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从“月”部字与从“肉”部字在篆法中的区别

2021-03-10 15:54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部字许慎说文解字

黄 浦

(四川大学 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610207)

一、引言

东汉学者许慎撰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为《说文》)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之作,对于研究汉字及其演变,注解古籍有重要作用,也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许慎通过对古体字的个解读,表明了当时的文字系统背景下的华夏民族已经进入到一个极度繁荣文明的时期,以及在使用的过程当中人们赋予了文字的社会实际意义。此书记载了古代的农业畜牧、军事刑罚、祭祀丧葬、饮食服饰、植物医药等各方面的文化信息,正如许慎之子许冲在《上〈说文解字〉表》所说:“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

二、从“月”部字和从“肉”部字释义

《说文》创540个部首,收录9353字,重文1163字。在《说文·月部》中收正篆字8个,重文2个。《说文》:“月,阙也。大阴之精。象形。凡月之属皆从月”。在《说文》中从“月”部字有:月、朔、胐、霸、朗、脁、肭、期、朦、胧。《释名·释天》①:“月阙也,满则阙也。”古人认为月是“太阴之精”,所以它也是妇人、女子的象征。由于月亮盈亏的周期为一月(塑望月),所以人们把这种时间长度称为“月”。

“肉”本义指的是供人们所食用的动物肉。《说文·肉部》②中收正篆字140个,重文20个,从“肉”部字③有:肉、腜、肧、胎、肌、臚、肫……《说文》:“肉,胾肉。象形。凡肉之属皆从肉。”段玉裁注:“下文曰‘胾,大脔也’。谓鸟兽之肉。说文之例。先人后物。何以先言肉也。曰以为部首。不得不首言之也。生民之初。食鸟兽之肉。故肉字冣古。而制人体之字。用肉为偏旁。是亦假借也。人曰肌。鸟兽曰肉。此其别也④”。在《说文》中对“肌”的解释为“肉也”。朱骏声讲:“在物曰肉,在人曰肌。”段玉裁也认为:“人曰肌,兽曰肉,此其分别也”。“肉”字初始文本就像肉块横放的形状,在西周时期“肉”字字形像肌肉纹理的部分繁化多加了两笔。在春秋之后“肉”字的写法由横式转为纵势,到了汉代,则像肌肉纹理的两画渐因屈曲而各自作为两个笔画进行书写,而成为现在的“肉”字。在先秦时期,肉为禽兽的肉,人的肉则为肌。而汉之后肉所指的范围扩大,可指称人的肌肉。由此可见“肉”和“肌”对言而异、散言则通,人肌可谓“肉”也。

汉字在演化过程中,字义和字形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月”部字和从“肉”字部就是汉字众多部首中颇具特色的两个部首。从“月”部字与从“肉”部字之间关系密切,又皆为象形字。两者在篆法上又十分类似,在汉字隶变演化过程当中,一部分从“肉”部字的字法与“月”趋同,而在简化字中,大量从肉部字的部首已写成了“月”。

在上文中所列举的8个从“月”部字和140个从“肉”部字中,它们在当代的字法部首基本皆用“月”来表示,从“肉”部字的“肉”则不作为偏旁首部来呈现汉字的字形。也正是由于汉字在不断演化,使得从“月”部字与从“肉”部字二者归为一部,但同时也引发了现在人们对从“月”部字与从“肉”部字产生了一个误解:认为我们常用的和不常用的以“月”做偏旁部首的字都是和“月”有关,却不知在众多和“月”有关的字中绝大部分在古文中是与“肉”有关。在我们辨识的时候,有些字在进行从“肉”部字区分的时候还是比较简单的,比如:肌(肉也)、膏(肥也)、肪(肥也)、臊(豕膏臭也)、脍(细切肉也)、腌(渍肉也)、肥(多肉也)、胵(鸟胃也)、腐(烂也)、腻(上肥也)、膜(肉间膜也)、脂(戴角者脂,无角者膏)、腥(星见食豕,令肉中生小息肉也)。

但也有一些经常使人混淆的字,看不出是与“肉”有联系。比如:如胤(子孙相承续也,从肉)、隋(裂肉也)、肖(骨肉相似也,从肉。段玉裁注:骨肉相似也,谓此人骨肉与彼人骨肉状貌儿略同也)。

在从“肉”部字中,都与肉有关,但因汉字演变,从“月”部字与从“肉”部字,都写成月,这就给区分“肉”和“月”带来了困难。如我们参照词义标准去进行一个判断,那问题自然就会比较直观了。肚、肝、肠、脑、胆、腹、肤、肩、胃、肠、脚、肥、肢、胴皆与肉有关,那么就可以判定出这些看似从“月”的字实为从“肉”;朔、霸、朗、期、朦、胧都和时间、光照有关,由此就可断定这些字所从的“月”是与“月亮”的“月”有关的。在难以断定时,则可溯回古代求证其义,有时可参照字的甲骨文、篆文字形等。且在从“肉”部字之中又有些字的用法也开始发生转变。有的在古代可独成一词,独自使用,而在现代则又作为构词语素的一种形式,和别的语素组词之后运用,不单独的使用。由此可见,语言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之中,其词义也是在不停的变化,对从“月”部字和从“肉”部字的字形字义、古今意义、用法的异同,进行一个深入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全面准确认识从“月”部字与从“肉”部字,有利于我们对语言演变规律的认识和掌握,同时在进行篆书创作时也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三、篆法中从月部字与从肉部字的区别

当我们在翻阅《说文解字》(陈昌志刻本)看到月字与肉字时会发现二者的篆法极为相似:(月也)、(肉也),粗看二字区别不大。再看孙星衍的《说文解字》月、肉二字:(月也)、(肉也)。以及《古文字类编》中的月、、。肉。再加其他月、肉二字篆法,现整理见下表1:

月肉《说文解字》(陈刻本)《说文解字》(孙星衍)《古文字类编》《袁安碑》吴昌硕杨沂孙吴大澂王福庵《汗简》

从“月”部字和从“肉”部字之字的篆法,如下表2:

从月部字 从肉部字《说文解字》《书法大字典》《说文系传》

通过表1与表2月、肉二字及从“月”部字与从“肉”部字篆法对比可以看出:

(1)月字与肉字两字篆法虽为相似,写法却略有差异。

(2)从“月”部字与从“肉”部字篆法上也存在不同之处,但有时二者篆法却又相同。

在进一步仔细观察从“月”部字与从“肉”部字之后笔者得出以下看法:

(1)在许慎的《说文》之中月字与肉字皆有相同的结构框架—“冂”。即便我们看到月字的最后收笔走纵势向下收,而肉字的收笔则走的是横势向右收。但月字的与肉字的本质上是没有差别的。

(2)从“月”部字与从“肉”部字从楷法来看不同之处就在于月字的冂里面为两横或者说是一个“二”字,肉字的“冂“”内部结构则是两个“人”字上下叠加一起,也就是说其“冂”为“仌”字。因此二者真正的区分应该在此处,所以在从“月”部字与从“肉”部字的篆法中应该注意的是其内部结构。先看月字其内为两横在篆书的写法中则为,这两横可以随意弯曲或者拉直。在《篆字辨识》中提到“合文简化”,“借笔及偏旁的借用”,“省略重复的偏旁”,“省略整个偏旁”,“情况特殊”等五种文字处理方法⑤。所以肉字内部的“仌”实则为两人上下叠加,而“人”的篆法为。根据这个文字处理的方法对“仌”进行处理后便可得到。因此,从“月”部字与从“肉”部字二者篆法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此了。从“月”部字与从“肉”部字篆法看似一致,却另有玄机。但从古至今在书写之时注意到这个问题的书家可以说是寥寥无几。笔者认为从“月”部字与从“肉”部字之间的篆法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因此我们在篆书创作过程中应该加以区分,且还需要对二者之间的不同之处进行一个表现,这样才能更好的区分辨从“月”部字与从“肉”部字。

另外,在从“月”部字当中有两个字在古代汉语中属于从“舟”部字。《说文》:“朕,我也。阙。”服,衣服,《说文》:“用也。一曰:车右,所以舟旋。从舟,声。”大部分从“舟”部字的形体在演变过程中基本一致,这部分字到了现代依旧还是从舟。而有的字则变为了从“月”部字,如:服、朕、俞。服、朕、俞三字本义皆与船息息相关,而在后世中,它们与“舟”相关的义项就开始逐渐消退。在小篆中“舟”与隶书的“月”字法上更是极其相似,蒋善国在《汉字形体学》⑥里归纳了隶变转化古文的几种不同类型,由“舟”演变而成的“月”应该是讹变。

四、月、肉、舟三字引申的思考

汉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许多的变迁,其字形字义差异都较大,而文字及其使用的问题也是古来有之。再者由于自身的个人文化修养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因此对很多字形字义等都不太了解,且在建国之后开展的汉字简化运动将汉字简化之后,许多字看不到本来的面貌,如白云之云用“雲”,孔子云之云则用简体、后来之后用“後”,皇后之后则不变、千里之里为里,里面之里则用“裏”;发:發达、头髪;面:麵粉、里面;千:鞦韆、千秋基业;余:业餘、第一人称余;获:獲得、收穫;谷:五榖、山谷;几:茶几、幾個;向:嚮前走、方向;朱:硃砂、朱红色;重複、繁複、複雜、復查、復习;御:抵禦、御驾亲征;历:经歴、歴史、日曆、曆法;板:老闆、木板;困:睏倦、围困等等。因此很多字是要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而使用的,并非一概而论。

也正因为如此,笔者认为:从“月”部字与从“肉”部字的篆法若是没有一个加以固定的界限,或者明显的分别,若二者混淆在一起的话,那么与书法作品之中的错别字也是有着相同之处的。因此我们在进行篆书创作之时,遇到从“月”部字或从“肉”部字的字就该多加归类处理,而不应该统用“月”字之篆法去进行从“肉”部字的篆法书写。

注释:

①(汉)刘熙.释名.卷[M].北京:中华书局,2016第1,2页.

②(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第四下,81页.

③(汉)许慎.说文解字[M].第四下,八一页,从“肉”部字:肉、腜、肧、胎、肌、臚、肫、、脣、脰、肓、腎、肺、脾、肝、膽、胃、脬、腸、膏、肪、膺、肊、背、脅、膀、脬、肋、胂、脢、肩、胳、胠、臂、臑、肘、、腹、腴、脽、、胯、股、腳、脛、胻、腓、腨、胑、胲、肖、胤、胄、、膻、、臞、脱、脙、、膌、脀、胗、腄、胝、肬、肒、腫、胅、脪、、臘、膢、脁、胙、隋、膳、腬、肴、腆、腯、、胡、胘、膍、胵、膘、、膫、脯、脩、膎、脼、膊、脘、朐、膴、胥、腒、肍、¥、腝、脠、¦、胹、 ̄、胜、臊、膮、腥、脂、¬、腻、膜£、¢、膹、臇、胾、￟、膾、腌、脃、膬￞、膞、腏、￝ᅵ、肰、ᅴ、ᅳ、膠、￙￘、肙、腐、肎、肥,共计一百四十字。后新附ᅲ、朘、腔ᅱᅰ。

④(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第四篇下,310页.

⑤林乾良,于良子.篆字辨识.第一篇:篆字的分类[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7:14-16页.

⑥蒋善国.汉字形体学.第二节:隶变对于汉字的影响[M].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9,175页.

猜你喜欢
部字许慎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言部与口部意义关系辨析
“示”部字研究
“示”部字研究
许慎文化园简介
许慎德
“六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分析
体验知识的形成、产生和发展
对外汉语教学角度的许慎文化研究
《说文解字》肉部字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