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

2021-03-19 05:32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互联网+微课

袁 娜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昌吉 831100)

1.引言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带来了诸多便利条件,能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就业创业,使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逐渐降低,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优质人才。虽然目前各个高校已经推进了信息化就业指导体系,但从整体上来看,依旧有比较多的地方需要改进和完善,只有做好就业指导与互联网的融合运用,才能真正解决大学生在就业时面临的诸多问题。

2.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有数据调查显示,在对1000名应届毕业生进行就业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后发现,大学生在求职中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见表1。30%大学生对最新的就业政策了解不多,50%的大学生缺乏丰富的就业信息获取渠道,24%的大学生不了解如何进行网申,70%的大学生就业面试经验相对偏低,27%的大学生缺乏个人未来就业规划,47%的大学生实际工作经验不丰富,10%的大学生笔试成绩不理想,65%的大学生参加学校就业指导活动频率相对不足,19%的大学生对求职存在恐惧心理,80%的大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路径不够了解。从这一数据来看,我国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就业能力不足,就业难度较大的现实问题。

表1 大学生求职面临的常见困难

3.“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思路分析

3.1 增强大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

对于“互联网+”视域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来说,应当转变传统教学思维模式,改变就业指导只能在课堂阶段开展教学活动的定式思维,而是要将就业指导实现整个教学环节全面覆盖,既要保证课堂中期教学效果,又要向课前和课后环节延伸。教师应当基于互联网的优势资源,构建微课教学模式,利用翻转课堂的优势,这样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就业指导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就业形势、就业方向等方面的能力。而且借助微课,学生还可以随时随地在课前和课后观看微课相关资料,即便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学生也能够随时进行回看,极大提升了就业指导教学的覆盖范围[1]。

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寻找相关资源,比如视频资源、图片资源等,将就业指导教学活动前移,让大学生能够提前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分析就业中的一些技巧和方式方法。教师在制作微课时,需要确保内容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视频资料最好选择近三年内的资源,这样可以满足当前大学生就业大环境的实际需要,而且为了保证微课内容的针对性,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就业需求、就业方向的学生群体,制作不同的就业指导微课资源,以提升微课的实际运用价值和效果。微课通常有比较明确的时间限制,针对微课自身知识容量有限,容易出现知识点无法完全展开的问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平台等媒介进行补充。

多样数据应首先包含传统就业数据,即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政策、求职技巧、就业推荐信息、就业讲座信息、招聘单位、招聘会信息等;其次,个性化就业指导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化信息进行“靶向”指导,需要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不同专业、学科成绩、兴趣爱好、学生的就业意向、实训能力等都属于大数据分析的重点内容,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应当充分对这些大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跟不同能力和不同需求的学生,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计划,尽可能提升就业指导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对大数据进行分析时,还可以将往期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收集和分析,比如,将某一个行业毕业生就业一年后的离职率、就业三年后的离职率和五年后的离职率进行统计,从而给毕业生提供准确的就业指导数据建议。多样数据应包含获取的网络海量,此类信息将作为数据分析参照,让学生将这些客观数据作为就业选择中的重要参考信息。大数据的基础是海量信息数据,要进一步拓展多样数据的采集途径,并且使采集来的存储数据易于提取,能够被按照一定的条件搜索出来。另外整合学校不同部门的资源信息,同时将收集网络海量信息以期达到最大效果[2]。

3.2 增强互动交流体验,构建就业指导资源平台

获取大量个性化就业指导多样数据后,便可以开始进行就业指导“大数据”分析操作,即建立分析模型、构造数据算法进行数据分析。面向就业指导的大数据分析模型应具有全面性,尽可能掌握限定范围内的“全样”而非“抽样”;分析模型更加注重效率,注重分析结果的时效性和动态变化而非精确性;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更注重相关性而非确定指向性或因果性。

在资源平台中需要涵盖多个方面的内容,这样才能确保实用性和可靠性。从整体上来看,在就业指导系统平台中,应当包含年度就业政策全面解读信息、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全国各地企业招聘信息及企业简介、各个行业的工作内容介绍及对专业的要求与限制条件、往届毕业生就业信息以及各行业任职时长等信息。这样可以对大学生的就业提供详细的数据信息支撑,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专业特点、未来职业规划等方面,针对性了解就业信息,充分发挥出就业指导资源平台的内在价值。

3.3 整合信息平台媒介,增强“互联网+”就业帮扶渠道有效性

从目前的互联网大环境来看,信息技术已经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各样的信息平台软件数量众多,这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来说是极为有利的,能够实现对互联网技术与资源的深度挖掘,真正实现“互联网+”体系的建设目标。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比较强,尤其对于信息技术有着比较强的运用能力,再加上目前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这些都给了“互联网+”就业指导提供了极为突出的突出条件。

高校应当根据当前就业指导工作发展形势,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符合自身实际情况并满足实际需求的就业指导平台。在就业指导平台中应当做好各类相关信息的收集与公布,让学生能够对各个行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各个企业详细信息、各个专业就业方向和前景有比较准确的了解。而且在就业指导平台中还应当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就业方面问题及时解答,比如很多学生不懂得三方协议是什么,应当如何签订三方协议,签订之后会有什么影响;也有很多学生对签订如何就业合同存在比较多的问题,不了解应当如何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务合同。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就业指导平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3]。

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的社交平台有微信、微博等,高校在开展就业指导时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社交平台资源,将各类信息平台资源进行整合。针对微信来说,高校应当积极构建微信公众平台,创建本校的“就业指导微信公众号”,学生只要订阅了公众号,就可以第一时间获取高校推送的就业指导相关信息,这样可以确保学生掌握第一手就业信息,从而在就业和应聘的过程中把握先机;微博也是目前高校学生经常用到的社交软件,微博中涉及到的就业指导信息非常多,高校可以建立“就业指导官方微博”,随时随地在官博中推送就业指导信息。而且微博还有话题投票功能,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功能,了解学生在就业指导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在话题讨论与投票时,可以设计一些在就业指导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如何选择就业行业与企业”“如何在招聘会中选择企业”“如何制作优质的个人简历”“如何顺利通过就业中的面试考核”“如何给面试官留有好印象”等相关问题。通过话题讨论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突出互联网络的交流功能,而且高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投票结果,制作相关微博视频、文字宣传资源,以供学生个人学习或转发,帮助学生实现优质就业,并提高高校的就业率。

3.4 增强就业指导实践,营造“互联网+”实践教学氛围

对于高校学生就业指导来说,实践教学的比例应当大于理论教学的比例,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在实际就业过程中的应变能力。对于高校的就业指导来说,其根本目的并不是让学生根据学校或者指导教师的意见进行择业,而是要通过就业指导的积极教育,提升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和心理抗压能力。为此,高校的就业指导应当始终坚持以“互联网+实践教学”的基本模式,给学生提供大量实践练习的机会。

在就业指导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互联网观看一些视频资料,比如大学生面试视频资料、行为举止视频资料等。在观看完资料后,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或者举办相关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展示个人、实践模拟的机会。例如,高校可以根据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等现实问题,举办“模拟就业面试比赛”活动,为了保证比赛水平和赛事活动质量,让学生可以在比赛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真正获得就业能力的提升,应当将报名的大学生限制在毕业年级群体中。如果高校就业指导体系比较完善,可以为大一、大二年组专门开设单独的比赛活动,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水平和就业意识。这样可以通过在早期阶段的积极干预,显著缓解大学生在毕业季时的就业心理压力,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质量[4]。

4.结语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目前高校、大学生、社会及就业单位比较关注的重点内容。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技术,转变就业指导教学模式,推进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合理运用,积极构建就业指导平台,构建就业指导数据信息库,并加强对社交软件的积极运用,创建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沟通效率。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互联网+微课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