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缓疗法对癌症晚期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态的改善效果

2021-03-11 04:16陈琪琪李娟刘云郝卫文
医学综述 2021年23期
关键词:组间疗法癌症

陈琪琪,李娟,刘云,郝卫文

(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南京 211101)

研究表明,癌症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居民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1]。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癌症晚期患者对于治疗的积极性逐渐增加,生存时间逐渐延长,但由于住院病房床位紧张、周转慢、患者多,许多癌症晚期患者需要在急诊进行预先治疗。绝大多数癌症晚期患者面临不同程度的疼痛问题,且癌痛导致的绝望、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也十分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生命终末期的生活质量[2]。为了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心理健康状态,舒缓疗法逐渐被认可并用于癌症晚期患者的治疗。舒缓疗法通过预测、制止和管控疼痛来提高患者生命终末期的生活质量,其主要包含对症处置、三阶梯镇痛、健康指导、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张涛等[3]研究发现,疼痛规范化管理在癌痛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对治疗效果差或无治疗效果的癌症晚期患者予以全面、积极的照顾,同时将控制患者疼痛和相关症状作为处理重点,关注患者精神、社交和心理水平需要,以提高患者生命终末期生活质量[4]。本研究主要探讨舒缓疗法对急诊观察室癌症晚期患者的效果,旨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态。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观察室就诊的143例癌症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Ⅲ期或Ⅳ期癌症,入组标准:①年龄35~75岁,均无精神疾病史,无严重认知功能障碍;②入组患者均接受正规化疗治疗3个疗程及以上,且在观察室治疗期间无化疗;③预计生存时间≥8周;④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上;⑤患者需要在观察室诊治时间超过2周。排除标准:文盲、脑转移、精神疾病、老年痴呆等。

上述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2例,其中男35例、女37例,年龄35~72岁,平均(47±5)岁;肿瘤分期:Ⅲ期37例、Ⅳ期35例;癌症类型:胃癌15例、肝癌18例、肺癌20例、肠癌11例、乳腺癌6例、其他2例。对照组71例,其中男35例、女36例,年龄36~73岁,平均(48±6)岁;肿瘤分期:Ⅲ期38例、Ⅳ期33例;癌症类型:胃癌18例、肝癌12例、肺癌19例、肠癌10例、乳腺癌8例、其他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期及癌症类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或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采取常规疗法干预,主要包括:①预防压疮,对入组急性癌症晚期患者皮肤受压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估,每2小时帮助患者翻身1次,恶病质患者每小时翻身1次,减少床面与创面的接触时间。对合并创面感染患者使用水胶体敷料或银离子敷料治疗,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②控制院内感染,及时对患者病房进行开窗通风并定期消毒,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同时注意加强患者营养摄入,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③药物外渗处理,选择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化疗和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④毒性反应的观察和处理,具有细胞毒性的化疗药物可对患者心脏、肝脏和肾脏等器官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患者毒副反应,并及时对症处理。⑤消化道保护,大多数患者接受放化疗治疗会出现便秘、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因此,需要指导患者通过多饮水促排化疗药物,从而减少药物对消化道黏膜的刺激。

1.2.2观察组 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干预基础上采取舒缓疗法,主要包括:①疼痛管控,依据三阶梯止痛原则给予患者镇痛药止痛,并密切注意止痛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同时,针对性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在确保治疗依从性的同时,提高疼痛的控制效果[5-6]。此外,指导患者通过听音乐、节律性深呼吸、热敷、按摩等方法,提高身体舒适感,降低癌痛对机体的影响。②心理疗法,多数癌症患者易因疾病的影响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应在抗癌治疗及临床心理筛查中密切关注其对患者的影响[7-8]。此外,注意治疗仪器摆放的位置,减轻患者恐惧、紧张的情绪。根据患者年龄、受教育水平及生活背景等,选择简洁易懂的语言和合理的沟通方式,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情绪波动较大的患者进行专业心理疏导,并积极解答患者的疑虑和困惑。③取得家属的支持,医护人员应注意与患者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告知患者病情,以便于家属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家属支持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信心,保证患者在生命终末期能感得到家人的陪伴[9]。④急诊费用的报销问题,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经济与家庭情况并及时与医师沟通,分析患者当前病情,实施现阶段必要的检查和治疗,择期检查可以在住院治疗后实施。

1.3观察指标 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研究组发布的第三版QLQ-C30中文版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该量表共计30个条目,分为角色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和社会功能5个功能性量表,恶心呕吐、疼痛和疲乏3个症状性量表和1个整体生活质量测量量表[10]。患者测试原始得分根据极差法线性转化,使各单项得分为0~100分,患者功能性量表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相应功能越好,症状性量表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相应症状程度越严重。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估患者抑郁和焦虑等心理状态,量表得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相应心理问题越严重[11]。

所有入组患者均于入院当天和治疗干预2周后实施问卷调查,其中2例患者因视力欠佳,无法正常阅读,由护士转述完成;其余患者问卷均独立完成,所有问卷均为有效问卷。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 功能性量表中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评分的组间、时点间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指标组间和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躯体功能时点间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角色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低于治疗前,认知功能和情绪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躯体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症状性量表中恶心呕吐、疼痛、疲乏评分的组间、时点间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各指标组间和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治疗后,两组恶心呕吐、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疲乏评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整体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22.4±5.3)分、(23.1±5.3)分,治疗后分别为(55.3±10.5)分、(32.2±7.3)分,组间、时点间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5.543,P<0.001;F=585.009,P<0.001),组间和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F=187.211,P<0.001);治疗后,两组整体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癌症晚期患者治疗前后功能性量表评分比较 (分,

表2 两组癌症晚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性量表评分比较 (分,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健康状态变化 治疗前后SDS、SAS评分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指标组间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和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癌症晚期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分,

3 讨 论

癌症晚期患者常会出现机体功能障碍和全身衰竭等问题,且多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癌痛是影响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癌痛程度越重,持续时间越长,患者的生活质量越低,因此,消除患者病痛和心理障碍、提高生活质量成为治疗的重要问题。综合评估在医学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可有效评估疼痛、衰弱等综合征,结合有效的止痛治疗和疼痛控制措施可减轻患者痛苦,从而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2-15]。

对临终期癌症患者而言,手术不一定是最佳的治疗方式,舒缓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生命终末期的生活质量,是解决患者癌痛的方法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两组角色功能和躯体功能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这与癌症晚期患者身体功能逐渐衰退,生理功能逐渐下降有关。而观察组患者社会功能未进一步恶化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家属的支持及其与患者的良好沟通,使患者心理负担得到有效减轻。Ozmen等[16]研究表明,对癌症晚期患者施行舒缓疗法,减少针对性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恶心、呕吐及疼痛等症状,同时减轻患者的消极情绪及心理负担。这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也有助于提高患者及家属对临床医务工作的满意度[17-19]。曹喆等[20]研究表明,疲乏在癌症晚期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其程度与年龄、躯体功能评分、病理分型有关,减轻患者疼痛和食欲不振等症状有助于降低疲乏程度。本研究中,两组恶心呕吐、疼痛症状较治疗前得到明显缓解,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但观察组疲乏评分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可能与患者随病情发展身体功能逐渐衰退且观察组实施的治疗方法更多、时间更长有关。

癌症晚期患者常因未完成预想而产生遗憾和苦恼的情绪,甚至会因自身病情拖累家庭而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困扰,女性、低收入、情绪问题与癌症患者心理困扰程度密切相关。临床上对此类患者应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困扰[21-23]。而舒缓疗法重视对患者心理的保护,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其认识自我,树立生活的信心,最终提高其生活质量。同时,舒缓疗法也注意对患者及家属生命观的教育,引导患者及家属正确看待生命的进程和积极面对死亡,消除对死亡的恐惧,减轻患者对疾病和死亡的焦虑情绪,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反应。本研究中,两组SDS、S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

此外,癌症晚期患者生命终末期的治疗费用较高,而患者生活质量较差,这不仅浪费医疗资源,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舒缓疗法旨在提高患者生命终末期生活质量,尽早实施舒缓疗法不仅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还能减少治疗费用,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同时,也有助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缓解当前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实施疼痛管控、心理疗法和取得家属的支持三者同样重要,但在实施过程中对三者的重要性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可能与急诊观察室医务人员的认识和态度相关。因此,需要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制订个性化的实施方案。

综上所述,舒缓疗法可提高急诊癌症晚期患者生命终末期的生活质量,有效调节患者心理状态。

猜你喜欢
组间疗法癌症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BCAA代谢异常与癌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FBP1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慢速训练法助力体弱人群
优化课堂展示操作 促进有效生成
癌症“偏爱”那些人?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