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经济模型物流网络的效率及成本把控分析

2021-03-04 01:12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31期
关键词:运输物流成本

全 权

(上海欧冶材料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分公司,广东 广州 510663)

物流业这项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能够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物流高质量发展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增强物流降本增效成果、提升物流企业活力及效益水平已经成为当前阶段业界重点关注的话题[1]。而在交通运输研究领域中经济学理论模型得到了广泛应用,网络经济模型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与交通运输调整优化以及交通运输网路构建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结合运用成效,同时对于科学评估交通经济性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从实际情况不难看出,网络经济模型与物流运输企业成本控制的结合应用研究相对较少,而物流企业降本增效从实质上看就是对企业本身的经济性运营做出相应把控,因此基于网络经济模型方法对物流网络的效率及成本把控进行分析具有可行性。

一、物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及物流成本控制现状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快解决物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是推进物流业发展方式转变、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不仅是实现物流业自身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2];也是降低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水平,增强实体经济活力的必然选择;更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提升社会经济运行效率的迫切需要;还是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3]。

随着电商行业的飞速发展,我国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也在逐渐拓展,然而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在物流企业经营发展中会表露出一定的问题。物流运输的重要价值和功能在于货物运输的安全性与时效性,为物流客户提供优质服务[4]。虽然现阶段大多数物流企业均意识到信息化管理建设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经营管理中并未充分结合本身情况将信息化建设落到实处,信息化管理手段的重要作用便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与此同时,部分物流企业并未充分认识到控制供应链成本的重要性,在成本控制工作中对于物流运输过程中的关注程度相对不足。在物流运输中考虑供应链物流一体化对于增强成本控制效果有着重要意义,由此可见,现阶段物流运输的成本控制工作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二、基于网络经济模型物流网络优化模型的构建

对于物流运输业务来说,由于受到运输线路、实际运输货物差异性的影响,使得运输业务中的成本构成也表现出差异性特征[5]。本次模型的构建考虑泛化网络,从物流运输均衡量以及运输时间等两个方面针对物流网络的经济性做出优化,以期能够从微观上为物流运输网络的合理调整及优化提供借鉴与参考,进而实现更好的降本增效效果。依托下列判断式构建本次的网络经济模型。

其中:Vm为起讫点OD需求;δrm为r路径流量;δrm=1为路段l在路径r上;dm(Vm)为价格与成本的逆需求函数;Vr为货物运输的路径需求。

公路运输的通畅程度对于物流运输有着重要作用,能够将物流网络中的公路运输成本予以深刻反映,所以将BPR阻抗函数选作网络经济模型中的成本函数,其关系式如下:

其中:t0为自由流行驶时间; Q为实际单位小时流量; C为道路设计最大小时通行能力;α和β为模型待定参数。

结合A物流运输企业的相关运营数据,并在满足实际标定的基础上,取α=2.62,β=4。并对物流运输企业目前的物流网络情况做出全面了解,为后续的物流网络优化提供重要支持。

三、网络经济模型的实证与应用

运输作为物流业务中的重要环节,控制物流运输过程中费用与整体成本控制存在密切联系,从实际情况不难看出,物流运输方式中的铁路、水路运输的路网较为固定,而公路运输线网则表现出多样性特征[6],物流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多样化选择,并以公路运输网络的优化来实现成本控制效果。在网络经济模型的支持下对物流运输网络做出合理调整及优化,为网络中运输量的均衡性提供良好支持。

从A物流企业当前阶段的实际经营情况来看,线网中有7个运输目的地,有5个物流基地提供货物存储、配送业务,基于网络经济模型就物流网络均衡性做出优化,表1为首次迭代结果。

表1 首次迭代运量结果

由此可以看出,物流网络中原运输量的均衡性并不理想,物流运输成本也并未得到良好把控。基于网络平衡分析活动,物流网络均衡性有所改变,在这种支持下网络经济性也得到一定满足,然而受到首次迭代所得均衡运输量与原运输量较大差距的影响,使其无法充分满足A企业物流网络的具体需求,因此要对其做出进一步处理。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少数目的地公路路网的发达性相对较差,其经济发展基础不足,使得网络节点、网络路径不足,进而导致联通度较低[7],据此,可以在现阶段的物流网络中设置中转站,本次增设5个二级中转站。表2为对新物流网络做出第2次优化迭代的均衡结果。

表2 第2次迭代运量结果

与首次迭代相比而言,完成公路运输网络优化后运输量的均衡性有显著提升,据此可初步判定物流网络的经济性得到有效增强。然而,在物流运输效率及成本把控上也需要对时间价值予以充分考虑,因此就第2次均衡运输量下的运输时间做出计算(表3)。

表3 第2次迭代运量、时间结果

在完成物流网络优化后,路线运输时间得到普遍降低,可见物流运输的时间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从上述分析中不难看出,A物流企业无论是在运输量还是运输时间上,均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也能够看出A物流企业目前的物流运输网络分布缺乏足够合理性。要想增强物流运输网络的经济性,实现良好的降本增效效果,就需要从物流网络方面入手,在对物流网络节点做出细致规划的基础上新增节点。

四、基于网络经济模型物流网络的效率及成本把控建议

1.合理运用现代物流技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等24个部门和单位印发《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发改经贸〔2019〕352号)为物流网络运行效率及成本把控提供了有益指导。物流企业要充分明确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对于降本增效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从运输和仓储等两个方面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第一,要持续推进集装箱运输业务发展,将厢式货车、专用车和其他物流专用设备合理应用到物流运输中,加强信息化管理系统和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应用,提高物流软件智慧化水平。将物联网技术合理应用到物流运输中,鼓励货运车辆加装智能设备,加快数字化终端设备的普及应用,促进物流信息采集朝着标准化、处理电子化、交互自动化方向发展[8]。第二,发展机械化、智能化立体仓库,加快普及“信息系统+货架、托盘、叉车”的仓库基本技术配置,推动平层仓储设施向立体化网格结构升级,持续提升物流企业仓库运营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降低仓储环节中的人力成本。

2.科学选择物流运输工具

在物流网络中,要确保运输工具选取的合理性,不同物流运输工具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同时在具体物流运输环节中所产生的费用也存在差异,因此,物流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要根据货物订单的具体情况对物流运输工具做出合理选择,避免由于运输工具选取不当造成的货物损坏、丢失等现象,以此不仅能够提高物流运输质量,同时还能够有效满足客户需求,提升物流服务质量[9]。在物流运输过程中运输工具如果出现选取不当的情况,很大程度上会对物流运输成本造成不利影响,而且一旦货物在运输过程发生质量问题,物流企业将承担相应的经济损失,进而增加物流运输成本。例如,某物流企业在处理一批水泥物流订单时,放弃距离较短的水路运输选择了运输费用较低的陆地运输,而受到运输途中路况不佳的影响,导致部分水泥出现了破裂、倾洒现象。因此,物流企业在运输工具方面的成本控制上不可单纯停留在表面,要结合货物具体情况及性质对物流运输工具做出合理选择。一般来说,在开展距离长、批量大的国际货物运输业务时,主要选取水路开展运输活动;针对体重较小且价值较高的货物,可以通过航空完成运输;超限等级在 4 级以上的货物可以通过铁路进行运输;还可以根据订单实际情况采取“联合运输”形式。

3.以“中心集散”运输提升效率,确保运输路线合理性

物流企业要重点关注物流运输网络的系统性,在开展运输活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以“中心集散”的方式实现运输效率的提升。这种运输方式主要是指将固定区域范围视作一个整体,选取此区域范围内靠近中心位置的合适地点作为集散中心[10]。不仅要通过集散中心对此区域范围内的物流订单进行配送,还要实现一个中心与下一个中心的延续和连接,并依托一体化信息系统加强各个中心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以此实现物流运输效率的提升。

物流企业还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物流运输经验,总结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工作经验,研究制定统一的多式联运服务规则,完善多式联运转运、装卸场站等物流设施标准,力争在货物交接、合同运单、信息共享、责任划分、货损理赔等方面实现突破。持续推进企业内部联运公共信息平台建设[11],让物流货源能够与公铁水空等运力资源得到更加理想的匹配,最大程度上降低车船等载运工具空驶率,以此更好地把控成本。

五、结论与启示

1.结论

本文利用网络经济相关理论和网络均衡模型对物流企业运输网络做出优化,通过结合实例的验证分析表明,物流网络整体效率以及成本得到良好把控,网络经济模式与物流网络的结合应用,对于物流企业降本增效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对案例企业现阶段物流网络的全面分析,为了实现物流网络运输量及运输时间的优化,可以通过增加节点的方式来增强网络经济性。因此,物流企业要想在物流网络运行效率以及成本把控方面取得更加理想的成效,需要在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合理运用现代物流技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科学选择物流运输工具,并以“中心扩散”道路运输提升效率,还要确保运输路线合理性。

2.启示

首先,依托物流企业相关数据信息开展模型计算时,物流企业降本潜力不单单集中于物流网络的优化,在整体运输、财务数据到片区计算成本等方面均可以基于模型实现降本,因此,为了最大限度上挖掘物流企业的降本潜力,可以对各个环节做出合理调整及优化。其次,物流企业的经营发展涉及到诸多复杂环节,也可以在人力降本上“下功夫”,从企业决策层到片区负责人,再到基层运输者,可以选取适当的理论模型与物流企业内部层级相匹配,以此在不同层面进行降本,如此一来,便能够为企业内部各层级工作人员提供积极有效的指导,明确从基层到片区,再到高层的降本方向,以此更好地从多层次推进多降本体系建设。最后,物流企业的经营表现出不间断特征,所形成的业务数据也表现出连续性特点。结合往年数据所开展计算工作,虽然能够得出结论并对现阶段工作提供指导作用,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的是,历史数据与物流企业运行之间缺乏实时性联系,所以物流企业需要建立健全降本模型方法体系,对物流企业运用发展中不断更新的数据进行全面的搜集、整理,在此基础上展开科学的计算分析活动,以此将物流企业降本变化予以实时呈现。

猜你喜欢
运输物流成本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