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来党的政治建设:发展轨迹与经验启示

2021-03-13 23:22李成林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经验启示政治建设

李成林

[摘 要]中国共产党历来注重从政治上加强党的建设。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到进入新时代,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党的历史使命要求和时代变化需要,对党的政治建设进行了不懈探索,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各个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回顾我们党诞生以来,在不同历史时期持续推进政治建设的阶段性特点,总结百年来党在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有助于我们不断深化对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深入把握党的政治建设的规律,精准掌握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定位,全面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实政治保证。

[关键词]政治建设;发展轨迹;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071(2021)04-0006-06

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肩负着救亡图存、救积贫积弱的中国于水深火热的歷史使命,并逐步成长壮大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在党的建设中,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总结党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可以得出这样一条基本结论,即在党的建设中,抓住了党的政治建设,就抓住了“根”和“魂”。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时,第一次明确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放在了首位,表明我们党对政治建设的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1]。站在新的时代方位,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回顾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过程,总结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把握贯穿于其中的客观规律,对新形势下继承党的优良传统,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 建党以后至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考察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对如何建党还缺乏深刻的认识,并没有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的概念。但是,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组建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加强政治建设,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其天然属性。因此,尽管理论准备不足,但从党的早期实践活动中,仍然能够看出党对政治建设的高度重视。还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一批先进分子就注重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以此唤醒群众。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纲领,对党员的政治素质提出了明确要求,即申请入党的人必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得具有非共产主义的思想倾向”。党的二大通过的党章,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确立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同时,对党员条件、党的各级组织做出了具体规定,初步确立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提出了“三个服从”的要求,严明了党的纪律。瓦窑堡会议,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奏响了全面抗战的序曲。抗日战争时期,针对当时党内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例如党的决议作出后个别人不服从,破坏党的团结、闹独立性的现象,毛泽东强调要加强党内政治教育,并提出了“四个服从”,这是对前期“三个服从”的深化,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这些,都成为党的政治建设在建党早期的深入探索。此后,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针对党的发展的整体状况和面临的形势任务,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总任务,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加以推进。至党的七大,党提出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光明前途的政治路线,在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党的政治建设也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鉴于当时严峻的革命斗争形势,加强军队中党的政治工作,成为党的政治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中国共产党从领导革命伊始,便开展了军队中的革命的政治工作,强调从理论教育和政治训练入手,实现党内政治水平的提升,抵御错误思想。毛泽东同志曾作出“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的著名论断。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始于南昌起义,在南昌起义前夕,我们党就做了大量细致的思想工作,官兵大多受过党的政治宣传的影响,认同党的主张;奠基于“三湾改编”,创造性地确立了“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的政治建军思想,奠定了革命军队政治建军的基础;实现于古田会议,强调务必要“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把党的政治工作放在极端重要的位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党的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形成强大向心力、凝聚力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牢牢把握住了这一“生命线”,才在中国革命中始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二) 新中国成立后:“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带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对自身的政治建设依然高度重视,着重强调从严治党,加强党内监督,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毛泽东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2]449。厘清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对只讲经济发展,忽视政治建设的“空头政治家”和只重经济利益,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迷失方向的实际家”进行了批判,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进一步加强了党的政治建设。1949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在中央人民政府内设立党的委员会和党组,确保中央人民政府内全部工作都严格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进行。党委会和党组的设立,在中央人民政府所属各部门逐步形成了系统化、科学化的党的组织体系,切实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政权机关在政治上的全面领导。1954年2月,党的七届四中全会清算了高饶联盟分裂党、破坏党的团结统一的阴谋活动,通过了《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特别强调了加强党的团结的重要性,要求全党维护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统一领导和全党的团结一致,这是党的政治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党的八大对党的政治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首先是党的八大提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的政治路线,为在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党的政治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使党的政治建设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党的八大根据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实现了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集中力量尽快把我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经济建设方针,为在新中国成立初新的历史条件下各项恢复和建设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有序开展提供了政治保证。其次是明确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强调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加强了党对一切工作的政治领导。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指出,党是阶级的最高组织,必须发挥领导和核心作用,任何时候都不能降低党的作用、削弱党的团结统一。最后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水平。党的八大提出,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要求党的各级各类组织贯彻执行民主原则和集体领导原则,坚持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既要防止个人专断、个人高于组织的现象,又要防止出现软弱涣散、无人负责的情况。要加强对党组织和党员的监督,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反对任何不利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不良倾向。要增进党和群众的密切联系,并经常注意扩大和巩固这种联系,注重同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生活的现象进行斗争。

这一时期,全党坚定不移地维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了新中国顺利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后来党的政治建设出现了“左”的倾向,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遭到削弱,个人专断有所抬头,民主集中制原则遭到破坏,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形同虚设,党的事业也因此遭受严重的挫折。

(三) 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这一时期,我们党更加注重自身的政治建设,进一步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清算了过去的“左”的错误,开始了全面拨乱反正,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87年10 月,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以经济建设為中心,坚持两个基本点,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这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3]15, 标志着党在新时期政治路线的基本确立。党的政治建设实践围绕着这条基本路线,从思想作风、组织制度、反腐倡廉各方面全面展开。

首先是思想方面,强调讲政治。邓小平指出,“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4]166。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上,江泽民从“新的伟大工程”高度强调了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性,指出讲政治“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必然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5]1746 。随后开展的“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三讲教育,以讲政治为核心,是强化党的政治建设的一次创举。而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完整表述,将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推向新的高度。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党的执政环境的复杂多变,坚定不移地强调政治建设的重要性,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指出“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遵守和维护党的政治纪律,坚决维护党的章程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6]203。其次是在组织制度层面,党的十二大党章明确指出,民主集中制是党在今后必须要做到的三条要求之一,将党内民主思想重新贯穿于党章当中;党的十四大党章把民主集中制的“党的组织原则”的定性上升为“根本组织原则”,表明了党对于民主集中制的认识程度随时代发展有了新的提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后,强调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和“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特别是强调“四个服从”,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全党服从中央”。再次是加强作风建设,以作风建设带动政治建设,以政治建设统领作风建设。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总结了我们党历次整党整风的历史经验,从坚持集体领导、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新举措,注重从制度方面规范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改善党的作风。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要“整顿党的作风和组织”[7]5,进一步将党风问题提到“关系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问题”的高度[7]75。经过整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得到恢复和发扬,党的政治建设得到优化。最后是在反腐倡廉层面,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上升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1987年,党中央两次就党风建设问题召开座谈会,推动反腐。1993年,江泽民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集中力量查办大案要案、狠刹不正之风三个方面部署反腐工作,逐步形成了党委领导下的反腐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

二、 新时代、新要求、新高度:“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这是对建党以来党的政治建设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将政治建设置于党的建设总体布局首位,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宝库。《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目的是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这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政治建设内涵的高度概括,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也主要是围绕着这些方面展开,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开创性成就。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首先是坚定政治信仰。坚定政治信仰,就是要“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8]132。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共产党人政治信仰不可动摇,党性不能背离,宗旨不能丢掉,通过各项教育活动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

[9]62。中国革命的成功,靠的就是理想信念。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思想基础。

其次是强化党的政治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一系列“创新”,实现了一系列“不可能”。历史性成就的取得,源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而最根本的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的政治领导。我们党“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定魂”,不断巩固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这一时期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内在保障。

再次是提高党的政治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9]16。在顶层设计上,“把方向”,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大势”,坚持用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宏大的全球性视野,主动把党和人民事业放到历史长河和全球视野中去思考、定位,善于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善于因势利导、化危为机,更好地推动事业发展;“谋大局”,坚持系统思维,通盘考虑各种问题、统筹谋划各项事业,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体现了共产党人的视野、胸襟和气魄。在实践过程中,“保定力、控局面、防风险”。保持政治定力,旗帜鲜明地捍卫党和人民的利益,“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兴党”;驾驭政治局面,把控突发事件,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控制政治风险,坚持 “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

最后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保持良好的政治生态,才能始终彰显其先进性的政党品格,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党的凝聚力战斗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生态好,党内就会正气充盈;政治生态不好,党内就会邪气横生”[10]。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瞻远瞩,身体力行,下大气力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根据“全方位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要求,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全方位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推动政治生态持续向好的新观点、新论断和新要求,为深入推进党的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提供了理论遵循。经过几年的持续不断努力,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持续好转。

三、 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中国共产党从领导工农运动开始,到成为世界第一大政党,党的政治建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进入新时代,借鉴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在新的历史方位下结合实际又与时俱进地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对于进一步推动全面从严管党治党有重要意义。

(一) 鲜明特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无产阶级政党进行革命运动时,并没有直接提出“讲政治”,但是他们在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论述中,要求共产党人必须坚定政治信仰,并根据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需要,制定正确的政治策略,蕴含着深刻的“讲政治”的内涵。列宁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捍卫者和发扬者,认为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看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讲政治”的思想。这是我们党政治建设进程中,始终坚持讲政治的理论渊源。

“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11]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对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时代要求的高度凝练。在百年的理论传承和创新发展中,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坚定政治信仰,科学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一方面,我們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汲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真理元素,保证党的政治建设不变向不变色。另一方面,我们党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紧密结合时代特点,形成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旗帜鲜明讲政治是贯穿于党的创新理论中的一条主线,我们党对思想政治工作一刻也没有放松,党的历届领导人对讲政治作出了许多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讲政治的内涵、本质、具体要求等,以此为指导,党的政治建设始终保持着现实针对性和生命力。正是因为我们党善于从政治上抓党的建设,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战胜艰难险阻,在复杂的环境中生存、发展和壮大,成为民族解放和民族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带领人民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

(二) 首要任务: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十分强调党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威不两错,政不二门”,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表明,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1945年,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为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奠定了理论基础,维护了党的团结统一。新中国成立后,全党坚定维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了党领导人民顺利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反复强调,“要有意识地维护一个核心”“国家的命运、党的命运、人民的命运需要有这样一个领导集体”[4]310。并重申了“四个服从”,其中最重要的是全党服从中央。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就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取得了明显成效。正因为全党万众一心、步调一致,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坚决落实党中央重大部署,才能够消除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隐患,在两个一百年交汇之时,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社会发生历史性变革。

(三) 根本要求:紧密围绕党的政治路线

政治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制定并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是最根本的政治建设,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的政治建设从来不是孤立进行的,它是同党为实现不同时期的历史使命而确立的政治路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为政治路线服务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总结党的政治建设的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12]541。

1939年,毛泽东总结了党成立以来在党的建设方面的经验,明确指出,党的建设要紧密围绕党的政治路线进行。实践证明,党的政治路线正确时,党的发展、团结、巩固就进一步;而党的建设加强了,党就能制定和贯彻正确的政治路线。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八大适时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路线,即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遵循党的政治路线,党的政治建设紧密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展开,取得了巨大成就,党在政治上思想上达到了高度团结统一。而此后,由于党的建设围绕着“以阶级斗争为纲”进行,党的政治建设偏离了正确方向,党的事业也因此遭到破坏。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百年不动摇”。坚持围绕党的基本路线抓党的建设,使党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以世人瞩目的速度赶上了时代。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我们在实践中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离‘两个基本点’”[13]11。全党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一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党的政治建设紧密联系党的基本路线进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扎实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

(四) 价值旨归:坚持人民至上,夯实党的政治根基

“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是马克思主义一贯的理论主张。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指出,无产阶级运动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求解放的运动,“无产阶级政党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是和群众在一起”[14]28 。从根本上说,对无产阶级政党而言,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是否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是否始终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党的政治建设要弄清楚为谁建设、为谁服务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自诞生之日起,始终牢记人民是党的力量之源、发展之基,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在党的建设中,我们党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主义立场,始终依靠人民,最广泛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人民中汲取智慧;始终为了人民,真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得到了人民的充分信赖和衷心拥护;始终服务人民,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和落实八项规定,着力解决“四风”问题,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在大力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过程中,体现出了鲜明的人民立场,夯实了党的政治基础,厚植了党的群众基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15]这是党的政治建设中的一条基本经验。

(五) 坚实基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共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熔炉”,是保证党的团结统一,提高党的战斗力的法宝,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的建设的晴雨表,关乎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的安危成败。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健康有序,风清气正,充满生机和活力。党的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清算了高、饶的反党分裂活动,维护了党的团结统一,提高了党的战斗力。党的八大强调,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防止个人专断。但此后,党内个人专断作风和个人崇拜逐渐抬头,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坏,党内政治生活出现了不正常、不健康的倾向。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党内政治生活混乱无序,党领导的事业也遭到严重破坏。改革开放以后,党深刻总结了过去由于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给党的事业造成的不可估量的损失、给党的形象带来危害的教训,通过拨乱反正,着力解决党内政治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党的政治生活走向正轨,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激发出全党的勃勃生机和创造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党的政治建设中,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创新党内活动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民主生活会等方式,切实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强调讲政治、守规矩、严纪律、强作风,提高“政治免疫力”,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不断清除党内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真正使党内政治生活干净又和谐。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扎实进展,党内政治生活干净、和谐,展现新气象,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也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新的宝贵经验。

(六) 根本保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马克思指出:“我们现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16]413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有着坚定的理想和铁的纪律,理想坚定、纪律严明是党的力量源泉所在。从党的二大制定第一部章程开始,到党的十九大修订的党章,我们党共修改了18次党章,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纪律和规矩的高度重视。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执政地位对党的政治纪律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而严明的政治纪律为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根本保证。改革开放以后,党的政治纪律建设进入新阶段,党的十二大将四项基本原则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必须遵守的重要政治纪律。并依据党的中心任务的变化和新的历史特点,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政治建设的党内法规,使党的政治建设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维护了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提供了有力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党的政治纪律,特别强调在党的建设中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就是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只有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才能在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提供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对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新时代党的政治纪律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党构建起了以党章为根本、相关配套党内法规为支撑的党内法规体系、狠抓政治纪律的贯彻执行,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维护了党的政治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增强了党员干部的政治纪律观念,提高了全党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的自觉性,开启了党的政治纪律建設新局面。

历史和现实一次又一次证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牢牢抓住政治建设这一根本。只有坚持这一点,党的建设才能扎根铸魂,党的领导才能更加坚强有力,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1).

[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6]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7]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9]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0]习近平.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J].求是,2019(14):5.

[1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6.

[12]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4]列宁.列宁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5]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 为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重要保证[N].光明日报,2018-07-01(01).

[1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责任编辑:育 东)

3988500338255

猜你喜欢
经验启示政治建设
新时期林业企业政工工作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国协商民主政治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高度契合
延安时期的《边区群众报》与现实启示的研究
中国古代官德培育及其启示
税务代理制度的美日经验
兰州市成功治理大气污染经验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经验启示
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的路径选择
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践途径
当代社会政治思潮对中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