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产业扶贫取得决定性进展
——专访甘肃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旺泽

2021-03-08 08:04吴晓燕
甘肃农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特色产业甘肃农产品

吴晓燕,鲁 明

过去三年来,甘肃下大气力推动产业扶贫取得重要成效,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为乡村振兴探索了路子,奠定了基础。为深入了解甘肃的产业扶贫成就和经验,2020年11月16日,记者专访了甘肃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旺泽。

记者:我们知道,产业扶贫是甘肃脱贫攻坚措施中的一张王牌,经过三年的苦干实干,甘肃产业扶贫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请您介绍一下甘肃产业扶贫取得的主要成效有哪些?

李旺泽:2018年以来,甘肃坚持产业到户精准扶持和区域产业体系构建有机结合,投入到户扶持资金155.6亿元,支持贫困群众发展“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大力培育引进龙头企业,推进合作社规范提升,拉开架势构建扶贫产业体系,贫困户种养规模迅速扩大,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全省特色产业呈现出了区域分工明显、基地集中连片、产业链条逐步完善、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2019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28.9元,较2017年增长19.2%;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91.8元,较2017年增长23.3%。2018-2019年,全省依靠发展特色产业和“产业+劳务”脱贫的人口达131.45万人,占到脱贫总人口的76.8%。2020年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77元,同比增长6.7%。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贫困群众对党中央及省委省政府的到户产业扶持政策交口称赞,满意度明显提高,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农业农村整体上呈现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市场旺、收入增、百姓喜的良好局面。

我省产业扶贫在短短三年多时间里能够取得决定性进展,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指引,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精准部署,得益于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苦干实干,得益于省脱贫攻坚产业开发专责组成员单位通力协作,建立了目标一致、步调统一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

省农业农村厅认真履行专责组组长单位职责,把产业扶贫作为厅系统头等大事、摆在压倒性位置来抓,先后召开厅党组(扩大)会议和产业扶贫专题会议50多次,传达学习中央和省上有关脱贫攻坚文件及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安排部署产业扶贫重点工作,成立了由厅主要领导任组长、副厅级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处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厅级领导包抓产业包抓督导市州、县处级干部包抓督导贫困县工作责任制,从全厅系统抽调290多名行政和技术骨干,组建了65个由厅机关各处室、厅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队长的产业扶贫包抓督导工作队,实现了对75个贫困县(市、区)产业扶贫督导工作全覆盖,形成了“厅级领导带头抓、业务处室指导抓、督导工作队具体抓”的产业扶贫工作责任机制,通过进村入户、进企入社、进棚入园,问询基层民意,分析研判农情,对症靶向治疗,对75个贫困县开展了15轮督导,累计走访贫困乡镇6526个(次)、贫困村1.13万个(次)、贫困户4.42万户(次)、合作社6750个(次)、龙头企业3825家(次),确保产业扶贫政策精准落实。

记者:在产业扶贫中,甘肃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了积极成效,在组织农户生产和进市场中发挥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李旺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视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注重解决小农户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把他们引入现代农业发展大格局。”

甘肃省贫困地区山大沟深、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贫困群众的信息相对闭塞、市场意识不强,弱、小、散特征非常明显,无法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这是我们构建产业扶贫体系中的一个痛点和难点。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企业和市场,是把千变万化大市场和千家万户小农户有效对接起来的最佳组织形式,是构建产业体系、打造全产业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农户抵御风险能力的关键抓手,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的不二选择。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和考虑,省委省政府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全省实施合作社能力提升工程,特别是在深入开展摸底调查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有效组织社员,尽管“三会制度”和财务制度还在建立中,但在产前产中产后提供了服务,为农户增收发挥了较好组织作用的合作社界定为“运营较规范”的合作社,按照“运营规范、运营较规范、运营一般、未运营和注销吊销”五种类型,进行分类规范提升。实践证明,这个“运营较规范”合作社的标准,非常符合我省农业现阶段的发展实际,在推动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目前,全省贫困村3.31万个合作社,运营规范和较规范的达到75%以上,探索出了带贫益贫的“蓝天模式”“中盛、中天模式”“德青源模式”,通过订单收购、入股分红、生产托管、土地入股等方式,把200多万农户嵌入了产业扶贫大链条,带动人均增收4000元,比2017年增长了40%以上,极大改变了过去农户单打独斗的“小农经济”,让农业生产从“传统”开始走向“现代”。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有产业基地、有农业机械、有良种供给、有销售订单、有加工和贮藏场所等“五要素”的标准持续推进合作社规范提升。我相信,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认准的事情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地抓,合作社这个主体一定会越来越强大,为甘肃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支撑。

记者: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全省一产增加值增幅均居全国第一,“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实现了快速增长,请问甘肃是如何解决产业快速发展、农产品集中上市带来的销售难题?

李旺泽:农产品能不能卖上好价钱直接影响贫困户稳定增收和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为此,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我们把解决好农产品销售问题作为产业扶贫的重中之重来抓,着力完善产销对接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一,在全国率先组建起了省农业产业扶贫产销协会及马铃薯等9个特色产业产销分会,连续三年举办龙头企业负责人和营销家培训班,提高运作市场的能力和水平,着力培育一支活跃在产地和终端市场的营销家队伍。

第二,连续三年举办了甘肃特色农产品贸易洽谈会和中国马铃薯贸易洽谈会,农业农村部在我省临夏州召开“三区三州”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会,扶持建设安定区马铃薯、定远高原夏菜2个国家级专业批发市场和一批特色农产品产地专业市场,构建起了连接产地与终端大市场的销售网络体系。

做好“十四五”农业发展规划、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三年倍增计划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的编制工作,推动“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由扶贫产业向乡村产业振兴转变。

第三,着力完善贫困地区冷链物流体系,新增储藏能力近100万吨,提高了甘肃特色农产品直供省外大市场的能力和水平,使广大农户可以根据市场行情灵活选择上市时间,实现错峰销售,有效缓解了收获季节农产品滞销压价现象。

第四,实施“甘味”农产品品牌营销战略,发布了“甘味”品牌目录。建起了“省级‘甘味’公用品牌+市县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商标品牌”的品牌营销体系,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甘味”农产品展示展销、洽谈签约、成果发布等活动,与新华社签署“民族品牌工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等,对“甘味”农产品品牌进行了大力度、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推介,提升甘肃农产品的美誉度和知名度,让“皇帝的女儿真正穿上皇帝女儿的嫁妆”,不仅让农户卖得掉,还要力争卖个好价钱。通过全省上下政府市场两手并用开拓运作市场,目前全省主要特色农产品价格坚挺,持续呈现了产销两旺的喜人形势。2020年,花牛苹果产地出售价格每斤达到2.5-3元,较去年每斤增加了1元,马铃薯市场平均价格每斤0.55元以上,为农民增产增收起到了关键作用。

记者:甘肃即将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明年将全面转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农业农村部门推进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有效衔接的具体举措?

李旺泽:2020年9月23日,省委省政府在庆阳召开了全省扶贫产业体系建设现场会,林铎书记作出了批示,唐仁健省长作了讲话,要求我们持续构建扶贫产业体系,不断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并按照“产业要集群、龙头要集中、技术要集成、要素要集聚、保障要集合”的要求,认真谋划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举措办法。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持续抓好产业扶贫收官工作的同时,做好“十四五”农业发展规划、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三年倍增计划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的编制工作,推动“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由扶贫产业向乡村产业振兴转变,建成一批产业大县、加工强县和产业强镇,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形成“一乡一品”“一县一业”“一县多园”“连乡成片”“跨县成带”“集群成链”的现代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建立良种繁育、技术支撑、标准化规模化种养、仓储加工保鲜冷链物流、产销对接、品牌营销、金融保险支持的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循环链,建成相对完备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产业发展体系,实现优势特色产业效益倍增;打造以产业园区为主的要素集聚高地,力争用5年时间创建涵盖牛羊菜果薯药、现代种业以及地方性特色产业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00个以上,打造10个以上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每个县区都有产业园带动。把苹果、生猪、肉牛、肉羊、马铃薯产业打造成500亿级的产业集群,把蔬菜、中药材产业打造成1000亿级的产业集群,推动甘肃实现由特色农业大省向特色农业强省转变。

猜你喜欢
特色产业甘肃农产品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海归“新农人”投身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甘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