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关爱设计”的校园老年人活动庭院植物景观提质改造探析

2021-03-10 08:51涛,熊
绿色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提质庭院景观

巫 涛,熊 倩

(1.广州市土地房产管理职业学校,广东 广州 510320,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 430103)

1 引言

校园老年人是指年龄60岁以上的退休或在岗的学校教职员工,以及这个年龄段的学校允许进入的外来人员,他们的感官及身心感受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减弱。据调查发现,他们的日常行为活动主要在室内,对校园活动庭院的使用率并不高,其主要原因在于庭院空间植物营造的氛围缺乏吸引力,导致场地活动承载力不高。本文通过结合“关爱设计”理念,探析了老年人对活动空间的植物景观需求,提出了校园活动庭院的植物景观提质改造策略。

2 相关概念

2.1 关爱设计

景观中的“关爱设计”是指在对人、自然的人文关怀基础上,爱护场地内的动植物及其它自然景象的同时,注重景观的功能性、便捷性和美观性,充分考虑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的景观体验需求和感受,针对景观细节处理给予人文关怀,以带给使用者五感及身心各方面的舒适与放松。

2.2 校园庭院

“庭或庭院”在《园林卷》中解释为建筑物四周或被建筑物包围的场地,“庭院空间”在《园林建筑设计》中定义为由建筑物围成且具有一定景象的空间,用以作为人们室内活动场地的扩充,同时兼具自然完善的组织和过度作用。庭院是校园空间中常见的活动场地,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庭院通常是指由校园内建筑围合而成的室外空间,如教学楼之间的庭院、绿地中心庭院等,这类庭院是师生们在课余休憩时的公共交往空间,是进一步丰富师生活动的场所。

2.3 植物景观提质改造

2.3.1 概念

“提质改造”是指即针对现有劣质、长势较差的环境,通过适当保留、去除以及新增的整治行为,提高场地环境质量。植物景观提质改造是指对特地区域内的绿化区域进行改造,其内容包括改善自然植被和人工栽植的植物,创造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生活空间,营造一个充满蓬勃生机的活动场所。

2.3.2 宗旨与目标

宗旨:为更好地利用原有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校园文化特色,提升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体验水平,在对场地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后,从保护现有资源、提高场地使用率、提升植物景观质量等方面探讨一些校园景观中存在的问题,将“关爱设计”理念引入校园中,探求适合老年人活动的空间景观提质的改造设计方案。

目标:为打造一个注重对老年人使用关怀,营造走心的、让人感动的景观,使景观具有亲和力和功能性,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活体验。通过丰富植物景观,完善地形和建设休闲设施等的措施营造适合更多动植物生存的生态环境,为不同类型的使用人群提供各自所需的景观使用条件。

3 老年人对活动空间的植物景观需求

3.1 生理方面

3.1.1 安全需求

老年人由于自身生理上的老化,会更加关注健康安全。因此在校园老年人活动空间中应充分考虑植物景观的安全性和健康性,应避免种植带刺或有毒的植物,满足老人的安全需求,为老年人提供舒心的活动场所。

3.1.2 识别需求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脑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可能会出现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思考能力降低、辨识能力下降等表现。因此为改善这一情况,强化景观的识别性和标志性是提质改造的重要措施,考虑在校园老年人活动的不同空间中打造不同主题的植物景观以满足老年人的识别需求。

3.1.3 舒适需求

老年人的抵抗能力和适应能力会随着心理机能的衰退而呈现下降的趋势。因此有必要在校园老年人活动空间中,通过合理科学的植物配置营造一个舒适的活动空间。校园活动庭院通过利用丰富的植物景观群落营造生态美和意境美,为校园老年人提供一个冬暖夏凉的休憩环境,以满足他们的舒适需求。

3.2 心理方面

3.2.1 私密需求

老年人在渴望沟通交流的同时,也存在着不愿意随时被关注打扰的心理。因此在校园老年人活动庭院可以利用植物适当围合形成一些私密或半私密的空间,提供给老年人一个既能聊天也能安静休息,不被打扰的静谧环境,以满足他们的私密需求。

3.2.2 看与被看

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指出,室外空间中那些能看到周围人们活动的座椅比那些很难看到他人的座椅使用率要高很多,这就说明了人看人的心理需求。据调研可知,在公共表演场所通常会聚集很多观看者,包括老年人。因此可以考虑在活动表演区和观演区种植高大乔木为其提供遮荫的环境,提高舒适感。

3.3 行为方面

3.3.1 亲近自然

人们天生有亲近大自然的本能,老年人也不例外。通过对校园庭院老年人的活动情况观察可知,部分老年人会不顾提示在禁止进入的公共草坪上锻炼身体。因此校园老年人活动庭院中的植物搭配应当疏密有致,充分满足老年人也喜欢亲近自然的行为条件。

3.3.2 集体活动

根据对多处老年人活动空间的调研可知,老年人大多以集体活动为主,部分会进行散步、打太极等锻炼身体的活动。老年人通常在集体活动空间中停留时间较长,因此校园老年人活动庭院中适宜选择具有净化杀菌、药用等功能的树种,有益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4 校园植物景观提质改造设计举例

4.1 场地概况

4.1.1 现状位置

改造场地位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工部办公楼、老年活动的红楼之间的种植绿地,包括与红楼北门相隔一条车行道的活动绿地。改造场地大致成方形,北面有校外的居民楼,西面是老年人活动中心,功能性质为校园开放性绿地。

4.1.2 自然条件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雨水充沛;地势中间高,整体自东向西略斜;校区内土壤主要为呈酸性的红壤。同时具有优越的环境条件,如有丰富的淡水资源,有较强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便捷的交通等。

4.1.3 服务对象

该场地位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内,服务人群主要是学校的退休教职工和在读学生,包括部分学校周边居民,其中主要针对老年人活动设置场地结构。

4.2 现状分析

4.1.1 调查方法

以校园老年人活动庭院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域内部的植物种类和数量、季相变化、植物群落等进行调查和统计,主要采用文献研读法、实地调研法和综合分析法等方法,提出一套针对植物景观提质改造的客观思路,即现状调研——综合评价——问题分析——可行性分析——改造方案设计——总结分析。

4.2.2 场地优势分析

场地中原有大树长势良好,可做保留措施,为提质改造减少移栽植物的成本,原植物与建筑相得益彰,为使用者提供了林下活动空间,同时北部空间中健身器材的设置为退休教职工以及其他老年人们的户外锻炼提供了条件(图1~3)。

图1 行道树

图2 林下休憩设施

图3 健身设施

4.2.3 场地劣势分析

场地中植草砖的使用功能不明确,同时对景观也造成一定影响。小品形式虽有新意,但摆放位置突兀且缺乏管理。本该是富有生活气息的树下空间,休憩设施损坏,树池种植植物单调,使用率低,且缺少大面积运动空间、照明设施等,为使用者夜间活动带来不便。

红楼北面光照时间长,地被植物干枯,土壤裸露。外排行道树种植间隔小,树木上层空间间隙很小,难以生长(图4~6)。

图4 健身设施处植草砖

图5 红楼北侧空间

图6 红楼北部出入口两侧

地被植物长期处于大树下的荫蔽环境,缺少光照条件,斑秃现象明显。外排种植的绿篱高度偏高,减少了使用者对景观空间的亲切感(图7)。

图7 红楼与学工楼间

红楼东西侧都是车辆经过的视觉焦点,但两侧的植物种植偏密集,视线封闭,尤其是红楼东侧道路与建筑基层有1 m高差,改造需要考虑填土方平衡(图8)。

图8 红楼东西侧

4.2.4 小结

通过对场地的实际调研观察,可以概括出该老年活动空间整体植物种类偏少,各处地被植物长势不均衡,两栋建筑间的大树多,长期处于阴凉的环境,夏季凉爽,但冬季的使用率却不高,应该适当增加落叶树种;场地内林下植被破坏严重,植物种植层次单一,水土流失较严重;同时缺乏休憩设施,导致空间绿地利用率低,体现出植物景观缺少人文关怀。因此需要通过提高复层群落的比例,增加植物的搭配多样性等方式提高场地的使用率。总的来说,不仅需要满足多角度的采光、通风,还要留出老年人们的日常户外活动空间,让他们去体验多种不同的活动方式,创造校园绿地空间的灵活性。

4.3 改造原则

4.3.1 功能性原则

为满足“人地协同”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人群使用的功能对空间绿地进行设计,在原有基础上创建一套更为完善的老年活动空间。运用点、线、面融合的造景手法,营造特色植物空间,同时进一步提升校园老年人活动的环境品质,提供更多的便利。这就要求人们在进行校园活动空间植物景观提质改造时,不能只注重营造植物环境的美观效果,还要考虑改造后植物环境对使用人群身心感受的影响,并结合使用者的反馈进行适当调整。

4.3.2 因地制宜原则

校园老年人活动庭院的发展考虑与周边环境作为整体来进行植物景观提质改造,能够最大限度地给使用人群带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创造融洽和谐的体验环境。场地的植物景观提质改造在于运用合适品种、规格形状的植物及建筑设施,打造一个舒适宜人的活动空间,为老年人提供安全、方便、有序的生活体验。

4.3.3 整体性原则

在进行老年人活动庭院植物提质改造时,不仅要注重植物景观营造,同时还应满足植物景观与周边构筑物之间的协调性,保证该校园空间与周边景观在环境中色彩、造型的统一性,体现校园景观的整体性。

4.3.4 艺术性原则

具有良好艺术性的校园景观环境,不仅为在校师生们提供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着他们的审美情操。老年人活动庭院植物景观的提质改造的艺术美感体现在各类植物的整体造型组合和色彩搭配方面,充分展现植物景观带来的独特感染力。

4.3.5 经济性原则

校园老年人活动庭院的植物景观提质改造方面应多选用本地乡土树种,遵循适地适树原则,保护现有的大树,少选用大规格苗木。充分尊重校园原有地形,不进行大型土方改造,调节校园内部土方平衡,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4.4 改造策略

4.4.1 合理搭配植物层次

校园老年人活动庭院的植物选择应以乡土树种为主,合理应用观花、观果、观叶植物搭配种植,运用地被植物使活动区域的植物景观呈现出连续且不同的特点。地被植物覆盖林下裸露的土地不仅能替代草坪加强树丛的美感和特色,对环境也有着重要的生态改善意义。

4.4.2 灵活应用彩叶植物

校园老年人活动庭院的彩叶植物种类种植主要按照植物季相的叶色变化选择品种,如春色叶的香樟、樱花等,秋色叶的银杏、五角枫等,斑色叶的金边大叶黄杨等,常色叶的紫叶李、金叶女贞等,充分运用植物的季相色彩,在满足老年人欣赏景色的需求同时,有效提高他们的识别能力和感知能力。

4.4.3 疏密结合种植植物

校园老年人活动庭院的植物种植应当疏密有致、主次分明,顺应植物自然生长规律,给植物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保护生态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如在老年人活动频繁的林下空间,植物种植应相对稀疏,打造通透的光线,形成多层次植被景观,构成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

4.4.4 以关爱设计为核心

本文的植物提质改造探析以关爱老年人的活动庭院为核心。由于老年人体质较弱,需在他们活动区域种植有净化空气、杀菌作用和有益于健康的植物。同时考虑选择树大荫浓的乔木,丰富景观层次的同时,可以在夏季提供荫凉环境,冬季提供充足的阳光。

4.5 改造设计方案构思

4.5.1 粉墙花影

本次改造设计结合建筑墙面与光影打造“粉墙花影”效果,以建筑墙面形成背景的面为底,在之前组合配置各园林要素能独立成景,有画面效果的一种类似园林小品的景观。形成有一定的艺术及文化内涵,有现代园林意境的环境,增加景观品质。

4.5.2 活动场地

本次改造设计通过增加广场面积和增设坐凳,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老年人提供户外活动场地与休憩场地,提高场地的利用率。

4.5.3 主色调

本次改造设计以绿色为主色调,搭配彩叶植物和各种时令花卉,为原本单调的校园植物景观增加别样色彩。

4.6 改造设计方案

本次改造设计为满足休憩停留区能充分享受阳光,特别是冬季可以晒到太阳,因此区域内按功能区分为动与静、私密与开放的不同空间,老年人活动区域尽可能处于安静私密的空间。同时,老年人对自身的健康情况非常关注,为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考虑设置健身步道、健身设施、健身广场等活动区域(图9)。区域整体乔、灌木以“常绿∶落叶=3∶7”的比例进行配置,地被主要以常绿草本、花卉为主进行配置,为校园老年人营造一个四季有景可赏的活动庭院(表1、表2)。

表1 乔、灌木配置

表2 地被植物配置

图9 总平面图

4.7 改造设计方案效果图

4.7.1 粉墙花影

植物柔化墙面,选用姿态有形的树种如梅花,下层使用多年生草本如麦冬、鸢尾、萼距花,以及常绿和落叶灌木搭配如紫荆、山茶等,打造粉墙花影的效果(图10)。

图10 粉墙花影

4.7.2 户外运动场地

根据调查总结,大部分老年人的户外运动倾向于打羽毛球和乒乓球,所以设计保留原有的健身器材,新增广场和2个乒乓球台给使用者增加球类活动空间,同时增加休憩设施。植物方面,场地原有的大桂花树保留,隔离与空间一墙之隔的居民楼,既设计有草坪宽阔视野,还配置春季开花植物樱花和冬季开花植物蜡梅增加场地色彩(图11)。

图11 户外运动场地

4.7.3 空间中部

红楼与学工楼的庭园空间保留长势良好的广玉兰和红楼门口的石榴,下层选用耐荫植物,留出草坪,并在道路两旁增加照明设施(图12)。

图12 空间中部

4.8 基于关爱设计的植物景观

4.8.1 夏季充足的绿荫

树荫是夏季室外活动的首选因素,既能避免烈日直晒也能纳凉解暑,因此在植物规划时应注重乔木的遮荫效果,宜选择体态秀丽、树形优美且不易招病虫害的树种,如桂花、木兰、枫树等,并配以少量的草本花卉丰富植物群落。树木的遮荫能改善活动区域的局部小气候环境,也能提高老年人室外活动的舒适感。

4.8.2 道路两侧富有变化的植物景观

在道路植物景观设计中,为避免景观单调而引起的视觉疲劳,应丰富道路两侧的视觉效果,打造变化多彩的植物景观,如增加植物群落、加强植物立体层次等,增强观赏者的休闲愉悦感。

4.8.3 避免尖锐的物体和植物

在校园景观中,展示雕塑、小品、灯具、垃圾桶、指示标牌等公共服务设施应避免存在锋利突出的部分,以免造成人们划伤或磕伤的情况。在进行植物设计时,应避免在人可接触范围内种植枝叶尖锐的植物如阔叶十大功劳、剑兰等。

4.8.4 避免过多过敏源植物

随着全球空气质量的下降,人容易过敏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因此,在选择树种时,应关怀易过敏人群,尽量在校园庭院中种植过多的过敏源植物,如侧柏、圆柏、臭椿、杨树、柳树、丁香、法国梧桐等。

4.8.5 香花植物增加嗅觉体验

植物造景不仅考虑到体验者的视觉观赏,还应充分考虑其嗅觉体验。因此适当种植桂花、腊梅、月季、薄荷、结香等香花植物,给体验者心旷神怡的感觉,特别是对有视觉障碍的人,提供丰富的嗅觉体验,也是一种关爱设计。

4.8.6 低维护植物

植物景观整体采用低维护的种类,为人们后期养护提供便利。选择种植多年生草本与花卉,如鸢尾、麦冬、红花酢浆草等;灌木采用常绿且耐修剪的植物,如小叶栀子、铺地柏、八角金盘、萼距花、夏鹃、洒金东瀛珊瑚等;乔木主要选用栽植后易养护的本地乡土树种,如含笑、山茶、红继木、桂花等。整体的植物配置能够保证“四季有景、三季有花”的景色,给使用者带来视觉和体验感上的关爱设计。

5 结语

校园老年人庭院的植物提质改造要在明确整体定位和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调整植物群落结构,丰富植物种类,完善植物景观建设。在改造提质时拓宽设计思路,必须尊重现状,结合校园文化提升其艺术水平,凸显出蕴含的独特文化特点,营造更好的校园生态环境,也为使用者尤其是老人以及退休教职工们提供可以日常室外活动的场所;将“关爱设计”理念融入其中,运用科学技术进行后期管理,合理落实设计方案,充分体现植物在场地景观中审美价值和环境效应。

猜你喜欢
提质庭院景观
数字化赋能农业提质增效
“疫”起携手 共研提质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景观别墅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布赖滕巴赫景观酒店48°Nord
回到庭院
庭院
为城市提质而歌
《景观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