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校教育回归教育本真

2021-03-11 06:02尹后庆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原副主任
未来教育家 2021年10期
关键词:陶行知学校教育

尹后庆/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原副主任

学校是一个地方生态环境的一部分

行知教育团队扎根乡村40年,它的历程反映了中国40年改革开放过程中农村教育的发展巨变,也可以说是一个缩影。中国的改革开放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是非常恢弘的、具有非常重大历史意义的社会进步。伴随着这个过程,一所乡村小学也经历了历史性的进步,这也是让我们感到非常震撼的。

当然,中国幅员辽阔,从中国乡村学校的发展来看,行知学校应该说是代表了东部发达地区的乡村学校,在农村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背景下的发展变化。行知教育前面一段时间是典型的农村教育,后面的阶段,因为学校所在区域快速地城市化了,学校又经历了一个在城市化进程中主动转型的探索历程,是中国长三角地区历史进步过程中学校进步的一个范例。

1999年,我到瑞士阿尔卑斯山看了一所乡村学校。瑞士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那所乡村学校在山上。那个乡村就九十几户人家,这所学校只有一栋小楼,除了人少,其他方面“麻雀虽小,五脏齐全”。共有三位老师,其中有两位是实习老师,有七个学生、四个年级。它是一所稳定的学校,不会因为持续的城市化、工业化、交通的便利化而被撤销。因为他们认为这所学校的孩子是需要跟着他们的家庭共同生活的,这所学校是周围生态环境的一部分。

把学校看作是一个地方生态环境的一部分,是人的发展需要的一部分。在这样的背景下,这样的乡村学校,将来我们中国也一定会有一批。我们要研究这样的学校,不能简单地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不加区别地拆并乡村学校,当然学校的布局是需要随着人口的迁徙而变化的。

教育丰富人生、教育改变社会

我们要思考,在不同的发展历史阶段,如何把行知教育思想和我们中国的实际融合得更好。陶行知是中国的,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汲取了杜威的思想营养,然而,他把东西方教育思想运用到当时中国的实际,也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今天,在陶行知工作过的南京,我们有这样一所学校,随着历史的进步,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所学校在教育传统的发扬和时代变迁中不断地寻找一个平衡点,不断地发展着。

行知教育团队比较完整地传承了陶行知的思想。陶行知的思想曾经有人梳理为:生活教育理论;三大原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四大精神:大爱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求真精神;五大主张;六大解放……包括陶行知对老师、对学生、对学校的很多论著,他的讲话,他的书信,在行知教育团队的研究报告、成果报告里都有所体现。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这所学校的实践中是有具体落地行动的。

学校是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的本质是不能变的。无论是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都要为学生的人生发展服务。行知教育思想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把学校教育作为人生发展的教育。人是一个具体环境中的人;人的学习不能仅仅是固有的知识体系的复制;人的学习要实现人与环境的协调;人要实现人生价值,要去改变环境。

当初陶行知进行教育实验的时候,就是让人去改变环境,他在上海大场举办山海工学团的实验,就倡导学生参与社会的改变,提倡农村的孩子接受教育后要改变乡村的面貌。我们今天学校的教育,最终也要让学生参与国家的建设、参与民族命运的改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因此,人的学习要实现人与环境的协调也好,要实现人生的价值也好,终究要改变环境,生活就是教育,社会就是学校。从这个角度讲,我们今天践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就不能把学校的教育仅仅局限于用符号表达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的解释性意义的理解,而是要引导到改变社会现状、尊重人的生命成长这条主线上来。

教育要体现人生的意义和社会的价值

这条主线也是行知教育的重要理念,学校的课题也有体现。比如“尊重人的生命成长的自然节律”“放大生态美育的育人价值”“乡村的教育不要成为城市教育”。因此,从自然生态到生命成长的生态,行知教育提出“做真人,爱生活,善学习,有担当”“精彩陶子”的要求,反映了今天教育应该保持的本真。我们要思考,今天的教育或者是学生的学习,如何才能更好地体现人生的意义和社会的价值。

腾讯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陈一丹于2016年设立了“一丹教育奖”,包括“一丹教育发展奖”和“一丹教育研究奖”。哥伦比亚新学校基金会创始人兼总监薇奇·科尔波特(Vicky Colbert)女士获得了首届“一丹教育发展奖”。有一次,我在北京遇到她,她原来是哥伦比亚教育部副部长,毕业于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也曾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她的新学校基金会(Fundacion Escuela Nueva,简 称FEN)参与提高了哥伦比亚农村公立学校的教育素质。这套教学模式目前被17个发展中国家采用,覆盖两万多所学校,改善了五百多万儿童的生活。

在薇奇看来,“新学校”模式的初衷就是希望为那些贫穷的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所以除了文化知识之外,“新学校”更注重学生的民主价值,让他们有社区的归属感。例如,在这些乡村学校,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选举,担任某种职位,从低龄段开始就积极参与班级的事务,策划班级活动。

那么在“新学校”,这些培养目标如何落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如何实现呢?

1.重视民主价值。每个“新学校”都选举产生一个“学生政府”,管理学校的卫生、娱乐等活动。面对哥伦比亚社会的动荡、贫穷,“新学校”的教育理念尤为重要,薇奇将其描述为“行动中的合作”。

2.小组学习、分工合作。“孩子们在‘新学校’课堂上一起学习,分工合作来完成任务,他们自发组成小组。这是能够促进以孩子为中心的、主动的、互动合作式的学习方式。个性化的学习,不是让每个孩子在相同的时间学相同的内容,而是需要在教室中形成弹性的、灵活的方法。每个孩子都在自主学习,并且他们明确地知道他们正在做的事情的目的是什么。”薇奇说道。

3.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形成紧密的联系。一方面,学校鼓励家庭和社区成员参与学校活动,建立学校与社区的亲密关系。例如,很多家长会帮助学校搭建学习角,帮助学校把教室的窗户变得更大,帮助学校组织活动。另一方面,学校也通过孩子们去影响家长,帮助家长在环境保护、卫生保健等方面建立新的认知。“比如,学习指南可能要求学生回家检查弟弟或妹妹是否该打的疫苗都已经打了,或者跟父亲一起检查蓄水池是否盖严实了,以防昆虫爬进来。”薇奇认为学校的学习要与常识、真实的世界联系起来。

4.对话和互动。在薇奇看来,对话和互动一直是“新学校”的核心,教育不是一座孤岛。这包括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互动,老师与家庭、社区之间的对话与互动,学生与家庭的互动以及学校与家庭的互动。

就这样,“新学校”改变了传统的课堂,创造了一种自主、参与、合作而且灵活的学习方式。(以上内容来源于搜狐教育)

今天,当我们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时候,要把学生的学习与他的人生意义建立联系。我们今天办乡村学校,不管未来它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学校形态是什么样的,不管形态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但是教育追求的本真是永远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看到行知教育实验已经做出了宝贵的努力。我也希望行知教育实验的未来有更加鲜明的陶行知思想精髓的体现,也有更加鲜明的时代教育变革的主题特征。

猜你喜欢
陶行知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丰硕
题解教育『三问』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