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星状病毒Eva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2021-03-10 02:41师志海王文佳孟红丽王亚州兰亚莉徐照学
中国兽医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犊牛定量质粒

师志海,王文佳,张 彬,孟红丽,王亚州,金 磊,兰亚莉*,徐照学,3*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畜牧兽医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2;2.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动物医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3.河南省畜禽繁育与营养调控重点实验室,河南 郑州 450002)

犊牛腹泻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综合征,影响犊牛健康,进而影响优质畜产品生产,给养牛业造成严重危害。其病因复杂,其中病毒感染是引起腹泻的重要原因[1]。据报道,除了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等常见的可以导致犊牛腹泻的病毒外,牛星状病毒(bovine astrovirus,BAstV)和牛诺如病毒(bovine norovirus,BNoV)等新发病毒在犊牛腹泻病原谱中也越来越备受关注[1]。

星状病毒(astroviruses,AstVs)是小型无囊膜的RNA病毒,直径28~30 nm,具有独特的5个或6个星状突起。因其宿主不同,AstVs又可分为两个属:哺乳动物星状病毒属(Mamastrovirus,MAstV)和禽星状病毒属(Avastrovirus),分别感染哺乳动物和禽类[2]。婴幼儿感染人星状病毒是导致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BAstV是MAstV属的一员,于1978年首次在英国暴发急性肠炎的犊牛中被发现。起初,BAstV被认为不能直接引起犊牛腹泻,但证实其可侵染牛回肠细胞,与BCoV等病毒联合感染时,BAstV对犊牛腹泻的致病力大大增加。2013年发现BAstV的某一谱系与牛的神经疾病和脑炎有关[3],随后欧洲、北美、南美[4]等地也相继报道了类似病例,使得人们对BAstV及其分子流行病学和致病性备加关注。此外,BAstV还可能与牛呼吸系统疾病有关[5],在患有急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和动物的呼吸系统样本中均可检到AstV[5-6]。鉴于BAstV在牛不同疾病中的诸多角色,应引起人们注意。

目前,对BAstV的检测手段主要有直接电镜观察、原位杂交检测病毒的RNA[7]、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病毒的蛋白[8]和常规或巢式RT-PCR技术检测病毒核酸[9]。由于BAstV尚无成熟的细胞分离培养体系,且原位杂交技术和组织切片技术过程费时费力,对技术设备和人员素质的要求较高。而传统的RT-PCR方法尽管较为敏感,但易受到试验环境、技术操作等条件污染。荧光定量PCR方法是国际公认检测病毒的黄金标准,因其快速、简便、安全、灵敏度高且可定量等优点,所以更适用于临床检测。然而,当前国内还没有专门针对BAstV的快速检测方法。鉴于此,本研究基于BAstV基因的保守区域,建立了检测BAstV的荧光定量PCR方法,以期为BAstV的诊断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有力手段。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毒株及被检材料BAstV、BNoV、BCoV及BVDV阳性病料均由本实验室收集并鉴定保存。221份腹泻犊牛的粪便样本于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在河南部分地区的牛场采集,样本均采于4月龄以下的腹泻犊牛。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MiniBEST Viral RNA/DNA Extraction Kit(9766),PrimeScriptTMⅡ 1st Strand cDNA Synthesis Kit(6210A),pMD18-T Vector Cloning Kit(6011),E.coliJM109 Competent Cells(9052),2×Premix Taq(R004A),DL2000 DNA Marker(3427A),MiniBEST Agarose Gel DNA Extraction Kit(9762)等为TaKaRa公司产品;质粒小提试剂盒Plasmid Mini Kit(D6943)为OMEGA公司产品;2×EvaGreen qPCR SuperMix(AQ142-21)为北京全式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

荧光定量PCR仪(SLAN24P)上海宏石医疗科技公司;高速冷冻离心机(5424R)德国Eppendorf公司;常规PCR仪(TP600)日本TaKaRa公司;超微量分光光度计(NanoDrop2000)美国Thermo Forma公司;凝胶成像分析仪(WD-9413B)中国北京六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引物设计与合成根据GenBank 公布的BAstV 基因序列(登录号:KJ620980),针对BAstV ORF1a基因的保守区域,应用Oligo 6.0软件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表1)。引物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

表1 BAstV目的片段PCR扩增引物

1.4 核酸提取将粪便样品用PBS 按1∶10混悬,反复冻融3次后,漩涡振荡,4℃、8 000 r/ min离心5 min,收获上清,-80℃保存用于后续试验。病毒RNA的提取参照核酸提取试剂盒,-80℃保存病毒RNA。cDNA的反转录参照逆转录试剂盒,-20℃保存。

1.5 重组质粒标准品的制备以BAstV 毒株的cDNA为模板,使用上述引物进行PCR扩增。反应体系为25 μL:包括2×Premix Taq 12.5 μL,上、下游引物各1.0 μL(10 μmol/L),模板2.0 μL,ddH2O 8.5 μL。扩增程序:94℃ 5 min;94℃ 30 s,57℃ 30 s,72℃ 30 s,30个循环;72℃ 5 min。产物经1.5%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后,用胶回收试剂盒回收纯化目的片段,克隆于pMD18-T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MD18T-BAstV-ORF1a。将重组质粒转化至JM109感受态细胞中,后涂在含有氨苄青霉素钠的LB琼脂平板上,37℃培养,挑取单菌落扩大培养,提取重组质粒,送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测序。将测序结果正确的重组质粒作为反应模板及质粒标准品,用超微量分光光度计测定重组质粒的浓度,计算拷贝数(拷贝数=质粒浓度×10-9×6.02×1023/(660×质粒总长度))。

1.6 实时荧光定量PCR熔解曲线以重组质粒pMD18T-BAstV-ORF1a为模板,按照qPCR试剂盒提供的反应体系进行扩增,即SuperMix(2×)10 μL,上、下游引物(10 μmol/L)各0.4 μL,模板1 μL,ddH2O 8.2 μL。扩增条件:预变性94℃ 30 s;94℃ 5 s,60℃ 34 s,共40个循环。熔解曲线条件:95℃ 15 s,60℃ 1 min;95℃ 30 s,60℃ 15 s,验证引物的特异性。

1.7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1.7.1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及条件的优化 以重组质粒pMD18T-BAstV-ORF1a为模板,按照qPCR试剂盒提供的反应体系,将退火温度设置为57,58,59,60,61,62℃ 共6个温度梯度,对退火温度进行优化。确定退火温度后将引物浓度设置为100,200,300,400,500 nmol/L,模板用量设置为1,2,3,4,5 μL,分别对引物浓度和模板用量进行优化筛选。循环条件:预变性94℃ 30 s;94℃ 5 s,60℃ 34 s,共40个循环。

1.7.2标准曲线的建立 将重组质粒依次进行10倍倍比稀释,得到109~101拷贝/μL等9个稀释度的标准品模板,按照1.7.1优化的反应条件进行扩增,绘制标准曲线。

1.7.3敏感性试验 将重组质粒进行10倍倍比稀释后作为模板,同时用等量Nuclease-free Water作阴性对照,根据已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扩增,观察扩增曲线,确定质粒的最低拷贝数。同时对相同模板进行常规PCR扩增,并比较2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

1.7.4特异性试验 以1.1中待检病原的cDNA为模板,使用本研究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扩增,以重组质粒pMD18T-BAstV-ORF1a为阳性对照,设Nuclease-free Water为阴性对照,以验证所建方法的特异性。

1.7.5重复性试验 以1.36×106~1.36×103拷贝/μL 4个稀释度的重组质粒pMD18T-BAstV-ORF1a为模板,分别进行批内和批间试验。批内试验:同一次试验下模板设3个重复;批间试验:同一试验条件下3个不同时间段分别进行3次试验,每次试验模板设3个重复;计算模板Ct值的标准差(s)和变异系数(CV),验证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可靠性和重复性。

1.8 临床样本检测使用本试验建立的EvaGreen 荧光定量PCR方法对221份腹泻粪便样本进行检测,以获得河南省腹泻犊牛中BAstV的感染情况。

2 结果

2.1 BAstV目的片段的扩增利用自行设计的引物从BAstV毒株的cDNA中扩增出约150 bp的片段(图1),经测序片段大小为157 bp,与预期相符。经BLAST检索,与GenBank上的基因序列完全匹配,为BAstV ORF1a基因的特异性序列。

M.DL2000 DNA Marker;1.BAstV阳性样品;2.阴性对照

2.2 实时荧光定量PCR熔解曲线重组质粒pMD18T-BAstV-ORF1a经扩增后,扩增产物在Tm值为84℃处出现单一波峰(图2),无引物二聚体和非特异性扩增峰。

1.pMD18T- BAstV-ORF1a;2.阴性对照

2.3 优化的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与条件经反应体系与反应条件优化,最终确定BAstV Eva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 2×qPCR SuperMix 10 μL,上、下游引物(10 μmol/L)各0.6 μL,模板2 μL,ddH2O 补至20 μL。最终确定的反应条件:94℃ 30 s;94℃ 5 s,60℃ 34 s,共40个循环。

2.4 标准曲线的建立根据拷贝数计算公式计算出重组质粒为1.36×1010拷贝/μL,用ddH2O将重组质粒依次进行10倍倍比稀释,选取1.36×109~1.36×101拷贝/μL的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模板,依照优化后的反应体系及条件,进行Eva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结果显示,重组质粒为1.36×101~1.36×108拷贝/μL线性关系良好(图3),回归方程为y= -3.48x+36.807,相关系数R2=0.999,扩增效率是93.79%。

图3 荧光定量PCR方法的标准曲线

2.5 荧光定量PCR的敏感性分析对重组质粒pMD18T-BAstV-ORF1a进行10倍倍比稀释,用等量Nuclease-free Water作阴性对照,应用本研究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扩增。结果表明,荧光定量PCR所能检出的最低拷贝数为13.6拷贝/μL(图4)。而常规PCR最低检出BAstV的拷贝数为1.36×103拷贝/μL(图5),该荧光定量PCR方法是普通PCR方法敏感性的100倍,敏感性较高。

1~9.1.36×108 ~1.36×100拷贝/μL;10.阴性对照

M.DL2000 DNA Marker;1~9.1.36×108~1.36×100 拷贝/μL;10.阴性对照

2.6 荧光定量PCR的特异性分析用所建立的方法对BNoV、BCoV、BVDV的cDNA及重组质粒pMD18T-BAstV-ORF1a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仅对BAstV 有扩增,其他病原及阴性对照均无特异性扩增(图6)。

1.重组质粒pMD18T-BAstV-ORF1a 1.36×105 拷贝/μL;2~5.BNoV、BCoV、BVDV、ddH2O

2.7 荧光定量PCR的重复性分析以4个稀释度的重组质粒pMD18T-BAstV-ORF1a为模板分别进行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批内Ct值变异系数(CV)为0.60%~0.91%,批间Ct值CV为0.60%~1.92%(表2),均小于2.0%,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

2.8 临床样品的检测采用本试验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对221份犊牛腹泻粪便样本进行检测,BAstV的阳性检出率为18.1%(40/221),采样场的阳性率为100.0%(14/14)。将该方法检出的全部阳性样品进行测序,证实均为BAstV的基因片段。

表2 荧光定量PCR的重复性

3 讨论

犊牛腹泻是临床上一种可引起犊牛死亡的常见综合征,给养牛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其病因复杂,及时找出致病原因,并做出准确诊断,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是成功控制犊牛腹泻的关键。犊牛腹泻病因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以及环境等生物学因子[10-11],其中病毒感染是引起犊牛腹泻的重要原因,且病毒可通过急性、持续性或潜伏性等感染模式引起腹泻类疾病[12]。尽管腹泻犊牛粪便样品中检出BAstV已在世界多个地区报道,但BAstV感染或BAstV某一谱系感染与犊牛腹泻是否存在直接相关作用,犹未可知,但BAstV对牛小肠细胞的侵袭作用已经被证实[13]。遗憾的是,本试验并未对健康犊牛粪便样品是否存在BAstV进行检测,所以无法确定BAstV感染与犊牛腹泻之间存在的直接相关作用。因此,BAstV感染对犊牛腹泻的致病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针对BAstV的荧光定量PCR快速诊断方法。LÜTHI等[14]建立了检测新型BAstV毒株BoAstV-CH13/NeuroS1的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检测方法使用特异性引物及其探针,对与脑炎有关的BAstV毒株能够进行准确检测。本试验试图使用上述引物及探针对腹泻样本中的BAstV进行检测,但未能成功;经比对,本研究中检出的BAstV毒株基因序列与上述探针及引物的序列同源性较低,且与BoAstV-CH13/NeuroS1毒株的基因序列同源性也较低;另外,使用荧光探针对病毒进行定量分析,该方法成本较高,不利于临床样本的大规模检测,所以仍需开发新的检测腹泻样本中BAstV的快速经济的诊断方法。此外,EvaGreen作为另一种用于实时定量PCR的DNA结合染料,相较于SYBR Green Ⅰ,EvaGreen更稳定更安全,且对PCR反应的抑制性更小,在定量PCR中EvaGreen的定量效果要优于SYBR Green Ⅰ[15]。本研究根据BAstV的ORF1a基因,成功建立了基于EvaGreen的BAstV Real-time 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对临床样本中BAstV的最低检出限明显高于常规PCR检测方法,保障了BAstV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检出效率,为BAstV的防控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

近年来,随着养牛行业的兴起和养殖数量的日益增加,犊牛腹泻和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等病症也突显出来,难以控制,成为困扰养牛业的难题,这可能与病原种类增加、新发病原感染率高、混合感染严重等因素有关。然而,BAstV的存在及流行情况在我国并不十分清楚,国内有关BAstV的报道非常缺乏,尤其河南省BAstV的流行情况尚无相关报道。ALFRED等[16]采用RT-PCR方法检测了我国广西省奶水牛牛群间BAstV的感染情况,结果显示直肠拭子样本中BAstV的检出率高达43.6%;田欣睿等[17]采用RT-PCR方法检测了我国川西北地区牦牛群感染BAstV的情况,BAstV在牦牛中的感染率为5.2%。本试验对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河南省14个牛场的221份犊牛腹泻样本进行检测,BAstV的阳性检出率为18.1%(40/221),采样场阳性率100.0%(14/14),表明该病毒已在河南省犊牛群中流行。这一结果对河南省犊牛腹泻的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基于EvaGreen染料的BAstV Real-time 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灵敏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对BAstV的最低检出量为13.6 拷贝/μL,为BAstV的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BAstV作为国内一种牛的新发病毒,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致犊牛腹泻病毒,应引起高度重视。

猜你喜欢
犊牛定量质粒
显微定量法鉴别林下山参和园参
当归和欧当归的定性与定量鉴别
短乳杆菌天然质粒分类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一列犊牛消化不良性腹泻的诊治
犊牛腹泻的发生和防治
重组质粒rAd-EGF构建并转染hDPSCs对其增殖的影响
慢性HBV感染不同状态下HBsAg定量的临床意义
Survivin-siRNA重组质粒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的作用
BAG4过表达重组质粒构建及转染结肠癌SW480细胞的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