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园文明礼仪教育中实施责任教育的策略分析

2021-03-14 21:17燕增强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33期
关键词:文明礼仪责任意识责任感

燕增强

摘 要:小学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校园文明礼仪,让小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这样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好习惯的养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本文阐述了在校园文明礼仪教育中实施责任教育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校园 文明礼仪 责任教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33.057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当热爱学生,以孩子的视角建设生动、活泼、健康、快乐的校园生活,并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激活童趣,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发展,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幸福人生奠定基础。而教师也应当文明施教,引导学生学习校园文明礼仪规则和制度,让学生文明做人,快乐成长。

一、责任教育的内涵

责任教育就是指教师培养学生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的意识,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到自己的责任范围和职责,并不断提升其承担责任的能力和水平。

责任教育是让学生履行具体的职责,对学生的行为有规范和引导作用。责任教育首先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责范围,养成和提高责任意识,这也是教师开展责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其次是培养学生履行责任和职责的意志力,让学生能够坚持履行责任,遇到困难时不再选择逃避,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核心环节。最后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养成责任习惯,不断提升自己履行责任的能力,这也是开展责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而学生责任意识的养成,德育素养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责任教育应遵循从低到高、从易到难、由浅至深的原则,贯穿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使责任内化到学生的思想深处,外化为学生的具体行动。因而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和发展特点制定发展的层次和阶段:首先应当让学生学会自立,养成独立的习惯,遇到问题可以积极面对;其次应当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了解家长和教师的难处;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学会合作,增强集体意识,为班级的荣誉而奋斗;最后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社会和国家的奉献精神,让学生养成爱国的意识,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这样就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二、小学生责任教育的现状分析

1.社会责任感缺失

小学生对于社会的责任感不强,他们在遇到与自己相关的事情时会积极去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是对其他人的关怀就不强烈,社会责任感缺失。例如,小学生不给老弱病残让座;捡拾到东西之后也不想还给主人,这些虽然都是一些生活小事,却可以反映出学生的道德素养。

2.学生责任感缺失

现实中有些学生在班级大扫除时为了躲避劳动就躲起来,还有些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也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只是一味地蒙混过关,这样不利于学生提高责任意识。而现实中,学生不讲文明、不尊重师长、对班级和他人漠不关心、遇到问题和困难就推卸责任,种种现状表明学生的责任感缺失。

3.践行能力较差

现实中,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责任意识,但是在面临具体的困难时就会趋利避害,选择有利于自己的解决方式,践行能力较差。小学生应当维护班集体利益,但是当班集体利益和自己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学生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而且小学生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也会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这些都会导致学生的践行能力不高。

三、影响小学生责任意识形成的因素

1.家长的过分溺爱

现阶段很多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其父母对于孩子的期望较大,家长更多的是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些家长也舍不得让孩子干家务活,孩子每天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养成自私的性格,失去主体意识,淡化了对学习、家庭、社会应尽的义务,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2.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于外界的是非判断能力较差,面对外界的事物没有判断能力。小学生在接触家长或者亲戚的过程中,偶尔也会受一些不良习气的影响,从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3.受家庭关系影响

有些小学生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也不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而且家长忙于工作,会对孩子疏于管理,这样会使学生养成一些坏的行为习惯。而有些家长感情破裂,有些甚至还离婚了,他们更没时间带孩子,学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可能会产生自卑心理,甚至还可能接触到不良习气,这样,学生的心理健康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四、在校园文明礼仪教育中实施责任教育的策略

1.教师和家长言传身教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会模仿教师和家长的行为,因此教师和家长应当以身作则,对学生尽职尽责,做到言传身教。教师和家长应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学生了解文明校园的规定,对于学生的一些不文明行为以及不良表现,都应当及时制止,并且及时向学生讲授正确的做法,并鼓励学生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应当主动、积极地提供帮助,并在学生表现优异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口头或者物质奖励,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教师和家长的影响下,自觉遵守校园的相关规定。

2.向学生系统讲授具体的行为准则

小学生对于文明校园的规定只了解一小部分,而对于大部分的规定不太了解,这样学生就不能全面掌握文明校园的行为准则,因此教师应当向学生传授相关内容。

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个人卫生方面的准则,教师利用宣传画册和班会课给学生讲解洗手洗脸的方式,并在班级里实行模拟比赛,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奖励,也可以安排班委对个人卫生进行检查;而对于穿着打扮方面,教师应当发动“怎样穿着才是阳光小学生”的讨论活动,让学生对外貌打扮形成理性认识,然后将讨论结果公布出来,从而形成共同认知,让奇装异服、非主流等负面思想没有立足之地;对于学生的站姿、坐姿、走姿进行系统训练,教师利用图片告诉孩子准确的走姿、坐姿、站姿是什么样子,即行如风,坐如钟,站如松,利用操场实行站姿和走姿的教育,通過这个训练让孩子充满阳光。

3.教师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协作

教师通过和家长的沟通,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兴趣喜好等,还能够了解家庭教育可能存在的不足,通过这种沟通,有助于家校合育,共同使孩子健康成长。教师和家长通过相互沟通,可以共同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更合理的建议,而教师有选择性地接受,会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有助于促进双方的了解和信任。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家长和教师在不断沟通和協作中对学生的具体状况提出表扬或改进的意见,不断促进学生责任感的提升。

4.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

现在的学生由于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以及自身因素,其责任意识淡薄,对己,对人,对集体,对家庭,对社会都没有责任感,不思进取,不讲原则,不讲奉献,万事以自我为中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通过开展主题班会、主题讨论、事件观摩谈感想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责任意识对人对己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不断培养责任意识,不断增强责任感,学会对家人负责,对同学、班级负责,对社会负责。

5.加强实践教育

责任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有效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职责,在面对困难时,可以不退缩。因此责任教育不能脱离实践,应当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践行德育理论,也可以使学生将学习到的责任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促进学生的知行合一。

例如,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并且帮助老人洗衣服、清扫卫生或者陪孤寡老人聊天,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帮助别人中感到快乐,养成帮助他人的好习惯。还可以让学生走进社区捡拾垃圾,并且进行垃圾分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懂得不能乱扔垃圾,也可以了解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不乱扔垃圾和进行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小学教师开展责任教育,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好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职责,加强对社会的责任感,有助于营造文明的校园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海平《深化责任教育焕发办学活力》,《现代教学》2021年第23期。

[2] 陈晓斌《新时代责任教育的实践与思考》,《现代教学》2021年第23期。

[3] 赵璐瑶、夏焰《高校社会责任教育的生态系统:理论、失衡与优化》,《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

3274501908264

猜你喜欢
文明礼仪责任意识责任感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文明礼仪润童心 养成教育伴成长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提倡文明礼仪 弘扬社会公德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
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责任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