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
——基于甘肃省300个农户的调查

2021-03-08 08:04张美静魏小龙张玉林宋婉婷邸彩红
甘肃农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农户战略农民

张美静,魏小龙,张玉林,宋婉婷,邸彩红

甘肃农业大学 财经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报告显示出,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是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根本性问题,脱贫攻坚的重点就在于将“三农”问题解决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序实施可以为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实现全面小康开辟新的路径。对于甘肃省的广大农民来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能够为农民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的种养殖方法,是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有力支撑,能够改善乡村居住环境,塑造乡村文明乡风,提高村民整体素质。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项目团队针对“农民对这一战略有什么认知?农民们是抱着怎样的态度来理解这项国家措施?这个战略对农民产生了什么影响?又为农村带来了那些变化呢?”等问题,在2019年7月份组织了调研活动。在调研方案中以中央提出的五大乡村振兴战略主题为中心设计问卷,样本的来源分别为甘肃省的4个市,每个市各选1个县(区),每个县各选出1个乡,每个乡各选出1个村,每个村分别抽取75个农户(富裕户、中等户、贫困户随机抽选),获得有效问卷300份。此次调研选用入户发放调查问卷和访谈、现场观察等方法。本文主要分析本次农户调研问卷的结果。

一、产业兴旺方面农民的认知

围绕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产业发展方面,对于收集到的样本数据进行了以下与产业发展关联的相关因素的分析:

(一)工资性收入作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营业性收入作为农民的第二收入

根据调查,样本农民2019年人均年收入为2万~3万元的有90户,占比最大;而年收入在4万元以上的户数有30户,占比最小,据分析所得调查地区的年人均收入大致在2万元左右。其中,一共有120户农户以打工为主要收入来源,占40%,而以农业生产为收入来源的占32%,选择经商及其他的农民人数占比分别为21%及7%。并且根据样本数据可得,以打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年人均收入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农户明显更高。由此可见,近年来甘肃地区的农民更倾向于以外出打工来提高收入,除农业生产外,经商等收入方式的比例也并不能小觑,这反映了农民现如今收入渠道的多样化。

(二)网络是农民了解新型农业技术的主要渠道

使用先进技术是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体现指标,根据调查可以发现,利用网络获得新闻的农户占比为41%,相对于电视、报纸和广播通知来说占比最大。近年来,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电子产品的迅速普及,网络成为了农民社交的新潮流及非常便捷有效的新工具,通过网络的及时性以及广泛性传播,农民可以足不出户就能获知新型农业技术以及相关信息,农民可以了解现代农业的信息,促进农业发展,这对农民有很大程度的帮助。

(三)农业资金及技术是主要问题

1.关于在产业发展投资中的分析。农户心有余而力不足。当问到农户是否有意愿增加生产投资时,有一半农户表示自己有增加生产投资的欲望,例如选择新的品种、扩大农业生产规模以及更换农机设备等,只是这一系列想法难以变成现实,因为生产资金不足。在调查和分析中发现生产资金不足的原因主要是还不起本息。虽然农村信用社在很多村镇均建有代办点,但是农业生产的信贷时间较长,而且利息成本较高,致使部分农户处于犹豫或者没有贷款的想法。很明显,农村金融机构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金融支持作用有限,显示出农村现行金融体制存在很多缺陷。

2.关于在产业发展的基础资金方面的分析。农户在农业生产方面面临的另一个困难就是缺技术。根据调查,缺资金、缺技术以及面临自然灾害三种因素在农民看来排在生产困难的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由此可见,资金与技术在农民眼中是阻碍种养殖业顺利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而缺乏技术的原因中有一点是受到的技术培训较少,相关部门的技术指导也相对较少,并且也提到没有生产能人带动大家一起致富。

表1 当地农村农业生产最主要的问题

(四)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严重,文化程度较低

在全部受访者中,30至50岁的劳动力占到70.67%,50至60岁的劳动力占到13.33%,而20至30岁的劳动力只有16%,存在相当严重的老龄化现象。在这之中,劳动力的文化程度中小学文化占72%,劳动力是初中文化占15%,而高中至大学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到13%,由此可见在甘肃省大部分的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大多为40到50岁的中老年人,且文化水平偏低。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低,造成其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较弱,不善于应对市场变化。

表2 农业劳动力文化程度

据此发现,农村产业发展处于薄弱状态,农民由于文化程度和了解渠道的局限,对于发展农村产业的认识不足,没有相应的知识基础,所以农村产业发展缓慢。

二、生态宜居方面农民的认知

在调查的300户样本数据中,有37%的农户认为自己所居住的农村环境最需要改善的是改厕方面,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农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不仅有许多人将农村房屋进行修缮翻新,呼吁农村改厕的声音也越来越高,农户们也希望将自家又臭又脏的旱厕进行改进。

图1 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的方面

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应在建设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方面增加投入,帮助群众提高业余文化生活水平,同时强化文化宣传、文化教育工作的落实。从调查结果来看,群众希望政府能够开展关于农作物种植以及家畜养殖方面的科技知识培训活动,帮助农民提高在种植和养殖方面应用现代科技技术的能力。宣传惠农政策,让农民获得切实的利益。而且农民群众希望政府部门、村集体能够协助或者直接参与自己组织的、独具地方特色的、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三、乡风文明方面农民的认知

(一)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其中以网络为主要途径

目前,随着我国信息科技的发展以及对农村网络建设的大力支持,如今基本农户家家有网、村村通网,根据调查数据显示,300户农民有122户是通过网络来了解学习乡村振兴战略,这也证明了我国现如今的政策措施能够更快更好的被农民们第一时间了解学习,政策思想的传播会更广更深。

图2 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渠道

农民不仅可以从网络上获取各种最新消息以及农业新动态,还可以利用现在互联网的热潮开展农户电商销售当地土特产,据统计,调查的300户农民都知道并且了解电商,但由于没有相关知识的培训与指导,许多农户无法开展电商的销售,可见电商在甘肃省某些区域还处空白区域,未来还有很大的市场等待着开发利用。

(二)农村社会风气的改善

根据调查研究表明,有105户农民希望所在农村的乡风文明建设还需在丰富文化生活方面进行加强,而人们第二个不满的方面则是环境整治以及村容村貌,这一点占比为28%。

图3 乡风文明建设改进方面

四、治理有效方面农民的认知

通过调查发现,乡村中以板报粘贴报告单为主要形式公开村务,形式相对单一,不具备多样性,超过一半的村民认为可以选举代表,有效监督村里所开展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根据调查数据,有156户村民对乡村基层组织干部们的管理满意,其中不满意的占比仅为20%,但有许多农户提出必须加强民意反映渠道,对于反映意见方面,虽然一些村委都设置了意见箱,然而作用并不显著;有些农户认为一些政府的政策村两委宣传力度不够不到位,不能起到宣传到户的积极性作用;并且有农户认为所在村的干部有形式主义的作风,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不能真正为村民办实事;除此之外,一部分村民认为村干部不能为村民办实事,村里的各种事项不透明,无法及时了解到村委会的做事力度。

五、生活富裕方面农民的认知

农民能不能过上宽裕的、富有的生活主要是由收入多少决定的。虽然农民收入在近几年持续增加,但增长幅度依旧比城镇居民低,城乡收入差距仍在扩大。在将农业税取消以后,上涨的农资价格造成生产性支出越来越大,所以,这一部分的支出抵消了对农业的政策性补贴。

表3 家庭收入主要用途

根据调查显示,农户家庭收入中35%用于子女教育性支出,是所有支出选项中占比最高的,而接下来排列第二的就是家庭生活支出,占据32%的比例。针对现阶段的家庭生活状况,有六成以上的农户表示满意、比较满意,特别是年龄大于55岁的农民认为和以前的日子比当下的生活条件改善很大,对今天的生活比较满意。同时,表示对生活不满意的农户有17.8%,这部分人主要是年轻人。另外,一些农户因为在教育和医疗方面的支出压力较大,对生活的满意度相对较低。

根据样本研究报告得知,绝大多数的农民希望政府将扶持资金重点放在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方面当中,这一部分占比为26%,而希望重点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农民占比为17%,这两方面是占比最高的扶持点。说明农户希望有更便宜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以及教育补助。

六、小结及建议

通过此次深入乡村进行调查研究,可以得知乡村振兴战略在所抽取的样本村中宣传力度并不够,有40%左右的农民对这一战略的认知仅处在了解层面,这对战略的实施及推行改革有着很大的阻碍。

同时发现:在产业兴旺上,广大农民群众希望得到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能够获取信息,农业保险、农产品销售渠道等都能有所改善;对于生活富裕而言,农户最担心的问题主要在社会保障以及教育支出等方面;针对乡风文明建设,问题主要在于建设文化基础设施不力,农民综合素质不高;生态宜居上的问题依旧需要改善、解决,缺少公共卫生供给主体,缺少街道住宅设施规划;对于治理有效性,农民群众有较高的满意度,但形式主义和监督不力等弊端依旧难以避免。

根据以上分析,站在农民的角度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以下思考:

第一,加快推进及构建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系和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速度,使现代农业体系越来越完善。农业生产从以往的增产导向型向提质导向型转变,开展土地整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具备经济基础和政策基础。

第二,将开发人力资本摆在第一位。逐步建立乡村人才与资金、土地、产业汇聚之间的良性循环。因为乡村振兴需要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来实现,现代农业呼唤着乡村人才来振兴。

第三,想办法推动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公共文化建设、教育建设。在乡村振兴中实现乡风文明、家风良好、民风淳朴,将乡村浓郁的文化特色体现出来,在留住传统和文化的同时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与时俱进,建设品位特征饱满、气息生动的新型农村,做到与时俱进。

第四,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加大综合治理农村环境的力度,将良好生态文明变成支撑乡村振兴的新节点,进一步落实生态发展的理念和绿色发展的理念。

第五,群雁要靠头雁领。完善建立由党委领导的、政府负责的、社会协同及公共参与的、有法治保障的乡村现代化治理体系,保证乡村社会安定有序、充满活力。

猜你喜欢
农户战略农民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耕牛和农民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