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应用现状及分析

2021-03-11 08:20耿天宇
现代食品 2021年1期
关键词:食品检验检测

◎ 耿天宇

(六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徽 六安 237000)

食品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如果食品安全无法有效保证,那么民众对社会和国家的信任度将会因此下降,社会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将会大幅度增加,社会矛盾发生的概率将会大幅度提升。在食品生产、加工、贮运以及销售等环节存在多种可能会对食品产生污染的元素。做好食品检验检测工作,可以从源头杜绝问题食品进入市场,这对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是极为有利的。但是在实际的食品生产过程中,影响食品检验检测的因素多种多样,所以必须要不断对食品检验检测技术进行优化和调整,以便保证食品生产的安全性。

1 食品检验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应用检验检测技术的目的主要是保证各类食品的安全性,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在当今时代,食品已经实现了大规模、批量化的工业生产,食品从生产到最终到达人们的餐桌会经历多道工序,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对最终的食品质量产生不良影响,而要切实有效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就需要检测技术的支持[1]。

近些年来,在经济与科技的支持下,诸多新技术开始应用到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中,这些技术的应用进一步保障了食品的安全性,降低了各类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比如色谱、红外线、紫外线等新型技术的应用。然而,结合我国食品检验检测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还比较多,各个地区食品检验检测力度不一致,食品检验检测效果不尽如人意。此外,食品检验检测工作对于执行者的技术要求比较高,检验人员需要具备生物化学知识,同时还要能够熟练操作各类检验仪器设备,这样才能保证检验检测效果。但是,有些基层单位缺乏优秀的食品检验检测专业人才,导致检验检测工作执行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水平,检验效果不佳。

2 影响食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

2.1 检测人员方面的因素

食品检验检测事关广大群众的安全,相关工作实施过程中对于个人综合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检测人员既要掌握各类检测方法以及仪器设备的应用方法,还要具有丰富的检验检测经验,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相关技术的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非专业人员从事或者是参与检验检测工作的情况,这些都对最终的检验结果造成了影响。

2.2 仪器方面的因素

仪器也是影响食品检验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充分发挥相关仪器设备的作用和价值,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就需要定期对食品检验检测需要应用到的各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在实验操作之前还需要对设备予以调校。然而,实际上许多中小型检验检测点没有针对已经严重老化的仪器设备及时进行检修,导致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比较低。

2.3 样本的抽取和制备存在问题

食品检验检测工作实施期间,为了提高检验效率,经常会针对样品进行采样,如果在样品准备环节操作失误,也会对最终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在制备样品时,部分工作人员存在对样品制备关注度不足,操作方法不当等问题,导致样品不具有代表性,或者是在后期样品存储环节没有严格按照存储要求进行存储,比如温湿度不适宜,导致样品检测出现误差,无法有效保证食品安全检测的精确性。

2.4 环境方面的因素

当前大部分的实验检验工作都是在实验室中开展的,实验室内的环境质量也会对检验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食品检验中应当对实验室环境进行规范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2]。而当前在食品检验检测工作实施期间,更多的是将重心放在食品本身以及技术领域,对于实验室环境质量的关注度不足。而且对于中小检验检测点来说,其实验室环境不是十分的理想,许多工作没有在规范的要求和条件下进行。

2.5 检验方法的因素

对于部分特殊食品来说,其特殊性将会影响最终的检验结果。因此,为保证检验质量效果,就需要根据食品的种类和特性,采用不同的仪器设备进行检验,同时也可以借助化学实验实施检验,不同的检验方法的适用范围不一样,且不同方法的检测限和灵敏度不一,应结合食品中待测物的大概含量以及待测物的具体性质、食品的性质等,并参考相应的国家标准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避免所用检测方法不符合国家标准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的情况。

3 新时代我国食品检验检测几种常用技术分析

目前应用于食品检验检测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3种,即感官检验、理化检验和生物学检验,感官检验是最为简单的,主要是通过人类的感官感知食品是否存在问题,近些年来,随着食品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各种新元素不断应用于食品生产环节之中,感官检验无法对食品是否存在问题进行准确判断。当前应用频率最高的主要是理化检验和生物学检验,理化检验技术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电化学法等等;生物学检验技术在主要有酶联免疫分析检测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以及蛋白质芯片技术等等。

3.1 高效液相色谱法

该方法诞生于20 世纪60 年代中后期,近些年来,其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其应用流程是将贮液瓶中的溶剂由泵吸入色谱系统,然后输出,经过流量与压力测量之后,导入到样本容器之中,被测试的物体则通过进样器注入样本容器之中,然后随着流动相通过色谱柱,在柱上进行分类之后进入到检测器,由数据处理设备采集与分析检测信号,最终形成色谱图[3]。该检测技术可以针对多种物质进行检测,其主要检测内容如下:①对食品添加剂进行检测。当前,大部分食品在制作时都会添加各式各样的添加剂,这些添加剂可以提升食品的美感、口感、新鲜度等,但是如果食品中的添加剂超过规定的安全标准,而人体长期摄入这一类食品,其后果不堪设想。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针对食品中的山梨酸、苯甲酸、糖精钠、栀子黄等物质进行检测。此外,还可以针对抗氧化剂进行测定,例如乳酸、柠檬酸以及人工合成甜味剂等物质。②可以对营养强化剂进行测定。比如食品中的牛磺酸、维生素、叶酸、烟酸、氨基酸等物质都可以借助该检测技术进行检验。③保健食品的检测。比如阵地芦荟苷、红景天苷、异嗪皮啶、冬虫夏草中腺苷的测定等。④针对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比如粮、油、蔬菜中西维因的测定,水果中单甲醚的测定等等。

3.2 气相色谱法

该方法是一种以气体为流动相的柱色谱分离技术。当前该技术在多种类型食品的检测中都可以灵活运用,比如普通食品、保健食品等都可以借助该技术进行测试,其是食品检验中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其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①食品中农药残留及环境污染的测定。比如运用该技术检测粮油食品中辛硫磷残留量,稻谷中敌百虫、久效磷等有害物质的残留量。此外,水果、蔬菜以及谷物中有机磷农药的残留也可通过该技术进行检测。②对食品添加剂的测定,比如食品中山梨酸、苯甲酸、丙酸钠和脱氢乙酸的测定,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的含量测定等等[4]。

3.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该技术是以原子对特征光的吸收为原理的一种相对测量方法,其基本原理就是光源辐射出的特征光谱通过样品蒸汽时,被蒸汽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吸收,在一定条件下,入射光被吸收而减弱的程度与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呈正相关,在此基础之上可以得到待测元素的含量。其主要用于食品中铅、镉、汞、铜等元素含量的测定。

4 优化食品检验检测质量的方法

4.1 完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为了保障食品生产安全,提高食品质量,在进行食品检验检测时,就有必要对现有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予以完善,在具体的检测过程中要革除传统落后的管理体系,不断对现有管理体系予以优化和完善,制定科学合理的检验检测制度,明确检验检测工作重点和难点,保障食品检验检测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4.2 加强对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关键技术的优化

在进行实验检验检测工作时,必须要迎合当前时代发展需求,正视现如今食品检验检测的优缺点,认识到相关工作中的缺陷和不足,然后结合待检验食品的类型,制定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案[5]。同时还需要对检验工作中可能会使用的诸多技术进行优化和完善,比如微生物检验技术、无损检验技术。

4.3 培养专业的食品检验人员

我国食品以及卫生部门还需要加大对专业食品检验人员的培养力度,保证参与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够胜任各项检验检测工作,可以结合食品类型制定科学合理的检验方案,切实发挥食品检验检测的作用。

5 结语

总之,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度不断提升,未来食品检验检测技术还将不断更新换代。作为一名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人员,要想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和价值,就应当在食品检验检测各个环节加强控制,确保检测工作可以反映食品的真实情况,进而有效保证食品安全,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吃得安心和放心,促使我国食品事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食品检验检测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检测题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