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爱国主义与小学音乐教育研究

2021-03-08 08:53余静丽宁夏银川市金凤区第二十一小学
文化产业 2021年16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祖国互联网+

余静丽 宁夏银川市金凤区第二十一小学

在当今“互联网+”的背景下,小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爱国主义教育是每一个中国人最应该接受、最应该重视的教育,但如何将爱国主义教育变成一堂受益终身的课,欢乐的课,是摆在小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音乐是对人民教育的有力工具,小学教师可以通过这个有力的工具,在教学中有效的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塑造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雏形,使其成为全面发展,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如今人们的生活处处都有信息技术的存在,学校也是如此,在教学中利用互联网可以给学生们带来更多的信息,更多广阔的视野,也让更多的国人,怀揣梦想走出国门,这不仅增长了他们的见闻,也学到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理论,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比如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钱三强、华罗庚等等都是学成,不远万里,不畏艰辛,回归祖国,为祖国的建设奉献自己的一生[1]。

但是最近几年总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让国人感到刺耳和心寒,2007年清华大学的高材生高杏欣在美国留学时破译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并在国外发表论文,获美国政府的资助事件,还有部分留学生的辱华事件,以及香港青年的暴乱事件等等,都践踏着每一个爱国人士的心,也为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敲响了警钟,因此培养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刻不容缓。

小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不仅要知历史,懂国情,更应该尊重先烈的牺牲,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情怀,而音乐教育作为教育的特殊手段,在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中显得尤为重要。

当今,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爱国主义和音乐资源,以故事情节等信息为导入,激发学生们对音乐课堂的兴趣,给学生们带来更好的学习氛围,在培养更多音乐方面人才的同时,也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两者有机结合,构建高效的课堂。

二、“互联网+”背景下爱国主义与小学 音乐教学的优势

(一)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课堂教学是师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由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未知知识的探索,并发现规律的一个过程。可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受到时间、空间和各种现实情况的约束,仅凭教师空洞的说教,抽象的描述,很难达到期望的教学目标。而“互联网+”的时代下,庞大的信息资源的运用,极大丰富了教学资源,也扩展了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可以选取有益的资源,将爱国主义与音乐等信息,引入课堂,这无疑给小学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新的活力,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辽阔的土地、丰富的物产等壮丽的美景,让学生在历史中吸取智慧,在影视中了解国情,感受先贤的伟大,感受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今天幸福生活的不易,激发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充分体会作为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互联网的海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区分善与恶,美与丑等等[2]。这打破了传统书本与教室的限制,开拓了时间和空间的延展性。

(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对于小学生们来说,他们均处在6-12周岁之间,接触的事物还是比较少,心智不成熟,注意力不集中,存在好新、好动、好胜、好学的特点,因此他们对事物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这导致他们的各项意识发展还不是很完善,而将互联网上丰富、多彩的影像资料渗透到教学中就可以很好地满足学生们的心理,充分地调动学生们的好奇心,这是激发学生们对音乐课堂兴趣的前提条件。教师在音乐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给学生们搜集一些动态的音符和有趣的音乐方面知识,融合爱国主义作品,以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形式创设情景,渲染气氛,这些逼真的、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们的感官得以充分的满足,这样就很大程度上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激发学生们对音乐课堂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与教师互动,让学生们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而感知到音乐艺术的魅力,加强对音乐的理解。

三、“互联网+”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与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

传统的音乐教育,教师只是给学生们照本宣科的按照课本上的内容讲解,然后教学生们发音、识谱、唱歌等。如今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定位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技能不能满足现时代的要求,需要教师在传统的基础上,为学生扩展新的教育方法和新的知识,所以作为教师要灵活运用网络信息资源,广泛收集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影像资料,和小学音乐教学资料,充分备课,合理设计,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让课堂教学更富、更具特色。下面我就自己亲身的感受,阐述一下自己的经验。

(一)以故事为导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一堂好的课程应该是新旧知识的过渡和引导,而导入环节的设计,要结合学情和教学内容,把握课堂灵活性与趣味性,选择适宜的导入方法,营造快乐、自主、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在导入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019年,正值祖国70周年华诞,《我和我的祖国》唱响祖国的大江南北,也唱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以此为契机,在互联网上搜集大量的素材,以祖国辉煌的历史、科技的进步、社会的稳定、天安门前的阅兵等素材,以多媒体,音视频、动画等形式进行一一展示,通过低沉与高昂的音乐为衬托,多彩直观的画面为吸引,很快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要求学生们初步学唱歌曲,掌握6/8和9/8拍子旋律的同时,激发学生朴素而深沉的爱国热情。

(二)适当提问,增加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力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灵活、适当的提出反问、疑问、产生悬疑,是对一名优秀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的较高要求,在一般情况下,教学活动中可分别设置故事情节导入阶段、产生悬念阶段、产生讨论阶段、得到总结阶段以及课后拓展阶段,在这些不同的阶段中均可适当的设置反问或者疑问。丰富、多样的教学互动式提问,不仅是抓住学生学习思想的关键,更是开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它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可以利用多元化的音乐元素,在音乐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进行有益的开发和拓展,激发学生们在音乐方面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们能够个性化学习,增加对专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学完《我们的田野》课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尝试着以《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校园》为题,改编歌词内容,并以原有的旋律进行演唱,或者尝试着稍微改变一下原有的音调等等,这不仅使学生始终保持对于学习内容的新鲜感,还利用于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三)音乐渲染氛围,用情感打动学生

音乐离不开情感,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情感应该是丰富的,音乐教师要把情感艺术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有这么一句话:要想感动别人,先要打动自己。这就要音乐教师以自己丰富的情感体验去感染学生,用深情的范唱和范奏来发挥音乐艺术的感染力,这也是陶冶学生情感最直接的手段,因为“感情丰富的人的歌声才是最动听的”“用心演奏的音乐才是最美的”。同时通过互联网上的大量影视资料,渲染气氛,突破生硬、空洞的教学环境这一难点,把可能枯燥无味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把抽象的音乐变得更加形象和具体。在选择教学内容《我的中国心》一课中,可以以提问式的开场:“什么是我的中国心?谁唱的?哪里的人?为什么要创作这首歌曲?”等等,鼓励学生们主动了解音乐的创作年代,用当时的音乐和影像作为衬托,介绍当时的创作背景,这样才能体会到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在演唱中也可以投入更深的情感,更能体会作者的感受,由于这首歌曲是以歌颂祖国为主题的类型,唱歌时候应注意歌曲深沉的情感和庄严、肃穆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深深感受到这首歌的风格特点,以及对祖国最朴素的爱。

当然以上三种策略,并不是单一使用,而是一个彼此承接,彼此相融的一个有机结合体,此外,《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如何提升学生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也是音乐教师时刻要面临的问题。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采取各种生动的教学方式,来适应小学生活泼好动,自控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时可以达到乐学、好学的境界。

四、“互联网+”下教师应该积极构建音乐的高效课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教师是教学中的引导者、解惑者,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位置与传统教学位置的转变,在课堂上教学中的主体应该是学生们,在构建音乐的高效课堂方面,教师要给学生们创建特定的音乐情境,让学生们能在这个情境中自主发挥,而且现如今“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会给学生们带来更高的兴趣和学习效率。

(二)加强“互联网+”教育下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学习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们不仅应该注重自己的音乐素养的提高,也应该跟上时代,学习“互联网+”下的不同软件的操作,更要敢于在教学大纲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创新,开发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们对音乐知识的理解,这样才能在教学的教法上,方式上,得心应手,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引导学生,为建设音乐的高效课堂打好基础。

(三)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

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是评价一堂课程的成败的主要因素,不管是一个肢体动作,还是一句话,甚至是一个眼神,都是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课堂上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表演等活动,也是推动音乐教学的高效运行的必要方法。但如何提高师生间的互动,这就需要教师充分的备课、选择合适的情节导入、以幽默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等等,这也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结语

伴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我们所需要的人才不仅仅是要有高学历、高智商的科学家和发明家,更需要的是不忘本、有德行的、有奉献精神的人才,那些才高德低、崇洋忘祖、抛弃祖国的人,必将也会被祖国人民所唾弃。音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剂,更是人类灵魂的洗涤剂,一个人对音乐的鉴赏水平可以反映出他的内心世界。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将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与音乐教育相结合,在普及小学音乐常识,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加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塑造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雏形,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我们作为教师不断追求和探索的永恒课题。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祖国互联网+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我爱我的祖国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