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业遗址改造利用探究
——以中山造船厂公园景观设计为例

2021-03-10 08:51李宗玮
绿色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中山市船厂景观设计

徐 畅,李宗玮

(1.河南农业大学 林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2.河南汇众鑫节能建材有限公司,河南 长葛 461500)

1 研究背景

伴随城市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老工业基地的衰败形成了大量的工业废弃遗址,只有不断改造才能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工业用地作为当今更新改造的主要对象之一[1]。加快改造城市中的工业遗址已迫在眉睫。本研究通过对研究区历史背景、道路、水域以及植被分析,基于“海绵城市”的理念改造工业遗址,在合理利用城市用地的基础上为市民打造一个富有工业遗址记忆的公园绿地,使市民在感受美景的同时感受基地的历史文化,丰富市民的游园体验[2],在改造利用的同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广东省中山市中心城区,东面毗临岐江,西面紧邻中山路,南面临中山大桥。中山船厂是建国后中山市重要的工业区。船厂的金属加工能力、机械制造能力为中山市工业发展打下了基础。目前中山市人地矛盾、生态问题越来越严峻。因此,本方案着重考虑生态问题。在对研究区背景以及现状调查分析后,对景观做出的合理规划,为市民提供一个集观赏、休闲、休憩、文化交流为一体的公园绿地。

2.2 研究方法

2.2.1 实地踏查法

通过调查分析,及对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要求的研究,结合“海绵城市”的理念改造并利用工业旧址,让研究区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以满足人们日常游憩。

2.2.2 文献分析法

根据对规划区域的研究,充分查找工业遗址改造和“海绵城市”相关的资料,并整理相关文献。

2.2.3 比较研究法

当今景观业快速发展,通过对相关优秀案例的研究与学习,总结各个案例中的优点和不足,借鉴优秀的设计概念应用到本次的工业遗址景观改造中[3,4]。

3 规划原则

研究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对工业遗址进行景观改造利用,在改造景观环境过程中,对研究区内遗留的铁轨、龙门吊、车间等构筑物加以创新设计,使改造后的构筑物更有艺术表现力,保留中山船厂的历史印记。将船厂旧址打造成为承载“记忆”的绿色生态公园[5,6]。

3.1 文化性原则

文化性原则是指景观中呈现的文化现象:一方面是景观呈现出来的中山市地域特点和船厂历史文化;另一方面是景观中呈现的大众文化。景观体现一个城市的历史风貌、文化内涵、地域特色是公园景观设计的主要原则之一。将这些融入公园设计中,这就是继承传统和创新意识有机的结合。

3.2 设计结合自然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是景观发展的一个趋势。自然环境作为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地形、气候、水域、植被、成为珍贵的景观资源。因此在景观设计时设计师应“认识大自然”“尊重大自然”“顺应大自然”,在园林景观设计时必须结合自然[7]。

3.3 生态性原则

公园景观是整个城市开放空间体系之一,公园景观与城市生态环境结合紧密。而景观设计中生态原则主要是针对现有景观绿化和环境上的不足,提出建设性生态景观的构想,将景观的各个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纳入一个较完整的生态体系中去。一方面,景观植物配置应符合中山市生态条件及景观特性;另一方面,规划设计又要与中山市地理环境、气候环境所适宜。只有这样才可以使景观系统具有净化、完善的功能,从而体现生态性。

3.4 以人为本原则

公园景观是人们户外休闲娱乐的主要游憩场所之一,设计能否使人们享有舒适的活动区,是衡量公园景观设计重要标准之一。所以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设计应“以人为本”,将尊重人、关心人作为设计的主要指导思想落实到景观设计中去。

4 规划布局

中山旧船厂的景观改造是对劳动精神的弘扬,这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在设计时从“点”到“线”再到“面”进行规划,其中“点”的设计是旧船厂中灯塔、船坞、铁轨的改造与再利用。而“线”则是将这些景观节点串联起来的交通流线,“面”则是各个功能分区,本案例应用“点”“线”“面”的布局手法设计,使游人在观赏时可以做到一步一景(图1)。

图1 景观平面图

4.1 功能分区及景观节点设计

本方案主要规划为6个功能区域、入口广场区、草坪游戏区,滨水观赏区、水景区、文化体验区、儿童休闲娱乐区。每个区域都各具特点又相互融合,连续性强,使市民可以在休憩娱乐的同时感受中山粤中造船厂的历史文化背景。

4.1.1 入口广场

采用硬质铺装,考虑到人群的聚集性,因此采用较为开阔的布局形式,考虑到夏日人群的乘凉需求,因此在广场上设计了林荫休憩区。在草坪活动区,草坪作为构成园林景观的最底层,为市民提供一个较为开阔的活动区,让人们体验景观美的同时缓解工作之余紧张的情绪。

4.1.2 滨水区

因公园毗邻岐江,因此驳岸的设计就尤为重要。驳岸作为滨水景观的组成部分,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造型美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8]。为了增加市民的亲水性,亲水平台设计选用曲线的形式,在丰富景深的同时增加游园的趣味性。为了更好地调节公园绿地小气候,在滨水区设计了植物岛。为了使市民可以感受到水生植物的美,采用湿生、水生、漂浮、沉水等植物,丰富水面景观的同时还可以起到净化水的作用。当市民漫步在景观栈道时,不仅能观赏到岐江的美景,还能感受到水生植物带来的视觉享受。

4.1.3 文化体验

配置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景观雕塑,如船的构件、发动机、船舵以及相关宣传栏,吸引游客驻足观赏时还可以感受、了解研究区的历史文化。

4.1.4 儿童活动区

因儿童属于活跃人群,在儿童区域设计时应考虑其安全性,同时增加其趣味性。该区有塑胶广场、儿童跑道等休憩娱乐设施,为了提高儿童游玩时的安全系数,在设计时避免锐角设施的出现。由于儿童的视线有限,在植物配置上选择高度适宜,分叉点低且耐存活的植物,为了让儿童更好体验到植物的季相美,将不同季相的植物群落合理配置,使其更具有观赏价值。

4.2 观赏路线设计

在园路设计上应该因地制宜,与不同地形、不同水体以及植被景观密切配合[9]。考虑到安全美观性,应采用具有承重力的材质,为了增加其美观与趣味性,部分游步道采用卵石或碎拼的铺装。不同的功能区内选用不同的铺装方式起到划分功能区的作用。主要园路与次要园路设在宽度与功能上要有差别,根据功能分区的不同道路设计要有适宜的密度[10]。

4.3 景观小品设计

为了使公园保留船厂记忆,对研究区内内遗留的船坞、灯塔、茶室等设施的改造,成为景观节点中设计的重点。船坞的改造利用“减法”,拆去其水泥结构并将其涂刷成红、白两种颜色,红色象征老一辈艰苦奋斗、 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而白色则象征年轻人,未来的美好生活需要自己书写。对灯塔改造时,仍保留其照明的功能,利用“加法”在灯塔外加上彩色玻璃灯罩,白天观赏时可以给人带来神秘感,在夜间观赏时因为彩色玻璃罩的作用,灯塔会发出彩色的灯光,使灯塔在白天和夜间都有景可观。将原始车间设计为三层红色钢架构筑物,在保留船厂记忆的同时,使游玩的市民能够登高远眺,将园景尽收眼底。 “红飘带”景观小品的设计,则象征船厂精神的传承[11]。它蜿蜒的穿梭于林间,集休息、灯光照明、植物展示、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在基地遗留的铁轨上设计了火车造型的种植池。在利用旧铁轨的同时可以有效增加公园的绿化率。以旧油桶为原型的垃圾桶、以发动机、机械部件为原型设计的休憩座椅在园中随处可见,极大地提升了市民的游园乐趣。

4.4 园林植物的配置

中山市因独特的地理位置,使研究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可选的植物种类较多。因此在景观植物配置上有较多的乡土树种可供选择、引进树种为辅的办法,以适地适树作为研究区植物配置的原则,挑选适合的园林绿化树种来丰富绿地的植物配置。在滨水景观区选择漂浮、沉水等植物丰富水面景观。并在建筑物顶部设计了屋顶花园。屋顶花园不仅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还可以局部降温,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以及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生态效应都具有着极重要的意义[12]。在研究区遗留的铁轨上设计了火车造型的种植池。在利用旧铁轨的同时可以有效增加公园的绿化率。

5 结语

本研究通过对旧船厂历史背景的调查研究,规划出具有船厂特色、符合时代要求的公园绿地。设计时在充分满足其生态效益的同时通过对旧船厂中的遗存物进行改造利用,来延续旧船厂的历史记忆,同时也让工业时代的劳动精神、生态保护的观念融入到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去。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们在追求生活质量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也越来越重视,如何高效的利用土地资源,如何在有限用地上发挥其最大经济效益是我们当今要关注的问题。对工业旧址进行景观改造,要在融入研究区背景文化的同时公园绿地注入新的活力,在缓解人地矛盾的同时为市民提供一个休憩娱乐的空间。应从其传承性、文化性、生态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在“海绵城市”的理念下,重视雨水的收集与利用,广泛应用渗水结构以保证地下水的补给,同时在植物配置上广泛应用乡土植物,保证地域特色[13]。为了更好地响应建设节约型园林的号召,在工业旧址景观改造时,我们应高效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以及各种能源,在有限的用地上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猜你喜欢
中山市船厂景观设计
致船厂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中山市迪米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中山市鹰飞电器有限公司
中山市迪米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中山市迪米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大连辽南船厂
人大代表的“扶贫船厂”
何丰妍油画作品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