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音乐的发展及特征分析

2021-03-16 09:33张京
锦绣·中旬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特征音乐发展

张京

摘要:由于历史背景的缘故,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放,其音乐形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音乐理论一度空前活跃。本文主要就春秋战国时期音乐的发展及特征展开相关分析,包括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没有能独立存在的音乐形式、具有独特的时空结构。

关键词:春秋战国时期;音乐;发展;特征

前言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时期奴隶制度逐渐消亡,新兴的封建制开始确立,各诸侯国先后开展变法运动,政治、商业迅速发展,许多城市逐渐成为当时的商业中心,社会思潮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音乐方面北有《诗经》南有《楚辞》,历史上第一部拥有完整体系的音乐理论著作《乐记》也诞生于此。春秋战国时期音乐的发展相对简单,主要也是从表演性乐舞和乐器发展两个层面出发。下面将就春秋战国时期音乐的发展及特征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

1 春秋战国时期音乐的发展分析

1.1 表演性乐舞

春秋战国时期的表演性乐舞多指宫廷表演,主要起到娱乐的作用,包含宴飨用乐、祭祀乐舞、倡优表演、宫廷女乐等等,而专职的乐人用于国家礼仪文化作用的数量极少,尤其是在祭祀雅乐的表演当中是不能出现这些人的身影。专职的乐人主要出现在其他娱乐活动上,宫廷乐舞艺人大多数为宫廷贵族所生产,他们花费一定开销对这些艺人进行豢养,当有一些其他活动时也可以安排其参加并收取一定的费用,由此也可以看出宫廷贵族算是宫廷乐舞艺人的资方。

要论春秋战国时期场面最具观赏性的音乐要数宫廷女乐,这类音乐在当时不仅拥有极高的艺术水平,规模也是最大的。但与此同时要想支撑这样的女乐团体是需要很大的经济基础,因此当时经济条件越好的国家宫廷女乐的数量也是更多的。据相关资料记载,宫廷女乐早在夏商时期就有出现,史料有提到夏桀拥有“女乐三万人”,商王更是“酒池肉林”作“靡靡之音”,虽然史料记载有夸张的成分,但是也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以女乐为主的表演形式发源时间是非常久远的。商纣王沉迷女乐声色导致王朝毁灭的故事众所周知,而到了西周时期由于前车之鉴,宫廷女乐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限制,在规模上大大缩减。但就音乐的角度上来看,战国时期的女乐在当时的艺术欣赏性确实广为人知,也具有十足的艺术代表性。

1.2 乐器发展

就春秋战国时期乐器的发展来看主要可以从宫廷和民间两个角度出发。当时权利束缚的思想十分严重,而那些大型乐器的制作也绝非普通百姓就能够自由进行,受到权利国家支配的程度非常深。此外,春秋战国时期铜是非常稀有的金属,因此在一些乐器的制作上需要花费昂贵的成本,诸如各类编钟也只能在一些达官显贵中才能见到,同时演奏这些乐器的乐人也是由这些贵族所豢养。对于民间乐器而言主要的特点在于制作成本便宜、偏于携带,且在乐器演奏时也多为独奏,很少情况会与其他乐器掺杂着进行表演。虽然这种局面的出现碍于当时的社会形势,但确实给很多乐器成为独奏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哪怕是统一类型的乐器宫廷和民间制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制作材料和乐器大小上。还是以编钟为例,在春秋战国时期铜是非常稀有的,对于那些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在编钟的制作上使用的就是铜,而对于那些经济实力偏弱的国家在编钟的制作上则用的是陶,在民间基本就看不到编钟的制作。在乐器类型上,由于当时的文化的地域化差异十分明显,例如在西南民族主要是以铜鼓为主,而在吴越地区则主要是乐器钩,这些乐器通过考古学家的调研已经到了论证。在琴的制作上也是丰富多彩,经过相关学者调研在春秋战国时期琴有七弦、十弦等多个形制。总而言之,春秋战国时期乐器的发展主要受到当时地域经济和文化的影响,进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2 春秋战国时期音乐的主要特征

就春秋战国时期音乐的主要特征而言,主要体现在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没有能独立存在的音乐形式、具有独特的时空结构三个方面,下面对此进行逐一论述。

2.1 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

春秋战国时期音乐的特征之一便是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当时音乐的盛行主要也是为了更好的迎合地主阶级审美,当时的艺术家通过音乐的形式将时代形象更好的展现出来,时代性十分强烈。不仅如此,通过相关调研也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形象在其他时代是很难找到的,而正是由于这些音乐的创作使得春秋战国时期的达官显贵能够有更多的地方进行消费。而也是由于时代烙印所致,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家才能够更好的将自身的音乐天赋展现出来,为我国音乐艺术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他们创造出来的音乐资料主要也是为了迎合贵族的审美和需要。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来大量的音乐艺术家,而女乐的盛行也建立在这种背景下展露头角,而这种局面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产和需求的对应关系。例如在当时位于“礼乐生产”的乐师们为了迎合统治阶级的需要而创造出来大量相符合的作品,待到西周时期这些音乐作品也只有周天子能够享用,随着时间的推移音乐作品在阶级上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关于乐舞方面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乐师舞者不断的创作和调整而创造出的产物,音乐作品的存在有效带动了当时的消费,且在时代烙印之下并没有产生社会交换行为,在生产方面具有明显的自给自足性。

2.2 没有能独立存在的音乐形式

春秋战国时期音乐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没有能独立存在的音乐形式,这主要也是由于当时科技水平的缘故,并不能像现在一样通过录音技术制成影像制品。虽然从史料中有记载大量乐舞,但并未提及到这些音乐作品能够通过买卖的形式而获得一部分经济收益,介于当时的科技水平自然也是如此,音乐的产生基本都是为了满足阶级消费者的需要,而随着这些乐舞作品的传播在民间也慢慢出现,成为普通百姓自娱自乐的一项工具。从《礼记》中可以看到春秋战国时期在赠人乐器的过程中也有相应的礼仪,但也未能表现出有独立存在的音乐形式。音乐作品的初选与音乐行为是息息相关的,于此同时也逐渐形成相应的表演艺术。

2.3 具有独特的时空结构

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作品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完全复制,这也是由于当时特定历史的时间和空间所致,因此还具有独立时空结构的特征。除了时空的因素,春秋战国时期音乐的发展还离不开物质的支撑,也能够算是物质空间的一类。在进行乐舞表演的過程中艺人的肢体动作语言都能够表达一定的含义,除此之外当时服装道具、乐器等方面也都是以物质的形式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时经济环境的影响。

站在时间角度上来看,乐舞随着时间发展的继承性是非常强的,尤其是在西周时期之后很多乐舞的内容及形式都得到了一定的衍生。例如鲁昭公僧用的“设两观,乘大路,朱干玉戚以舞《大夏》,八悄以舞《大武》”所召开的天子礼仪中的《大夏》、《大武》都是由夏商时期经过大量的时间推移才演变出来,由此也呈现出一定的时间结构,尤其是对于那些较为复杂的音乐作品更是需要数年才能够真正成型。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具有非常深刻的时代烙印,此外这些音乐作品也并没有与其他产品进行交换,在音乐形式上相对是非常独立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作品实质上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当时的劳动关系,而礼崩乐坏理念的出现也使得音乐服务在结构形式上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音乐消费变得愈发明显,而在这种消费过程中也是价高者享用。在音乐作品表现过程中也呈现出个人目的享用和政治目的两类形式,因此礼崩乐坏也只是出于表面,实际上的乐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愈发强壮,原本只有周天子能够享受的乐舞也逐渐在诸侯等阶级中传播。

参考文献

[1]党岱. 春秋至两汉音乐文化内外交流与传播[D].南京艺术学院,2019.

[2]赵楠. 从先秦时期出土乐器看中国传统音乐理念[D].西北民族大学,2019.

[3]吴晓雨. 春秋战国时期乐舞概况与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19.

[4]王伊.听觉中的音乐美学——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音乐浅探[J].北方音乐,2018,38(08):34-35.

[5]李欣忱. 音乐美学的史学视野[D].西安音乐学院,2017.

(国家开发银行北京市分行 100872)

猜你喜欢
特征音乐发展
抓特征解方程组
区域发展篇
音乐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音乐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