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美的规律建造

2021-03-17 16:46叶水涛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21年11期
关键词:教师团队美育

叶水涛

【关键词】教师发展共同体;美育;教师团队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83-0052-04

美育之重要谁都不否认,但学校美育有特色、成气候的不多,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东桥小学教育集团(以下简称“东桥小学”)是这方面的典范。小学校长懂美学的不多,沙华中可以算一个,他懂美学且主持多项美育课题研究,如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审美视域下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审美的人生态度’启蒙教育校本研究”等。沙华中带领东桥小学以“尚美立人”为教育哲学,“努力让教育成为美的历程”。“尚美”是东桥小学的校训,“立人”是学校教育之目的。“尚美”之“尚”,意谓崇尚、推崇、使成为风尚,如少林寺的尚武、江苏南通的崇文尚教。“立人”者,助人成人,教育之使命所在;“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教师职责之所在。“尚美”而“立人”,有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立人”由“尚美”,则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尚美立人”则是东桥小学的文化个性,构成校园靓丽的文化风景。

法国雕塑家罗丹有一个著名的雕像作品,叫《人马》。人马是希腊神话中的怪兽,它有人的上半身,对人和神都会形成危害。雕像中人马的上半身拼命向上伸展、扭动,奋力从马腹中挣脱,这个过程非常痛苦,但只要双足落地,他就能成为真正的人。教育是对人生命成长过程的干预,这是一种善良的干预,犹如帮助人马成为人。黑格尔说过,教育有两项基本任务,一是让质朴的人成为雅致的人,即有教养的人;二是让个体上升到类的水平,即从动物界得到提升。罗丹的《人马》大体有三层意蕴:自然之人带有兽性,自觉奋力挣脱兽性,有望成为纯粹的人。作为艺术品的雕像,它所传递的是一种美的理想,一种人性美的追求。

罗丹的雕像作品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人在审美鉴赏的过程中生发关于如何为人的思考,但罗丹没有——他的雕像也没有——告诉人们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在中华文化的语境里,人可以成“仁”,成为德行美好的人、真正意义上的人,而成人的途径是学习。因而,教师需要“诲人不倦”。沙华中的学校美育思想以及东桥小学“尚美立人”的教育哲学,就其本质而言,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努力让教育成为美的历程”,沙华中对教育本质的认定,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马克思的那句名言:“人按美的规律建造。”当代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张世英先生提出著名的“人生境界论”,他将人精神境界的提升分为四个阶段: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张世英先生认为“美”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师说:“美,是情境教育的最高境界。”蔡元培先生甚至主張“以美育代宗教”。

沙华中校长是美学的研究者,也是学校美育路上的朝圣者。他认为学校教育不仅要立人,而且要成就人的美德,培育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生活的美好,让生命成长过程沐浴美的光辉。沙华中学校美育思想的核心是“尚美立人”“乐学乐教,向美而行”。东桥小学以人为本,沙华中推己及人,学校美育由点及面,促进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从根本上说,这是以美育为抓手,注重唤醒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启发和帮助教师努力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生长点”。具体而言:一是以科研课题为载体,如“审美阅读视域下语文深度学习研究”“审美体验与语文深度学习融合的阅读教学研究”“尚美课堂的校本建构研究”,引导教师结合所教学科建构自己心目中的“美的课堂”。二是以学校课程建设为核心,如学校将原有的社团活动升格为校本课程,组织教师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建构。三是以“创意课堂”为重点,鼓励教师基于学科本质,结合自身教学风格,开展“创意课堂”的实践探索。

教育需要如孔子所言: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校美育需要如费孝通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既谓美育,就要让人赏心悦目,有精神的自由,有创造的乐趣。教师于学生的教学如此,要引人入胜、启迪心智;校长对教师的培育也是如此,要随机点化、相机诱导,规范而不刻板。沙华中说:“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不是消解教师个性化的教育教学风格,不是让大家都走相同的发展之路,而是要发现教师的独特性,激励教师走个性化的发展之路。”这不但是教师发展的必然之路,也是学校美育的题中之义。美是自由的象征,美是个性化的体验与创造。学校美育让教师“找到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成就自我,从而惠及学生,推动学校发展”。

沙华中认为,教师“乐学乐教”了,才能培养出“乐学会学”的学生;教师“向美而行”了,学生才会向着美的方向活泼泼地生长。这两句话看似很朴素,但是包含着很深刻的哲理。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全方位阐述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传道是德育,授业是智育,解惑是发展学生思维,这是对学生的完整教育。韩愈强调教师对学生的人格影响,强调师生间的质疑问难,比较所谓的“平等中的首席”这种西化的教师定义,我们的古人显然要智慧得多、高明得多。韩愈的教师定义也有不足,主要是偏重认知而忽略情感。沙华中强调教学活动中的情感愉悦,着眼教学方式的寓教于乐,注重学习过程中师生的审美感受,弥补了传统教师定义的缺失。

教师以育天下之英才为乐,自然会有一种亲和力,学生也就能“亲其师而信其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儿童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有强烈的学习意愿,关键在教师的引导。泰州学派的王艮有首《乐学歌》:“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他将学和乐视为一体,作为学习者的本能。沙华中的“乐学乐教”思想,或许受这位先贤的启发较多。乐学即“学而不厌”,乐教即“诲人不倦”,这是中华传统教育最光辉的思想,沙华中对它作了美学的阐释,并将其转化为积极的学校美育实践。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东桥小学的“尚美立人”,追求的正是这样一种境界,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如坐春风、如沐春雨。

“乐学乐教,向美而行”不仅是东桥小学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的理念,更是具体的、持续的行动。“乐学乐教,向美而行”在这所学校不是一个思辨性的话题,而是切实的教育改革实践,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探索,着力点在教师队伍建设。沙华中认为,教师发展的目的和状态是衡量教师师德的重要标尺。他说:“以促进学生更好成长为目的的教师发展是道德的,这种道德感就是教师发展的内驱力。”这里所说的教师发展,显然是指一种道德行为,在中华文化的语境里称为“践履”,是知与行的统一。教师的道德认知必须转化为道德行为,教师的德性与良知,不在其“言”,而在其“行”。孟子称之为“良知良能”,沙华中表述为“向美而行”。美是道德的象征,“向美而行”旨在促进学生发展,这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席勒说:“道德本身只有通过美才能变得可爱。”沙华中认为,教师的“爱”需要通过教育教学艺术转化为育人的力量。东桥小学的学校美育有非常浓烈的道德色彩,注重以美育德,师德建设是其重要内容。教师的专业水平、美育素养以及师德修养,使这三方面有机融合和相互促进,是沙华中主政这所学校念兹在兹的不懈努力。为教师成长提供楷模,让教师发展走向社会,在公益活动中培育爱心,这是东桥小学师德培育的三个主要途径。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成长需要有精神楷模,有学习的对象、模仿的参照。“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东桥小学引领教师以于漪老师和江苏一批名師为楷模,对学校教师形成巨大的道德感召力,发挥了切实的专业示范引领作用。社会联系与公益服务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彰显了教师的美德,提升了他们的成就感,促使他们向更高的境界攀登。

美育在东桥小学有强劲的学术支撑。学校不仅以各种美育课题带动教师投入研究,还推动教师进行学术著作的阅读。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读怎样的书,就能获得怎样的精神滋养,有怎样的精神发育。著名作家王蒙说:“读书的亮点在于照亮生活,生活的亮点包括积累智慧与学问。”“书没有生活那么丰富,但是应该更集中了光照与穿透的能力。”他主张“读一点费点劲的书”,“读一点你还有点不太习惯的书,读一点需要你查查资料、请教请教他人、与师长朋友讨论切磋的书。除了有趣的书,还要读点严肃的书”。读这样的书,他说:“能够使你发现新领域、感受新天地、寻找更好思路和更高质地,使你接受新的洗礼。”东桥小学的教师阅读,无论是第一阶段的教师共读,还是第二阶段的校长领读以及第三阶段的自由阅读,所读都是专业性很强的名著,如第一阶段的《教育的目的》《教育哲学通论》《人论》《民主主义与教育》等,第二阶段的《美学与艺术》《谈美》《艺术即经验》《学习论》《学记》等,第三阶段的《学校的挑战:创建学校共同体》《审美体验视域下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等。

一所小学,一群小学教师,坚持读艰深的学术著作,坚持交流与写作,仅2020年度就发表了论文28篇。这的确很让人感慨,也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专业阅读有力促进了教师成长,如前面案例中的陈刚老师说:“阅读理论书籍,让我‘手中有粮’;几次有针对性的演讲锻炼,使我‘心中不慌’”。王蓉老师介绍说:语文学科工作室的理论分享让她的课堂疑难迎刃而解。体育教师汤月慧,从“根本读不懂”到“一知半解”再到“弄懂为止”,这是她读书成长的真实历程。“读写班给予我智慧,启发我思考,促进我成长。读写班是我专业成长的摇篮。”这些或许是东桥小学教师共同的心声。

“乐学乐教,向美而行”,既是美好的理想,也是切切实实的行动。沙华中说:“在新时代,教师不仅是‘教者’,也应该是‘学者’。‘边学边教、乐学乐教’是教师的美丽姿态。”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身的精神美好,这是教师应有的生命自觉。作家路遥曾问:“人活在世上,不应更高尚些吗?”大哲康德也曾说过:“道德本来就不教导我们如何使自己幸福,而是如何无愧于幸福。”东桥小学的学校美育探索,从理论与实践两个不同的视角给我们多方面的启发,特别是在促进人的精神成长、教师的德性修养和专业发展等方面的探索,提醒我们重新审视儿童教育,反思我们的课程和教学,思考学科素养、精神成长、幸福体验这三者怎样才能更好地融通。

姜堰是“草圣平生”高二适的故乡,他是一位精通文史的真正意义上的诗人,拥有耿介的个性本色、闲适自由的恬淡人生。对于这种人格之美,后之来者该有怎样的精神承继?泰州还是郑板桥、梅兰芳的故乡,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学校教育“向美而行”,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作者系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

3434501908267

猜你喜欢
教师团队美育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MS—EEPO(有效教育)教师团队的构建与实践探索
精品课程建设促进教师团队专业发展研究
美育教师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三元制”协同工作机制
论技能竞赛对会计教师团队建设的影响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校企合作视域下中职服装专业教师团队建设调查与分析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