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执法,由管理向治理转变

2021-03-05 02:21
中国公路 2021年3期
关键词:综合执法现代化行政

责任编辑/赵晓夏 美术编辑/李仪灵

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坚持问题导向,把握重点环节,强化综合执法治理。图为交通执法人员在疫情防控前线值守。

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十四五”新发展阶段的重要任务。新阶段面临新特征,随着各级层面(省、市、县)和相关领域(文化、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农业、生态环境等)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深入推进,“十四五”时期“综合执法”将成为社会治理和相关行业治理最为显著的新特征之一。

新特征具有理论必然。由管理向治理转变,体现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落脚点是增进人民福祉。行政执法直接面对人民群众,执法队是行业治理的“先锋队”,执法工作是行业治理的“最前端”,高水平治理体系建设必然离不开高质量执法服务。

作为社会热点,综合行政执法及其改革历来备受关注。党中央国务院将其作为一项专门任务加以部署和推进,充分体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作为新生事物,综合执法亟待探索实践。行政执法是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综合行政执法”则是新形势下推进行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路径,在“十四五”期间,亟待进一步深化探索,深入实践。作为利民举措,系统推进综合执法,有利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切实解决多头执法、多层执法、执法扰民、基层执法力量不足等问题,提升执法效率和监管水平。

新特征存在现实表现。以江苏交通运输行业为例,2018年9月,江苏省通过机构改革成立了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截至2020年10月,有8个设区市完成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组建挂牌,县级层面改革也在加快推进,“一支队伍管执法”初具形态,为“十四五”推进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十四五”时期,江苏省一方面要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理顺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机制,着力彰显各层面、各领域综合执法成效,另一方面还应避免两个方向的“走偏”,即“换汤不换药”,“挂牌”沦为形式,实际工作路政、运政依然各行其政,港口、海事各管其事,基层负担不减反增,行政效率不升反降——非改革之初衷;“用药过猛”,刻意追求“大综合”,纸上谈兵,照搬教条,不顾业务壁垒,要求执法人员全知全能,反而在实际工作中导致执法不专业、不权威——非改革之目的。

新特征有待充分彰显。综合执法是新特征,也是新事物,蕴含新挑战、新机遇。综合执法的关键在“系统综合”,内涵是“依法行政、权威高效”,总体要求是“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根本导向是“执法为民、服务发展”。深刻认识、充分彰显“综合执法”这一新特征,应当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把综合执法摆在社会行业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综合执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应当充分认识到,执法不能脱离经济社会发展而独立存在,综合执法要“握指成拳”,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行政执法体制,让执法主动适应发展、参与发展,乃至引导发展;应当积极推进“互联网+监管”,深化“科技+信用”,以“数字执法”服务“数据治理”,通过执法让守法者畅行无阻,让违法者寸步难行;应当牢记改革的初心和使命,让“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综合执法领域得到充分体现,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猜你喜欢
综合执法现代化行政
行政学人
边疆治理现代化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建立以森林公安为主的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综合执法队伍的探讨
《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意见》印发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要认清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的着力点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