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录后序》写作时间及李清照生卒年时间、生母考

2021-03-07 19:31夏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干支赵明诚落款

夏原

(云河公司,广东云浮 527300)

1 《金石录后序》落款时间年无误、月无误、日无误、时辰无误

今通行的抄本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以下简称《后序》)落款如下: “绍兴二年玄黓岁壮月朔甲寅易安室题”。“玄黓岁”为壬子年,没有疑义;“壮月”为八月,没有疑义,“朔”为初一日,也没有。有疑义的是“甲寅”。我国古代标写时间的规范,皇帝年号后面的干支是年的干支,如《后序》正文写到的“建中辛巳”[1],“辛巳” 是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的干支,再如“元丰四年辛酉”,“辛酉”是宋神宗元丰四年的干支;月后面以干支结尾,则该干支不是月的干支,而是日的干支,如“四月丁卯”,“丁卯”不是月的干支,而是日的干支;日后面以干支结尾的例子极为罕见,日后面的干支到底是日的干支、还是时辰的干支?实在不好判断。有的学者将《后序》落款时间“朔”日后面的“甲寅”解读为日的干支,但这仅是凭想当然,而没有任何依据;而有的学者则将此“甲寅”解读为年的干支,则不符合年干支标记格式,正确的年干支标记只能在皇帝年号后面、不能标记在日后面,且与前面的“玄黓岁”(壬子年)相抵牾,这更是非常明显地违背历法常识。

在互联网上查寿星万年历,绍兴二年八月初一日的干支为戊子。寿星万年历制作者介绍:“其中721年到1960年的农历数据已经与陈垣的《二十史朔闰表》、张培瑜的《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方诗铭的《中国史历日和中西历日对照表》核对。若认定绍兴二年八月初一日的干支为戊子,则该日寅时的干支为甲寅。后来又查到宋朝历史文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七》记载绍兴二年八月朔日(初一日)为戊子曰:“【紹興二年】八月庚寅案是月戊子朔”[2]。以现代天文寿星万年历及宋朝史籍《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七》记载,两相比对,确认:绍兴二年八月朔日是戊子,不是甲寅,故《后序》落款时间“朔”后面的“甲寅”不可能是日的干支。夏历逢戊日,则寅时为甲寅,绍兴二年八月初一日的干支为戊子,故该日寅时为甲寅,因此,可判断此“甲寅”就是时辰的干支。《后序》落款时间为:绍兴二年、壬子年八月初一日甲寅时辰,纯用干支表示为:壬子年己酉月戊子日甲寅时辰,对应公元1132年9月11日凌晨3~5 点钟。《后序》落款标写时间完全符合夏历历法。

《后序》落款双署年,“绍兴二年”与“玄黓岁”(壬子年)互相鉴证,正文叙事止于壬子年,与落款署年同,其署年断断不可能出错;落款年、月、日、时辰4项齐全,可查对历法,完全符合历法,若更改4 项时间之一,将导致落款时间与历法相冲突。实际上,《后序》落款时间存在错误的可能性为0。李清照在《后序》中写道:“呜呼!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蘧瑗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 ”这是李清照取忧患起点年龄十八岁(虚龄,本文年龄岁若没有特别说明,均指虚龄),当前年龄五十二岁,而得出时间跨度为三十四年,可验算:18+34=52,无误,因此,李清照于绍兴二年八月初一(公元1132年9月11日)写《后序》时年龄为五十二岁是错不了的,她于三十四年前、宋哲宗绍圣五年/元符元年(公元1098年)开始人生忧患时的年龄为十八岁,也是错不了的。

《后序》:“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通过简单的算术计算,可求得李清照出嫁那一年公元1101年的年龄: 已知: 公元1132年,李清照52 岁。求:公元1101年,李清照多少岁? 解:1132-1101=31(年),52-31=21(岁)。答:公元1101年李清照21 岁(20 周岁)。

反复研读《后序》全文,李清照压根就没直接或间接说自己从出嫁之年开始经历忧患;压根就没直接或间接说自己十八岁出嫁。所谓:李清照在《后序》中自序建中辛巳年(公元1101年)十八岁出嫁,是违反汉语文基本、违反逻辑的。

李清照将50 岁表述为50+2,18 岁表述为20-2,显然比直接写出50 岁、18 岁用心深,避免了不经意而误记、误写自己年龄的可能,且提供从18 岁到52 岁跨度为34年,可验算无误。因此,李清照在《后序》中写错自己年龄的可能性为0。

从李清照本人在《后序》中的自述,可以知道:李清照不仅遍览文史经籍,而且通晓医术、历法,记忆力极强,算术心算能力良好,还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堪称中国数千年历史中难得一遇的天赋异禀的奇才。李清照其在《后序》中表述自己年龄的文字、署落款时间的文字都极为缜密,这些缜密的文字本身即完全自杜绝误写之可能。后世某些学者旁征博引,指现存的《后序》抄本所署落款时间错误,猜测或可能因后人传抄出错,而轻率地改《后序》落款时间为:“绍兴四年、玄黓岁壮月朔甲寅”或“绍兴四年甲寅、玄黓岁壮月朔”或“绍兴五年、玄黓岁壮月朔甲寅”,不一而足,推算李清照生年为公元1084年或公元1085年或别的年份。这些学者所改出来的《后序》落款时间,皆未经对照夏历历法,皆不符合夏历历法,根本上都是错误的。

2 李清照生卒年推算

【(绍兴二年玄黓岁壮月朔甲寅)=(绍兴二年岁次壬子,八月初一甲寅时辰)=(1132年9月6日3~5 点钟)】的时候,李清照“过蘧瑗知非之两岁”,就是:绍兴二年八月初一,李清照过50 岁2 岁即52 岁了。我国古代虚岁、实岁(周岁)并用,一般习惯用虚岁,先明确“蘧瑗知非之”的50 岁到底是虚岁还是实岁。《淮南子·原道训》:“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3]人到50 虚岁时,经历了49年,人到50 实岁时,经历了50年,可见:“蘧瑗知非之”的50 岁就是虚岁,即【绍兴二年玄黓岁壮月朔甲寅】对应【公元1132年9月11日凌晨3~5 点钟】时,李清照52 虚岁(51 周岁),推算李清照生于:1132-51=1081年,对应元丰四年辛酉。

目前所能见到关于李清照的最后记载为陆游《夫人孙氏墓志铭》,“夫人孙氏”是陆游世交好友、与陆游以外(表)兄弟相称的孙综之女,苏瑑之妻。

《夫人孙氏墓志铭》摘录:

“夫人幼有淑质。故赵建康明诚之配李氏,以文辞名家,欲以其学传夫人,时夫人始十余岁,谢不可,曰。才藻非女子事也。宣义奇之,乃手书古列女事数十授夫人。夫人日夜诵服不废。既笄,归今文林郎宁海军节度推官苏君瑑。

……

绍熙四年,从推官官临安,以其年七月辛巳,疾终于官舍。夫人平生奉浮图氏,能信践其言,及处生死之际,盥濯易衣,泰然不乱,世外道人有所不逮,亦贤矣。享年五十有三。”[4]

“夫人孙氏”于绍熙四年七月辛巳(公元1193年8月15日)去世,享年五十有三(52 周岁),以此计,“夫人孙氏”生于1193-52=1141年;若“夫人孙氏”寿龄按习俗计算了闰月加龄,则“夫人孙氏”实际享年51 周岁,生于1193-51=1142年。陆游写的“夫人始十余岁”,是指“夫人”十一岁(10 周岁)至既笄(15周岁)出嫁前的某岁(不确)。李清照至少活到了“夫人孙氏”十一岁那一年(1151 或1152年),至少活了70年。

当代学界基本采信学者黄墨谷对李清照的卒年极限的推定:

“朱熹《朱文忠公文集》卷七十五[家藏石刻序]云:‘……来泉南,又得东武赵氏《金石录》,大略如欧阳子书(指集古录),然铨叙益条理,考证益精博。欧阳子书一千卷,赵氏书多倍之。’后署:‘绍兴二十六年岁次丙子八月二十二日壬辰吴郡朱熹序’朱熹所见《金石录》系稿本,乃明诚手泽,清照必与身俱存,传至泉州,必在清照身后,时明诚次兄思诚家泉州。故此推论,清照卒年必在绍兴二十一年之后,绍兴二十六年之前。”[5]按赵思诚卒于绍兴十七年五月辛卯,朱熹探访见到的是赵思诚的后人。

朱熹署的时间: 绍兴二十六年岁次丙子八月二十二日壬辰,纯用干支表示为:丙子年丁酉月辛卯日壬辰,对应:公元1156年9月8日7~9 点钟。

可是,笔者细细思量,黄墨谷对李清照卒年极限的推论,却是站不住脚。且看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自述:

“遇书史百家,字不刓缺,本不讹谬者,輙市之,储做副本。”

可见,李清照对于收藏重要书籍,极为注重储备副本,那么,对于赵明诚倾尽心血撰写的巨著《金石录》手稿,赵、李夫妇怎么可能不抄录副本?赵明诚撰《金石录》,应当如此:赵明诚一边写,李清照一边抄,赵明诚写完成手稿,李清照亦随之抄完成手稿。手稿不止赵明诚手上1 本(手写原本),李清照手上亦应该有1 本(手抄副本),李清照随时都可以翻阅自己手上的《金石录》手抄稿而不必向赵明诚要。赵明诚殁后,原赵明诚所持《金石录》手稿原亦归李清照之手。当时兵荒马乱、局势风雨飘摇,以李清照心思之缜密,为防万一身、书俱没,一旦情况允许,她将一份《金石录》手稿送交明诚次兄思诚保存,也就顺理成章。思诚当时已经安家泉州,远离战火。而李清照随身保存一份《金石录》手稿,随时审校修订。《金石录》经李清照多年校订,校订就可能重抄,因此,《金石录》手稿实际可能不止2 本,当然了,校订后的手稿与校订前的手稿会有不同。

综上所述,朱熹看到的赵思诚后人家藏明诚《金石录》 手稿,极大可能是李清照在世时交予赵思诚(或其后人)的,而不是李清照身故后遗留给赵思诚(或其后人)的。朱熹在公元1156年9月8日到赵思诚后人家中看见《金石录》手稿,与李清照卒年无关,不能以此推断李清照卒于公元1156年9月8日之前。

总结: 李清照生年: 元丰四年辛酉,对应公元1081年。

李清照出嫁时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对应公元1101年。李清照出嫁时的年龄:二十一岁(20 周岁)。某些学者所谓“李清照自序十八岁(17 周岁)出嫁”,纯属无中生有,以此为依据推算李清照生年更是错误。

李清照写完《金石录后序》时间,年:绍兴二年玄黓岁(壬子年),月:壮月(八月)、日:朔(初一日)、时辰:甲寅(寅时),对应公元1132年9月11日凌晨3~5 点钟。李清照写完《金石录后序》时的年龄:五十二岁(51 周岁)。

李清照卒年:不早于1151年,具体卒年不详。学界关于李清照必定于1156年9月8日之前去世之说的理由不成立。

3 《后序》为李清照所写,无可置疑

从宋代至2014年之前,没有人怀疑过《后序》为伪作。2014年,学者陈伟文在期刊《文学遗产》上发表论文《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质疑》,称:“《后序》并非出自李清照之手,而是后人的伪托之作。李清照并未写过《后序》,洪迈《容斋四笔》首先伪称获见李清照《后序》手稿,并杜撰了《后序》的描述。后来《瑞桂堂暇录》作者又据洪迈的描述伪撰《后序》的全文。”[6]陈伟文最主要的依据是“《后序》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叙述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收藏品散佚的过程,其中所记最重要的两次散佚事件”与“南宋岳珂《宝真斋法书赞》卷九蔡襄书《赵氏神妙帖》有赵明诚跋云”严重不符。2016年,学者钱建状在期刊《文学遗产》上发表论文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释疑》,反驳陈伟文,力辩《后序》为李清照所写;2018年,学者姜荣刚在期刊《学术论坛》发表论文《〈蔡忠惠赵氏神妙帖〉缺名跋非赵明诚所作考——兼论李清照南渡初期的行踪及〈金石录后序〉的真伪问题》,姜荣刚令人信服地考证出“〈蔡忠惠赵氏神妙帖〉缺名跋非赵明诚所作”[7],缺名跋中写的“老妻”非李清照,而是另有其人,逐一反驳陈伟文所列疑点,指出:“《后序》文字记述虽有微误,可信度仍是很高的,以往对《后序》记述内容的质疑多是人为或者外在因素干扰的结果,并不能动摇李清照曾经撰写过《后序》这一历史事实”。平心而论,钱建状之反驳虽有其理由,但未解决主要疑问,姜荣刚则无可辩驳地搬倒了陈伟文的核心论据,其论证实在让所有读者信服。

文史界有所谓“诗、史互证”之说,笔者认为:其实,词、史亦可互证。笔者在李清照词作《临江仙》中发现证明李清照写《金石录后序》的极有价值的佐证:

“臨江仙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常扃。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樹,人客建安城。

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雕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8]

上面李清照写的《臨江仙》,上阙末句,《詞學叢書》本《樂府雅詞》作“人客建安城”,《四部叢刊》本《樂府雅詞》作“人客遠安城”,《花草粹編》作“人老建安城”,《歷代詩餘》作“人客建康城”,近代词学家王鹏运辑录的《漱玉詞》、定为“人老建康城”,其后至今多从王鹏运所订。按:宋代有远安县,今仍存远安县,在今湖北省境内长江以北地区,宋代属荆蛮之地。李清照南渡之后,主要流寓于当时称为“江东”的长江中下游南片及附近区域,不可能到湖北渡江北上,深入到宋军防守薄弱的荆蛮之地去客居,故“人客远安城”必误。建康古称秣陵,建康即秣陵,故“春歸秣陵樹,人客(老)建康城。”犯合掌大病,不成对仗。李氏以文辞名家,殊难相信其会写出此不成对之联句;此词首二句“庭院深深深幾許? 雲窗霧閣常扃。”扃:关门,再联系整首词的末二句:“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试灯是在元宵节前张灯预赏、挑选自己满意的灯备元宵节用,可见词人从冬天到写这首词的初春、有雪的日子,常紧锁庭门,将自己幽闭于深院之中的高阁上,与“傾見易安族人言,明誠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頂笠披蓑,循城遠覽以尋詩”[9],故“人客(老)建康城。”亦误。宋人笔下的“建安城”为宋之建州治所,在宋之建安县境内,今之建瓯市境内。另,宋人笔下的“建安”多指建州,范围大于“建安城”,建州古称建安郡。南宋诗人陆游多次在诗中写到“建安城”、“建安”。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地理实际来看,李清照完全有可能曾客居建安城。此词末二句大多数版本作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少数版本作“燈花空結蕊,離別共傷情。”然此词压根不涉及在世亲友离别,故“燈花空結蕊,離別共傷情。”不知所谓,当为好事者所改。此词早期版本不见有作者自序,后来出现自序:“歐陽公作《蝶戀花》,有‘深深深幾許’之句,予酷愛之。用其語作‘庭院深深’數闋,其聲即舊《臨江仙》也。”自序当李清照因闲情雅兴起而填此词。考李清照南渡居建康后,已经完全失去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生活土壤,且《蝶戀花·深深深幾許》实为五代重要词人、南唐宰相冯延巳所作,非欧阳修所作,李清照曾专门研究过词的发展脉络,熟知前代词人冯延巳作品及其对词发展产生的作用,李清照在其 《词论》中引述过2 句前人词句,其中1 句就是相冯延写的“吹皺壹池春水”。故这首词后来出现的自序,当为好事者假造。从李清照自己在这首词所写可知,这首词是李清照客居建安城时所写。其亡夫赵明诚卒、葬在建康(古称秣陵),词中“秣陵樹”实指赵明诚墓地上的树。其实是李清照哀悼亡夫而写下这首词来。反观之,只有是李清照客居建安城时哀悼亡夫而写下这首词来,这首词的文辞才通。“春歸秣陵樹,人客建安城。”堪称绝世工对,根本无合掌之病;因为哀悼亡夫而有“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之表现也就顺理成章,绝非为填词而搬弄章句、无病呻吟。此对仗将通俗之口语浑成妙对,不可将“無意思”与“沒心情”当成同样的概念而斥之为合掌,“無意思[sì]”是:试灯,无评赏灯的观点、挑选灯的主意;“沒心情”是:踏雪,却没有好心情、提不起兴致。李清照用口语写成的这个对仗,用语非常精当、贴切。

《金石录后序》为李清照所写,无可置疑。《金石录后序》是研究李清照生平最可靠的原始文献。

4 考证了李清照的生年,李清照生母之谜迎刃而解

李清臣撰《王文恭公珪神道碑》:“元豐八年四月丞相王公珪感疾詔國醫診視遣尚宫數就問賜以御膳珍藥五月已酉薨於位: ……女長適鄆州教授李格非早卒次適前權太常博士閭丘籲次許嫁前進士鄭居中並封蓬萊縣君次尚幼”[10],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丞相王珪去世,其长女嫁鄆州教授李格非,早卒。

《王拱辰夫人薛氏墓志铭》:“孙女三人,长适左奉议郎校对秘书省黄本书,籍李格非二人在室”。《宋史·李格非传》记载:“入补太学录再转博士,以文章受知于苏轼”。苏轼于元祐六年(1091年)二月以翰林学士从杭州承旨诏归,五月下旬抵京,八月出知颍州。李格非“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当在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六至八月间,其时李格非为“太学博士”,尚未当上“左奉议郎校对秘书省黄本书籍”,故李格非娶王拱辰孙女时间在元祐六年八月之后,绍圣元年 (公元1094年) 迁广信军通判之前,即公元1091——1094年间。《宋中散大夫致仕贺公墓铭并序》(《贺仅墓志铭》):“左奉议郎、校对秘书省黄本书籍李格非撰”[11],此为李格非自署,该墓志铭写明:“将以元祐八年十月二十六日葬公于齐州历城县之西南奉高乡黄台里”[12],元祐八年十月二十六日即公元1093年11月17日,这证实李格非在此日期前撰写该墓志铭的确实任“左奉议郎、校对秘书省黄本书籍”职位。

李清照生于1081年,其生母应为1085年就已经被记载 “早卒” 的王珪的长女。李格非于公元1091——1094年间续娶王拱辰长孙女时,其先妻所生之长女李清照已经十余岁了。

猜你喜欢
干支赵明诚落款
落款
干支梅
古代的“干支纪年法”
墨韵书香
小两口的幸福生活
婚姻的真相
中国风
Egan, Ronald. The Burden of Female Talent: The Poet Li Qingzhao and Her History in China
北大漢簡《節》篇“冬夏至干支速算表”解讀
李清照,错付了情爱与旧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