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思政教师的关键作用与教学策略

2021-03-08 04:14常晓燕馆陶县第一中学河北邯郸057750
文化产业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互联网+思政融合

常晓燕 馆陶县第一中学 河北 邯郸 057750

一、“互联网+”背景下思政教师的关键作用

(一)充分应对互联网的碎片化和随意性

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融合互联网的相关内容,呈现出比较明显的碎片化特征、信息巨量等相关特点,由此使得课堂教学往往出现比较明显的随意性和繁杂性的特征,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充分体现出自身的理论功底和深厚的基本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从巨量的信息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更科学可行的内容在思政教育实践中得到更有效的融合,为思政教育水平的提升提供必要的服务。思政教师具备特别深厚的理论基础,同时在政治敏锐度和思想的深刻性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们针对信息进行梳理,对于学生的疑难问题或者困惑进行及时有效的解答和帮助,使学生能够更有效的识别和判断网络上的虚假或者错误的信息,使学生更全面系统的深入掌握思政教学的相关内容,以及其中的某个知识点和社会热热点问题,引导学生们能够正确科学的判断和独立思考,进而为学生政治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以此促进思政教师的权威性要更显著的提升,使其主导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二)有效对抗网络谣言和错误思潮

在互联网的运行过程中,有着显著的开放性特点,一方面,人们可以在这种开放空间中自由自在的发表意见或者见解,互联网成为一个虚拟化的网络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有不同的政治见解和文化思潮,相关思想观念处于一种动态的交流、交锋、交融的局面,而从一方面来说,这也充分体现出民主自由和社会进步。但同时也要注意有很多的错误思潮或者意识形态破坏信息对主流价值观造成极大的冲击,有很多颠覆性的虚假信息泛滥,大学生很可能受到蒙蔽,进而产生错误的政治观点或者立场,甚至被别有用心的人在互联网上进行利用。这种思想意识形态的扩张,大肆宣传西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和思想,这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树立会造成严重损害。针对这样的情况,思政教师就可以充分体现出自身的效能和作用,要针对网络念的谣言和错误思潮进行及时有效的反抗和拨乱反正[1],思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理论功底进行切实有效的思政思潮的宣传推广,用理论认知能力、实践技能以及坚定的政治信仰,引导学生思想动态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积极关注社会热点和网络热点问题,在课前、课上和课后引导学生对于相关内容进行更深入的认知。对于网络谣言和错误思潮,教师要引导学生一同对其进行反驳和抵抗,旗帜鲜明地向学生们阐述正确的科学的立场和观点,把问题讲清楚,把理论讲明白,进一步引导和帮助学生科学公正地看待外部世界以及当代中国[2],确保学生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有正确的认知,时刻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立场上有正确且坚定的政治选择,不迷失自我,从而使其政治素养、思政水平得到切实的提升,为其健全完善的发展而提供必要的保障。

(三)有效引导学生实现综合发展

互联网上充斥着着多种思维和意识,同时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应用和普及,学生往往沉溺其中,无法自拔,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往往提不起兴趣,对思政知识和相关理论缺乏兴趣,同时在自身的思政素养和人格发展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思政教师在文化科学知识、理论素养、情操品质以及人生态度、脾气秉性方面,都能够展现出独特的人格魅力,通过自身的魅力去示范学生,引导学生,进而让学生的身心能够健康发展,使其具有宽广的胸怀和容人的雅量,在教师循循善诱和言行举止示范作用的影响之下,这样能够更有效的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在良性互动过程中真正意义上使思政教学内容融入到学生的思想体系中,确保整体教学更有吸引力和感召力,同时也能够体现出思政教师的影响力[3]。同时,思政教师通过自身的影响力积极有效的引导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师的家国情怀和宽广视野的影响下,让学生对其产生崇拜的心理,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起到应有的示范作用,从而更有效的进行思政教学,在互联网和思政教育融合过程中,让学生更加体会到教师的引导和示范的作用。另外,在当前的互联网和思政教育融合过程中,思政教师能够更有效的推进社会实践活动,成为相关活动的策划者,体现出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家国情怀,这样能够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于历史文化、父老乡亲、故土家园等有更深刻的感知和认识,同时对于国家和民族有更大的热爱和忠诚度,进一步关注社会和人民,把理论知识更有效地应用到实践之中,以此把握时代的发展脉络,深刻感知当前的时代发展方向和热点问题,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在完成社会实践任务的同时,真正意义上受到思政的教育和启迪,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互联网+”背景下思政教师的教学策略

(一)充分利用互联网,创新教学模式

在二者融合的过程中,思政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掌握信息化技术,进一步有效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等,使相关方面进行更有效地融合,以此体现出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思政。教师要积极主动的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进一步利用多种类型的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这样才能呈现出应有的创新效果,促进互联网和思政教育融合过程中体现出最大化的价值。思政教师要灵活有效的应用新媒体和网络平台,引导学生针对相关教学内容和资源进行充分的搜寻和整理[4],对于网络资源进行针对性整合,以此确保精华的部分能够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应用,以实现深层次的融合,体现出应有的教学成效。教师要充分具备多媒体使用能力、平台软件操作能力、信息选取加工能力、信息化资源整合开发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力、系统优化教学过程的能力等。同时,在应用相关技术的过程中,也要落实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实现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把握学生的个体化需求,以此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可以把专题培训和共性教学有效融合,以此让学生能够在思政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方面得到显著增强。

(二)融合多种技术,充分体现教学合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多种类型的技术和平台不断兴起,例如自媒体,视频网站和APP等,这些都深深融合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在视觉听觉等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力。对此,针对思政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而言,需要在思政教学过程中进一步突破单一化的教学手段,有针对性地融入多种类型的技术,使相关技术和模式实现优势互补,产生协同效应。例如,针对教学资源而言,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通过案例教学法,进一步有效通过视频、动画、图片的形式展示案例,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进行充分的展示,然后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行之有效的说明和阐述,从而引出思政的理论知识等内容。针对教学设计而言,可以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把课前任务布置、课堂教学和课后思考等进行充分的整合。例如,可以有针对性的应用蓝墨云班课或者超星学习通等软件,确保相关教学目标得到充分的实现。针对教学互动来说,可以在多种技术手段方面进行有效融入,可以通过相关软件进行线上教学,使其签到、答疑、测试和头脑风暴等相关功能得到充分的应用。针对教学环境来说,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一步有效利用微课和在线课程,让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内无限制的重复学习,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难点进行重复记忆和理解,进而实现根本上的掌握[5]。

三、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能够充分感受到,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更加深入的融合互联网的相关内容,在这个融合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出自身的关键性作用和价值,并且在自身的专业技能、业务水平、综合素质等方面充分增强,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强化自身的关键作用,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

猜你喜欢
互联网+思政融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