交易双方的信任成本。这样一来,如果某一司机服务不好,或信用较低,乘客可以选择其他的司机;第二是交易方便的属性,“互联网+”网络平台运营模式已经渐趋成熟,响应速度迅速,恶劣天气或者偏远地区都可以依靠此平台快速找到共享汽车。

2 共享汽车行业的优势

较之于传统的经济模式,共享经济的优势明显,发展势头迅猛,据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的相关统计和研究表明,我国共享经济增速将一直保持在年均40%左右。共享汽车的重要形式之一是网约车,目前较大的网约车有Uber、滴滴、神州等,这些网约车平台的运营首先是便利了人民群众的日常出行,传统的出租车行业经常发生和外地乘客要高价、不打表、故意绕路的情况,也时常发生拒绝短途乘客、偏远目的地乘客等拒载情形。共享汽车行业有统一的计费平台、调度平台,有成熟的奖惩机制,司机一般不会拒载,也不会故意绕路。司乘之间如果发生争议,按照平台的规则和监控录音、视频证据,非常容易判定责任,这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日常出行。其次是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灵活就业机会。由于共享汽车行业一般都是以司机自身所有的汽车作为营运工具,只要有一辆汽车、有驾驶证,就可以加入共享汽车行业,这就为很多实业人员提供了一个门槛较低的就业机会。一个社会的就业率关系到当地社会稳定和发展,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3 共享汽车行业的风险

首先是共享汽车行业对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冲击给当地带来不稳定社会因素。新闻报道中已经多次出现以网约车为代表的共享汽车与传统的营运出租车之间爆发了激烈的矛盾,享汽车行业发展迅猛,吞噬了传统出租车行业的蛋糕,还引发了多地出租车司机的罢工事件,他们与共享汽车司机之间纠纷频繁,给当地社会治安带来了隐患。围绕共享汽车行业产生的法律纠纷也频频出现,比如2015年4月,济南中院受理了有关网约车合法性的相关案件,被媒体称为“共享汽车第一案”,2016年上海浦东人民法院受理了典型的共享汽车保险理赔纠纷案,引起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其次是共享汽车行业门槛较低,行业内有可能发生违法犯罪的情形,例如2019年度人民法院十大刑事案件之一“滴滴顺风车司机杀人案”,除此之外,共享汽车行业司机和乘客发生矛盾引发的一般治安案件也并不少见。再次,共享汽车行业存在着泄露用户隐私的风险。共享汽车平台已经掌握了乘客和司机的详细个人信息,在预约出行过程中,还要掌握司乘的地理位置信息,这些信息如果保管不当,可能引发次生的违法和犯罪。最后是共享汽车行业由于竞争激烈,部分司机不遵守交通法规,出现违章驾驶、疲劳驾驶的情况,为降低运营成本,采用不符合安全标准的汽车,这些都给群众出行和交通安全带来了隐患,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认真对待。

4 共享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法律对策

首先,在立法方面应当不断完善共享汽车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共享汽车行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有积极意义,但是也可能带来一定的不安定因素与法律风险。作为一种新兴的行业,为了防止负面效应扩大,保障共享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第一要务就是必须针对行业内频繁发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法律。除了制定和完善有关整个共享汽车行业的行政法规,由于共享汽车行业在每个地方的实际发展情况、监管重点不一样,地方立法机关应当在充分调研当地共享汽车行业的基础上,会同共享汽车监管单位、交警部门、共享汽车行业代表、乘客代表进行广泛商谈和意见吸收,最后能形成科学可行的立法草案,最终有利于促进当地共享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其次,在执法方面,交警部门以及其他监管部门应当做好进入门槛的行政审批工作,既要方便坚持便民原则,简化审批手续,又要对相关从业人员严格把关,避免有潜在违法犯罪危险的人员进入到共享汽车行业。另外,还要坚持对共享汽车行业实行严格执法,杜绝人情因素,避免懒政和越权,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对行业施行监管,最大限度地维护司乘双方的利益。

最后,在守法方面,必须发挥并完善共享汽车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也必须促使共享汽车网络平台积极履行自身义务。在新时期的社会治理过程中,强调自治和法治相结合,因此,要调动行业协会的积极性,以行业章程规范行业内从业人员的行为,达到自治的目的。另外,共享汽车网络平台对乘客隐私和人身安全保护以及司机身份审核都有相应的义务,政府必须促使他们主动履行这种义务,因為,这是他们主动守法的重要表现。

总言之,如果能在上述立法、执法和守法层面,共同规范共享汽车行业,就可有效避免行业所面临的诸多乱象和法律风险,就能保证共享汽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程絮森,朱润格,傅诗轩.中国情境下互联网约租车发展模式探究[J].中国软科学,2015,(10).

[2]侯登华.共享经济下网络平台的法律地位——以网约车为研究对象[J].政法论坛,2017,(1).

[3]王小芳,赵宇浩.中国网约车规制政策述评[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

[4]唐千皓.中国租赁型共享汽车立法问题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

[5]唐清利.“专车类”共享经济的规制路径[J].中国法学,2015(05).

猜你喜欢
共享汽车法律对策共享经济
网剧“禁播”事件的法学思考
农村剩男现象法经济学思考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分析
共享经济的冷思考
“共享经济”在中国变味儿了吗
中国网约车的规制范式研究
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障的现状及其法律对策
沙发客的共享经济特征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