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如何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心理辅导

2021-03-16 05:33徐少华
锦绣·中旬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攻击性辅导心理健康

徐少华

结合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实际情况来说,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老师应当具备以下几个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是能积极地悦纳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承认人是有个体差异的,人的能力水平也是不一样的,允许自己不如别人。

二是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认知水平——能面对现实并积极地去适应环境与工作要求。比如,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客观了解学生的能力;具有及时获取信息、适宜地传递信息和有效运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等等。

三是要热爱本职工作,积极地去爱学生——能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有成效的教育教学中获得个人成就感。

四是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乐观、积极,将会直接影响到班主任老师的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同时也关系到教育教学的工作效果。

五是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当今社会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即教育教学工作中明确的目的性和坚定性;处理问题时决策的果断性和坚持性;面对矛盾时沉着冷静地自制力以及关爱学生的能力。

六是要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健全的独立的人格,在交往中能与同事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七是能够积极适应当前社会大的教育环境——能适应当前新时代的发展、改革与创新的教育环境,心中时刻装有学校,为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献计献策,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我们班主任老师自己的心理健康了才能更好地去对本班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对于学生、家长、学校以及社会来说意义都是非常重大的。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心理案例:曾经在某一所学校有一位非常幽默爽朗的同学突然死了,看情形好像是自杀,但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说这样一位同学是绝不会自杀的。后来警方找到了这个男生的日记本,才知道他因为个矮体胖经常遭到大家的嘲笑和调侃,从而非常难过和自卑。他在日记里这样写到:我之所以揭开自己的伤疤,就是乞求大家不要再嘲笑我了,我把自己都贬成这样了,你们就不要再贬我了!但是,大家还是不放过我,仍然把快乐建立在我的痛苦基础之上,看来为了摆脱这痛苦,我只有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了......

看完这个案例,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反正我觉得像这个男生面临的这种心理问题在广大学生当中是比较普遍存在的,这对于一个孩子的心理压力和心理考验也是比较大的,这也正充分表明教师做好学生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那么什么是心理辅导呢?心理辅导的目标又是什么呢?心理学上曾经这样下过定义,心理辅导就是针对心理形式不协调、主观内容与现实不一致、人格不太稳定的那么一种状态来进行科学合理地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克服成长中的障碍,改变不良意识和倾向,充分發挥个人潜能,迈向自我实现的过程。

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学会调适自己的心理,高级目标是寻求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我们都知道,小学阶段的孩子年龄范围大都在六七岁到十二三岁之间,这是一个为一生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的黄金时期,是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是通过学习活动来进行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认知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文化知识、操作技能和社会行为规范,在丰富自己的认知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内化于己,以促进心理结构的积极发展。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于一个孩子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和各项机能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发现,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学生之间存在的心理差异,有遗传的天性使然,但更多的是受到周围社会环境的影响。

那么社会环境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首先,社会物质生产方式制约着孩子心理发展的程度和范围。比如贫富差距的拉大,炫富现象,攀比现象,社会腐败现象等物质层面存在的问题均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其次,社会关系影响着学生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性质,虽然小学生还未离开校园真正融入社会,但是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人际交往的原则等,还是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

最后,社会的精神文化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内容。许多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案例说明,相当一部分的高年级学生就是受到网络上暴力等不良信息的影响,并效仿之从而犯下了抢劫罪、故意伤害罪等一系列恶性犯罪行为;反之,积极向上的正面文化则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电台网络媒体对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的传播,榜样的力量有助于学生努力完善自身,积极追求真善美。

前几年发生的马家爵事件可能很多老师都还记忆犹新,这个事件使我们对当代的学生心理有一个很深刻的反思,他让我们为他怜惜和心痛。他曾经是村里最引以为傲的名牌高校的大学生,也是一个即将走出校门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高材生。然而,他却成了杀人犯,为什么?通过分析,我们才知道,因为他的心理自始至终就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他缺乏一个良好的社会交际能力,总认为别人都不友善,都是坏人。他的自我封闭、忧郁使得他孤独寂寞,缺乏朋友,缺少关爱。负面情绪得不到合理的宣泄,内心的自我封闭和错误的社交态度以及扭曲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注定了他的悲惨结局。环视当下,我们作为教师,更关心的是学生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需要。

那么,教师如何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呢?结合实际情况,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自己要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这是做好学生心理辅导的前提和基础。在当今时代,教师不仅仅只是教书育人,还应当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维护者。试想,如果老师们自己本身还存在心理问题,又怎么能够教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呢?因此,我们要积极调整自我心态,创造宽容、乐观、温馨、和谐的内心环境,尊重、信任和关爱每一个学生,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我们的亲密朋友和合作伙伴,用心去思考学生,寻找他们身上的优点和长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会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二、学会创设氛围,营造和谐课堂。课堂是学生活动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评价每一个孩子,多表扬多鼓励,肯定后进生的进步,不要轻易否定学生,更不能随意批评任何一个学生,要满足学生自我提高的需要,以促进和谐气氛的形成,从而营造出和谐课堂。只要我们做个有心的老师,心中有学生,以生为本,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必定会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学会心理沟通,掌握学生心理动向。现在大部分学生受到网络世界和各种信息的影响,使他们成为了新新人类,他们是幸福的一代,同时也是复杂的一代。面对他们,我们如何去跟他们沟通呢?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心理沟通,也就是师生之间在心理互相容纳的基础上进行良好的沟通,即理解学生、接受学生、互相信任、互相尊重。老师热爱学生,学生懂得老师的苦心,这是一种新型的良好的民主的师生关系,这样你才能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

四、指导学生(尤其高年级学生)学习一点简单的心理常识。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学习一点儿心理常识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及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比如:学习了记忆规律后,学生就可以解决上课不专心听讲的问题和记不住的问题;学习了注意规律后,学生就可以使自己的思维更开阔更敏锐更富有创造性;学习了有关性格的知识后,学生就可以对自己的性格有了大致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矫正自己性格中不良的一面等等诸多好处。

总而言之,造成学生心理行为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面细致地了解情况,全方位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把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力量整合起来,心理辅导工作才会更有成效。

下面我将结合发生在我自己真实的案例来给大家分析一下如何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心理辅导:

2017年我教二年级的时候,在我班里有一个男生,我记得当时他8岁。这个学生学习成绩非常差,性格比较古怪,很难与同学相处。卫生习惯也不好,手上脸上每天都是总是脏兮兮的;人际关系很差,他还总是欺负班里的同学,总想以英雄好汉的形象出现,有时候无缘无故的就上去打别人一巴掌或踢别人一脚。而且上课纪律也不好,坐不住,上课时有话就说,还净说些不着边的废话。没有认真听讲、仔细思考、举手回答问题的习惯。后来经过我一系列的调查分析,得出的原因是:

1、这个孩子从小跟奶奶在老家生活,基本上一年到头见不到父母,缺少父母的关爱。奶奶对他言听计从,任何要求都无条件地满足他,慢慢地养成了他这种蛮横不讲理的性格。

2、我曾经跟他父亲沟通交流过,得知父亲怕他吃亏,叫他回击欺负他的人,慢慢地,他由一个受别人欺负的人转为一个欺负别人的人,由一个弱者变成一个所谓的“英雄”。

由于这个男生从小被家里宠爱、放纵,家长怕他吃亏,使他在家庭、在同伴中慢慢变得像个“小皇帝”。别人说他不得,碰他不得,而他却目中无人,动不动就打人。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不听任何人的意见。他也并没有意识到来学校是来学知识、学文化的,更没想到来学校是要遵守纪律的。对待这样的孩子,光一味地批評教育是没用的。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是来源于家庭的病根,那就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学生的健康人格才能有效地培养。很显然,这个孩子当时要解决的主要有三方面问题:1如何避免产生攻击性行为;2如何调整人际关系;3如何适应学校环境。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首先说攻击性行为:

根据儿童的成长经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经验习得的结果。人的行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点,之所以选取某种行为,主要是这种行为能给人带来某种利益。本案例中的"攻击性行为"的最初形式是"被打",而他打小朋友是主角的转换,但当他打了小朋友后没有任何的"惩罚"出现,就再一次证明了这种行为是可行的。"强者打人"与"弱者挨打"的体验在认知心理上让他强化了这种打人的行为,同时也强化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

因此,孩子的大脑中中有了这样的推理:“弱者”受到别的小朋友欺负,“强者”能够透过自己的力量、武力来保护自己。而且,在"我是强者"的强烈暗示下,往往会对外界发出警示,以证明自己的强者形象。

当行为不断反复后,将会变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成为人格特征之一,就现状及年龄阶段,还谈不上"攻击性人格",只能说有攻击性倾向,也正因此,及时的早期干预是能够矫正的,否则随年龄的增长,行为复现率的提高,会使改变难度增大,演变为人格特征。

2再说一下人际关系问题:

孩子的人际关系问题与他的攻击性行为密切相关。攻击性行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负",但却引起了同学的"注意",这些行为也就构成了他在别人眼中的"不良形象":动不得、说不得、脾气大、爱打人、即使有些行为是暗示"我想跟你们玩",但"打"的方式是不被认同和理解的。

3学习适应学校环境:

这个学生学习成绩没有多大的进步,这是发展过程中的适应环境不良的表现。这除了影响行为与人际协调外,还有对学习态度和方法等方面的影响。他所面临的学习问题主要是如何调整好情绪,给予学习相应的注意力,提高上课效率,并且这也是促进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在行为上给予用心的推荐与指导,两者结合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针对这个男生出现的问题,我采取了以下具体措施:

1、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

2、向家长反映该生的在校表现,表明学校想与家长取得共识来共同教育好孩子的目的。

3、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尤其是小时候发生过的重大的或特殊的事件;

4、与学生交谈,探寻他的心理矛盾及思想意愿;

5让孩子表达"当时怎样想,想怎样做,感觉如何",目的一是在于让孩子宣泄;二是在于让家长学习与演练与孩子的沟通技巧;三是能够顺势引导家长如何做更好,做好共同教育孩子的工作。

6、让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欢迎的学生,让他明白如何与同学相处,做个受同学欢迎的人。

7、指出下一步继续努力的方向是什么,让他继续做好自我监督与控制。

8、帮助孩子制定学习目标和行为目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后来这个孩子在我的指导和帮助下,最终变得性格温和起来,对待同学的态度也好了很多,不再调皮惹事了,上课也认真听讲了,好像一下子变得懂事了很多,成绩也进步了,慢慢地进入了班级中游水平。这说明只要我们真正做到有针对性的去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了,效果肯定会有的,学生也会向好的方面转化的。

(山东省东阿县第二实验小学 252200)

猜你喜欢
攻击性辅导心理健康
登鹳雀楼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
二维码
动物也秒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